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又闻枣花香
个人日记
(一)
他们都说我疯了。
(二)
初夏的阳光,透过安着铁栏栅的窗棂落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虽已古稀,可八十岁的我依旧耳聪目明,吃饭也很香甜,我根本没有病。
我只是突然想到了老家的大枣树,还有坐落在村东头的老宅,满脑子想的都是那年回老家时看到的已经倾倒的老宅,黄泥成堆,断瓦残垣。不过陪着我长大的枣园还在,三弟和四弟的老屋里晾晒的成辫的大蒜,那蒜香依旧让我痴迷。我一想到这些就寝食难安,说实话,我居住的条件很好,退休后也有保障,只是那钢筋水泥背后的冷漠,让本来性格开朗的我没有了说话的欲望,树再绿,花再艳,也不会让我觉得欣喜。
于是,我决定回老家,去翻盖老宅,叶落归根啊,想着想着我就会笑出声来。
“你这又一个人傻笑啥?”身后传来了罗雨的声音。
罗雨,我的后老伴,比我小二十岁,但也是六十岁的人啦。不过,跟我过十几年,原来质弱的身体已经得以改善,脸上红扑扑的,有一双和小珍相似的大眼睛。十五年前,娶了她让我狠狠地骄傲了一把,她比离开我的小珍小十五岁,那天,她梳着披肩的卷发;那天,在她的眼里我看到了小珍微笑的身影,即使她有个二十岁的儿子,负担有些重,可那一瞬间我承认我被那双眼睛再次迷惑了。
“老伴,我们回老家吧,把房子卖掉,回去把老宅盖上,我的小村子可美了,尤其老宅门前的大枣树,花开时清香扑鼻。”
“来,先吃饭,别一天总做梦了。”
“你说,你不跟我回去,是不是还惦记着你的同学,你瞅瞅他长的那个猴子样。我跟你说清楚,我曾经是法官,你骗不了我的。”我情绪激动,房间里的空气变得稀薄,我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心跳得好难受。
拉开门,走进走廊,值班的医生刚好经过我的身边,我忽忙拉住她。“姑娘,你帮帮我,我老伴她病了,总是想着别人,我对她可好了,没有我她怎么会有现在的生活呢?”
“大爷,你别急,跟我讲讲你的故事,我找阿姨做工作,你放心吧。”这个姑娘真好,跟我女儿一样大,一说话就笑,声音也好听,而且是我老乡,是我们泰安人。
“真的呀!你愿意听吗?我的故事很长,姑娘,跟你说,我是我们村子里的骄傲,怎么会有病呢?”
“大爷,谁说你有病了?这里是睡眠中心,你只要能好好睡觉,血压平稳了,就可以回家了。”
“真的,姑娘。我昨天晚上6点就睡了,一觉到天亮,今天我可以回家了吧。”突然觉得心里敞亮了,我想我那颗君子兰了,它已经要开花了。
“大爷,今天时间早,你不是要给我讲你的故事吗?等我听完你的故事,你就可以回家了。”
“对啊,我要跟你讲我的故事,不过你要答应我,家丑不可外扬,我老伴的事你得给我保密,知道吗?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说,别人听到了会笑话我的。”
“放心吧,大爷。走,去你房间,让阿姨也听听你的故事。”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让罗雨也听听我的故事,她就再也不走了。
(三)
在泰山脚下有一个幽静的小村庄,它是离祝阳乡最近的村落,我就出生在那里。祖父是村里唯一的秀才,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是祖父最疼爱的儿子,因为他酷爱读书,长的也是兄弟几个里最帅的。
父亲体弱,是祖父最大的遗憾。父亲十八岁娶了邻村最漂亮的女人,她就是我的母亲蒋素花。母亲年轻能干,懂事又善解人意,很快得到了祖父和祖母的认可。那时候,战乱不断,祖父领着五个儿子生活在一个大院里,显得男丁过于兴旺,他担心儿子们被征兵征走了。于是在一个灾荒年,成家后的大伯和二伯北上了,在北方的城市安居下来。
再次分家是因为结婚只有两年的父亲染上了肺痨(肺结核),四叔也已经成家,五叔怕传染上,领着刚结婚的五婶去投奔大伯了。“肺痨”在当时就是不治之症,大家躲之不及的。祖父和祖母决定和父亲一家一起生活,就这样四叔也搬离了老宅,住进了曾祖父留下的另一处房间,在村子的西面。祖父倾其所有为父亲治病,还是没有留住他,父亲在我三周岁那年去世了。母亲在父亲去世不久就决定改嫁了,因为心仪她的姜木匠一直未娶。其实,母亲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我,这是我在母亲去世以后才知道的。祖父和祖母都不同意母亲带着我改嫁,把我留在了他们身边,那一年我五周岁。
姜木匠也因为娶了母亲遭到全家的反对,他只好带着母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远走他乡了。
祖父不想我受到太多的伤害,一直告诉我,等枣树开花了,母亲就回来了。可是,老宅旁的两棵枣树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我却再也没见到母亲的身影。在祖父和叔叔们的眼里,母亲是大罪之人,受他们的影响,我在心里一直恨着自己的母亲。
七岁的我开始读私塾,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我父亲当年的本色,祖父很是高兴。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是母亲一直给祖父寄钱,坚持让我读书的。这时候,四叔家有了五个孩子,家里很热闹,祖母的去世,让我觉得更加孤单了。我九岁那年,村子里来了解放军,祖父告诉我,中国解放了。那时候,我只知道村里的老人们恨极了日本人,却很少有人谈及内战,我们只是跟着高兴,并不知道这种胜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过,有一点我是记得的,从那一年开始,乡里有了一个简易的学校,不用交学费的,私塾老师也就不再收学生了。我是特殊的一个,老师一直在过问我的成绩,告诉祖父,将来我是有大出息的人,一定要好好培养。
我十二岁那年,在枣花盛开的时节,我送走了祖父,二伯和五叔也从东北回来为祖父送行,叔叔们把祖父和祖母合葬在半山坡的枣园里了。从此,那淡黄色的枣花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我这回成了真正的孤儿,在为祖父守期的日子里,我总是失神地望着那挂满了枝头的碎花,想念着祖父和祖母,我竟然不知道哭,只是发着呆。闻讯而来的母亲,也没给我太多的惊喜,我只是茫然地忘着她,我想从她依旧年轻的脸上读出什么,可是浅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太远了,模糊了,只剩下了恨。
我依旧没跟母亲走,而是选择了跟二伯去了东北,临走时,我一直站在老宅的门口,望着那两株祖父为了我从枣园移种的枣树。“等枣花再开时,我会回来的。”我心里一直在默念着,祖父和祖母一定会听到的。
(四)
走进城市的我,最适应的是学习。那时我最庆幸的是,二伯父和二娘都非常疼爱我,二娘有了堂姐以后,得了一场大病,医生建议不要再要孩子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二娘每天守着我和姐姐,心里很知足,瘦弱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我在二伯家生活的四年,应该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二娘去世,二伯伤心过度也一病不起,这一年我己经十七岁了,在读高中。此时,大伯和大娘已经去世,只有五叔偶尔来关照一下我们姐俩。二伯急于让姐姐出嫁,漂亮的姐姐在二伯的作主下,嫁给了老实憨厚的厨师小赵。小赵,个头矮小,说话很慢,只会笑,他站在高挑漂亮的姐姐身边,怎么看我心里都是拐扭。
我含着泪送走了姐姐,也和二伯一起搬到了五叔家里。因为五婶生了几个孩子都夭折了,想过继我,而我又离不开二伯,不能把二伯一个人留在老屋里。二伯卖掉了在市中心的老屋,一半钱给了姐姐,一半钱给了五婶,他一直在嘱咐五叔五婶一定要供我读书,我是一个有大出息的人。
第二年的春天,五叔的儿子出生,二伯看了一眼,抬头看着我,手无力地指着我,话未出口就永远地走了。我拥着哭得干肠寸断的姐姐,眼里无泪,心却撕扯般的痛。
那一年的初夏,天气特别的闷热,让等待高考的我心情一直烦燥着。姐姐挺着大肚子,总是来给我送好吃的补养身体。我一直记着五婶的话:牙仔,我不是不供你,上大学得多少钱?况且你马上就又要有弟弟妹妹了。五婶的第二个孩子应该和姐姐的孩子差不多一个月份出生,我一时间很茫然,手里拿着报考单,不知道应该怎么填写。
我交了个空白报考单给老师,告诉他,我只参加高考,以后可能不会再读书了,让老师随便帮我报个学校。那年的七月,一场雨也没有下,干旱的天气让松花江的河床裂成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大口子。从二伯去世后,我就帮着五叔干农活了,春耕、除草到夏除虫,我一直在地里忙活着。几乎没有时间去看书,越想忘记那些公式和文字不停地浮现在脑海里,我是彻夜难眠。走出考场,我对着手盆上的小镜,黑瘦的脸庞,一双眼睛深深地窝进眼眶里。或许,我从现在开始要把自己锻炼成真正的农民了。
(五)
我长长地疏了一口气,看着在我对面听得津津入神的罗雨,又看看已经不再打哈欠的医生。
“你们都说我病了,我记着所有的事情,根本没有病。”
“大爷,你的人生真精彩!谁也没说你病了,只是在这改善睡眠的。”
“是啊,在家里你不睡觉,血压升高,我和姑娘害怕才送你来住院的,谁也没说你病了。”罗雨的声音很好听,她就是太“懂事”了我才担心,那天看到她的兵团战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我心里极不舒服。
“老爸,昨晚睡得好吗?”女儿推门走了进来,屋里飘来了一阵煎饼的香味。
“嗯,好。丫头,你买煎饼了?”
“老爸真聪明,是你最喜欢的那家,那位老大姐还问你好呢!”我一直喜欢儿子,那些年想让小珍多生几个,结果她有了女儿不想再要孩子了。现在,女儿也是中年人了,有点厉害,我只听她的话,她表扬我一句,我会高兴上一天。
“丫头,我想吃包子了,你给你大叔打电话,让他给我蒸上一锅。”女儿用迟疑的眼光望着我,半天没出声。
“老头子,咱先吃饭。”罗雨给我递过一碗粥放在我手里。
“大爷,你先吃饭,我交了班过来继续听你的故事。”医生起身走出了房间。
“老爸,明天我买包子去,你说吃啥馅儿的?”
“我想吃发振(大叔)蒸的山东包子,罗雨,你把电话给我。”罗雨拿着手机,为难地看向女儿。
“老爸,你看你,还不承认自己老了。去年秋天,大叔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丫头的声音有些哽咽,眼圈有一点点红。
“走了,怎么会?上周还说给我蒸包子呢。”我摇着头,拼命地想,没有印象,我茫然地望向窗外。天阴了,落雨了,阳光走了……
“老爸,先吃饭。一会儿医生还过来听你的故事呢,我今天休息,也听听。我有一个伟大的老爸,记得哈,写篇回忆录。”女儿把卷好的煎饼递给我,我大口地吃起来。真香,如果坐在枣树下,就着枣花的清香,一定会更好吃。
医生准时地来到我的房间,跟女儿聊了几句,她们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着我。
“大爷,我来听你的故事了,您要继续讲给我听吗?”
“好啊,我从哪讲起呢?”我回头看了一眼罗雨,我忘了讲到哪里了,目光从罗雨的身上又转向了窗外。“下雨了,我高考那年,是大旱年,大家一直祈盼着一场淋漓尽致的雨。”
“老头子,你想起来了,你讲到了高考,讲到了你的农民生涯了……”我耳边传来罗雨兴奋的声音,把我的思绪再次拽到了从前……
(六)
其实,我只当了半年的农民,还没有赶上秋收。我是最后一个去学校看成绩的,一进校门就看到了门口的告示板上粘贴着大红喜报。我一页页地看过去,上面都是我熟悉的名字,在第五张上居然看到了我的名字。原来,老师帮我报了军校,我被西安军事学院录取了。那时候我还是很高兴的,虽然不是以往的第一名,但是第五名已经很好了,我即使不去读,也少了几许遗憾。
我轻轻地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平静地告诉他,我只是来看看,不准备继续念书了。老师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我,然后对我说:“我帮你选择了军校就是因为那里不用交学费,不用准备衣服和被褥,每个月还有军贴,下个月去报到时,我会买好车票给你送去的。”我听了老师的话,那一刻流下的是我这一生最激动的热泪。
我走之前,五婶生了二弟,姐姐生了一个胖外甥。姐夫帮我买了车票,送我上了火车,我的心飞去了古都西安,在那里开始了我的当兵的历史。
军校的生活让我改变了许多,我从小喜欢运动,好多项目都保持着学校的纪录。到了军校,高强度的训练我比其他人都适应,全班三十个同学,只有三个人不是近视眼,这其中就包括我。我也渐渐成为同学中的活跃分子,一手好的毛笔字也给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出剪报,组织班会活动,我在同学中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
和我一起长大的刘燕考取了第四军医大学,学校也在西安,我们一直相伴走过了五年。那时候的大学是决对不允许谈恋爱的,我知道她的心意,只能远远地望着她,我知道我们之间没有可能的。第一年暑假回家,五婶就告诉我,刘燕的家庭条件不行,还有一个弱智的兄长,我们条件也不好,怎么凑到一起,那日子就没办法过了。毕业后,大家可以自由恋爱了,在同学聚会时,我把刘燕介绍给了我最好的战友。那一刻,我没有读懂她眼里的含义,或许有恨吧。不过,她现在已经是将军夫人了,日子一直过得很好。
我毕业分配到了沈阳军区,沈空总部大院一直是我心里最暖的记忆。训练、带兵、严研课题,生活紧张而忙碌。每个月的12元的工资补贴,我每个月都准时给五婶邮寄5元,那时候五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每年的年底,我会给姐姐邮寄10元,给三个外甥买新年礼物,我很少归家,每年都在军营里过年。五婶一直追着我回家,言语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情,我知道她很害怕我在部队里找对象,渐渐疏远了,也就没有了每个月固定的收入。
我毕业的第二年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本来我对来讲在哪里也是孤单,只是从那时开始,连书也得偷偷地看,我的心沉进了谷底。紧接着连队接到通知,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去接受再教育,把我这个副连级干部给送到了后勤保障部,开始了我的喂猪生涯。外面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大院里每天除了高声背读书录的声音,很难听到谁发自内心的笑声。这一年,我申请了探亲假,回家过年了。
(七)
五叔五婶对我很是热情,是我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一年,我在五叔的安排下匆忙地娶了邻家的女孩小珍。小珍是独生女,岳父家境殷实,在我们院里院外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小伙子惦记着娶她。她梳着两条又黑又粗的辫子,个子不高,但是看上去小巧玲珑,尤其那双灵动的眼睛,那微笑时的两个小酒窝,一看就让人心生怜惜。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上高中的那两年,她那时才十二岁。
结婚后,我才知道,不光是我一个人动心了,她也一直偷偷地看着我。婚后的生活,我们是幸福的,虽然我居在岳父家,岳父岳母对我都很好,没有一点偏见。第二年我们有了儿子,第四年我们又添了一个女儿,我虽然很少回家,小珍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一直散着温馨的味道。
文革中期,我们一些根正苗红的大学毕业生先回到了连队,前提是放弃原来的军事机械专业,改学政治哲学。正是因为这次的改变,再次改变了我的命运,这一次不是幸运,而是在十七年后因为没有了专业特长,结束了我的军人生活,转业回到了地方。
文革结束后,我再次有了干劲儿,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是最后一批抽调的部队,等我们赶到了云南,战争刚刚结束,我是脚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最终还是没有参加上真正意义上的战争。那些年是我事业提升的高峰,我基本上很少回家,每年都是小珍带着孩子来部队探亲。曾经在执行任务时回过一次老家,暮色四合的时分到了村里,四叔和弟弟妹妹们一直跟我聊到半夜。那年,我知道了母亲病故了,我有了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母亲一直惦念着我,因为我的恨,她客死他乡,最后把一半的骨灰埋在了我门前的枣树下,细算一下,我应该是二十八岁,是我和小珍结婚的那一年。
顶着晨曦的薄雾,我在枣树下凝立足足有半个小时,老宅已空多年,四叔把房契拿给我,我又放到他的手里。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家乡,望着那枣树枝上缀满的黄色碎花,我知道母亲会一直在这里等着我。经过生活的磨砺,让我能更深地去理解母亲,那隐藏在心底的恨早已化作无尽的思念。其实,我早已记不清母亲的模样,但是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我的心被撕裂,那一腔热血在奔涌而出。抬头,又见枣花在晨光里明媚,那阵阵的枣花的清香久久的徘徊在我的心上。挥手与四叔道别,回乡的路变得越来越长,最终站成了我一生凝望的远方。
我转业那年,岳父已经在六年前病故,小珍也给五叔五婶养了老,送了终。她对大弟的印象最好,学习虽然不好,但是很意气,也会来家里帮着小珍和岳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十几年,小珍一个人奔波劳碌,身体变得很脆弱。我转业回来,她生活应该会变得轻松了,可是岳母一直病着,她一边照顾着岳母,一边操心着儿女的工作和婚事,心力交瘁。可能是我离家太久了,好多事情我想帮忙却无从下手,只好静静地陪着她。小珍勉强坚持到退休,一场大病(肺癌)夺走了她的生命,她跟我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气。
我从一个孤儿成为一个大学生,从一个普遍的干部到退休时已经是一庭之长,我很知足。唯一遗憾的是,我没能在小珍有生之年回一趟老家,看看我生活过的小村庄,看看我的祖父,看看我的父母……
(八)
我再次望向窗外,雨停了。看着滴着水滴的紫色丁香花,晃然间,我又看到老宅门前的那两株缀满碎花的大枣树。现在,正是枣花盛开的季节,一阵风拂过,感觉那枣花晃着明媚,散着它特有的清香向我袭来。我不自觉地伸出手,嘴角挂上了满足的微笑……
“老爸,老爸……”女儿的声音打断了我。
“我这是在哪?那两株枣树呢?”我回过头看着女儿和罗雨。
“大爷,你好好改善一下睡眠,就不会有幻觉了。”医生姑娘很和蔼。
“老爸,我们不是刚回去过嘛。而且你也看到了三叔、四叔,还有孩子们的生活都很好啊!”
“是啊!别人都很好,只是老宅倒了,变成了一堆黄泥了。丫头,夏天我们回去吧,把房子盖上,叫上你大叔,我带着你罗姨回去养老,那两株大枣树等着我呢!”
“老头子,丫头的孩子马上考学了,咱得为她着想。等你好了,我陪你回去看看。”罗雨变得好了,和小珍一样好。
“大爷,你好好养,故事真精彩!等您回去写回忆录,送我一本。我和阿姨说好了,她二十四小时不离开你,每天陪着你,放心吧。”
“姑娘你真好,我回老家,一定要带着你。你不会嫌弃吧?”
“不会,不会。我得好好谢您的,咱爷俩约好了,明天继续你的故事,好不好?”
“好啊,我今天好好想想,明天讲给你听。”
送走了医生,女儿也忙着去单位,罗雨坐在我的对面看着书,也看着我手上的点滴。偶尔也会和我聊上几句,她不再看手机,也不再背着我打电话了。
我安心地躺在床上,心里想着我明天一定要给医生讲我的家乡的故事。那个低矮的草泥房,讲讲我的祖父,还有我曾经恨得心痛,现在让我念也心痛的母亲,还有我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父亲,还有老宅门前的那两株大枣树,那让我迷醉了双眼的小枣花……我轻嗅着枣花的清香,再次走进我的梦……
【后记】:父亲老了,记忆开始模糊,越久远的故事反倒会陈述的很清晰,但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却很快忘记了。春节过后,父亲小脑萎缩的症状愈发明显,而且易怒,脾气暴躁,难以入睡,血压也在持续增高……父亲每天嚷着要写回忆录,他的回忆断断续续,总是对着窗外发呆,忽尔也会自己笑出声来,像极了幼小的孩童。那笑,天真无邪;那笑,驱走了内心的苦涩。不知道父亲自己落笔会写下怎样的故事,我却一直知道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定是故乡的老宅和那晃着明媚的枣树花,那清香对他来讲总是入心的味道,入心的醉……
他们都说我疯了。
(二)
初夏的阳光,透过安着铁栏栅的窗棂落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虽已古稀,可八十岁的我依旧耳聪目明,吃饭也很香甜,我根本没有病。
我只是突然想到了老家的大枣树,还有坐落在村东头的老宅,满脑子想的都是那年回老家时看到的已经倾倒的老宅,黄泥成堆,断瓦残垣。不过陪着我长大的枣园还在,三弟和四弟的老屋里晾晒的成辫的大蒜,那蒜香依旧让我痴迷。我一想到这些就寝食难安,说实话,我居住的条件很好,退休后也有保障,只是那钢筋水泥背后的冷漠,让本来性格开朗的我没有了说话的欲望,树再绿,花再艳,也不会让我觉得欣喜。
于是,我决定回老家,去翻盖老宅,叶落归根啊,想着想着我就会笑出声来。
“你这又一个人傻笑啥?”身后传来了罗雨的声音。
罗雨,我的后老伴,比我小二十岁,但也是六十岁的人啦。不过,跟我过十几年,原来质弱的身体已经得以改善,脸上红扑扑的,有一双和小珍相似的大眼睛。十五年前,娶了她让我狠狠地骄傲了一把,她比离开我的小珍小十五岁,那天,她梳着披肩的卷发;那天,在她的眼里我看到了小珍微笑的身影,即使她有个二十岁的儿子,负担有些重,可那一瞬间我承认我被那双眼睛再次迷惑了。
“老伴,我们回老家吧,把房子卖掉,回去把老宅盖上,我的小村子可美了,尤其老宅门前的大枣树,花开时清香扑鼻。”
“来,先吃饭,别一天总做梦了。”
“你说,你不跟我回去,是不是还惦记着你的同学,你瞅瞅他长的那个猴子样。我跟你说清楚,我曾经是法官,你骗不了我的。”我情绪激动,房间里的空气变得稀薄,我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心跳得好难受。
拉开门,走进走廊,值班的医生刚好经过我的身边,我忽忙拉住她。“姑娘,你帮帮我,我老伴她病了,总是想着别人,我对她可好了,没有我她怎么会有现在的生活呢?”
“大爷,你别急,跟我讲讲你的故事,我找阿姨做工作,你放心吧。”这个姑娘真好,跟我女儿一样大,一说话就笑,声音也好听,而且是我老乡,是我们泰安人。
“真的呀!你愿意听吗?我的故事很长,姑娘,跟你说,我是我们村子里的骄傲,怎么会有病呢?”
“大爷,谁说你有病了?这里是睡眠中心,你只要能好好睡觉,血压平稳了,就可以回家了。”
“真的,姑娘。我昨天晚上6点就睡了,一觉到天亮,今天我可以回家了吧。”突然觉得心里敞亮了,我想我那颗君子兰了,它已经要开花了。
“大爷,今天时间早,你不是要给我讲你的故事吗?等我听完你的故事,你就可以回家了。”
“对啊,我要跟你讲我的故事,不过你要答应我,家丑不可外扬,我老伴的事你得给我保密,知道吗?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说,别人听到了会笑话我的。”
“放心吧,大爷。走,去你房间,让阿姨也听听你的故事。”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让罗雨也听听我的故事,她就再也不走了。
(三)
在泰山脚下有一个幽静的小村庄,它是离祝阳乡最近的村落,我就出生在那里。祖父是村里唯一的秀才,他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是祖父最疼爱的儿子,因为他酷爱读书,长的也是兄弟几个里最帅的。
父亲体弱,是祖父最大的遗憾。父亲十八岁娶了邻村最漂亮的女人,她就是我的母亲蒋素花。母亲年轻能干,懂事又善解人意,很快得到了祖父和祖母的认可。那时候,战乱不断,祖父领着五个儿子生活在一个大院里,显得男丁过于兴旺,他担心儿子们被征兵征走了。于是在一个灾荒年,成家后的大伯和二伯北上了,在北方的城市安居下来。
再次分家是因为结婚只有两年的父亲染上了肺痨(肺结核),四叔也已经成家,五叔怕传染上,领着刚结婚的五婶去投奔大伯了。“肺痨”在当时就是不治之症,大家躲之不及的。祖父和祖母决定和父亲一家一起生活,就这样四叔也搬离了老宅,住进了曾祖父留下的另一处房间,在村子的西面。祖父倾其所有为父亲治病,还是没有留住他,父亲在我三周岁那年去世了。母亲在父亲去世不久就决定改嫁了,因为心仪她的姜木匠一直未娶。其实,母亲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我,这是我在母亲去世以后才知道的。祖父和祖母都不同意母亲带着我改嫁,把我留在了他们身边,那一年我五周岁。
姜木匠也因为娶了母亲遭到全家的反对,他只好带着母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远走他乡了。
祖父不想我受到太多的伤害,一直告诉我,等枣树开花了,母亲就回来了。可是,老宅旁的两棵枣树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我却再也没见到母亲的身影。在祖父和叔叔们的眼里,母亲是大罪之人,受他们的影响,我在心里一直恨着自己的母亲。
七岁的我开始读私塾,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我父亲当年的本色,祖父很是高兴。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是母亲一直给祖父寄钱,坚持让我读书的。这时候,四叔家有了五个孩子,家里很热闹,祖母的去世,让我觉得更加孤单了。我九岁那年,村子里来了解放军,祖父告诉我,中国解放了。那时候,我只知道村里的老人们恨极了日本人,却很少有人谈及内战,我们只是跟着高兴,并不知道这种胜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过,有一点我是记得的,从那一年开始,乡里有了一个简易的学校,不用交学费的,私塾老师也就不再收学生了。我是特殊的一个,老师一直在过问我的成绩,告诉祖父,将来我是有大出息的人,一定要好好培养。
我十二岁那年,在枣花盛开的时节,我送走了祖父,二伯和五叔也从东北回来为祖父送行,叔叔们把祖父和祖母合葬在半山坡的枣园里了。从此,那淡黄色的枣花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我这回成了真正的孤儿,在为祖父守期的日子里,我总是失神地望着那挂满了枝头的碎花,想念着祖父和祖母,我竟然不知道哭,只是发着呆。闻讯而来的母亲,也没给我太多的惊喜,我只是茫然地忘着她,我想从她依旧年轻的脸上读出什么,可是浅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太远了,模糊了,只剩下了恨。
我依旧没跟母亲走,而是选择了跟二伯去了东北,临走时,我一直站在老宅的门口,望着那两株祖父为了我从枣园移种的枣树。“等枣花再开时,我会回来的。”我心里一直在默念着,祖父和祖母一定会听到的。
(四)
走进城市的我,最适应的是学习。那时我最庆幸的是,二伯父和二娘都非常疼爱我,二娘有了堂姐以后,得了一场大病,医生建议不要再要孩子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二娘每天守着我和姐姐,心里很知足,瘦弱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我在二伯家生活的四年,应该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二娘去世,二伯伤心过度也一病不起,这一年我己经十七岁了,在读高中。此时,大伯和大娘已经去世,只有五叔偶尔来关照一下我们姐俩。二伯急于让姐姐出嫁,漂亮的姐姐在二伯的作主下,嫁给了老实憨厚的厨师小赵。小赵,个头矮小,说话很慢,只会笑,他站在高挑漂亮的姐姐身边,怎么看我心里都是拐扭。
我含着泪送走了姐姐,也和二伯一起搬到了五叔家里。因为五婶生了几个孩子都夭折了,想过继我,而我又离不开二伯,不能把二伯一个人留在老屋里。二伯卖掉了在市中心的老屋,一半钱给了姐姐,一半钱给了五婶,他一直在嘱咐五叔五婶一定要供我读书,我是一个有大出息的人。
第二年的春天,五叔的儿子出生,二伯看了一眼,抬头看着我,手无力地指着我,话未出口就永远地走了。我拥着哭得干肠寸断的姐姐,眼里无泪,心却撕扯般的痛。
那一年的初夏,天气特别的闷热,让等待高考的我心情一直烦燥着。姐姐挺着大肚子,总是来给我送好吃的补养身体。我一直记着五婶的话:牙仔,我不是不供你,上大学得多少钱?况且你马上就又要有弟弟妹妹了。五婶的第二个孩子应该和姐姐的孩子差不多一个月份出生,我一时间很茫然,手里拿着报考单,不知道应该怎么填写。
我交了个空白报考单给老师,告诉他,我只参加高考,以后可能不会再读书了,让老师随便帮我报个学校。那年的七月,一场雨也没有下,干旱的天气让松花江的河床裂成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大口子。从二伯去世后,我就帮着五叔干农活了,春耕、除草到夏除虫,我一直在地里忙活着。几乎没有时间去看书,越想忘记那些公式和文字不停地浮现在脑海里,我是彻夜难眠。走出考场,我对着手盆上的小镜,黑瘦的脸庞,一双眼睛深深地窝进眼眶里。或许,我从现在开始要把自己锻炼成真正的农民了。
(五)
我长长地疏了一口气,看着在我对面听得津津入神的罗雨,又看看已经不再打哈欠的医生。
“你们都说我病了,我记着所有的事情,根本没有病。”
“大爷,你的人生真精彩!谁也没说你病了,只是在这改善睡眠的。”
“是啊,在家里你不睡觉,血压升高,我和姑娘害怕才送你来住院的,谁也没说你病了。”罗雨的声音很好听,她就是太“懂事”了我才担心,那天看到她的兵团战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我心里极不舒服。
“老爸,昨晚睡得好吗?”女儿推门走了进来,屋里飘来了一阵煎饼的香味。
“嗯,好。丫头,你买煎饼了?”
“老爸真聪明,是你最喜欢的那家,那位老大姐还问你好呢!”我一直喜欢儿子,那些年想让小珍多生几个,结果她有了女儿不想再要孩子了。现在,女儿也是中年人了,有点厉害,我只听她的话,她表扬我一句,我会高兴上一天。
“丫头,我想吃包子了,你给你大叔打电话,让他给我蒸上一锅。”女儿用迟疑的眼光望着我,半天没出声。
“老头子,咱先吃饭。”罗雨给我递过一碗粥放在我手里。
“大爷,你先吃饭,我交了班过来继续听你的故事。”医生起身走出了房间。
“老爸,明天我买包子去,你说吃啥馅儿的?”
“我想吃发振(大叔)蒸的山东包子,罗雨,你把电话给我。”罗雨拿着手机,为难地看向女儿。
“老爸,你看你,还不承认自己老了。去年秋天,大叔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丫头的声音有些哽咽,眼圈有一点点红。
“走了,怎么会?上周还说给我蒸包子呢。”我摇着头,拼命地想,没有印象,我茫然地望向窗外。天阴了,落雨了,阳光走了……
“老爸,先吃饭。一会儿医生还过来听你的故事呢,我今天休息,也听听。我有一个伟大的老爸,记得哈,写篇回忆录。”女儿把卷好的煎饼递给我,我大口地吃起来。真香,如果坐在枣树下,就着枣花的清香,一定会更好吃。
医生准时地来到我的房间,跟女儿聊了几句,她们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着我。
“大爷,我来听你的故事了,您要继续讲给我听吗?”
“好啊,我从哪讲起呢?”我回头看了一眼罗雨,我忘了讲到哪里了,目光从罗雨的身上又转向了窗外。“下雨了,我高考那年,是大旱年,大家一直祈盼着一场淋漓尽致的雨。”
“老头子,你想起来了,你讲到了高考,讲到了你的农民生涯了……”我耳边传来罗雨兴奋的声音,把我的思绪再次拽到了从前……
(六)
其实,我只当了半年的农民,还没有赶上秋收。我是最后一个去学校看成绩的,一进校门就看到了门口的告示板上粘贴着大红喜报。我一页页地看过去,上面都是我熟悉的名字,在第五张上居然看到了我的名字。原来,老师帮我报了军校,我被西安军事学院录取了。那时候我还是很高兴的,虽然不是以往的第一名,但是第五名已经很好了,我即使不去读,也少了几许遗憾。
我轻轻地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平静地告诉他,我只是来看看,不准备继续念书了。老师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我,然后对我说:“我帮你选择了军校就是因为那里不用交学费,不用准备衣服和被褥,每个月还有军贴,下个月去报到时,我会买好车票给你送去的。”我听了老师的话,那一刻流下的是我这一生最激动的热泪。
我走之前,五婶生了二弟,姐姐生了一个胖外甥。姐夫帮我买了车票,送我上了火车,我的心飞去了古都西安,在那里开始了我的当兵的历史。
军校的生活让我改变了许多,我从小喜欢运动,好多项目都保持着学校的纪录。到了军校,高强度的训练我比其他人都适应,全班三十个同学,只有三个人不是近视眼,这其中就包括我。我也渐渐成为同学中的活跃分子,一手好的毛笔字也给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出剪报,组织班会活动,我在同学中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
和我一起长大的刘燕考取了第四军医大学,学校也在西安,我们一直相伴走过了五年。那时候的大学是决对不允许谈恋爱的,我知道她的心意,只能远远地望着她,我知道我们之间没有可能的。第一年暑假回家,五婶就告诉我,刘燕的家庭条件不行,还有一个弱智的兄长,我们条件也不好,怎么凑到一起,那日子就没办法过了。毕业后,大家可以自由恋爱了,在同学聚会时,我把刘燕介绍给了我最好的战友。那一刻,我没有读懂她眼里的含义,或许有恨吧。不过,她现在已经是将军夫人了,日子一直过得很好。
我毕业分配到了沈阳军区,沈空总部大院一直是我心里最暖的记忆。训练、带兵、严研课题,生活紧张而忙碌。每个月的12元的工资补贴,我每个月都准时给五婶邮寄5元,那时候五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每年的年底,我会给姐姐邮寄10元,给三个外甥买新年礼物,我很少归家,每年都在军营里过年。五婶一直追着我回家,言语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情,我知道她很害怕我在部队里找对象,渐渐疏远了,也就没有了每个月固定的收入。
我毕业的第二年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本来我对来讲在哪里也是孤单,只是从那时开始,连书也得偷偷地看,我的心沉进了谷底。紧接着连队接到通知,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去接受再教育,把我这个副连级干部给送到了后勤保障部,开始了我的喂猪生涯。外面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大院里每天除了高声背读书录的声音,很难听到谁发自内心的笑声。这一年,我申请了探亲假,回家过年了。
(七)
五叔五婶对我很是热情,是我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一年,我在五叔的安排下匆忙地娶了邻家的女孩小珍。小珍是独生女,岳父家境殷实,在我们院里院外不知道有多少年轻的小伙子惦记着娶她。她梳着两条又黑又粗的辫子,个子不高,但是看上去小巧玲珑,尤其那双灵动的眼睛,那微笑时的两个小酒窝,一看就让人心生怜惜。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上高中的那两年,她那时才十二岁。
结婚后,我才知道,不光是我一个人动心了,她也一直偷偷地看着我。婚后的生活,我们是幸福的,虽然我居在岳父家,岳父岳母对我都很好,没有一点偏见。第二年我们有了儿子,第四年我们又添了一个女儿,我虽然很少回家,小珍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一直散着温馨的味道。
文革中期,我们一些根正苗红的大学毕业生先回到了连队,前提是放弃原来的军事机械专业,改学政治哲学。正是因为这次的改变,再次改变了我的命运,这一次不是幸运,而是在十七年后因为没有了专业特长,结束了我的军人生活,转业回到了地方。
文革结束后,我再次有了干劲儿,自卫反击战时我们是最后一批抽调的部队,等我们赶到了云南,战争刚刚结束,我是脚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最终还是没有参加上真正意义上的战争。那些年是我事业提升的高峰,我基本上很少回家,每年都是小珍带着孩子来部队探亲。曾经在执行任务时回过一次老家,暮色四合的时分到了村里,四叔和弟弟妹妹们一直跟我聊到半夜。那年,我知道了母亲病故了,我有了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母亲一直惦念着我,因为我的恨,她客死他乡,最后把一半的骨灰埋在了我门前的枣树下,细算一下,我应该是二十八岁,是我和小珍结婚的那一年。
顶着晨曦的薄雾,我在枣树下凝立足足有半个小时,老宅已空多年,四叔把房契拿给我,我又放到他的手里。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家乡,望着那枣树枝上缀满的黄色碎花,我知道母亲会一直在这里等着我。经过生活的磨砺,让我能更深地去理解母亲,那隐藏在心底的恨早已化作无尽的思念。其实,我早已记不清母亲的模样,但是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我的心被撕裂,那一腔热血在奔涌而出。抬头,又见枣花在晨光里明媚,那阵阵的枣花的清香久久的徘徊在我的心上。挥手与四叔道别,回乡的路变得越来越长,最终站成了我一生凝望的远方。
我转业那年,岳父已经在六年前病故,小珍也给五叔五婶养了老,送了终。她对大弟的印象最好,学习虽然不好,但是很意气,也会来家里帮着小珍和岳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十几年,小珍一个人奔波劳碌,身体变得很脆弱。我转业回来,她生活应该会变得轻松了,可是岳母一直病着,她一边照顾着岳母,一边操心着儿女的工作和婚事,心力交瘁。可能是我离家太久了,好多事情我想帮忙却无从下手,只好静静地陪着她。小珍勉强坚持到退休,一场大病(肺癌)夺走了她的生命,她跟我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气。
我从一个孤儿成为一个大学生,从一个普遍的干部到退休时已经是一庭之长,我很知足。唯一遗憾的是,我没能在小珍有生之年回一趟老家,看看我生活过的小村庄,看看我的祖父,看看我的父母……
(八)
我再次望向窗外,雨停了。看着滴着水滴的紫色丁香花,晃然间,我又看到老宅门前的那两株缀满碎花的大枣树。现在,正是枣花盛开的季节,一阵风拂过,感觉那枣花晃着明媚,散着它特有的清香向我袭来。我不自觉地伸出手,嘴角挂上了满足的微笑……
“老爸,老爸……”女儿的声音打断了我。
“我这是在哪?那两株枣树呢?”我回过头看着女儿和罗雨。
“大爷,你好好改善一下睡眠,就不会有幻觉了。”医生姑娘很和蔼。
“老爸,我们不是刚回去过嘛。而且你也看到了三叔、四叔,还有孩子们的生活都很好啊!”
“是啊!别人都很好,只是老宅倒了,变成了一堆黄泥了。丫头,夏天我们回去吧,把房子盖上,叫上你大叔,我带着你罗姨回去养老,那两株大枣树等着我呢!”
“老头子,丫头的孩子马上考学了,咱得为她着想。等你好了,我陪你回去看看。”罗雨变得好了,和小珍一样好。
“大爷,你好好养,故事真精彩!等您回去写回忆录,送我一本。我和阿姨说好了,她二十四小时不离开你,每天陪着你,放心吧。”
“姑娘你真好,我回老家,一定要带着你。你不会嫌弃吧?”
“不会,不会。我得好好谢您的,咱爷俩约好了,明天继续你的故事,好不好?”
“好啊,我今天好好想想,明天讲给你听。”
送走了医生,女儿也忙着去单位,罗雨坐在我的对面看着书,也看着我手上的点滴。偶尔也会和我聊上几句,她不再看手机,也不再背着我打电话了。
我安心地躺在床上,心里想着我明天一定要给医生讲我的家乡的故事。那个低矮的草泥房,讲讲我的祖父,还有我曾经恨得心痛,现在让我念也心痛的母亲,还有我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父亲,还有老宅门前的那两株大枣树,那让我迷醉了双眼的小枣花……我轻嗅着枣花的清香,再次走进我的梦……
【后记】:父亲老了,记忆开始模糊,越久远的故事反倒会陈述的很清晰,但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却很快忘记了。春节过后,父亲小脑萎缩的症状愈发明显,而且易怒,脾气暴躁,难以入睡,血压也在持续增高……父亲每天嚷着要写回忆录,他的回忆断断续续,总是对着窗外发呆,忽尔也会自己笑出声来,像极了幼小的孩童。那笑,天真无邪;那笑,驱走了内心的苦涩。不知道父亲自己落笔会写下怎样的故事,我却一直知道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定是故乡的老宅和那晃着明媚的枣树花,那清香对他来讲总是入心的味道,入心的醉……
文章评论
中国武警
来看姐,早安
风清云淡【素处以默】
晨愉,亲耐滴,安安[em]e163[/em][em]e176[/em][em]e178[/em]
聆听花香
写的好
杨柳&青青
很不错的一篇作品,我在江山网看过了,一定能得精品!
秋叶静美《禁言点赞受限》
姐姐,上午好,小周末愉快![em]e178[/em][em]e178[/em][em]e176[/em][em]e166[/em][em]e163[/em]
明月如霜
祝福老父亲![em]e163[/em][em]e163[/em][em]e177[/em][em]e177[/em]
独钓寒江雪
[em]e163[/em]
一米阳光微信a287906237
[em]e7150[/em]
琉璃疏影
姐,想你了![em]e178[/em][em]e163[/em]
烟雨初霞(拒绝闲聊)
[em]e163[/em][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