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飞向全世界的佛法

个人日记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许多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都把探寻、求索的目光对准了佛教。人们普遍认识到,在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创立的古老思想里,实际蕴含有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过时的大智慧。不过可惜的是,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潜心研究佛法的精彩人生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否则的话,这些历史一定会成为研究当下人类精英灵魂嬗变史的第一手资料。
  本着这一初衷,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识地把接触到的一些知识分子学佛的经历记录下来并介绍给世人,这种目击人们的精神演变,并将之留存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的角色与任务,可能是我注定要承担的。这两年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是,西方知识界人士研究佛法的人日渐增多起来。他们对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人甚至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时间去啃汉语、藏语以期能了解到藏传佛教的真面目。我就碰到过一些来自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修行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来到藏地求学佛法。每每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求道、求真神情的面孔,我的内心就感受到一种欣慰与感动。
  艾泽生博士就是这众多求法者中的一员,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我的印象中,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投注在佛法上,如此精进地闻思修,使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定的修证,慈悲、智慧很快就融入了他的心相续。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人“修持”十年所达到的境界都不如他一年的取证成果。
  艾泽生博士不仅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在世间学问方面同样也拿得起、放得下。他今年只有二十五岁,但已能流利地读诵、书写中、英、法、德、荷兰等五国语言,《放生功德文》、《佛教科学论》、《如何面对痛苦》,以及《法王如意宝传记》已分别被他翻成荷兰语及英语。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深入藏传佛教,这位勤勉的小伙子最近又发愿要学好藏语……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来自比利时的这位西方人,最终获得的却是中国中医学的博士学位,而且他对中医的精通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国的中医大家。
  下面的文字就是我记录下来的、他用娴熟的普通话讲述给我的他的学佛历史。                                        ——索达吉堪布
               艾泽生(比利时)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

  宗教信仰对西方人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西欧国家,历代传统均信奉基督教。因此,不但我的家庭教育里包含了基督教的教育,而且我读书的学校都开设有宗教课,因为我们西方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有神论者。而且我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也有很大差别:除上课外,在校学生们有充裕的课外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由于我很爱思考有关人生的哲理,并且很喜欢研究宗教,再加上我从小就一直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最终我走上了学佛的道路。
  我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富裕,而且我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从小没有物质方面的乏少,无论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而且与同龄人相比,我接受教育的时间开始得比较早。我从三岁就开始学体操,六岁学习第二门语言(法语),七岁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能熟练应用。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学习过水彩绘画、乐器演奏、戏剧表演等。十五岁时,我又开始接触气功、太极拳等。尽管尝试了各种花样,但不知为什么,我的内心深处却总有种空洞感:我做的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人为什么要活着?对生存目的探寻不得的这种失望与空虚导致我最终离家出走,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游荡。此后我发现了一本介绍禪宗公案的书,因日本传统文化早在七十年代就被传入了西方,故当时已经有不少关于日本禪宗的书了。这种明心见性的法门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我还到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印度出版的有关佛教艺术的书籍。当第一次看到庄严静穆的佛像时,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
  而我接触藏传佛教的经历更是比较特别。在十六岁的那一年,我和朋友学习了催眠术,并准备做一个实验,以探索人的前世是否存在(在这以前,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有详细的报告,故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在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地进入了催眠状态,并看到了很多前世的事情。最奇怪的事是,我看到很多穿红色衣服、并戴红色班智达长耳帽的喇嘛们坐在一个极为庄严的经堂里,我感觉自己当时也在场。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宛如昨日。不久,我又做了一个非常吉祥的梦。在一个山坡上,我看到一位非常庄严的老喇嘛坐在草地上修定。他看到我后就对我说:“你拿着这本书。”书的题目大致为:谁了知了此书内容就能成办一切。老上师坐在草地上的景象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次日,我就把他画下来了。而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也许当时我学佛的因缘已经成熟了吧,我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尊大悲十一面观音菩萨的佛像,就满心欢喜地将之买了下来。那时,我就已准备好了要远赴中国,并且心里怀有一个梦想:去藏地、去学佛。
  但因学习任务繁重,我来中国几年后才有了正式学佛的机会。利用一九九八年夏天的假期,我专程到成都,在昭觉寺皈依了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化身——清定上师。不久后,又于当年的秋天,当法王如意宝来成都检查身体时,我又有幸与他老人家结上了缘。从那时起,我学佛的兴趣开始日日增长。最后,通过色达佛学院的上师们的慈悲摄受,我才真正地踏上了学佛的正道,心相续发生了向善的方面的转化,不良心理开始得到调伏。通过修持佛法,不仅自己的性格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取舍善恶、净化自心的道理。这个道理才是真正的财富,不但能令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而且还能令我们今生后世都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可以这么说:学佛之路,就是通往幸福快乐之路。
  前几天,我和家人到超级家具城看家具。从商场出来准备回家时,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刚刚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一个大卡车撞上了一辆小汽车并立即着火了!火势非常猛烈,浓烟滚滚,烈焰冲天,当时已经没有人敢接近事故现场。很短时间内,呼啸而来的消防车、救护车及警车便赶到了事发现场。我看见身边一位妇女正在抽泣,便问她为什么那么伤心,是不是她与本事故有什么关系。她回答说:那个被大火吞噬的小车里尚有一位未能爬出来的人,显然他被活活烧死了。听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就在我们站在那儿观看的时候,有一个人正在烈焰中痛苦挣扎,并最终失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今晚已不可能再回到家人身边了,而他的亲人们在得到噩耗时又将如何接受这悲惨的事实呢?更令人惋惜的是,死去的这个青年人刚刚经过了不可思议的痛苦,并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了死后中阴,此时他该怎么办呢?——他只能不由自主地接受黑白善恶业力的引导,并滑向转生下世的路途。也许他会因善业成熟而投胎到善趣,但也可能因死亡时那一刹那间的憎恨而转世到极为痛苦的恶道!
      这些想法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涌向我的脑海,使我对人生的仓猝又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有句谚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我们不学佛,也不思考、不修习人生甚深真理而
空度一生,那么一旦当无常来到眼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那时不会再有任何依靠,无论我们再怎么精通世间法也都无济于事!因为唯一能超越、战胜死亡痛苦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了义佛法。由此可见,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真是其深如海,哪怕遍地铺满黄金亦不足以报答。因为如若没有他们的慈悲教导,我们将永远找不到离开轮回的道路。佛陀曾告诫我们应时时刻刻忆念轮回、无常的痛苦;人身难得,应珍惜自己这无比可贵的生命;人身如舟筏,如果好好利用,它将乘载我们抵达解脱的彼岸,但如果将之用来造恶业,那就毁坏了自己的今生后世。高僧大德们因深明此理而发奋精进修行,他们发大乘菩提心以利益一切众生,从事自利利他的事业,结果使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意义。我们应跟随往昔大德们的足迹,令我们也能此生无悔。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域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触到佛法并对之生起了信心,尤其是佛教里的慈悲平等的精神更是令人信服。现代社会不但物质生产高度发达,同时对文明程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十几年来,在国外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生命的协会及组织,有很多人积极参与。保护动物、断除杀生并保持常年食素的人不在少数。受此潮流影响,不少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也开始提供素菜配餐。很多家庭在花园里为小鸟砌好鸟巢,给小鸟喂食,以此避免它们杀死大量小虫子。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也得到了慈善机构的照顾。近日,连荷兰女王也因狩猎行为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抨击。可见,世间善良的道德准则与佛法实乃毫不相违。看来,随着崇尚善良品格、追寻人生真理的人群的增多,莲花生大师的预言正在逐步实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佛法定会吸引全世界有缘者的目光,并将最终引导无量有情走向自己的本来净土。

余秋雨 佛教与我的生命俱在
                                                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这两年似乎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不但频繁现身于大大小小的重要佛事,还写下好几篇文章,成为佛教的“义务宣传员”。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余先生接受了《凤凰周刊》的独家专访,畅谈了他心中的佛教。
佛教与我的生命俱在
凤凰周刊:您这两年经常参加与佛教有关的活动。请允许我问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您信佛么?
余秋雨: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我这么说吧,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家庭,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是一个和我的生命俱在的宗教,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寄托都和佛教有关。我没有皈依佛教,但是我对它有着高度的评价和巨大的尊重。
凤凰周刊:您最尊重佛教的哪些方面呢?
余秋雨:我最敬佩它在中国民间社会文明的延续中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想用一个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你知道我的故乡余姚,出过黄宗羲、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但到我出生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几乎没有人知道那些大儒的名字,甚至连认识字的都没有几个。在一片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世道中,唯一与文明有关的痕迹,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吃素念经的女家长。成年后每每念及于此,我就不得不感谢佛教,感谢它在普通民众的心间建立起来的精神秩序。
凤凰周刊:想想有点不可思议:相比较其他的重要宗教,佛教的义理可以说是最高深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智者宗教,竟会如此深入中国的民间百姓。
余秋雨:你所说的这一点,牵涉到我对佛教另一个重要的兴趣点,那就是,佛教究竟为什么能够传入中国,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如果佛教传入的是一个文明的荒漠,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但是,佛教在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华文明已经是一个超浓度的存在了。诸子百家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完成构建,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诸多学派的文明体。佛教能够传入这样一个和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一样、自身文化已经超浓度的地方,并且不是一般的传入,而是广泛的传入——这是奇迹,文化的奇迹。这样一个奇迹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非常吸引我。
凤凰周刊:按照逻辑推理,佛教必定是具备一些诸子百家所构建的中华文明中不具备的东西。
余秋雨:非常正确,佛教具有特殊魅力。在对人生的关注方面,它补充了中华文化的严重不足。你发现没有,我们的诸子百家,没有特别关注人生本身的。道家,道法自然;墨家,提倡“兼爱”;儒家,主要讲的是治国平天下;那么多的先哲,唯独就没有专门研究生老病死的。在这一点上,佛教大幅度地补充了中国文化的因素。
凤凰周刊:没错,佛教聚焦于人间的生、老、病、死,非常的专注和纯粹。
余秋雨:而且痛快!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有许多的学派,众说纷纭,但因为语言太多,有些道理就讲得不太痛快。而佛教非常痛快,生、老、病、死,就四个字,但足以振聋发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无法对这四个字等闲视之。它的义理也很痛快:每个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会遭遇到大量的灾难,这些灾难可以用一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苦”;而苦的原因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欲”;而要摆脱这个“欲”,就要把这个世界看得简单一点,也就是“空”。多么简单直接,多么痛快淋漓!
余秋雨 佛教与我的生命俱在
http://dfzr.721006.blog.163.com/blog/static/115311320094795712251/

悲欣交集——清华博士的学佛感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7xux.html
人生定位  ——北大硕士谈学佛心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8zw.html

心中的那片蓝天——北大硕士的学佛感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83py.html
在求索之中——复旦大学博士的学佛历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6v4.html
心中的香格里拉——南京师大硕士学佛心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89r.html

一个 “80后”的学佛心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dgwc.html
因指见月——美国生物博士的学佛历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9h2.html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c0bg.html
林则徐学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c01o.html
谭嗣同与佛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blv6.html
佛教与文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bgcl.html
台湾著名歌星黄安自述学佛历程——《传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7ei.html
刘德华信佛修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5c5.html
众明星纷纷信仰佛教归依三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5kz.html
旭日集团杨钊、杨勋、杨洪三兄弟与佛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774.html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了比较精致的程度。——马克思
□辨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恩格斯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实证的宗教。——尼采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罗素
□佛教乃教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教可佐科学之偏。——孙中山
□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和痛苦这一点是共同的。——毛泽东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鲁迅
□人死之后,决非悉归消灭,人死之后,有神识存在。——牛顿
□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质是不能毁灭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这个量是永远不变的。——爱迪生
□人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识我”,那就是在胚胎期进入人体大脑,施予推动控制大脑,使其细胞工作,在肉体大脑死后仍然存在,并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艾克里爵士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哲学对这个(宇宙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而佛教却是亲证。——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发明家王季同
□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著名科学家沈家祯博士
□佛教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
□佛教对心研究得很精细,远非现在的心理学所能企及。——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
□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世界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著名物理学家黄念祖
□佛教是与科学共依存的宗教。——爱因斯坦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爱因斯坦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爱因斯坦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陈独秀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之人不能不信。——近代思想家章太炎
□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康有为
□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英国著名学者克里
□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先生

文章评论

清秋寒蝉

[ft=,5,][ft=#0066cc,,]姐姐,没想到你对佛学如此痴迷,呵呵,有时间向你请教[/ft][ft=#0066cc,,]请教[/ft]![/ft]

[ft=,2,]心中有佛[em]e179[/em][/ft]

[ft=,2,]不求因果,但求有佛.佛心向善,文明和谐.[/ft]

海是我心

[ft=,,楷体_gb2312]还有李连杰,还有李连杰也是咱佛家弟子,呵呵[/ft]

chunhua秋实

[ft=,2,]看来妹妹对佛教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和研究。[/ft] [ft=,2,]我二姨也是非常虔诚的教徒。“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是她的个性签名。很深奥,不知是佛经里的还是她自己所悟。[/ft]

冬晨雪晴

[ft=,2,]南无观世音菩萨[/ft] [ft=,2,]南无观世音菩萨[/ft] [ft=,2,]南无观世音菩萨[/ft]

天籁之音

[ft=,2,]姐姐,改天我要向您请教啦~[/ft]

夜央

[ft=,2,宋体]有阵子我也想学来着,可惜呀,还是修行不够,无法做到那么多。[/ft]

萍聚

[B][I][ft=#ff00ff,5,楷体_gb2312]好羡慕你呀。。。。[em]e183[/em] [em]e179[/em][/ft][/I][/B]

淡淡秋荷

[ft=#006600,5,楷体_gb2312][B]真的佩服欢对佛学有这样深的领悟[em]e179[/em][/B][/ft]

淡淡秋荷

[ft=,4,楷体_gb2312]烦躁的时候看看有关佛学方面的书确实很能静心。[em]e100[/em][/ft]

老雕

[ft=,6,]你迈进了佛门吗?[/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