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争议,他就不是周星驰

个人随笔

 图片

周星驰—华人世界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我—一个深受周星驰电影影响的国产80后;我们唯一的关系就是:我是粉丝,他是偶像。我对于星爷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他的电影,至于现实中的他,我的了解则是来自网络上片面的报道,至于是真是假,我无从考证,但是今天我想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电影里的周星驰和现实中的他会截然不同,同时也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星爷没有争议的话,那他就不是周星驰,因为天才永远是孤独的,渴望被理解却又得不到理解(或者说我们理解不了),不管他的人格有没有缺陷,他也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至少他在电影里是完美的,对于影迷来说这就足够了。

首先我们从周星驰的电影说起,我想对于80后来说,星爷的电影是刻骨铭心的,他的电影可以说陪伴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小的时候我们通过VCD看盗版,长大了我们通过电脑看免费版,但是大多数人看他的电影就是为了图个乐呵,有多少人真正通过电影了解到他的初衷。我想多年以后对于周星驰电影的研究就好比现在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今天我就从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星爷的电影看了那么多遍,让我有所感悟的是《喜剧之王》之后的电影,这之前的电影也不能说没有深刻的含义,但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搞笑和无厘头风格的形成。套用《西游降魔篇》里文章的一句话就是:之前的周氏电影反应的都是社会大爱,《喜剧之王》之后他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小爱。我想不管现实中的周星驰怎么尖酸刻薄、不近人情,都能从《喜剧之王》之后的电影里找到答案。每次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都会看一遍《喜剧之王》,开头的那句:努力!奋斗!总是给我信心,而电影里星爷的遭遇让我看的着实心酸,都说《喜剧之王》是他的自传,我想如果是真的话,那么现实中他的不近人情也就能够解释了,周星驰是草根奋斗成功最典型的代表,他不像现在的明星有背景、有实力,他的成功完全就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从考入无线夜间训练班的那一天,他经历了长达7年的忍耐期,默默地做着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我想如果没有老天的眷顾,他的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这7年的辛酸历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就像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一样拿着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来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且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忍耐多久。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参演电影的机会,但是又是一段时间的龙套演员,我想星爷也曾怀疑过自己的一辈子是不是就这样在平凡中度过了。还是说,老天安排了这样一位万里挑一的喜剧奇才,总会给他创造各种机会,终于龙套熬成了配角而且还是一战成名,接着星爷的“春天”就来了,但是他在得到金钱和名气的同时也沦为了别人的赚钱工具,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和苦衷恐怕大家通过网上的文章也略知一二了。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经过现实社会的磨练和改变,尤其是大起大落式的人生,又有多少人保持着人性最初的那份善良呢。星爷也是一样,只不过大家把他的缺点给放大了,因为他现在是万众瞩目的人物,而大众对于金字塔尖上人物总是要求完美的,从《喜剧之王》里的情节中可以看出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放下了尊严,遭受着歧视,忍受着谩骂等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在这种环境下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但是他的心理也受到了伤害,他变成了一个矛盾的人,做真实的自己渴望被别人理解,做出的事情又得不到别人理解,于是他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自我。不能说他在报复那些曾经蔑视过他的人,只能说他是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明星也好,普通人也罢。他们总是理解不了天才的想法和行为,于是就加以揣测和诽谤,其实他们每个人的缺点都不比周星驰少,只是没人关注罢了,人人说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人人说不好的人也不一定是坏人,都是舆论左右着我们,试想任何关系参杂了利益之后又有多少人能明辨是非,星爷身处名利场的中心,他能左右多少人又有多少人想左右他,如果你是伊天仇,有一天你成功了,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有怎样的变化。或许你会说娱乐圈谁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难道遭受了这样的经历就要弄得众叛亲离?我不否认大家的路子都走得艰苦,也不为星爷现在的后果开脱,我想说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有时候结果虽然不可改变、不可原谅,但是只有真正了解了造成结果的过程和动机以后,我们才能重新认识一个人。

下面我们再从周星驰的个人来看一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现在孤僻的星爷。大家都知道星爷成长于单亲家庭,他的成长环境跟正常家庭相比是不健全的,再加上出身贫穷和自身性格的影响,都给星爷的童年留下了阴影,而阴影的面积有多大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童年的记忆让星爷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他害怕现在来之不易的一切被别人抢走,所以他不信任任何人和事,包括金钱、感情、工作、生活等,这也就给和他交往过的人留下了难以接触、难以捉摸的印象。但是这只是星爷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其实他十分渴望别人的理解,他也只对他觉得可以信任的人好(其实这样的性格跟天蝎座很像)。我们从他的电影里也可以看出其实他是非常注重人情的,《喜剧之王》讲的是他的自身经历;《少林足球》讲的是危难之中的友情;《功夫》讲的是他对偶像的热爱之情;《长江7号》讲的是他缺失的父子亲情;《西游降魔篇》则是祭奠他逝去的爱情;周星驰一直在用电影诉说着他内心的想法和渴望,但是置身娱乐圈和肆意愚弄大众的媒体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星爷的苦衷呢。

星爷喜欢怀旧,所以他把儿时的记忆和内心的追求用影像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去解读;星爷不善言谈,所以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误解也从来不去向虚情假意的媒体解释,留给时间去证实;星爷追求完美,所以他在宁愿得罪人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内心最好的想法,留给我们经典;星爷真实自我,所以他在众叛亲离的处境下依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留给影迷去领悟。

记得在柴静专访周星驰的时候,最后柴静问为什么会在《西游降魔篇》里让唐僧说出那句:爱你一万年……;周星驰说:他对这几句话有情意结;柴静补充道说:我能理解为就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人生中想说的那句话吗;周星驰眼前一亮的说:对,你有这个感觉吗?柴静说:对;周星驰真情流露的说出了六个字:谢谢你啊,谢谢;说实话当时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泪差点流出来,我感觉星爷的那句谢谢包含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在那一刻终于得到理解时的欣慰。其实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星爷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我们有的缺点,只是置身娱乐圈他不懂得伪装自己,只为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处理不好与那些所谓“明星”之间的人际关系。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的另一方面就是站在娱乐圈的角度来看一下星爷为什么这么不受大家的“待见”。首先所谓娱乐圈就是一群素质不高的人在得到人为的包装之后用所谓的歌声与美貌来迷惑大众进而与之拉开距离造成崇拜所待的这么一个圈子。当然我这样说有所片面了,也有很多是科班出身,但是因为这个圈子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多清高多优秀的人进入娱乐圈也会迷失自我,道德丧失,素质下降,他们甚至不如现实中的普通人,但是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也习惯了伪装自己,满嘴谎话,不择手段等,这个时候那些依然不为妥协坚持自我的人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比如周星驰。那些出来指责周星驰各种罪状的明星他们自身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呢,大家无从知道,而周星驰的人品又为什么成了众矢之的呢,首先周星驰是没有之一式的人物,他身上的任何点都会得到舆论的关注而且要无比的放大,大众喜欢窥探这种人物的一切;其次是他因为不善交际,不懂得左右逢源,所以他的缺点没人帮他兜,你看一下媒体对于前一阵那件事所采访明星的回答多假,不管是支持他的还是支持她的都说的一些客套话,假的不能再假,其实明星在大众面前就没有一句真话,好的能二八开,孬的就是满嘴跑火车而大众却往往高兴地跟个真的似得。这也就是应征了那个道理:谎话在说了100遍之后也就变成了真的。

周星驰不是人见人爱的大好人,那样的人也成不了天才周星驰;周星驰也不是无恶不赦的大坏人,这样的人也成不了传奇周星驰;现实中他与我们普通人一样;理想中我们又期望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现实中他处理不好与其他人的利益、感情和工作关系,所以在娱乐圈他众叛亲离;你可以不理解他的为人,质疑他的人品;但是你也不能肯定质疑他的人就一定比他好,好是分两面来看的,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对你有意你就会说好,对他不利他就会说不好,对于我们大众来说周星驰拍出好电影就是好,拍不出好作品,人品再好也不好;对于和周星驰接触的来人来说满足他的的金钱、感情和工作关系的就是好,满足不了要求的,作品再好人品也不好。所以我希望时代给我们造就了一个天才,我们要珍惜,爱护,包容他才对,让他用他的才华来给我们创造更多的经典而不是用我们凡夫俗子的眼光和语言来蔑视和诋毁他,不要让他和他的电影成为了怀念我们才真的懂他;才懂得回过头来珍惜他(就像迈克杰克逊一样)。

想了好久一直犹豫到底要不要写这篇文章,首先是自己的水平有限拿不出手;其次是星爷和我八竿子打不着,我又不了解他,好好欣赏他的电影和才华就好,干嘛熬夜伤神在这侃侃而谈;最后就是还会落个没事找骂的下场。但是这些顾虑还是没有战胜我的内心,我承认我讲的片面,谈的自我,看的不全,想的不周,但是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就是:有因才有果,只有了解了因才能正确认识果。

 

                                                

                                                                    2014.11.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