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物之三:王花子
个人日记
“花子”是“叫花子”的简称,在我们老家被称之为“要饭的”。王化子就是一个要饭的,每年冬夏他都要出去几个月要饭去。“要饭的”怎么会是个人物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王花子出生在王家寨的一个大户人家,其真名叫王华宇,小名叫“叫花子”, 因为当地有取贱名易养的风俗。看这小名取的,养倒是不难,不过长大后还真成了“叫花子”。花子小时候和哥哥一起上私塾,人很是聪明,但是不好学。王花子的哥哥后来进城上了洋学堂和大学,毕业后在省政府供职,还和本县县长的女儿结了婚,当时在我们当地山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王花子读了几年私塾后不想再上学,成天游手好闲,游山玩水,好在王家家底殷实,也只好由他了。花子的父母托人给花子说了好几门亲,花子说什么也不同意,家人无奈,也只好不管他了。
王花子19岁那年,父母因病双双去世。花子哥回来处理完父母的丧事后,要带花子去省城,花子坚决不干,和哥哥反复商量后卖掉几乎所有的田地和房屋,只留一处房产给花子自住,并在族长的监督下和哥哥平分了家产。从此花子更是无忧无虑,四处云游,一个人几乎游遍名山大川,直到解放前夕,花子差不多耗尽所有的积蓄,一个人回到了老家。也许是因祸得福,由于花子无田无地,土改时被定了一个下中农,还分了点田。那花子哪里是个种田人?!乡亲们只好帮他种,每年分点吃的给他。后来入社了,花子还是种不了田,好在他读过几年书,就帮大家记工分,打考勤,只要一到盛夏和冬天,他就不出工,出去游玩和要饭了。
王花子要饭和别的叫花子不一样。他一进村后先在村口的偏僻的地方坐一会,静静地读会儿书,有时候会被村里的小孩发现,但他从不理会调皮小孩的逗闹,午饭前就直接到一家条件较好的人家,坐下来先要杯茶,并给主人他的饭钵,即使主人留他一起吃饭他也会不干,待主人装满饭后他就起身道谢告别,一般来说这一饭钵饭够他吃一天。他一年在一个村只讨一家,由于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读书人,也很讲礼节,所以当地从来没人拒绝过他。
夏天花子出去一趟得一个来月,大家猜他可能是去了省城的哥哥家,回来时总是深夜。有时候偶尔被人看见,只见花子总是扛着些坛坛罐罐什么的,估计是他哥哥给的粮食和东西,也没人多问。
大约到了七十年代初,农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各个大队成立了基建队,主要任务是修梯田,修水库。基建队从各村抽人,王家寨总是送花子去顶数,因为花子干不了多少农活,可吃的还不少。好在花子不喜欢讲话,也从来不惹事儿,虽说不怎么讨人喜欢,但也不讨人嫌。另外花子知道的事很多很广,好读书好看报的,国家大事都知道,干部有时候问他点时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但他从来不做任何评论。
我和王花子是1975年在基建队结识的。那时我高中毕业,被抽到大队基建队,每天下午放工后和花子同路,一路我们喜欢聊聊天。可能是谈得来的原因,花子和我聊天时话很多,不像平时不好说话的样子。从花子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中国有八大古都城,北京是七朝古都;又比如说三山五岳指的的是中国的哪些名山;还比如说各地的名吃是什么等等。花子还借给我不少书籍,象《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今古奇观》,《三国演义》等书都是那个时候读的。
年底的一天,我和花子收工路过我们家门口,正赶上我们家杀年猪后吃猪血下水汤。我邀请花子一起吃,免得他还要回家做饭。花子很高兴和我们一起吃饭。父亲那天刚好从镇上回家,还买了酒。吃饭喝酒的时候,花子和我父亲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古董的话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得知,花子对古董很有些研究,什么古画瓷器古家具等,好像他都知道一些。吃完饭花子离开后,父亲才缓缓的对我说,别看花子到处要饭,但他是个人才,可能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比我们更深刻,只是他不愿意表达而已。我当时对父亲的看法也是半信半疑。
1976年我在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花子有时候会到学校来看我,老师和学生们都知道花子是我的朋友,所以从来都没有为难他和逗闹他。那时候我很青涩,对社会上很多东西不解,不岔,并常和花子讨论。比如说人为什么要结婚,人活着这么累可为什么人人都想长寿等。有时候我还问花子为什么不结婚。记得当时花子说结婚是为了找个固定的伴,年轻时互相欢悦,年老时互相照顾,传宗接代。当然结婚了就会有责任,比如说要养家糊口,要教养儿女。而他自由惯了,承担不了那份责任,所以就没有结婚。用花子的观点说,人活一世,就要快乐,开心,干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说他要饭,就能体会到人间百态,世态凉热,还能顺便看看民间古董,以利收藏。说实话,花子的很多观点在当时还是很新潮的。
1978年3月,我上大学前,花子到家里为我送行,还送我一个青花饭碗,说是清朝的,给我作个纪念。上学后,每年暑假回家,花子还会过来和我聊聊天,有时候他也在天黑时带一两件他的收藏给我看看,并告诉我每年夏天他都要去各地收点旧货,爱好而已。当时我有不少疑问,心想他一个穷人哪里有钱收古董?那个时候我对古董完全没有概念,花子算是我收藏的启蒙老师,不过那个时候一心忙学业和工作,没空也没钱,直到出国后我才有空,有点闲钱鼓捣收藏这挡事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工作以后,很少有花子的消息,我回家探亲也是匆匆忙忙,也没有时间去和花子聚聚。九十年代初,我从北京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碰到了来县城探望父亲的花子,我们一起又聊了一会。花子说他是五保户,吃喝都是村里给,身体也没啥毛病。他侄儿也在北京工作,每年会寄些零花钱给他。虽然现在生活无忧,花子每年年关还是出去要饭,主要是年关有闲功夫,也习惯了。花子还感叹这世界变化太快,人情也比过去也淡默了,有些适应不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和花子会面,聊天。
2005年我回国,听说花子去世了,心里很有几分怀念。花子的后事是他的两个侄儿处理的,两个侄儿披麻戴孝,葬礼比较隆重。还听说花子的两个侄儿事后根据花子生前的嘱咐,将花子标好的旧东西拉了整整一车到北京。
前年我回乡路过王家寨,看见王家寨的村民们正在修公路。他们告诉我修路是王花子捐的款。我有点糊涂了,王花子不是几年前就去世了吗?村民告诉我是王花子写在他的遗嘱里面了。遗嘱说他收的古董如果有机会出手或拍卖后,要给王家寨修一条出山的公路,还要重建王家祠堂,以感谢王家寨的乡亲们多年的照顾和关心。现在钱已到位,这两项工程都已经开工。村民们还说,每年清明,村里的后生晚辈都会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去王花子坟前烧纸和祭拜,他的两个侄儿每年也会来扫墓,花子生前的故事还被人写成了鼓书了,在乡间传唱着。
想想王花子的一生,再看看当今的社会,我有很多感慨。许多高高在上的人不一定就崇高,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不一定就渺小。平凡的人们也可以干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而流芳百世。
文章评论
丁香花开
花子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他虽然以要饭为生,死后却做出这样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他留下遗嘱为家乡修路,故事可歌可泣,真可谓流芳百世,令人敬仰!本文作者慧眼识才![em]e179[/em]
阿杏
[em]e160[/em],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渺小而不平凡的乡村人物在你的笔下复活。家乡真是人杰地灵,有闻一多那样名垂青史的大人物,还有许许多多深藏不露,平凡而不平庸的小人物。期待更多的乡村人物在你的笔下向我们走来。
一缕云烟
一个小人物做的却是大事情,这是一个人的境界问题。最后一段说的相当好!
竹月琴韵
花子的一生感动着世人,他平凡而高尚,朋友朴实无华的文笔竹月欣赏!问好!
雪藏梅
听你娓娓道来,一个个生动平凡的小故事,塑造出一个生动平凡的底层小人物,故事中很多小情节让人饱含热泪,唏嘘不已,人物渺小,人格高大。一个徝得颂扬的人,一个值得怀念的人。文笔很棒!
舞弄清影
花子,看破红尘的人才呀!
采菊东篱
老师最后一句已经点题了-----“很多高高在上的人不一定崇高,很多社会底层的人不一定渺小。”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民,不是达官贵人!赞赏!谢谢老师!
简单的幸福
[em]e179[/em]
微水若澜
喜欢这样的文章,就像在听你讲故事,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如行云流水又意味深长。赞一个![em]e113[/em]
岁月如歌
看着就有追着看的感觉,平凡人生,却有不平凡的大事,讲故事,想起了莫言在领奖的时候.....[em]e179[/em]
阳光明媚
最好一段结尾写的好,概括了全文的中心思想![em]e179[/em][em]e160[/em]
竹林笛声
好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很有看头!老师你太会写了, 交关生动![em]e179[/em]
蓝雅清逸
心灵自由的人,往往与众不同。
梦月
生不逢时,可伶有才。人生向往自由,缺乏责任,缺乏勇敢
小洁
王花子,毕竟善终了!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