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打不过刘邦?(三)
历史
理清了以上的历史背景,楚汉战争便会显得更容易理解了。
开战之前,项羽已经走错了三步重要的棋。
第一个失误不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是他主动放弃了关中的有利位置,却选择了彭城(今日江苏徐州)作为都城。此前刘、项都在争夺关中,由此而引发鸿门宴的矛盾。但两人动机截然不同:刘邦是看准了王关中的好处,项羽则是为了给伯父项梁复仇(《史记•高祖本纪》载:“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赢取灭亡秦朝的荣誉,所以他对刘邦抢先入关非常生气。占据关中之后,他放火烧阿房宫,杀死秦王子婴,然后以“衣锦还乡”为借口,又回到彭城,这都是毫无益处的报复炫耀行为。刘邦则相反,普入关,便着意讨好关中父老,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得到了关中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和兵员补充。巴蜀和关中都是富庶之地,秦兵更是天下劲旅,刘邦从中所获的好处不难想象。第二个败笔,也是最关键的错误,就是项羽于楚汉元年(前206年)二月,模仿西周的封建制将天下分给十八个王,而自己则称西楚霸王。这无异于军事上的自杀行为。西周时候的封建,经常是把一群人封到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这些人披荆斩棘,开荒拓野,这才建立起国家。而项羽此时分封的对象,全都是手握重兵的虎狼之辈。他原本有机会控制全国的军队,却将土地和军队分封了出去,等于埋下十八桶炸药,也为日后的垓下之围埋下了伏笔。第三个败笔,是项羽在分封的基础之上,杀死了征秦联军名义上的共主义帝,给那些想爆炸的炸药制造了一个绝好的借口。
结果封王不出数月,叛乱迭起,天下再次陷入混战。首先是齐国宰相田荣杀了齐王田市,自立为齐王,兼并三齐而叛楚。项羽旋即出兵,北上伐齐。刘邦就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迅速吞并了秦地的三个封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并建都栎阳(大致在今陕西省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将关中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此时唯有雍王章邯仍困守废丘)。楚汉二年(前205年)四月,刘邦以项羽毁约及杀义帝等罪名为由,邀集诸侯联军共五十六万,东进共击项羽,乘虚攻占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并令吕泽(吕雉之兄)驻军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位于徐州西北方向约百余里处),又令樊哙在彭城北方的瑕丘、邹县、枣庄、曲阜、滋阳一代驻防,阻击项羽南下之兵。此时刘邦自以为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当时驻守彭城及在周边一带布防的诸侯军,约有三十万人),且打下了敌都彭城,足以令项羽伐齐不得,退无所归,开始得意忘形,忙着收编项羽的财货美人,整日置酒作乐。项羽得到消息后,安排手下将领继续攻齐,自己则率领三万骑兵疾驰南下,突破了樊哙布设在瑕丘等地的守军,于夜间抵达萧(今日安徽萧县,位于徐州约八十里,在当时大约处在彭城的西南面,刘邦防线的侧后方),并且在拂晓汉军还没睡醒的时候发起进攻。汉军不敌败走,楚军乘胜追击,并在彭城与汉军展开大战,一直打到当天中午,楚军大胜,歼灭汉卒十余万。刘邦领着败兵南走,想靠吕梁山的地势抗击楚军,但为项羽猛烈的追击所迫,无力驻防,只有尽力奔逃,最后被项羽逼到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睢水之旁,此时汉军前面有大河,后有追兵,后军为追兵所迫,把前军纷纷挤到河里,共有十多万人掉入河中,淹死无数,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则被楚军里外围了三圈,插翅难飞。恰好此时一股大风从西北方吹来,顿时昏天暗地,飞沙走石,楚军大乱,刘邦得以乘隙与数十骑脱逃而出。此役项羽以三万骑兵歼灭汉军二十余万,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因此被项羽俘虏。刘邦于四月伐楚,五月即大败,因此项羽的胜利,全在于利用骑兵的迅速,出其不意,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古代战争史》认为项羽此战足以媲美二战时德军的闪电战术。至于刘邦方面,除了麻痹大意之外,从他被追击的情况看,似乎对骑兵战全无应付之能力。
刘邦于彭城之战后逃至下邑(吕泽驻军处),收拾残兵,辗转退据荥阳。此时萧何从关中紧急征兵,由韩信率领,增援荥阳,而汉散败之卒,也逐渐集结,汉军复振。楚军先锋亦追击至荥阳以东,欲乘胜一路打进关中,但在京索之间为韩信所击退。这时候刘邦占据关中的优势开始显露出来了:首先是来自关中的物资和兵员的援助,补充了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巨大的损失;其次是利用关中以东险要的地理优势,挡住了楚军的攻势。由此开启了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荥阳对峙。
荥阳位于今天郑州以西约15公里的位置,它往西面通向洛阳以及后来成为西汉都城的长安。荥阳之北是东北流向的黄河,南面则是嵩山以及伏牛山脉,这一河一山,大体上组成了一个朝东面打开的喇叭状的口子,构成了洛阳及关中的天然屏障。因此荥阳及周边的成皋(后称虎牢关,大约在今日荥阳市汜水镇)、广武(今日荥阳市广武镇)等地,历来为兵家重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又曾在荥阳东北的敖山附近(在黄河旁)设粮仓,囤积大量粮食,以应对关东六国故地可能发生的叛乱战争,谓之敖仓。汉军驻兵荥阳后,筑甬道以通黄河,便于转运敖仓之粮。
此时楚汉双方的形势都因彭城之战而发生了变化。刘邦方面,因惨遭大败,原本归顺刘邦的许多诸侯及各地守将此时纷纷叛汉而投楚。其中尤为重要的有魏、赵、齐三国。刘邦一面派人游说魏王魏豹,九江王英布以及彭越,一面消灭了固守废丘的章邯,出兵平关中及梁地诸叛将。项羽方面,则不得不与齐约和,以便全力攻汉。此外项羽还想争取九江王英布,令其从南面攻武关(关中四关之一),而项羽则自东面攻函谷关,两军共同会师关中。但英布随即为刘邦的说客随何所争取并攻楚,项羽遂令项声、龙且率兵破英布军,英布兵败后,与随何等赴荥阳归汉。
刘邦争取到彭越和英布的支持,对他是极其重要的。二人不但骁勇善战,其所处的位置也十分关键。彭越此时屯军在滑(今日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英布在九江,对于楚汉对峙的中心点荥阳而言,两人的位置正好一北一南。楚汉对峙之时,彭越经常攻袭项羽背后,绝其粮草,对楚军的攻势起到极大牵制作用。英布此时虽失九江,但假如他与项羽联手,从南面袭击关中,就会使刘邦受到极大威胁。
楚汉三年(前204年)四月,项羽围攻荥阳。汉军虽据地利,仍抵挡不住楚军凶猛的攻势。且项羽数度袭击汉转运敖仓之粮的甬道,汉军因乏粮而陷入困境。刘邦见势不妙,便提出议和,项羽想答应,为范增所阻。刘邦用陈平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范增愤而离营归彭城,未至即病死。到五月的时候,荥阳眼看要守不住了,刘邦乃留周苛固守荥阳,让纪信当替死鬼出东门吸引楚军注意力,自己与数十骑从西门纵脱,至成皋而返关中,想要收兵再次增援荥阳防线。这时有个叫辕生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刘邦从南面出武关,项羽必领兵来追击,这样就能缓解楚军对荥阳的猛攻。与此同时,让韩信乘机攻打北面的赵,联合燕、齐,之后刘邦再回荥阳坚守,届时楚力分而汉得休息,形势必将逆转。刘邦也醒悟到光凭借地势固守,被动挨打,终将为楚所破,于是接纳了这个建议。此计实为楚汉战争的拐点。
文章评论
荒园野雪
荥阳好热闹,没事我带着铲子四处挖挖,看能挖到什么兵器不。发现一个小错误,荥阳现在是属于郑州的县级市,汜水是它西北方的一个镇,不是县。
今古万千
这么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必然是万千种因素综合博弈的结果。即使能穿越,恐怕也难还原完整事实的十分之一二。但是,分析研究历史,能给人带来启迪,这就是最高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