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到玉器再到文化
个人日记
古往今來,“玉”字在人們心目中都是一個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們用玉字組成不計其數的詞,來表達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例如玉貌、玉體、玉女、玉容等等,並把為正義而死形容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現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陳設,不過是尋常裝飾品而已。玉器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性,並不是人人皆知的。玉文化綿延7000年,至今魅力不減,生命力越來越旺盛,不能不說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玉器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禮儀、商貿、圖騰、宗教、信仰乃至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是其他任何古器物無法比擬的。它是遠古先民頂禮膜拜的神物,是森嚴禮儀等級製度的象征,是古人審美觀念的表現,更是中華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文明史,中華民族以“愛玉”和“尊玉”而著稱於世。
玉器在古代社會中既是精神財富,也是物質財富。玉所特有的美麗光澤和溫潤內質使它成為一種超自然物品,被賦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對玉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熱情。所謂“君子比德於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擬人化、道德化,成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玉材的珍稀和雕工的艱難,以及用玉禮製化,使得玉器的身價為貨寶之首,古人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
先民製玉
玉是以其絢麗的外觀和溫潤的內質受到人們重視和推崇的。作為一種工藝品,它的產生是與古人的審美觀念相聯係的。那麼,玉飾品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在人類迎來文明曙光之前,我們的祖先曾經走過了幾百萬年漫長的發展曆程。到了距今4萬年至1萬年之間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製石工藝的進步,生活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在我國北方的黃河、遼河流域的一些原始人類中,逐漸萌發出審美意識,這種意識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產生了許多以獸牙、骨製成的人體裝飾品。雖然在舊石器時代還沒有出現玉飾品,但其他各種質料人體裝飾品的出現,表明了審美觀念的萌生和人們精神世界的日益豐富,而這一切為玉飾品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新石器時代,人們普遍使用磨製工具,生產技能有了重大飛躍,隨之而產生了治玉技術。從目前考古發掘資料來看,最早的玉器出現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文化遺址和遼寧阜新市查海文化遺址中,這兩處遺址的時代距今均為7000年至8000年,共出土玉器數十件。這些玉器色澤純正,磨製光滑。從玉器形製之奇巧、工藝之精美、選料之準確來分析,當時的玉器製作和使用已比較發達。玉器的出現與人類從打製石器轉向磨製石器的生產技能的提高有密切關係,因為製作一件玉器最基本的步驟是切坯、琢磨和鑽孔,需要有比較高的磨製技術,這樣才能製作出具有一定美觀造型的玉製品。
除中國外,世界上還有兩個地方以玉器工藝聞名,即中美洲和新西蘭。這兩處所產玉器無論在造型、紋飾上,還是在延續時間和使用數量上,都遠遜於中國古代玉器,所以中國製玉工藝在世界琢玉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玉石之辨
原始人類對玉器的認識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當時人們常把質地比一般石材更細膩堅硬、色彩絢麗斑瀾近似玉質的彩石視為寶物,因此古人對玉的籠統概念是“石之美者”,並賦予這些充滿神秘感的“美石”以信仰和崇拜功能。由於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加工這些玉石料不易,所以琢製成型的彩石更顯珍貴,這是人類對玉的最初認識。當時的玉器質料較雜,並非像後世玉器以純玉料製成,而是雜以各種石料,所以此時的玉器可稱為“彩石玉器”。而現今人們常把質地堅硬細膩,色澤溫潤典雅,硬度較大,具有透明感,適於雕琢成工藝美術品的岩石和礦物稱為玉。玉的質料有廣狹二義。廣義上的玉料包括軟玉、硬玉、碧玉、蛇紋石、水晶、玉髓、瑪瑙、斜長石、黝簾石、漢白玉、石英岩、芙蓉石、鬆石、青金石等。狹義的玉料指的是軟玉、硬玉、蛇紋石和黝簾石,這個定義比較嚴格,具有科學性,因此被廣泛采用。從礦物學角度來看,軟玉是角閃石族鈣角石組透閃石-陽起石-鐵陽起石係列之具有呈氈狀、簇狀、捆狀交織纖維顯微結構者,具有油脂、蠟狀光澤,摩氏硬度6-6.5度,比重為2.96-3.17。軟玉的質量取決於它的顯微結構特征,也就是透閃石-陽起石交織纖維的粗細程度,纖維越細,質量越好。優質的白色軟玉由透閃石組成,分布不廣而少見,正如古人所言:“玉以少貴,石以多賤。”軟玉的顏色取決於礦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含鐵的透閃石呈白色或淺灰色;含鐵的透閃石呈淡綠色或褐色。
軟玉是我國最重要的玉石品種,主要產於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玉應用曆史悠久,質量最佳,西方學者曾將和田玉稱為中國玉,作為中國特有玉料的代表。和田玉主要分布在新疆塔裏木盆地南麵阿爾金山脈和昆侖山脈,東起且末縣,西至塔什庫爾幹縣,東西綿延達1100多公裏。和田玉的基本色調有白色、黃色、青色和墨色,白色中質地細膩,光澤滋潤,溫滑如羊脂者,稱為羊脂玉,是和田玉中最名貴的品種。其他著名古代軟玉產地還有遼寧岫岩、陝西藍田和河南獨山。遼寧岫岩細玉溝所產透閃石,俗稱“岫岩老玉”,質地細膩,顏色有白、綠、黃綠等,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許多玉器,就是利用這裏的玉料製作的。岫岩和陝西藍田還主要產蛇紋石玉。顏色常見是微帶黃的淺綠色,也有豆綠色、黃綠色、白色、黃色、墨綠色。藍田玉曾在漢唐時期被大量開采。獨山是河南南陽市北郊的一座小孤山,著名的獨山玉就產自這裏。獨山玉顏色比較複雜,有白、綠、黃、紫等色,質地細膩但不均勻,各色相互交錯混雜。硬玉是輝石族鈉輝石組中的一個礦物品種,半透明至微透明,顏色有綠、紅、黃、白、紫等。硬玉又稱翡翠,名稱來源於翡翠鳥。這種鳥雄的羽毛紅豔,稱為翡鳥,雌的羽毛鮮翠,稱為翠鳥,翡翠的主要顏色正合乎此鳥,因而名之。翡翠是現代人們喜愛的玉石品種,翠綠色玉是硬玉中最為寶貴者,它猶如雨洗冬青,凝翠欲滴,鮮亮清明,晶瑩剔透,質地細膩。世界上90%的翡翠產於緬甸,清代乾隆時期才大量輸入內地,製作的器型以龍形帶鉤、方牌、手鐲、項鏈為主。
琢玉成器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早在史前時代,古人就已熟練地掌握了一套雖然原始簡陋,卻嫻熟精湛的琢製玉器的技術。在考古發掘中,曾發現一些原始治玉工具,以及琢製玉器時廢棄的邊角料和留有加工痕跡的玉器成品,使我們可以循序複原出比較接近當時治玉的真實工藝過程。據推測,當時的治玉工序分為采玉、開眼、解玉、鑽孔、打磨、鏤刻、拋光等。
中國玉器的製作工藝,直到近代都是在手工業作坊中進行的。從明清時期玉業來看,其工藝流程大致分為5個步驟。
第一步是開玉,即將玉料外包裹的粗鬆的石麵削掉,切削的主要工具是條鋸。鋸割時,要摻加水和顆粒細碎均勻的石砂(即解玉砂),以降低摩擦產生的熱和增加摩擦係數。
第二步是在車床上將玉料琢製出器物的大致輪廓。加工玉料的車床叫“旋車”,上麵安置“紮石咼”(圓形薄鋼盤)、“衝石咼”(圓形鋼圈)和“磨石咼”(圓形厚鋼盤),先將玉料切成方塊或方條,然後衝去棱角,最後再磨細器物表麵。
第三步是將已經雕琢好外形的玉器,掏空它們的內膛,形成內空的空器,使用的工具是鋼卷筒和一端套著彎鉤的鐵軸。對於一些小物件,如鼻煙壺、搬指、煙袋等,掏空時需要特別嫻熟的技巧。
第四步是在玉器的外表雕琢各種花紋,使用的工具類似釘子形狀,主要琢刻陰線條。雕琢鏤空的花紋需要打鑽,使用的工具是彎弓和金剛鑽,金剛鑽的硬度是10度,可以刻動所有的礦物。琢刻透雕圖案時,用鋼絲伸入已鑽好的孔眼內,按照玉片上畫好的線條來切割。
第五步是把已雕琢好的玉器外表,仔細地磨光。先用木製圓盤外包上牛皮(稱“皮石咼”),配上似沙土的“寶料”,做最後的磨光。
每當我們欣賞遠古精美的玉器時,在讚歎之餘,都會想到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幾千年前古人是用什麼工具來琢治玉器的?史前時期,生產技術水平十分低下,人們使用的生產工具是以石、木、骨、牙、角、蚌等天然質料和動物骨骼製成的,其堅硬程度遠不及青銅和鐵器,用它們來琢治硬度較大的玉器顯然是相當費力的。
解讀出土玉器
中國史前時代的玉器文化以北方的紅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最為發達。紅山文化分布於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河北北部地區。紅山文化玉器大多通體磨光,采用圓雕、浮雕、透雕、鑽孔、線刻等技法製成,器形有玉豬龍、勾雲形佩、玉箍形器等。玉器風格質樸而豪放,突出特點是對各種動物形象特殊的藝術概括,講求神似和準確的對稱感。多數玉飾邊緣磨成似刃的銳角,在玉麵上細加研磨表現出的淺凹槽紋路,或隱或現,富於變化,具有特殊的裝飾美感。良渚文化分布於長江下遊的太湖地區,器形有三叉形冠飾、玉戚、玉璧和玉琮。良渚文化的許多玉器上,都雕刻有繁簡不一的神人獸麵像,它與玉器相結合成為中國古代宇宙觀通天行為的理想的象征物,是圖騰製度的產物,是純巫術與宗教的神器,其設計與製作應是在巫術的衝動和宗教信仰的驅使下進行的。
商周時期,造型生動優美、數量最多的玉器莫過於各種動物形象的玉雕。這些玉雕既有平雕的,也有圓雕的,琢刻精致,題材新穎多樣,寫實性強,姿態活潑,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在一些玉雕上,往往鑽有小孔,可供佩帶,是隨身的裝飾品;另一些玉雕的下部有較大的孔眼和長方形凹槽,可供插嵌;還有一些玉雕既可佩帶,又可鑲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這些小巧玲瓏的玉雕動物,為我們了解商周藝術打開了一扇窗口。由於動物形玉雕主要用於佩帶和觀賞,具有裝飾功能,所以它在構思上脫離了當時禮製性玉器思想意識的束縛,成為玉工們擺脫神秘的藝術色彩,抒發對自然美好形象向往感情的一塊小天地。玉工們在日常細心觀察自然界飛禽走獸的各種神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琢製技術,雕刻出一件件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禽獸,向我們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寫實的玉雕的主題有猛獸家畜類、飛禽類、水禽類和昆蟲類等。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麵,各個學派從不同的立場觀點出發,對玉器的功能價值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非常重視禮製,對於玉製禮器也極為推崇。他強調玉器的內在美,以及玉器的表現形式要與內容相統一。由於儒家思想被後世封建統治者奉為統治的主導思想,因此孔子論玉對後世玉器體係的理念化影響也最大。在中國玉文化發展過程中,由於儒家思想的介入,玉器從主要為原始宗教活動的“法器”、祭祀鬼神的原始禮器,發展為貴族階層用以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飾,使佩玉製度化;因而玉從主要為“神”服務轉變為主要為“人”服務。儒家學派繼承並發揚了古人愛玉、崇玉的傳統,選擇“玉”作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的載體,提倡“君子比德於玉”,將玉道德化、人格化,大大提升了玉的文化含量,使玉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器的工藝品時代
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史前時代至漢代,其特點是玉器使用的製度化,紋飾充滿神秘色彩以及造型上遠離世俗。比如漢代完備的葬玉製度,玉衣使用的等級製度等等。第二階段從隋唐至明清,玉器風格逐漸擺脫了神秘感,向世俗化發展,反映出濃厚的生活氣息。
隋唐和宋代的玉器特點是以寫實為主,頗富情趣,表現在作品題材上,則是出現了大量人物花鳥形象的玉雕和玉帶飾。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國北方的兩個古老的民族,它們先後建立的遼國和金國,都成為威震一時的大漠草原上的帝國。契丹和女真都以狩獵放牧為主要經濟活動,它們的藝術風格有著明顯的民族特點,表現在玉器上就是其所特有的以鶻捉鵝為主題的“春水玉”和以山林虎鹿為主題的“秋山玉”。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發展最輝煌的時代,宮廷玉器是其代表,在數量、品種、加工技術、裝飾紋樣等方麵都達到了高峰,其中清代乾隆朝是玉器製作的全盛時期。清代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子玉雕,它是利用天然玉料,隨形設計雕刻,將自然界的山水、人物、亭閣濃縮在一塊玉石上,收到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反映了自然美的本質。它是清乾隆年間揚州玉工開創的玉雕品種,代表了中國古代玉雕工藝的最高水平,其中最輝煌的作品是舉世聞名的《大禹治水圖》玉山。這座玉山重達7噸,耗時10年才完成,是中國玉雕史上最大的作品。
自宋代以來,在皇家貴族、達官顯宦和文人墨客中盛行一股玩賞古玩的風氣。他們廣為羅致秦漢、三代甚至更古的器物,作為珍愛之物收藏起來。明清時期,這種風氣達到極盛,從皇室到民間,無不熱衷於古物的搜集和玩賞,古玉亦成為玩賞物中的重要一類。但真正的古玉畢竟是後世無法再創作的東西,數量很有限,而玩賞者卻日益增多,古玉交易也逐漸活躍。在這種背景下,仿古玉便應運而生了。仿古玉是模仿古代玉器和銅器式樣加工碾琢的玉器。民間製作仿古玉的目的,多是為了獲取高額利潤,而清宮廷製玉作坊則是為滿足皇族玩賞的需要而製作仿古玉。仿古玉出現於宋而盛行於明清,特別是清代仿古玉的製造、銷售、收藏、玩賞等,規模均達到高潮,其數量相當可觀,各地博物館、文物部門收藏較多,成為明清玉器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玉器成為古玩——仿古玉器
清代仿古玉器複雜多樣,從新石器時代至清代出現過的玉器,都是刻意仿製的對象。仿製古玉首先要尋找與出土玉器相類似的玉料。因為古玉長期埋於地下,玉質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浸蝕,而且有變色和骨化現象。民間多用帶有斑點、綹道、瑕理的雜質玉或石質化重的劣質玉,顏色以雜色、石色和暗黃為主,以求達到亂真的效果。而宮廷仿古多用較純的青玉和碧玉,采用人工沁色等方法仿古。漢唐以來的玉器,較精致者多以和田羊脂玉製作,因此清宮內仿古玉以脂玉為玉材的很多,而且製作也很精致。清代仿古玉做舊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染色,主要有琥珀色和血色兩種。古玉長埋地下,受浸蝕後呈暗黃色,故以琥珀染玉以仿之。據古玩家稱,墓葬中古玉受屍血浸蝕而變成暗紅色,因此在仿古做舊時常染以赭紅色。二是烤色,即用火燒成的顏色。主要為掩飾瑕綹和仿製土沁所形成的黃色斑塊。三是利用玉皮色深質糙的特點仿製舊玉。四是用膩子做出假沁色,有黑、赭、土黃等。仿古玉的產生和發展,是同當時經濟、文化條件相聯係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藝術風貌。玉工在創作中充分利用了智慧和技巧,製作出有著古色古香雋永格調的古玉。因此,仿古玉在中國玉器史上獨樹一幟,具有特殊的地位。
■ 相關鏈接 君子佩玉
古人賞玉不僅在於把玩,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功用,佩玉能使人的行為舉止有節度、高雅。原來,古人服飾有兩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有絲繩係連著。上端是一枚孤形的玉叫珩,珩的兩端各懸著一枚圓形的玉叫璜,中間綴有兩片玉,叫做琚和,兩璜之間懸著一枚玉叫做衝牙。走起路來,衝牙和兩璜相撞,發出鏗鏘悅耳的聲音。如果佩玉之人的行為舉止過於誇張激烈,那麼衝牙與兩璜之間的相撞之聲將不再是悅耳動聽,而是雜亂無章。因此,雕製精巧的玉器不僅外形美觀,而且顯示出佩戴者的品格。“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成為古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禮俗。
欢迎访问得一居士的网易博客请点击:
文章评论
枕荷堂
玉史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