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都忙些什么?

个人日记

 

/斯索以

 

2009年至今,做过三本刊物的编辑,从文学刊物到教育刊物,再到来北京后目前仍在做的另一份教育刊物。三份工作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不仅在工作内容上有别,工作方式、工作制度上均有所不同。编辑工作日复一日,没有终始,具体到每一天自己大概都做了些什么?这些从未认真记录过,日子如梦里洒落在地的豆子,以极其模糊的状态滚过了。于是,怀着一点点好奇心,就将2015年第一周的工作与生活细节记录下来,看看到底“编辑都忙些什么”。


 

 

201514日,周日】第一天,当然很忙

 

元旦调休,所以今天算是公历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在西方,周日原本即指一周的开始,这里纯属巧合。2015年第一周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因为2015年换印厂的缘故,以后每期刊物需要从长沙发到北京,运输周期比较长,节前的编前会上,主编就宣布从第2期开始,每期稿件的编、审、校时间整体提前,需要每月5日提交稿件进行二审,10日三审,13日发排,三环节校对约10天,23日发印厂。因此,元旦期间大家都在加紧准备第2期稿件,直到今天上班依然忙着编稿事宜。我今天则提交了“教材研究”和“读书”两个栏目的稿件。其中北师大出版社的一篇稿件并非紧扣教材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外IB课程,可能需要调整到“课程建设”或“视野博览”栏目中。以后这个栏目是相对固定,还是处理得机动灵活些?签约的稿件可能不会如预设的那样,每期都指向教材研究。

早上来到工位前,便看见元旦前一天同事帮忙代收的几本书,其中两本是当当网买的文若愚《论语全解》和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另一本是出版社发来的张滇《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通过支付宝,我将代收书的36.6元打给了财务小姜,并多支付1分钱,象征性地表示感谢。小姜似乎觉得这个举动有点滑稽,报之一笑。我其实是在效仿美国当年买土地的事。小姜是我们单位年纪最小的同事,典型的90后,跟另一位退休后返聘的高老师共同负责财务事宜。

今天网速很慢,有点影响工作效率,大家很忙,却又不是很在状态,刘F老师和小沈、刘R(唉,编辑部有四个人,我和另外两个都姓刘,还有一个姓沈,每次来人或来电话说“我找刘老师”,我们都得反复重复那一句:“请问,找哪个刘老师?”),都说这次“视点”栏目要发的上次成都锦江区会议的录音材料很难整理。因为做事索然无味,十一点半大家就去食堂吃饭,安慰一下躁动的思绪。下午,社长和主编去中心开会,事业部的李老师则一直接着电话,忙着筹备周日进行的一个关于教材的会议;办公室的吴老师忙着准备期刊年审,填写各种表格,填好了,邮件却发不出去。做财务的高老师来向大家问候元旦快乐,热热闹闹地寒暄了几句。这是月初,发工资的节点,小姜也是很勤快,下午便去北太平庄那边将大家的工资打到卡里。“小姜给大家发工资了”,下午两点四十,收到到账提醒短信的美编王老师满脸堆笑告诉大家。我立马拿出手机,将钱转到支付宝里。

很不容易,一天过去。今天的雾霾又起来了,天有点灰暗。家住清华的李老师则宣布今天走回去,实施新年的减肥计划,并且以后列为经常性的活动。王老师果断地将自己的口罩送给了这个“没有准备的人”。

下班的第一件事,是半路上出地铁去北大东门对面的收货宝,取几个快递。前些日子,网上买了北京小吃果脯、徐州特产蟹黄酱、湖南特产酱鸭爪,元旦期间都陆续到了。到家已经六点,赶紧做饭,将家康元旦从南京带来的酱板鸭削片,放进烤箱烤了一会,另做了一份韭菜煎蛋,搭配着,算是晚餐。边吃饭边看了会《狐仙》,觉得很一般。饭后便将《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看完,草草写了千字左右的短评。书里哗众取宠的文字比较多,只挑了重点看,所谓的评论也大多是自己对于摄影的一些感想,还与生活挂了钩。写完这些已经十二点多,赶紧烧壶水,倒点醋泡了脚,调好闹钟。零下五度的深夜,仿佛又变得暖洋洋的。

睡觉前,唯一想着的事,就是:米快完了,希望前几日网上买的东北大米早点寄到。貌似在东北买的东西,每次都快不了。

 

 

201515日,周一】人类已经陷入工作中不可自拔

 

昨晚做了个梦,醒来什么也不记得。梦里梦外,总是那得这么远。

闹钟七点十分准时奏响,虽然睡意很浓,还是准时起来,把衣服和袜子放在电暖器上预热(这是我个人的习惯,或者用电吹风吹暖和些也是可以的);再把水壶加满水,按下加热按钮;电饭煲也插了电,昨晚的半碗剩饭热一热,以作早餐。再回头,转眼的功夫,衣服和袜子都已经暖和。热袜子穿在脚上寒气就不容易入侵;早上室温低,暖和的衣服有助于护住肚子,防止肚子经历了外部气温冷热的变换后不舒服。很小的时候,娘有一次告诉我,寒气从脚上来,这句话我听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忘记,此后除了夏天,我就不再穿拖鞋。而冬日早晨将冰冷的衣服加热,则是五六年前摸索出的经验,能够有效减少肚子不舒服乃至感冒的几率。

洗漱完毕,八点左右出门,约九点到单位。地铁上,捧着小K将《一个人的朝圣》最后两个章节看完,故事的结局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的改变。又看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个暖男的手笔,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就换了关于陈虻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心情好,还是想看点有分量又有意思的,提升一下思维的品质。

单位的网速没有从昨天翻页,依然很慢。找资讯有点费劲,好不容易才把第2期的“资讯”稿件整理好,进网站审稿系统提交二审。主编没有来,在家里看进入三审环节的稿件。刘F老师也在家里,看二审稿和整理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录音稿。小沈、刘R坐在电脑前,忙手里的稿子。物业那边的大妈来给绿植浇水,看到那些死去的叶子,又进行了修剪。吴老师拿着尺子,对办公场地进行了测量,看看是否面积上超出了中央的规定。而我们的工位,则要求面积在5平米以内,现在的工位实际上只有3平米不到——这和当初在长沙时两个人共享30平米的办公室相比,简直小得可怜。我们仅仅是占据着一个位子而已,上面放着一堆书和一台笔记本,没有多余的空间。

下午,风来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雾霾吹走。太阳一下子咧开了嘴,简直傻得可怜。

四点多大家都走了,只剩下李老师和我。李老师又突然被中心拉过去开会。不知道他是否带钥匙,我只能等着,无奈天色渐晚。无聊之中拿起宇文所安的《追忆》来读,很漂亮的文字,一口气读了三十多页,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前几年看他的《晚唐》时,觉得对那个时代的心思把握得很到位,这本书的文字比《晚唐》要更有意思,从整体上、多层面分析了中国诗歌乃至传统文化背后深藏的一些普遍性东西。一个汉学家,乐呵呵的大块头,却使得一手好绣花针,这就是宇文所安。能将中国的诗歌及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析得这么到位,实属难得,且能跳出中国式解读的圈子,用自己的感受来精细地阐释。他所研究的对象,和他所传达的见解,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将近六点,李老师才挺着大肚子回来。果然没有带钥匙。“下楼么,今天还走路回去吗?”我问。“今天不走了,你下先去吧,我还要关电脑。”看来,他昨天走得太累了,早上十点钟才到单位,中午和吴老师坐在一起,吃了两碟菜、一碗汤、一个馒头,减肥的事估计早就抛到脑后了。

晚上回来已经七点,路灯灰黄,月亮却有点小清新地挂在稀疏的行道树上。“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面对此情此景,不知从哪里,突然蹦出李白的诗句。饭后已经将近九点,整理了一会成都锦江区会议的录音材料,再也没兴味去继续忙了。看到ZD在线,聊了一会儿,得知她正在看护理方面的书准备医院的考试。她埋怨从昆山回到宿州后,工资一下子跌下去了,而假期,也所剩无几,还要经常值夜班,很想出去旅游几天。或许,她的状态,也正是很多人的状态,人类已经陷入工作中不可自拔了。

 

 

201516日,周二】我在颐和园跑步

 

早起,依然重复着昨天早上的事情。一边洗漱,一边煮了点稀饭,刚好前两天新买的蟹黄酱可以吃,味道确实蛮好的。生活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味道便可调剂。看来我们所要做的,则是成全这份简单。

今天刻意睡到八点零八分,缓解下前两天工作的压力,并且准备在家编辑稿件。坐到电脑前,刚打开QQ就看到主编在群里给大家发来信息:明天讨论北大附中和成都锦江区的报道计划。我回了个OK的手势。

忙到中午,三个小时左右其实也做不了什么,稿件乱得一塌糊涂,想对照着录音,苏州中学的黄老师说话却有很浓的地方口音,加上会场的杂音也录进去了,更难听清。毫无成就的感觉。于是淘米煮饭,把米下锅后暂时浸泡着,剩下的米实在不多了,便去骚子营买米。出门后绕着社区的街道跑了一圈,一股热劲儿从身体各处涌来,锻炼了十多分钟才去粮油铺子,还在路边摊买了些蔬菜。阳光很好,柔软且温热,一路上安静地洒在脸上,有点毛茸茸的感觉。

饭后继续听录音,把稿件上那些横七竖八、不成系统的话都删了,只剩下不到两千字。WORD文档里全是批改的红色,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我细心,再细心,努力做好一个编辑该做的。既然是铸剑的,那首先得打铁,编辑工作与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一个编辑在每天的工作中,最先感受到疲惫的器官其实是眼睛。眼睛要不停地阅读,思考,搜索,质疑,给予赞赏或挑出毛病。我想天下的编辑,最为自豪的莫过于有一双勤劳、智慧、正直又充满人情味的眼睛。

看看天色将晚,可以暂时收工了,兴冲冲地换了衣服鞋子去颐和园跑步。最近太阳很霸道,昆明湖的冰靠近边缘处又化了一部分,有些地方已经不能走人了。沿着昆明湖东岸,跑过铜牛和十七孔桥,看到一片方便落脚的冰面,就像西堤那边轻轻跑去。迎面的太阳缓慢西落,很快,像结婚那天一样通身大红,几个摄影的大叔在已经冰面上蹲点,架起三脚架静静地等待着,准备随时捕捉这枚内敛又火辣的新娘。西堤上林木萧疏,没有一片叶子还挂在树上,散乱的碎枝显得十分硬朗。从西堤望万寿山,它绝像一座小岛,随着薄暮的降临静谧地躺在昆明湖上。望其身形,既不宏大,也不小巧。冰面上的游人渐渐散去,晚凉来袭;西山层叠,见(xian)出淡影。瞬间,夕阳已经飘落的孔明灯一样挂在了灌木丛里。对面玉泉山上的塔温柔接受时间的安排,裹着夜色,缓慢遁入山的空寂……

跑着跑着,跑出了黑夜,颐和园外是灯火流淌的大街。汗浸透了全身,迎面而来的风却愈发地凉了。突然,接到小真的电话,他说已经出差来北京,问我11号之前是否有时间聚聚。我说,明天下班吧。

晚上又加把劲儿,稿子总算梳理得稍微通顺。这时社科院宏年博士打来电话,告知明天下午六点请2013年年底同赴宁夏调研的队友吃饭,常年驻扎西海固地区、《山村的守望》作者林老师也去。分别一年多,大家提相聚的话题提了好几次,却只在去年四月底部里的运动会上见过其中的两位小伙伴,这次大家总算如愿。看来明天是没办法去见小真了。

 

 

201517日,周三】生活是首情诗

 

来到北京后,为了更好地融入北方生活,丰富生命体验,中午在食堂就餐时,大部分时候的主食都改成了面条或馒头。前两年,面条和馒头都很难吃,没有发好,硬邦邦的感觉。最近半月开始,馒头居然有所改善,变得松软了。前日在食堂我问卖馒头的师傅:“馒头比以前好吃了,是不是换师傅啦?”他“¥#@%馒头#%……”地说了两句。我只好放弃探寻事实的真相。

20134月,单位领导班子变动,来了新的社长、主编。原先编辑队伍里有两位比较资深的编辑追随原来的社长而去,刘F老师和小沈,是当年10月被挖来的,之前在考试中心供职。小沈说,在这里做编辑虽然自由些,但也很累,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因此,小沈经常在群里发一个用手使劲拍脑袋、痛哭流涕的表情。我20128月来这里之前,刘R已经来了一年多,此前则在北京某街道办工作。北师大经济学毕业的柳R,数学也不赖,记忆力很棒,总能记住编辑工作中那些久远的事儿。

早上九点钟还没下地铁,就接到甘肃一位作者的电话。默默地,我没有接。刚到电梯口,准备上楼时,又打了过来,问稿件发表后情况如何——元旦前才给他回复的,这么急又问,真是的。就告诉他慢慢等邮寄过去的样刊。作为编辑,最头痛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作者火急火燎地问稿、催稿。午饭前把成都锦江区的会议发言材料整理稿又梳理了一遍,发给主编。主编要求再补两篇“来信来论”栏目稿件,备着好填补版面的空缺。下午,大家开会讨论了玉泉小学课程建设、北大附小“数学建模”、成都锦江区区域课程建设、“五种学习方式”成果、洪宗礼语文教学思想等五个专题的策划。很纠结,策划永远是一大难事,从策划到达成,之间有十万八千里要跨越,这十万八千里的征途中,你得催着作者写稿,有的作者是策马奔腾,一日百里,有的是老牛吃草边吃边走,遥遥无期。要是做视点,操控起来费时费力,好几个月才能做得像个样子。开会时顺便说了几件事,本周日校长大厦关于教材培训的会议,还有月底在北师大的关于台湾数学名师吴如皓的活动,都要参加。估计又要像写克拉克北京演讲的一样,把吴如皓的教学活动也写一篇报道了。

编辑就是这么繁琐,常常为稿件发愁。稿件的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选用质量好的自然来稿;二是根据专题需要约请领域内的专家;三是通过一些活动、会议寻找线索,适合的就进行挖掘、策划。第三种情况如这两天大家整理的成都锦江会议上一些专家的发言,口语化很严重,思路混乱,整理起来令人痛不欲生。今天大家讨论的北师大附中和成都锦江区区域课程建设的策划与约稿,则属于第二种情况。

开会一直开到下班时间。然后做地铁去赵家楼赴约,参加宁夏教育调研队友的聚餐。宏年博士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共筑基层教育中国梦——“根在基层·中国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基层调研实践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青年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层调研活动成果汇编》。这是2013年宁夏及湖南、江西、内蒙、陕西四个调研团队调研材料的汇总。,历经一年多,这套材料总算编纂完成,与大家见面。虽是内部传阅,但这种原汁原味地呈现,很令人感动。想起西海固地区特有的堆满肉的暖锅,鲜美地道的牛肉汤,甜而柔软的馒头,大家心里非常暖和。还有西海固纵横的沟壑、延绵的大山、皑皑的白雪,那些画面至今如初。20131129日,在登过六盘山后准备离开西海固地区的当晚,我曾写下一首《西海固情诗》,记录了当时的情绪:

想写一些与爱情有关的东西,/但爱情没有这么柔软的巍峨,/于是每一眼望去,/都埋下了再看一眼的伏笔。/于是我再看你,/把爱情抛在脑后,/像太阳把山阴的雪抱在怀里,/却捂化了不曾想到的结局。/如果只能隔山相望,/你就是山,/我正在这里,/而爱情被谁,/藏在了哪里?/你告诉我,/我好转身过去……

经宏年的建议,负责汇总材料的老师将这首小诗也放进了集子。对我来说,这首小诗则是一朵温热的情绪的记忆。它能够默默生长在这片属于兄弟们共有的空间,多好!

再说今天收到的三本书。分别是《我已经结婚了,我心情还不好》《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前两本很一般,属于可看可不看的那种;最后一本阿德勒的是个大部头,其实算是心理学作品,许多内容阐述得比较专业,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做底子才能看得流畅些,已经发行到第14版了,在国外很受欢迎。经过修订,这一版融入了很多影视片段、生活场景,更加贴近大众,可读性大大提升。

 

 

201518日,周四】遇见小真

 

昨晚和小真通电话,告知今天去201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彼此见个面,顺便搜罗些好书。小真一行二十余人远道从长沙赶来,就是为了这次的活动。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官网看了下参展单位的名单,记下了自己感兴趣的30多家出版社、图书公司的具体展位,今天上午就拿着这个名单到静安庄的国际展览中心了。

国展1号展厅为主场,分省份、区域参展;2-8号展厅为分展厅,各个出版单位、出版公司设了自己的展位,整个规模较为庞大。我拿着手机,拍下那些感兴趣的书,回去搜索后收藏在当当、亚马逊的收藏夹里,等做促销活动的时候分批买下,或找来mobi格式电子书,用小K阅读。遇到的好书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类是最新写作的书,比如散文、小说及某些领域研究等;一类是经典类再版、修订,如经典文学名著再版,经典社科、经济类图书修订出版。青春类图书基本不看,大部分都有无聊情节堆砌、凑字数的嫌疑,语言不干净且混乱,属于塑料质地的假生活、假艺术。

本来说好中午请小真吃饭,但他很忙,要协助作家在现场做宣传活动,又顺势推到晚上。最后到了傍晚,还是没能一起吃饭,整个过程只粗略地见了个面。我的饭还是昨天晚上吃的,今天一天也没喝水,饿得发慌,只想早点回去弄点吃的。

今天去国展之前,催了北师大出版社第3期的稿子,也跟成都锦江区那边说了年后做区域专题报道的想法,预计明天会有一些材料发来。上午九点多,主编突然把刘F老师没整理完的锦江发言整理稿发到我这里——因刘F老师家中近期有事,她的稿子便无人过问。七千多字杂乱无章的口语,必须参照着录音来梳理,加上在国展花去的半天,熬夜是必须的了。年底了,工作多得一天都不消停,很像济南趵突泉里的泉水,没心没肺地在那冒泡,摁也摁不下去。还好,茶饱饭足后总算有点精力来处理这些文字,键盘敲得昏天暗地,热水一杯接着一杯,忙到深夜两点才告一段落。很想摊个鸡蛋面皮,或熬点红薯稀饭(这是我童年的两大美食记忆),用这些生活的小恩小惠来暖和暖和自己。

但“深夜食堂”有点不现实,还是说说小真吧。我们两年多没见,去年他来过北京两次,都恰逢我到山东出差,均未能碰面。小真老家在九江,于广西师大读研,毕业后在贝贝特做社科类图书编辑,天通苑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子里北漂了一年,后来女友明月“自作主张”回湖南给某文学刊物投简历,要求小真应聘,小真拖着行李箱赶到长沙后顺利通过面试,二人在那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是2009年初秋的事了。当时我在此文学刊物做兼职编辑已半年有余——实际上八月份另一位全职编辑刚走,社里只剩下我一个编辑,人手紧缺得很。因此面试几天后小真就坐到了我对面的软皮椅上。相熟后,他告诉我北漂的生活,在贝贝特做书的经历,以及“小真和明月”的爱情故事。过了两年,小真从单纯的文学刊物编辑,转变角色为刊物主办单位的文学图书编辑,生活也因此有了较大改观,结婚后在长沙定居下来。而我,2011年仲夏离开长沙后变身一名北漂分子,颐和园外设想亲湖而居,京城的大街小巷里走小真曾经走过的那段路,不同的是步法,相似的是人生。

2009年是什么概念?2015-2009=6,我们可以算出来。时间的直线距离其实还不到六年。2009年,意味着我手里还用着布满按键的波导手机,不能触屏,没有手机上网的概念,出门也不可以导航;2009年意味着淘宝才刚刚走入大众的视野,网购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我和小真刚开始在网上经常性地买书;2009年还意味着,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尚不知道什么是平板电脑和iphone4。在科技进化的坐标里,2009年其实是个很久远的年代。2009年,现在已经奔三的人那时也都年轻着呢!2009年,遇见小真。这一年对小真来说意义非凡,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开启了真正的编辑生涯,并沿着这条路子,一直走到今天。正因为2009年发生的那些事,才有了这许多的历经多年、但依然细腻的回忆。

夜深人静,实在想睡了。一天的琐碎,也终于写完。

 

 

201519日,周五】

那些琐碎的,不经意间,构成了(生活的)主体

 

昨天熬夜,今天就刻意睡到八点。起床煮了稀饭,打算连同早餐和午餐,断断续续地吃几碗,战线拉长些——吃的同时,也就进行了水分的补充,等下午去打羽毛球,可以应对大量的出汗,也是一种酣畅。九点多有个快递,新书《莎士比亚是谁》到了,打电话请刘R帮忙代取。到了十点多,吴老师打来电说自己忘记带奥体中心羽毛球馆的会员卡,要我下午去奥体前先到灵境胡同地铁站,由他家人将卡送到站内给我。每周五下午是我们的集体活动时间,对我来说也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之一,尤其在冬日,室内运动远比在室外运动方便且舒服得多。

从早上起床后到下午去打羽毛球的这段时间里,有三件事情陆续把脚迈了进来:一是需要把海淀罗老师的讲话稿再跟她确认、修改下,看看提取“北京教改经验”这一角度是否合适;二是从锦江区的课程建设报告中摘出课程教学相关的六项做法,再前后“修补”下,做成3个版面的文章,发在第2期;三是周日的会议可能需要稿件,得提取准备下;以及周日参会时,顺便将南京成老师的稿件带给他,进行修改确认。不经意间,这些工作上的琐碎事情,构成了这两日生活的主体。哪怕我用再少的篇幅去叙述,都改变不了忙碌的事实。本来计划明天上午去奥林匹克公园参加“理想国”组织的一个跑步活动,现在只能放弃,以便早上多睡会,让自己身体上觉着舒服些——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多舒服舒服,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别扭,但是事实。

我这个人虽喜安静,却也提倡多运动运动,不唯工作。高中时经常和一个小伙伴跑步,参加过两届3000米长跑,去年4月部里的运动会中参加了1500米长跑。除了跑步,还喜骑行、爬山。天天在家待着,容易积累一大堆情绪的负能量和懒惰的习惯,运动有助于压力的释放和情绪的调节,并且直接作用于生理的机能。但任何一项运动只有长期坚持,才会让人觉着酣畅,偶尔几次、浅尝辄止,带来的往往是腰酸背痛——因为你的肌肉早已习惯一劳永逸、好吃懒“坐”。我们和它只有深入、熟悉、磨合之后,才会毫无障碍地彼此依靠、互相接纳。我们对运动乃至一切事物的喜与憎,往往就来自于这样一个微妙的过程。在读大学以前,我不喜欢吃皮蛋、臭豆腐、香菜,但读大学期间因为常常和几位室友分享各种菜点,毕业后我对这些都毫不忌讳了;多年来一直吃不了花椒,直到去年去重庆吃过两次麻辣火锅后,对于花椒的味道能够很好地习惯与适应了,味道不错。经历了诸种不同的事情,我才明白,我们口中那些言辞凿凿的“喜欢”或“讨厌”,有时仅仅建立在个人浅薄的认知与感受上。蜜蜂与苍蝇,一个追花,一个逐粪,代表了两种极端,而一个人却常常游走于这两种角色之间,还恍然不知。

平平淡淡的生活充满了琐碎,一眼望去确实没有什么好叙述的,也蹦不出几个漂亮的词儿。但为什么我们对别人的琐碎,却怀着一种张望的眼神?在文学上,这叫陌生化。生活中,也是如此。作为单向度的“一个”人,看似只能活在“一种”单调的生活情态里,其实不然。生活中,我们既要有高的姿态,也要有低的姿态,但不能只有一种姿态。这样,你才能看清各个层面的细枝末节,又始终对其他层面保持着好奇。如此,你眼里的世界才不至于毫无新意,一成不变的普通、呆板;而那些琐碎的,也有了新意。

 

2015110日,周六】我更爱这无孔不入的生活

 

今天是周六,2015年的第七个工作日,所以这篇《编辑都在忙些什么?》只写到这里。今天要做的事,一是把上月的房租付清;二是继续写明天会上可能要用的稿子;三是把锦江区课程教学相关的六项做法整理出来,添一个头,加一个尾。

中午之后,外面阳光疏朗,天宇明净,微风清凉,如果可能的话,很想下午到颐和园散步或跑步一小时。现在还是太冷,不能经常跑,等年后一定要把跑步这项活动坚持下来,每周跑两次,顺便写几篇跑步日记,类似《我在颐和园跑步》之类的。当然,也要系统学习一些跑步的知识,防止错误的动作不断重复后,久而久之变得“锋利”异常,危及健康。

饭后想看会书,调剂调剂。正好HJ通过QQ找我,没想到聊的话题是颗爆米花,一聊就炸开了。HJ是一家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心性温和,很容易相处,虽是天津出生,却俨然一个小家碧玉的风范,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一待就是十年。于是,听HJ说近日生活概况与心性体悟,一时内心温热,随手写了一段不押韵的话——

长居江南风物清,四时不见江南老。西湖烟雨慰暖冬,小家碧玉长临照。得此一壶明心性,梦中还向画中行。(《与HJ书》)

只是有感而发,几句散乱语言而已。所以意思不全,有所省略。我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心绪,还有文字背后羞涩隐藏的故事,是否成文不再重要。生活在人间,我心中的理想生活莫过于简单、随性、有意义,只有饱含如此情趣的生活才能吸引我。有的时候,忙碌也许意味着你并未虚度,可另一些时候,忙碌却正好说明了你在虚度。生活总是很难说清楚,没有一劳永逸的价值判断供你驱使,人的想法像极了背后有着庞大数据的动态函数,似乎可以随意拉扯。这几天都在抽空看那本关于陈虻的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正如书名一样,我们很多时候随人流已经走得足够远,当审视早就沉甸甸的背囊,却发现很多所得并非最初所想,可因为曾经的付出和持续的专注,乃至太过看重,许多不那么重要的最后也变得难以割舍。

聊天的时候,HJ说,你是双鱼座吧?我说不是,为什么这么认为呢?HJ说,纯粹凭感觉。我问,你是哪个座下的?HJ说巨蟹座。我说,那我以后就是双鱼座的吧!可能我出生时哭得比较厉害,双鱼座偷偷看了一眼——其实,我是非常希望自己是双鱼座的,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捉鱼。HJ笑而不答。

锦江的稿子整理过程中不知从何说起,无法开头,亦难以结尾。下午四点钟的光景,便去颐和园散步一会,天气出奇地好。暮霭溶落日,湖上游人织。近日“高温”持续,冰面边缘已经大范围露出水色,清可见底。湖面暖风暧暧,林间喜鹊欢腾,有点“冬天里的春天”的味道。而一抬头,发现冬草虽未吐青幽,老树已然吐新芽,天地间的新陈代谢正在悄悄进行。

明天去会场,需要带的东西有电脑、相机、录音笔,今天已经将这些陆续充满了电。颐和园到开会地点校长大厦,坐地铁约一个小时十分钟左右,早上七点之前必须出发——明天的事宜先在这里存个单,以免忘记。

好了,最后一篇就写到这里吧。虽然名义上要写编辑工作,实际上大部分写的是生活。但相比无孔不入的工作,我更爱这无孔不入的生活!

 

201514-10日于北京·既往居

 


文章评论

tiger

有时间写下来,就是不忙![em]e113[/em]

内 森

生活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味道便可调剂。看来我们所要做的,则是成全这份简单。[em]e179[/em]於我心有戚戚焉!

快乐土豆

精致细腻的你,把日子过得如诗如画呢。

快乐土豆

超级想念你当年款待我们特地炒的香菜土豆丝儿,炖的肚子里有姜丝蒜粒的鲜鱼汤!也好久好久没吃馒头了

一飞

大赞,太喜欢这种活法了,简直是漂亮[em]e179[/em]

蓝色的飘带

真的很喜欢文中提到的那么简单的生活,真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