原创:好歌的标准

个人日记

 
三生曰:学习唱歌也有四五年了,尽管是业余、非正式地学习,完全是盲人摸象。虽然依旧是外行听热闹,但也听了一些优秀的歌曲,有了一些感悟。从本文开始,俺要把这些感悟记录下来,立此存照,供日后参考。

   首先,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不仅仅是工业品要有标准来控制质量,连日常工作、文化、学习等等等等什么事都有个标准来考核。那么歌曲也应该有个标准。究竟
什么才算好歌?依我愚见,所谓好歌,应应该至少符合以下五条标准:
 
 1,旋律优美动听
这是根本。音乐(声乐和器乐、戏曲等)使人愉悦的生理基础在于,优美的旋律刺激大脑,使其产生了多巴胺,从而最终带来了快感。反之不好听的旋律就无法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也就不能带来快感。
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基尔大学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表明,听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志愿者大脑纹状体区域释放出多巴胺。而不好听的音乐则无法产生多巴胺。这个研究结果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歌手唱过无数遍的旧歌曲总能得到听众的喜欢,因为只要这个优美的旋律出现,听众大脑就会产生多巴胺,也就能得到快感了——就为了这一点点毫微克级的化学物质,粉丝们不惜花费巨资去听音乐会,刘德华们才会赚的盆满钵满。老北京人所谓的“生书熟戏”,也是这个道理。戏曲是靠旋律带来快感,所以要听熟悉的唱段;评书是靠故事情节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所以要听没听过的陌生段子。科学机理造成了讲故事的和唱歌的待遇不公平,没法子。
所以,一首歌的旋律必须优美动听,才算是好歌,才可能红遍天下。符合这个条件的歌曲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就不举例子了。旋律不美的歌曲,如《忐忑》、《殇》,只能算是有特点的歌曲,算不上好歌。

2,歌词精彩凝练,意境深远;
韵律感强
歌曲的歌词是其灵魂所在。事实上从宋词元曲时代开始,都是固定了旋律(词牌、曲牌),然后按固定的结构(长短,平仄,韵脚等)填词,然后传唱。即使是同样的词牌、曲牌,因词风不同,演唱效果也大相径庭。所以才有令东坡为之绝倒的段子:“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
所以我认为,一首好歌的歌词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A,精彩凝练,意境深远
一首歌曲一般演唱四五分钟,主、副歌加起来也就是百余字。因此歌词必须尽量做到精彩凝练,含义深远,甚至令人回味。直白浅陋是最要不得的,动辄把粗俗啰嗦的大白话直接入歌,美感顿失。比如“我爱你呀我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恶心吗!这就是很多目前通俗歌曲的致命伤。虽然当代歌词不能像格律诗那样严格对仗,用典,但是尽量凝练含蓄,意境深远还是优秀歌词的表征。当然,还能深入浅出那就更是上上佳作了。事实上,很多原生态的民歌歌词其实用了很多比喻、借喻、暗喻等修辞手法,平添了许多美感,大大提高了歌曲的档次。如陕北民歌《妹妹的脚》:
妹妹的脚,尖又小;
上面绣了一只鸳鸯鸟。
有心看一看妹妹的脚,
呼儿嘿呀,
又怕惊飞了鸳鸯鸟。

歌词含蓄凝练。仅仅用了“尖又小”三个字,就侧面描绘出姑娘的美丽(旧社会女子以小脚为美,因其步态摇曳生辉,如风摆杨柳),同时借“又怕惊飞了鸳鸯鸟”展示出少年对姑娘想接近又怕被拒绝的初恋心态,何等优美!(至于旋律,列位看官应该猜得到:后来陕北放羊老汉李有源用它重新填词,就是响彻环宇的《东方红》。) 
 
B,韵律感强,前后呼应
好歌的歌词必须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是起码的。节奏感可以由旋律固定,但是歌词的合辙押韵却是基本要求。而歌词内容的前后呼应则使意思完整,体现词作者驾驭文字的水平。一首歌短短几十字的歌词中不该随意换韵。否则唱着难受,听着别扭。去年APEC会议上大出风头的《板蓝花儿开》的歌词就是随意换韵,令人不爽。
C,信、达、雅
 
外国歌曲引入中国,旋律好听不是问题,难听的肯定就不引进了。关键在于歌词翻译,必须达到严复所说的“信、达、雅。”否则不如不译。这是非常考验译者外语和汉语功力的事情,而且,翻译的好是本分,翻译不好是污点。前面的凝练、韵律等要求一个也不能少。实际上比创作难得多。以我之见,目前国内KTV点唱比较多的外国歌曲歌词翻译好的很少,甚至不到一半。信而不达,不雅者众。甚至连信也不信。比如著名的俄罗斯歌曲《三套车》,歌词翻译就不信不达不雅,传唱这么多年,也被专家批评了多年,却一直没得到纠正。可惜。所以,有些经典歌曲甚至没人唱它的中文版本,比如男高音皇冠上明珠的《今夜无人入睡》,现在能唱的,基本都是意大利原文——反正听众只关心他的嗨C,不管内容。

3,词曲结合完美,听着过瘾,唱着舒服
优秀歌曲不能仅仅让听众听着过瘾,还得让歌手唱着舒服。这样才可能广为传唱,经得住历史长河的洗礼。演唱难度太大的歌曲只能是“阳春之曲,和者盖寡”。比如《桃花魂》、《今夜无人入睡》。
经典作品的共性都是观众看着过瘾,演员演着带劲,古今中外皆然。曹禺先生的《雷雨》之所以80年来久演不衰,成为全世界各地话剧界的保留剧目,其原因就是特别适合演员的表演。好的歌曲也该这样,旋律的设计能带着(基本功不够好的)演员渐入佳境,到最后高潮部分水到渠成地拉出高音,实现完美演唱。典型的如《明月千里》、《感恩》、《中华我的家》等。
当然,这里面也可以看出词曲作者的水平和彼此配合。例如,韵脚为“u”的汉字容易拢住气息,
韵脚为“ai的汉字容易拉出高音,歌词的意群和停顿要与旋律配合,以利于演唱等等,都是词曲作者水平的表征。有些年轻人凭着一股热情就贸然创作歌曲,在老夫看来实属可笑。

4,知名度高,普及率高。
“但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交通、传播都极其困难的大宋朝对著名词人柳永作品普及和知名度的传神写照。在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好歌的标准就必须包括知名度和普及率这一重要指标。至少,应该在声乐爱好者中比较知名、普及。


5,经久不衰,受得起历史长河的洗礼
一首好歌,必须能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洗礼,几十年后还有人传唱不衰。没多久就被忘掉的歌曲,纵然烜赫一时,也算不上好歌。因为它不能打动后人。就目前的记录来看,真正的好歌都是可以传唱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而不衰的。如亨德尔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就有260年以上的历史,至今还是各国圣诞夜的保留曲目。我国的《黄河大合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松花江上》等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依旧是各KTV里点唱率很高的曲目。至于建国后,达标的优秀歌曲就更多了,洋洋洒洒,指不胜屈。电视节目《歌声飘过三十年》、《歌声飘过六十年》等就收集了上百首建国后久唱不衰的歌曲。显然,这些作品都是中华文明保留下来艺术瑰宝。是能够留在历史上,千秋万代传承下去的。

结语
老夫以为,只有全部达到上述五条标准的,才算是真正的好歌。当然,有些新创作的歌曲能满足前三条要求,但时间不够,普及率也不够,只能先算做候选好歌。一切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文章评论

1142645382

[em]e2040[/em]PF是我善变 还是你离我的世界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