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娘娘

个人日记

           我们那里一般管祖母叫娘娘。

    娘娘生前最喜欢我这个孙子,以至达到偏心的地步。

    娘娘生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膝下有七个孙子,六个孙女,一个外甥子,一个外甥女。我从我母亲那里知道,娘娘嫁了三个男人,娘娘第一个男人是遭受灾荒饿死的,然后娘娘从陕西逃荒过了黄河,来到山西我们县,带着我大爷嫁给了刚刚失去妻子的第二个男人,也就是我的爷爷,那时我爷爷没有儿子,和前妻只生下三个女儿。爷爷和娘娘结婚以后生下我父亲,接着真是穷生娃,又生了三叔,四叔,五叔,六叔,那时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只好将四叔和六叔给了人,换回粮食度过饥荒。可命运总是与娘娘过不去,在我父亲十五岁的时候,娘娘还怀着六叔时,我爷爷积劳成疾撒手人寰,悲痛中娘娘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眼下这一大群孩子可叫她怎么活呀,娘娘只好再次改嫁,条件是将我四叔(应该是五叔)过继给第三个男人。我四叔就改成了第三个男人的姓,之后就生下了我的姑姑。

    之所以要介绍我娘娘的这个过程,实在是我娘娘的命太苦了,不得不说一下。虽然我娘娘改嫁了三次,可我娘娘的人品在我们村里是最受人尊敬的,这是我在娘娘那里的感觉和听村里人说道知道的。

    娘娘脾气很暴躁,也就是说性如烈火,听不得别人说三道四,他的处事方式是把受的委屈发泄在都未成年的孩子们身上,没有一个孩子没有挨过娘娘的打,为了生活,大爷十几岁就给人家当短工,父亲领着刚刚走动的弟弟们拾柴,捡烂炭(富人家没有烧尽的煤炭)。就这样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就这样娘娘严厉地告诫儿子们,不能跟人家要东西吃,更不能偷地里的果子和庄稼。如果让娘娘知道了,是绝少不得一顿打的。

    我听我父亲说,他七八岁时就给我们村的大财主(文革时定成地主成分)看杏林,这要说一下我们的村子,我们村是山脚下的小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时水流潺潺,葡果飘香,文物甚多,田地大部分是水浇地,种植蔬菜,水稻。可以说是我们这一带的江南水乡。可以用富庶两个字来形容。我真佩服我娘娘的眼光,来到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父亲给财主家看杏林,还要照看我三叔,两个几岁的孩子,饿着肚子,怎能不眼馋树上结的果子呢,可他们绝对不敢动一下,看完杏林,还得捡一箩筐烂炭回家,要不回家是没有饭吃的。

    娘娘的刚直性格,就是到了父亲和叔叔们都长大成了家,娘娘一发火,他们都非常害怕。可娘娘又是最善良的,娘娘再苦,宁愿自己饿着也要周济邻居们,她知道人们都生活的不易。所以和邻里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

    那时候娘娘在我心目中是最伟大,最完美的,也是最亲的人。这并不是由于她宠我,而是她的革命家庭历史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留在家里的四个儿子,有三个参加了解放军,一个是政府的干部。娘娘家的前门上钉着象征崇高荣誉的“光荣军属”牌,鲜红的底色,黄色的四个字熠熠闪光。儿子们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秉承了娘娘的品质,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据说给了人的四叔在东北,解放后做了大官,可一直没有找到,这成为娘娘心中的一个痛结。

    娘娘虽然暴烈,性格却非常开朗,虽然受尽了苦,却从没有怨言。在我们家回到老家的时候,我只有六岁,我记忆最深的几件事,我得说一下。

    一个是过年。那时我六叔知道他的身世后,认祖归宗也已经回到了村里,娘娘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因为娘娘现在是不愁家里穷了,其实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她是真心感谢党,感谢毛主席,她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咱们家今天的生活,你们一定要好好为党做事,忠心耿耿地听毛主席的话。”别说还真像电影里演的一样。娘娘是说到就要做到的人,每到过年,她敬毛主席,一家子要给毛主席磕头,娘娘让我们叫毛爷爷,给毛爷爷磕头。除夕晚上是最热闹的,我说得热闹可与别人家不一样,全家人全聚在炕头上,这时候就全静下来了,就听见娘娘开始哭,哭得撕心裂肺,孙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接着姑姑也哭了,大姐也哭了,儿媳妇们也唏嘘不已,几个大老爷们也都在流眼泪。娘娘哭着就开始说道开了,从我们一家的过去,说到当时,说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吃水不忘挖井的人,咱家不能忘记共产党,不能忘记毛主席。总之她是怕她的儿孙们忘了本,变了质。娘娘还借用那时村里经常搞的忆苦思甜形式,叫家庭忆苦思甜会。可见娘娘的还真用了心事。以后每年都是这样,直到娘娘去世才结束。(写于2007-11-21
    
娘娘在我们村人缘好,还结拜了几个好姐妹。这些老人我们叫老姨,慈眉善目,待人都特别亲切,没有我娘娘的暴烈脾气,她们经常在一起打牌,发脾气的经常是我娘娘。

    娘娘的手特别巧,她虽然没有文化,裁缝、编簸罗、剪纸等样样精通。只要把布交到娘娘手里,娘娘用手指量一下要裁衣服的人的尺寸,裁出衣服不仅合身,而且还很新颖,村里人都愿意让我娘娘裁制衣服。我们的衣服一般都是娘娘给做的,喜欢的不得了,走在街上都感到自豪。也就盼着过年,娘娘就能给我们做新衣服。

    娘娘一生只给每家照看第一个孩子,也许是怕媳妇们没有经验,再生下孩子就由媳妇们自己带,每家第一个孩子都在娘娘家住,由娘娘一个人带。由于我家那时在南方,我是没有让娘娘带过的,娘娘亲我可能是这个原因,也许不是。不过我在娘娘跟前总是让弟妹们很羡慕,娘娘总给我攒着好吃的好玩的,如果弟妹们跟着我到了娘娘家里,娘娘就会说出去玩去,什么也得不到。弟妹们都害怕娘娘,说娘娘偏心。只要听见娘娘喊我的奶名,我就知道又有好东西给我了。

    娘娘一生清贫,过惯了清苦日子。她可以把粗粮野菜做得非常可口。我刚上学那会儿,学校大队经常开忆苦思甜会,由于我们家乡比较富足,糠窝窝和野菜汤人们都难以下咽,散会后地上丢满一地,我娘娘就会一块块捡回去,攒在罐罐里。放学回家,我经常在娘娘家里吃饭,有一次回去,我看见娘娘用砂锅熬了一锅红面和子饭(菜、米、面下到开水里,熟了再调上调和),火炉上还烤着一圈金黄的东西,我拿起来就吃,那个好吃啊,又香又脆,别提多可口了,我虽然年纪小,可饭量大,吃了四五个,又把一砂锅红面和子饭吃尽。娘娘笑着骂我饿死鬼转世。我拍着肚子说,“真好吃,娘娘这是什么好吃的啊?”娘娘用指头指着我的额头说,“你们这些败家子,这就是你们学校忆苦思甜扔到地上的糠窝窝啊。”

    娘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看不得浪费。那时虽然儿子们都成了家,可又都生下一大帮孩子,每一个家生活都很不易。儿子们又孝顺,总省吃俭用地给娘娘拿回很多东西,娘娘又把这些东西分给左邻右舍。她说我们家有今天全靠大伙儿帮衬,不能忘记邻居们。每到麦收、秋收后,你就会在田头地垄看到娘娘的身影。她会把一粒一粒乱丢弃的麦子、稻子拾到篮子里,虽然村里种植小麦和稻子,可家家户户都很难吃到白面大米,只有到中秋节和大年的时候,生产队里才分一点,平常主食基本是红面和玉米面。到了冬天,谷场里又常常看见娘娘的身影,她在翻稻草,把稻草底下遗留的稻谷收拾出来,用簸箕将尘土和杂草簸掉,再装进篮子里拿回去。一开始有人告娘娘的黑状,说娘娘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大队人就找娘娘谈话,娘娘据理力争,再加上娘娘是贫农,又有四个儿子是公家人,也就不了了之了。可娘娘虽然每年拾,可我们一次也没有享受过,娘娘的家里有五个大瓮,高一米三四,跟我那时的个头差不多,瓮上都盖着石板盖,没有娘娘的许可,任何人都不须动。直到娘娘去世后,儿子们才打开,结果是满满的粮食,一翁小麦,四翁稻米。是娘娘用十几年的时间捡的。当时全家人都哭了。(写于2007-11-25 22:26
    
娘娘在解放后不用再过忍饥挨饿的日子了。儿子们在她的严厉管教之下都长大成人,一个个像羽翼渐丰的雄鹰,在他们自己奋斗的路上打拼,逐渐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娘娘非常感到欣慰,含辛茹苦几十年,总算从黑暗中熬了出来。乡亲们也都夸娘娘教子有方,娘娘总是高兴的眯缝起眼睛说:“这都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了我们穷苦人打天下的结果啊!”

    娘娘没文化,可豁达开朗。娘娘也有烦恼,就是大爷的问题和婆媳之间的相处,大爷复员回到农村,在村里担任治安主任,大爷一直在生产队里住,一辈子没有成家,生性顽劣,脾气暴烈,而且嗜酒成命,一喝酒就跟别人打架,谁家愿意将闺女嫁给他呢,所以娘娘非常生气,没少教训过大爷,经常吵架,大爷就躲在生产队里不回家。快五十多岁时喝醉酒跟人家摔跤,跌倒灰窖里把退摔断,成了残废。娘娘哭着骂他“我生了这么多儿子,就你不成器,我还不如把你扔在陕西饿死呢,我到无所谓哦,可你竟给弟弟们脸上抹黑啊。”大爷虽然爱惹事,弟兄们相处的却非常好,轮流着照料大爷一直把伤养好。侄儿侄女们也和大爷亲,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大爷,送吃送穿送钱,一直把他养老送终,大爷活了八十一岁。

    娘娘和婆媳之间虽然没有大的矛盾,可心里一直不痛快。主要是过节的时候不能全家团圆,我的三妈,也就是我三婶婶,我们家习惯叫法,三妈很少回家过节,她不回来,我三叔的儿女也不经常回来,尤其到了过年,就更不回来。理由让我娘娘心痛,三妈说我娘娘是改嫁了的人,认祖宗但不认现在的家,现在的家是人家张姓的,这话说的有点伤人,却让娘娘无话可说。我三叔是个没有脾气的人,再加上住在公家分配的房子里,闹架开传出去让人看笑话,只好忍气吞声。再一个认了亲的五叔家,五妈个性怪异,穿着不讲究,能吃苦,要强,但心强命不强,经常耍小性子,跟我五叔吵架是家常便饭,嫌我五叔没本事,其他家过得比她家强,他就经常数落我五叔,吵架是难免的。我家和三叔、四叔家没少接给五叔家,可五妈总是坚决不受,一副唯礼是举的样子,过节时我们总是担心五妈觉和了欢乐的气氛,那时我们小,不懂事,都有点嫌弃我五妈。不过家大业大,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可这些都成了娘娘心里的阴影。可五儿一女对娘娘的爱是全村众所周知的,这些不愉快的小插曲还不足以让娘娘放弃她所得到的天伦快乐。

    七九年底成了一家人跟娘娘的永别。

    腊月里,姑姑生下了儿子,娘娘有了第一个外孙,娘娘的那个高兴劲啊,已经快七十的人了,跑出跑进的照顾我姑姑坐月子,全家人怕她吃不消,我父亲让我妈来照料,可娘娘说什么也不让,更不让动她的小外孙,精心地为姑姑熬月子粥,为小外孙洗尿布。我们村洗菜洗衣服都是在外边水渠上洗。

    那时我们村的水美啊,清澈见底,光鉴可人,鱼翔其中。到了冬天水温也有十七八度,冒着白气,缓缓地流向远方,养育着附近十几个村庄。每到过节,就有许多附近村庄或城里的妇女来这里浆洗衣服。

    一天清晨,娘娘照顾姑姑吃完饭,就端着外孙的屎尿布到水渠上浆洗去了。谁能想到,娘娘那么健康的身体,坐在水渠旁就再也没有起来,到地里干活的人跟我娘娘打招呼,可娘娘没有应声,人们发现不对,走过去一看,娘娘就像睡着了一样,喘着粗气。那时只有我大爷和五叔在村里,人们赶紧告诉了他们,我大爷和五叔来了以后,和人们七手八脚把我娘娘送到了医院,这下坏了,人们的好心算是把我娘娘送到了冥府报到去了。医院诊断,我娘娘得的是脑溢血,就是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因为娘娘刚得了外孙,人处在兴奋当中,再加上冬天坐月子的家里非常热,血管都张开着,从家里出来经冷风一吹,那一坐血液上涌,致使脑部毛细血管破裂。要是有懂医道的,先不要动病人,或者轻轻得将病人抬回家里,保持平衡,去医院叫上医生进行抢救,或许很有可能保住病人的性命。可是这一手忙脚乱,一路疾走,医生再医术高超也与事无补了。

    可娘娘也真够顽强。在医院躺了七八天,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后,父亲和叔叔们将娘娘拉回了村里,娘娘不甘心啊,她还没有真正享受一天天好起来的日子,她还年轻啊,刚刚跨进七十岁的门槛,在我的脑海里,娘娘健康,快乐,她还要抱重孙子呢,怎么这样快就能走了呢。娘娘只是在炕上睡着了,你看她安详地在躺在炕上,均匀地喘着气,偶尔咳上一口痰来,她的儿子们就会为她精心地拭去,小心地为她擦洗身体。

    我已经上了初中,每次从县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娘娘。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娘娘仍然安详地躺在炕上,娘娘这样在炕上躺了一个月,脊背已经躺溃烂了,儿子们心疼地为她擦洗着伤口,我看到娘娘撕裂着嘴唇,她感到了疼,她在与病魔抗争。她不愿离开她拉扯大的儿女们,她不愿丢下她的一大帮孙子和刚刚出世的外孙。就像她从前跟命运抗争一样,无论多么险恶艰苦的岁月娘娘都挺过来了,这不算什么。

    可是那一天中午,我看完娘娘之后去上学,过白石河时,一股若大的旋风突然刮起来,遮天蔽日,啸叫着就像一个恶魔。我怔了一下,还是上学去了,放学回来,就听村里人说:“你这个不孝的孙子,怎么还在这里,你娘娘没了,快回去吧!”我撒腿就往回跑,就见村里人出出进进,屋子里传来了萦萦的哭声,我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我的娘娘走了,匆匆地走了。

    我的娘娘的丧事办得很隆重。倒不是我们家的原因,而是村里、县里各方都来了很多人吊唁老人,尤其是村里的乡亲们,几乎家家都来帮忙,这充分说明了娘娘的为人,她的品格,她的乐善好施,她的朴素,她的无华,她的功德,她为党生了四个优秀的儿子。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出殡的那天,全村人都来为娘娘送行,村里的女人们都哭了,一个只身从陕西逃荒过来的女人落脚在这样一个村里,孕育了这样一个名声响亮的大家族,然后她安然地走了,全家二十二口人哭声震天,花圈如海,雪白一片,那种场面怎能说不隆重,怎能不感动上苍。

    娘娘去了,她安心地去了,天堂里一定有娘娘的位置。娘娘也永远活在儿孙们的心里,活在人们的心里。(写于2007-11-27

文章评论

信念

今天回村里想起娘娘来了。没白亲你!

读你

像听老一辈人在讲故事,娓娓叙开,情真意切!

缺陷美

感动,想起了我的娘娘[em]e105[/em]

2201156883

[em]e2274[/em]奧特曼, ai大小怪獸 。

3238536447

[em]e651[/em][em]e4403[/em][em]e2248[/em][em]e4002[/em][em]e7163[/em]说要几

有故事的男人,很真,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