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锁麟囊》
个人日记
看了一些小说,对小说的结构力求在脑子回忆一遍。这样的思维模式在看《锁麟囊》时不由自然重现,所以看完之后,整个故事情节脉络就清楚了。中间还不由自主把莎士比亚的剧本对比一下,觉得中国京剧自由它的表现力:独白的心里感受,花轿用一面旗子,乘车用两面旗,另外唱词考究,有宋词元曲特色。
情节是这样的。先是富家女选嫁妆的任性,后来母亲送锁麟囊,里面装珠宝。再稍写穷家女,父亲外借嫁奁,没有。穿插势利眼的丑角,出嫁相遇亭子,见对方哭得可怜,赠锁麟囊。风水轮流转,省亲途中发大水,富家女一家人失散落魄。富家女在吃救济粥时被选中当老妈子,为的是填饱肚子。在花园玩耍,由小孩玩球做引子,看见被珍藏的锁麟囊,女主人便与旧时恩人想认,一家人团圆。
看见穿红妆出嫁唱时,腔调有板有眼,气息拖得很长,蛮婉转的。那韵味也像欲斗的小鸡,一直气昂昂,本来等待要低下来,一圈下去稍作停顿却重新发威继续抖数着,台下叫好声阵阵,大概这就是艺术或那种想要达到的境界吧?又涨水时和小孩逼进朱楼那种内心煎熬长袖挥舞的样子,煞是激烈,舞台下一片喝彩,我对京剧也不懂,想必这是是十分出色处。施粥时不想当仆人的情景,花园里不想学当马骑,这些细节也特别感人。另觉得里面的“势利眼”小丑的插科打诨,有点讽刺社会和人情世故,也有点维持剧本情节重心、缓和剧内气氛的作用。
但也有几分失望。里面没解释什么、揭示什么,也没有提出内属的关于社会或人生难题的破解之道。锁麟囊这个物件只是连接一串情节的“眼”而已,没有特别的象征、暗喻之类更广阔的所指。而且结尾的地方有点和稀泥的感觉,既没有《弗洛斯河上的石磨房》那种类似兄妹坚韧情感的东西,也没有《苔丝》中抽象出来类似更纯洁一类的升华。只是一个一家人由胡婆带来的大团圆,只是一个解释换衣的缘由就是以前对己有恩,接着就嘎然而止了。没有回味,没有意味深长,顶多是看穿人生的大喜大悲,里面变穷的富家女感叹道,以后要好好照看子女读书,想必是想从这里振奋家世,就没揭示其它的东西了。所以觉得结尾有一种凑热闹式的单调。
当然,京剧追求的不是某些小说想要的东西,它有属于自己阴晴圆缺的一套理论。当然,这亦是自己的一孔之见。
文章评论
旭辉
把混沌的,粗糙的东西记载下来,既是对思维的一次整理,也是有益于将来的一种提高。
王茂华.大漠夕阳.首视
外出云游一年,啥都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