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乌撒彝族婚俗
个人日记
———致祖先、致渐行渐远的彝族文化
文/俄索米苏
(一):瞧亲
小乌撒彝族前二十年,实行内婚制,网兜亲,所以婚娶方面,由于人少,居高寒山区,三山五岳,大分散小聚居,多则二十多家,少则一家,以五六家最普遍最常见,所以大都是乱亲不乱族,亲戚可以越辈份通婚,只要血缘挨得不是很近就行,冬腊月是瞧亲的好时机,因为很多亲戚家门都要婚嫁,瞧亲也不是公开来说的,只是大家不言而喻,每到这个时候,自认为符合年龄或有意向的年轻人就会从四面八方,三三两两,跟叔叔伯伯,婶婶孃孃,女的也一样,打扮得漂亮一点,银耳环银戒指,唏里索啰的,穿件小披毡,赶去吃酒,在婚礼中,就会有诸如唱歌跳舞之类的,年长的就会教他们相互认识,如有中意的姑娘,就会向长辈们打听辈份血源,如果去看的是婚礼附近的,就以亲戚的名誉去烧羊芋喝酒,看姑娘为人处事礼节姿态怎么样,一般按传统的礼仪和勤劳程度去作为评判标准,如果中意了,就等回家后再作下一步商讨,瞧亲也就算结束。
(二):媒介
小乌撒彝族没有固定或者说专门的媒人,谁都可以做媒,主要是长辈,爷爷奶奶,婶婶嫂嫂都可以,最好是和中意的姑娘家有点关系更好,但是亲戚而非家门或者关系较近的,更是事功半倍,确定好之后,瞧好日子,媒人带着求婚的小伙就出发了,不需要什么重礼,两斤白酒一些糖果,去如果是老亲,就把酒倒出来祭祀一下,一般晚上才说这事,白天大家若无其事,扯亲戚拉家场,晚上就会招来很多姑娘的姐妹,神神秘秘的,逗一下小伙子,当然我所谓的逗,就是幽默的调侃,晚上,如果是老人去,酒已经差不多了,口齿也就更加流利了,开始摆这个事情,当然最先主人是要找各种理由来搪塞,无论有多亲,运气好的话,绕一晚上,主人是会答应的,而这时就要问姑娘的意思,姑娘这时一般是不在现场的,恐于传统和羞涩,有什么话在自己的闺房让姐妹传话,大多数不了解男方底细的都会说下来考虑一下再说,这就有点印象了,下次接着来就是,如果家长和姑娘同时委婉拒绝,那证明没有什么期盼了,如果是孃孃姑妈亲,一次性达成媒妁之言的,那是最好不过。
(三):献酒
如果说成了应定了婚事,接下来就举行献酒仪式,择吉日,男方家组织老少约七八人,背上几十斤白酒,火腿糖食果饼无数,去女方家,这时女方家也把家门召集在一起,杀猪宰羊,进女方家门之前,泼水是必须的,除了老人能幸免于难,年轻人些可就泼得像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到女方家稍歇一会儿之后,老人就会把酒和糖果带上,跟个年轻的,到女方的家门家挨家挨户送礼,问候一下,这是规矩,晚宴过后,晚上老人喝酒,老人和老人耍,开玩笑,年轻人跌脚唱歌,露骨的玩笑和情歌是大忌,羞于嘻笑打闹,跌脚时如果有外村不认识的人也来耍的话,女孩们是自己避开的,特别是女方更是要矜持而又落落大方,在家里给老人们掺茶斟酒,不再出去和姐妹们耍了,第二天早上,一般老人些喝多了还没有起床,女方的家门些就来请客吃饭了,早上这家,晚上那家,要吃吃喝喝三四天才回家去。
(四):打财礼
礼金一般在献酒时就说好了,没有什么讨价还价,也耻于谈论,如果是老亲,女方父母是不会要高价的,因为他们也知道男方家的底子,接下来会盘算一下结婚时打发女儿的东西,衡量一下,送财礼就去两三个人就可以了,财礼一送,女方家就请匠人打箱柜,诸如衣柜,箱子,梳妆柜等等,女孩子就再也不去放羊,很少去公共场合抛头露面,而是在瓦板屋下缝补自己的嫁衣,一针一线,犹如缝补自己的青春,母亲闲逸的时候陪一下这个冬天就要出嫁的女儿,教一下,毕竟她的针线活儿还不是那么娴熟,姑娘有时侯会在缝纫的时候走一下神,遐想着嫁衣穿在自己身上是什么样子,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那个即将面对陌生家的微恐,一
走神,难免纤细的手被针扎了一下都不
知道。
(五):婚礼
女方家比男方家提前一天团客,前后三天结束,女方家一团客,三山五岳的亲戚就不请自来,彝族没有请的习惯,一般半年前看好吉日,一传十十传百就知道了,欠人家礼钱要还,家亲内戚必须去,老人骑马的,走路的,路上有商店,还一路喝着酒去,第二天下午,男方的接亲客基本上就来了,一般二三十个人,由男方的叔伯弟弟带领,清一色的披毡,客头有别,他的披毡呈黑色或青色,且是多折子,这是客头的标致,披毡也是回去给新娘披的,拉一匹一定高大壮硕的马,一般这个时候,女方家的姐妹早就在房屋的里里外外摆满了水盆,也早有人等在门口守好了,到院子外不远,女方的哥哥些就会前来打招呼,递烟,甚至倒一碗酒,命人把马牵走,一是方便姑娘们准备好水,嫁出去回来吃酒的姊妹毅然参加战斗,烟抽完,酒喝完,就开始冲刺,场面极其状观,只要冲进屋里也就不泼了,有泼的,也会被老人制止住,主人家早就准备好柴火,熊熊大火烤得衣服裤子冒出腾腾热气。
(六):喊礼
晚上女方家要喊礼,诸如亲戚送了布匹,礼金,一人作登记,一人大声报出来,哪个地方自己称呼什么送了什么,然后馈言答谢,并用托盘送上酒一杯,以此同时,客头要去给女方的长辈斟酒,按辈分长幼开始斟,喊完礼,客头去附近山上砍来松枝,分别树在院门两边,并把马笼套交给喊礼之人, 竖松枝以示吉祥,喊礼的人把马笼套往空中一抛,任由接亲客和女方姐妹抢夺,如果姑娘们抢夺到,就需要接亲客用酒和糖果来换取,当然接亲客也有个机会,女方家杀猪时把猪肚皮上割一长条肉下来,然后用钉子钉在附近叔伯家的房梁上,接亲客侦查好后,可以偷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抢,反正有女方的表姐妹守着,可智取也可硬抢,如果抢输了,会被来喝酒的亲戚开玩笑的,赢了,表示有面子有实力,其实抢马笼套和抢猪肚子肉都是供年轻人们娱乐的礼数而已。
(七):出嫁
第二天吃过早饭,姑娘该出门了,姊妹们趁接亲客绑箱柜的时候,就用锅灰把小伙子们的脸抹得漆黑,特别是客头,几乎只剩牙齿是白的,然后由新娘的哥哥把新娘从房间背出来,坐在堂屋的草席上哭成泪人,母亲和姐妹更是陪哭到底,特别是那种从小的伙伴更是泪水涟涟,新娘除了穿一身漂亮的对襟衣服外,头上包一个又大又圆的黑色帕子,标致着脱离姑娘时代, 折腾一半天也该上马了,这时客头就把新娘背到院子外的马前,扶姑娘上马,这时姑娘就会用脚蹬马,一定在哥哥长辈的劝说下才肯上马,新娘的家门无论男女老少皆依依惜别,忧伤的眼眸几多伤感,就这样,一个牵马,一个扶着新娘就启程了,新娘家自然派了一支送亲队伍,新娘的舅舅等必须参加,路程远的要翻几坐山,歇几个气,抹花脸听说是为了避邪,吓走路上的妖魔鬼怪,到男方家门前不远的地方,新娘和送亲队伍是不能马上进屋的,半路的草坪上撒满青松毛,用松支搭一个青捧,新娘坐在里面,送亲客在草席的松毛席上饮酒,男方亲戚嘘寒问暖。
(八):坐青棚
酒饮罢,新娘就进屋了,送亲客慢一步进屋,第二天,就是坐青棚,男方前后四天,前面的挂礼之类和女方家差不多,坐青蓬这天男方家又要杀两头猪,一般吃过早饭就开始这个仪式,在院子的四周用绳子拉上,上面挂满了松枝,在院子里撒满青松毛,然后送亲客座上排,亲戚的老人坐两边,男方家支的坐下排,以示对送亲客的尊重,一个一碗白酒,一碗干生,然后拉一匹马驹和一头牛犊站在院子中间,两个家支能说会道的人分别出来讲话,事毕,对歌仪式开始,主要是看哪家的歌多,歌声嘹亮,中间空的地方自然很多松毛,松软舒适,两个家支的年轻人在上面摔跤,老年人在侧面开玩笑,喝酒,相互调侃,热闹非凡,老年人要喝到很晚,帕头散了都不知道,年轻人就外面的地里赛马比赛,摆马鬃毛,论马的优劣,说羊的角儿,赌塞子的赌塞子,怂恿小孩摔跤的也有,经常看见那骑术不过关的少年从马上摔下来,弄得黄灰直冒。
(九):散客
第四天,送亲客就要走了,但一般情况下是走不了的,男方叔伯还要杀羊招待,搞个两三天,其他亲戚第四天如来时一样,三三两两的走了,留亲戚的场面自然就出来了,拉拉扯扯的,但都是农村人,自己有自己的事情,送亲客实在要走的时候,就把送亲客招呼在堂屋的草席上,大家男女老少盘腿而坐,主人家就会斟上酒,然后打发礼物,小孩一般是钱,老人那些就是诸如布鞋,鞋垫,镯子那些,虽然看似俗气,但礼轻人义重,最后送亲客就要离去时,这时新娘就会从房间出来留,站在村口默默抽泣,目送长辈离去, 万变不离其宗,彝族的婚礼是歌的世界,酒的海洋,青松毛和草席也是无处不在,一年长青的
松毛是吉祥之物,表现了彝族对自然的崇拜,对顽强生命力的颂扬,从有录音机的时代开始,小乌撒彝族早年热衷于达体舞,后来是纳西、傈僳、彝族各式打跳舞。
(本文完)
文章评论
一鹤排云&
小乌撒是哪里,怎么婚俗和我们这儿一样,求解。
韦优男德
呜呜呜。。。嫁也想妈妈!呜呜。。不嫁也想吃鸡蛋。似是悲伤,实则浪漫,对爱情的含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