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情智人生”

手机日志

 

芳菲四月,日暖风轻,当记者走进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大门时,眼前的景象与美妙的春光交相辉映:碧波粼粼的小池旁,古旧的木制地板、雪白的书架和一台黑色的三角钢琴搭建出简洁清新的阅读一隅,伴着音乐教师指尖下流淌出的悠悠琴声,许多放学了还不愿意回家的孩子正围坐在一张张欧式小圆桌前,安安静静地读着书。

  在当下师生步履匆匆,唯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还能有一座散发着如此温馨气息的校园,还能有一些在学校不走的孩子,多么难能可贵。或许,每一个了解孙双金、了解情智教育的人,都能对眼前的这一切给出最好的诠释。

  情智让教育带有温度

  犹记得两年前,记者来北小采访娃娃科学院小小科学家们。面对镜头,这些孩子侃侃而谈,自信满满,甚至还会对记者的发问提出质疑。究竟这所学校有怎样的魔力,可以赋予这些孩子与众不同的气场?走近孙双金,记者找到了答案。

  200391日,41岁的孙双金正式成为北小掌门人。他告诉记者,正是老校长袁浩在校园内留下的两块铜牌,激发了他关于情智教育的办学主张。

  一块是挂在教师会议室门匾上的心心相印四字铜牌。我想师与生的心心相印,教师与校长的心心相印,学校与家庭的心心相印,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教育的心心相印。把两颗拉直了,就是两个竖心旁,主情,要想心心相印,就要情情相连。另一块是刻着80多位教师寄语的铜匾,铜匾中央是柳斌先生的两句话含爱生情怀,有教育智慧,其中的一深深地吸引了孙双金的目光。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呢?情、智二字让我认识到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共融、感性与理性的相生,才能培养出完整的人、大写的人。怀着这样的教育追求,孙双金从情智语文开始拓荒,渐渐进入到对情智教育的全面探索,如情智课堂”“情智校园”“情智活动”“情智课程等。

  为什么字先行?孙双金说: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儿童的情感,表面再丰富多彩,实质也是苍白无力的。知识、文本与教育教学都应当是带有温度的。我们必须从冷认知走向暖认知

  孩子们特别喜欢课前5分钟演讲环节。该校数学教师吴贤介绍说,为了让他的课堂有好玩的感觉,每节课前都会有一位孩子站上讲台为大家讲一个数学小故事。虽然数学学习内容看起来硬邦邦的,但孩子们借着同伴声情并茂的讲述,更容易发现规律,更容易被唤醒、被激励。吴贤说,几乎每个孩子都很看重宝贵的登台机会,上台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其实,准备的过程,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智慧的生成,而在公开演讲中获得的愉悦与信心,又能生出新的智慧。这或许就是对北小所追求的情智课堂最真实的写照吧。

  了解孙双金的人都知道,他原来的招牌菜四小课堂”——“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而如今,孙双金把情智教育表达为:让教育充盈审美的愉悦,让教学充满思维的挑战,让教学充溢丰富的安静。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这样评价:虽然孙双金的四小还在,但四小并不是总的概括,并不是唯一追求,而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一种形态,于是也就站得住了。

  情智二字不仅扎根在孙双金的教育场域,他自身也一直在追求着情智共融。在北小教科室主任朱萍眼中,孙双金是位懂得生活的人,他更懂得如何在生活中陶冶自己的性情,完善自己的人生。她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孙双金:他总爱穿一双黑布鞋,儒雅的气质、从容的脚步,让一双普通的黑布鞋,也被他穿出了文化的味道。结束一天繁忙之后,青灯下总有他与书籍相伴的身影。读书,让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馥郁的书香,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闪光的智慧……”

  追求真正的语文

  语文教学是孙双金一生的最爱。几天不琢磨,我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像是少了点什么。因此,即便行政事务繁忙,孙双金依然眷恋讲台。

  两年前,四月的一个早晨,孙双金习惯性地站在走廊上,看着活泼的孩子们快乐地游戏。突然,一个脆生生的童声响起:孙校长,我想请您去我们班上节课,行吗?说着,男孩子还摇摇孙双金的手,仰着头,满脸的期待。孙双金笑着俯下身,摸摸他的头:好啊!你是哪个班的?”“四(5)班,说好啦!很快,小身影不见了……

  第二天一大早,孙双金如约来到了四(5)班,上了一节《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中的儿童诗。孩子们在他的课堂里,感受着生活的诗意、享受着语文的美丽。曾听过孙双金儿童诗教学的教育专家成尚荣这样评述:课堂上的孙双金既像老师,又不像老师。像老师,因为他学科基础深厚,始终在引导学生;不像老师,因为他像个儿童,这也不懂,那也不行,总是在恳求孩子们的帮助的确,孙双金这种将自己变矮”“变小的教育智慧,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权利、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师生关系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许多教育界同仁都知道,孙双金是从一篇篇的课文教学——以公开课为主要舞台的正统语文教学里过来的。然而,他敢于向自己发问、发难,甚至干脆地否定自己曾经很成功的课例,在新的教育感悟下从头再来。他曾在一次聊天中,对同为省语文特级教师的管建刚说:虽然我是从公开课一步步走过来的,但我看当下流行的一篇课文两节课的教学是行不通的。小学还是要以大量的读、背、积累为主。因而,北小有了《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

  在儿童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应当接触最美好的语言。孙双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内容都属非经典,而汉语重在吟诵、涵咏、感悟、回味,所以必须返璞归真,用国学经典以及经典的古体诗歌、现代诗歌、儿童文学为孩子们补充细粮,练就扎实的语言、文化童子功。如今,全国已有十几个省200多所学校加入“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联盟,并连续举办了两届“12岁以前的语文高层论坛。

  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利用这套校本教材,孙双金通过儿童诗”“儿童论语”“走近李白等讲座、示范课,重构语文课堂。同时,他还组织教师开展国学、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比赛,并且请来了方素珍、梅子涵等专家指导。孩子们在校本教材的浸润下,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以前买衣服非名牌不要,自从读了校本教材上的衣贵洁,不贵华之后,再也不要买名牌了。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前几日,孙双金在六(3)班倾情执教了一节《李白与美酒》。学生张予安笑着说:我们的校长很可爱,他一站在讲台上,就显得特别沉稳、大气,而且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同班的张可函则说:我三年级就开始写诗,孙校长还专门与我单独谈过关于诗歌创作的事。今年我出了诗集,他还为我写了序,鼓励我继续创作。

  在孙双金的职业生涯中,获奖无数,但在他心中一位江西小学生在公开课上为他颁发的最佳老师奖分量最重。虽然,那只是一张五角星形状的纸片,但那四个童真的字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并激励我不断地前行。

  做教师成长的领跑者

  我要求我们的领导团队做领跑者。在孙双金看来,这是北小最重要的管理理念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北小倡导课程自由,鼓励每位教师在达成国家规定的课标之外,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课程。为了身体力行这一理念,孙双金利用暑假,在图书馆遍览了所有关于李白的书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走近李白》系列课程。在他身先士卒的影响下,北小的教师们各具特色的个人课程不断涌现:安颖莹的《儿童诗创作》鼓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诗歌,让他们充满灵性的语言自然地生长;朱萍的《绘本作文》让儿童绘本成为触发孩子们自由想象的载体;王淼的《水墨画》让孩子们在山水花鸟中品味高雅、怡情养性;支名瑗的《小古文》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浸润于国学经典、诗词歌赋……

  其实,开发属于教师自己的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易事。支名瑗对记者坦言,除了要在课程编排、设计等方面花去大量精力以外,更多的压力来自应试的挑战。她说,为了在自己班上做小古文课程全学段实验,国标语文课本的教学时间被压缩至一个月,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背诵《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蒙学教材。当我们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时,我有点沮丧,但是孙校长一直鼓励我将实验坚持下去。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成长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朱萍是孙双金正式的签约徒弟,现已成长为特级教师。她最佩服的就是孙双金的执著。尤其在教科研方面,他有一股劲,要做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正因为如此,在教师眼中他是严厉却不乏温暖的。

  培养青年教师一定要沉到课堂,沉到具体的环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孙双金如是说。在课堂教学上,从结构、语言、问题到课的内在张力,反复打磨;在论文写作上,从文章大标题到小标题,从案例选择到语言运用,反复修改。如今,磨课、磨文已经成为北小教研的经典项目,北小也已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这些年来,孙双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已融入到平时的点滴中。早餐时间,他常常手捧早餐,微笑着和青年教师相对而坐。于是,一次次微型的语文研课、磨文活动便在餐桌边悄悄展开了。渐渐地,青年教师争相占领孙双金对面的座位,利用早餐时间与他进行一次次高效的思想交流、观点碰撞。这已经成为北小校园里特有的早餐文化

  用梦想去点亮人生,激发教师的巨大热情;用文化去滋润精神,丰富教师美好的情怀;用智慧去开启智慧,让教师的人生更敞亮;用才干引导才干,让教师的人生更精彩。在孙双金看来,成长是生命的舒展、心灵的自由,培养教师首先要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有梦想、有追求的种子,道而弗牵,引而不发,循循善诱,也是一种智慧。

  个人档案

  孙双金,生于1962年,情智语文创始人,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师范司《教育家成长丛书》首批20位入选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称号。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情智教育十日谈》《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等多部教育教学专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