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一只可悲的棋子
时评
今天的环球报上看到标题为"希拉里陷入退选绝境"一文,有点感触.
对希氏的认识不多,早在闹的沸沸扬扬的莱温斯基事件中,她向世界传达的是一个坚强,有主见并能顾全大局的一个女性形象.十年之后,作为美国民主党派总统候选人的她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撇开希氏的政治主张以及对华立场不谈,美国政坛有这等强势女性实美国之福,对女权运动而言,希氏绝对是站在风头浪尖上的人物.然而最终还是归于失败,叹息之余,嗅出了点"政治权术"的味.
经济学或者现实生活中,关于选择行为,我们经常会面临这么一个陷阱:我们常常会被引导着在两种选择中做出一种选择------非他即她.而实际情况是还有很多种选择被陷阱的设置者狡黠地"忽略"了.比如,在中高档饭店点橙汁,服务员会问你需要缪氏呢还是XX(泛指类似缪氏相对昂贵的);再比如卖包子的老板会问顾客,你需要2个包子还是3个包子呢?不小心的人们,都容易掉入这个陷阱.
上面的例子是比较贴近我们平民生活的.在商业领域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而且有些运用的相当成功.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KFC和麦当劳等.在我们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味道差异上争个不停的时候(很多时候,这种争论是由百事和可口可乐引导的),我们已经把自己限定在"非他即她"的陷阱里了.
把这个浅显的经济现象和当前的美国大选结合起来,我发现了很多重叠的地方.美国大选是驴象之争,即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之间展开的较量.但是,这次的竞选显然提前到来了,而且是在共和党"缺席"的情况下.这届的民主党很有意思,还没和对手较上劲,家里已经闹的不可开交了.民主党派上下以及外界都认为这会伤及民主党派的元气,影响团结.咋看不无道理.
但是,我却觉得这里面大有深意或者说猫腻.政治是一个玩的很深的游戏,我个人觉得,民主党的这场党内总统候选人之争实为引导选民,操纵选举的一场政治秀.民主党内候选人之争已经强行把总统竞选推前,说是前奏也好,预演也好,民众承认愿意与否,它都已经发生了.一路走来,选情跌宕起伏,柳岸花明,扣人心弦.在外界为民主党派可能的分裂捏把汗的同时,我却在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捏了一把汗,前文提到的陷阱摆在了麦凯恩的面前.不管是希氏胜出,还是奥氏胜出,当前的局势对麦氏显然是不利的,因为民主党已经成功了吸引了选民的注意------在总统人选上,选民已经不经意地进入了"非他即她"的境地.或许,有人会反驳,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治主张,代表利益不同,选民不会进入这种陷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总统竞选本身就是多种力量,多种因素较量的结果,其中就包括媒体,舆论导向,这两点的重要性在当代被日渐放大.另外还有庞大的中间选民(没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或索求),这些政治上墙头草极易进入这个选择陷阱.
希氏的落败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这场政治秀不能维持太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关于这点,民主党在火候上拿捏的很准.演出终归是演出,有了这么高的票房,民主党已经得到了他们的预期.今天谢幕的是奥巴马,而希氏则成为了一只淘汰的政治角逐的棋子,最大的利益既得者永远是这场政治秀的幕后老板------民主党.纵使给希氏和奥氏对换个结局,这个结果依然不会变.
对希氏的认识不多,早在闹的沸沸扬扬的莱温斯基事件中,她向世界传达的是一个坚强,有主见并能顾全大局的一个女性形象.十年之后,作为美国民主党派总统候选人的她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撇开希氏的政治主张以及对华立场不谈,美国政坛有这等强势女性实美国之福,对女权运动而言,希氏绝对是站在风头浪尖上的人物.然而最终还是归于失败,叹息之余,嗅出了点"政治权术"的味.
经济学或者现实生活中,关于选择行为,我们经常会面临这么一个陷阱:我们常常会被引导着在两种选择中做出一种选择------非他即她.而实际情况是还有很多种选择被陷阱的设置者狡黠地"忽略"了.比如,在中高档饭店点橙汁,服务员会问你需要缪氏呢还是XX(泛指类似缪氏相对昂贵的);再比如卖包子的老板会问顾客,你需要2个包子还是3个包子呢?不小心的人们,都容易掉入这个陷阱.
上面的例子是比较贴近我们平民生活的.在商业领域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而且有些运用的相当成功.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KFC和麦当劳等.在我们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味道差异上争个不停的时候(很多时候,这种争论是由百事和可口可乐引导的),我们已经把自己限定在"非他即她"的陷阱里了.
把这个浅显的经济现象和当前的美国大选结合起来,我发现了很多重叠的地方.美国大选是驴象之争,即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之间展开的较量.但是,这次的竞选显然提前到来了,而且是在共和党"缺席"的情况下.这届的民主党很有意思,还没和对手较上劲,家里已经闹的不可开交了.民主党派上下以及外界都认为这会伤及民主党派的元气,影响团结.咋看不无道理.
但是,我却觉得这里面大有深意或者说猫腻.政治是一个玩的很深的游戏,我个人觉得,民主党的这场党内总统候选人之争实为引导选民,操纵选举的一场政治秀.民主党内候选人之争已经强行把总统竞选推前,说是前奏也好,预演也好,民众承认愿意与否,它都已经发生了.一路走来,选情跌宕起伏,柳岸花明,扣人心弦.在外界为民主党派可能的分裂捏把汗的同时,我却在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捏了一把汗,前文提到的陷阱摆在了麦凯恩的面前.不管是希氏胜出,还是奥氏胜出,当前的局势对麦氏显然是不利的,因为民主党已经成功了吸引了选民的注意------在总统人选上,选民已经不经意地进入了"非他即她"的境地.或许,有人会反驳,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治主张,代表利益不同,选民不会进入这种陷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总统竞选本身就是多种力量,多种因素较量的结果,其中就包括媒体,舆论导向,这两点的重要性在当代被日渐放大.另外还有庞大的中间选民(没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或索求),这些政治上墙头草极易进入这个选择陷阱.
希氏的落败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这场政治秀不能维持太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关于这点,民主党在火候上拿捏的很准.演出终归是演出,有了这么高的票房,民主党已经得到了他们的预期.今天谢幕的是奥巴马,而希氏则成为了一只淘汰的政治角逐的棋子,最大的利益既得者永远是这场政治秀的幕后老板------民主党.纵使给希氏和奥氏对换个结局,这个结果依然不会变.
文章评论
Shuger
写的不错!
Mr. W
哥们开始研究政治了???以后得防着你点了,奶奶的说不定哪天就被你政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