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昙华林

个人日记

 
寻根昙华林
 

      十月十三号接老朋友王金石老师短信,告知他们1965年前毕业于湖北美院的老学生的回顾展《寻根昙华林——同窗画展》。得此信息,就联系小鬼振,子付,老肖,老怪,莉,约定十九号最后一天去欣赏老师的大作。因为,只有周六、周日我才可以轮岗,只有周日老怪才不去陪孙女培优。哪晓得十九号一大早老怪又因为孙女发烧要上医院,来电话,爽约了。
      一行五人不到九点集于武昌螃蟹岬地铁站,握手递烟,点火步行。一路就讨论十九号撤展,是一上班就撤,还是下午撤,大家都说不准。一转眼就到了美院,我问门口的保安,保安说正在撤,要看赶紧。于是大家三步并作两步直奔四楼展厅,工作人员与一些作者正在撤作品。我们终于找到了金石老师的三幅作品,已经由悬挂下下来,靠在原地的墙壁上,大家争相欣赏,然后与金石老师的作品合影。等我们忙完了,旁边一位工作人员说,拍完了吧,我要收作品了。这才发现人家在旁边等了我们一会了,大家一边看人家工作,一边再慢慢品读作品,议论作品。小鬼振说,幸亏有了照片作证,不然你怎么向你的老师交待!
      王金石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是我学习美术道路上的至关重要的老师之一,受文革影响金石老师回乡当了农民,又由于文革需要大量美术人员,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农民画家”,拿着工分浪迹于省、地级文化机构及县文化馆,八几年才落实政策安置到县文化馆。当时我作为“知青”美术爱好者,经常在县文化馆及区、公社水利指挥部聆听他的教诲并在他的指导下搞展览,学创作。其间又结识了广州美院油画专业毕业的李健先老师,李老师也是因文革影响,遣送老家当“农民”,后落实政策回广州美院执教。回广州美院后健先老师还寄了他的导师郭绍刚老师留学苏联的油画作品的照片及一些美术资料给我。由于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又遇到当时师范学校湖北美院毕业的陈良才老师,这样,我才走上美术专业道路。金石老师他们的《寻根昙华林》,寻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但这三位恩师对我的指导,栽培,责骂乃至欣赏使我“辉煌”地走完我的职业生涯,我寻到的根就是“感恩”。
      一行五人参观了三个展览,又踱步武昌老街昙华林(美院旁边),那些老建筑,有的整修一新挪着它用,有的破败不堪,成了政府的鸡肋。当初本是想恢复成以“汉绣”为主的“汉文化”一条街的昙华林,结果我们觉得又快要变成“户部巷”(武汉名小吃街)了,因为,它离户部巷毕竟不远,老武昌城毕竟不大,现在的人与文化毕竟渐行渐远。倒是老街得胜桥还是一如既往的小街,小店,小户人家。在那狭窄陈旧的得胜桥有一小旧书店,花五元钱买了两本字帖,《颜勤礼碑》、《何道州临史晨碑》,子付说,值,还是武汉古籍书店出版的咧!于是众人笑呵呵地进了一家小餐馆,叫几个菜,来一瓶酒,边喝边聊。聊到“寻根”,“寻”什么?能“寻”到什么?都觉得是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2014.10.20.
 
 

子付雅评奉上共赏,读子付评论如沐萧瑟秋风,背后飕飕凉,这是怎么了? 

 
钱子付  : 若说观看画展,子付算不得上好人选。子付好读书,做一个读者我是真心向往的。陪同主人追怀旧事、感念师恩,当一部书来读很不错。
    昙华林是老武汉的一部分,如雷贯耳,可惜现在只剩下岁月的碎屑,虚不受补,去了看了惹了一肚子的感叹,久久化不开。人们喜欢旧物件上的包浆,而昙华林的包浆是人为染上去的,一看就是半拉子工程。好在主人巧妙地避开了这些。
    在一幢瑞典旧楼下,我曾对小憩的主人说,什么最厉害,是光阴。主人不置可否。其实此刻想想,光阴消磨了事物光鲜的外表,沉淀下来的却是人事的精华。这就算是走过昙华林、得胜桥的小小收获吧!
是为唱和。



醉阁又及  陈振老师和诗奉上共赏
 
奉和袁先生《寻根昙华林》一文,拙句以呈。

江城秋色净堪怜,
黄霾深淺锁断烟。
只为新凉寻深处,
畅和高下胜秋千。
    
昙花枫叶着地殘,
参差疏痕胭脂山。
多少旧梦任秋水,
尽入红塵不忍看。




                            10月19号早上的霞光,预示了一天的快乐 
图片
 

                         参观《寻根昙华林——同窗画展》
图片
 
图片
 
                             
金石老师参展的三幅作品,金石老师曾经有两幅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6岁的武穴老人捐献给美院的《民俗》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地重游
图片
 
图片
 
                         钱基博旧居朴园
图片
 
图片
 

                     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漫步老街昙华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街得胜桥,看几个游神的背影
图片
 
                         得胜桥看
远处的黄鹤楼
图片
 
                        老街武昌胭脂路小景 
图片
 
 
2014.10.20.
 







文章评论

蓝蔻

画家们拍的照片都与众不同![em]e179[/em][em]e142[/em] 大师们的画更不敢多言,水平有限,感觉就是美![em]e183[/em] [em]e183[/em]

细酸

这种与书画老友作伴的生活,实实羡煞人也!

书汉

到底是老师,写的东西生动有趣,有看头。赞。[em]e179[/em]

琼楼玉宇

大哥拍的好,写的东西生动有趣,有看头。[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洪浪

[em]e179[/em]见物思人, 寻根感恩!

扬子

羡慕这样的未来,你跑了,坨坨呢

恬静

醉阁老人有幸遇到恩师,还有一帮相投的好友,幸事幸事![em]e157[/em][em]e100[/em]

钱子傅

若说观看画展,子付算不得上好人选。子付好读书,做一个读者我是真心向往的。 陪同主人追怀旧事、感念师恩,当一部书来读很不错。 昙华林是老武汉的一部分,如雷贯耳,可惜现在只剩下岁月的碎屑,虚不受补,去了看了惹了一肚子的感叹,久久化不开。人们喜欢旧物件上的包浆,而昙华林的包浆是人为染上去的,一看就是半拉子工程。好在主人巧妙地避开了这些。 在一幢瑞典旧楼下,我曾对小憩的主人说,什么最厉害,是光阴。主人不置可否。其实此刻想想,光阴消磨了事物光鲜的外表,沉淀下来的却是人事的精华。这就算是走过昙华林、得胜桥的小小收获吧! 是为唱和。

陈振

江城秋色净堪怜,黄霾深淺锁断烟。只为新凉寻深处,畅和高下胜秋千。 昙花枫叶着地殘,参差疏痕胭脂山。多少旧梦任秋水,尽入红塵着地看。~奉和袁先生《寻根[em]e120[/em]昙华林》一文,拙句以呈。

踏雪寻梅

读罢此文,约略了解了您的经历和生活,崇敬你的感念师恩,佩服您有那么多了不起的朋友![em]e179[/em] [em]e163[/em]

我素

此时的滋味非人间的油盐酱醋味儿能比吧!还有那小胡同,真耐看![em]e160[/em]

成汉菊

听说你们又准备去哪里闹,快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