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二年级于洋讲义【六法】立意 谋篇 表现

个人日记

 立意 谋篇 表现手法
一、立意 
意是一首诗的灵魂,《刘贡甫诗话》里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王夫之说:“夫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无论诗作吟何内容,只要在立意上有独特的意义,就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于谦的《石灰吟》,石灰作为一种物体,其本身不具备诗意,就像大路上的灰尘一样普通,可是于谦赋它一种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使得石灰的形象大放光彩。

诗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即:真、新、深。 

1、所谓“真”,即是真情实感,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刘熙载在《诗概》中说:“诗可以几年不做,但不能一首不真”
 例如李白的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从语言的角度看,其实这首诗就是大白话:我乘舟正要走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唱歌而来,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但也不如汪伦送我的情深。语言上几无雕饰,但却成了千古名诗,就是因为这首诗是李白的切身感受, 所以能打动人。当然,说是要真,却不是像照相机一样去照搬实际生活,需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夸张、提升,这样才会更有意味。


今天内容多些 我发快点 立意 谋篇 表现手法 一、立意 

2、所谓“新”,就是要出新,就是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意是独特的,是别人没有过的。姜白石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诗人刘夜烽说:“清新莫拾人牙慧,别出心裁意自高”。同一件事物,从不同侧面去观察,去思考,所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写与别人不同的意,才能出新,才能不落俗套。

同样写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的是梅的品格,高洁孤傲,以梅抒志;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写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样写夕阳,杜甫写的是“落日心犹壮”,好一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商隐写的是“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一种悲观慨叹之情;朱自清写的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对李商隐的批判;叶剑英写的是“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表达了豁达浪漫的情怀;毛泽东写的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描绘了豪迈、瑰丽的画卷,令人为之向往、动容。新,就是要立新除旧,就是有新思想、新感觉、新视角,这样的诗才会令人为之耳目一新,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

3、所谓“深”,就是要深刻,要曲折含蓄,要令人回味。中国文人是含蓄的,文化艺术讲究的是有回味,有想象,如音绕梁,三日不绝,让人细品,越品越有味道。作为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承载,诗也应具有这样的特点。
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这首《出塞》写的是征人戍边的情形,但却透过诗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有为将军的渴望,颇有一种“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慨,全诗时空转换,既有历史长河的久远,也有“万里”空间的辽阔,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

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在《赠别》中不写人垂泪,写蜡烛垂泪,但虽然写蜡烛垂泪,人们读起来,会立即联想到此时写的已经不是蜡烛了,而是写人了。字面委婉,内心深情,余味不尽。

这里作者把田比作诗笺,把插秧比作写文章,最后一句感叹:“如此文章最值钱”。为何这个“文章最值钱”呢?读者可以通过对全诗理解,进行想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丰收,民富国强,焉能不值钱?这种深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与强大生命力的。

又如今人郭定乾写的《插秧》: 

白水汪汪万顷田,一田好作一诗笺。 

疏疏写下千行绿,如此文章最值钱。

刚才少复制了一些
这里作者把田比作诗笺,把插秧比作写文章,最后一句感叹:“如此文章最值钱”。为何这个“文章最值钱”呢?读者可以通过对全诗理解,进行想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丰收,民富国强,焉能不值钱?这种深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与强大生命力的。

二|谋篇

二、谋篇谋篇立意是诗词的基本框架,也直接决定着作品的可赏性 
龙头、猪肚、凤尾
这三个要适用于任何文体

龙头即开篇要有吸引力,凤尾即结尾不俗给人以回味感慨,猪肚子指容量与言之有物。所以诗词亦可分为三部分作解:开篇、承转、结尾。

第一节:开头的写作章法
诗词的开篇周振甫《诗词例话》有云:诗工发端如何?应曰:起手突兀,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大意是:诗词的开头贵在不平庸,一则高唱,二则意境深远阔大。高唱为先声夺人,意远则成就突兀之势吸引读者感觉如天外来石继续赏读。现归结常见开头种类如下:

1。起兴式:文章写作运用赋比兴,而开头有成功范例多用其中之兴。朱熹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点题式:即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即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写景式:以景喻情,往往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谢眺《赠西府同僚》开头:大江日夜流,客心悲未央。当时谢眺被排挤而郁闷,用大江日夜流来比对心头愁闷,显出深广壮阔的境界。

又如柳宗元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死正茫茫。纪晓岚批语赞说:起境阔远,倒摄四洲,有神无迹 ,通篇情景包的起。再如冯延己《谒金门》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象征静不下心的心境跃然纸上。

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用明月流光来烘托少妇怀人婉转愁思达到情景相称。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刚劲有力的气氛烘托将军的飒爽英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总的说来龙头句以景喻情大致有三种情形,用景暗喻心情或主题、用景烘托下一步气氛、用景大气包举通篇。这里的包就是纪晓岚所说的笼罩渲染全篇的的意思。

4。倾杯式:此种属于抒情形式,造成一种畅快淋漓不可遏制之气势。如李白《饯别校书叔云》开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时多烦忧!
5。感喟式:感喟开头震撼读者。李白《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

6。发问式:开头提出问题暂不回答或随即回答,以引人入胜。例子很多如: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元稹《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7。设辩式:将富裕辩论色彩的句子置前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对别人笑话农家的酒浑进行辩解来说明农家的热情。
8。交代式: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9。突起式:近似先声夺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

10.概括式:开头即对全篇总括然后具体描写。比如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总说西湖好,再去仔细描绘拆讲好的原因。
第二节:承转部分的写作章法
好的开头而全篇并不成功也不算好的作品,接下来就要深入中间承转部分的探微。如果以律诗为例一二句为龙头,那么三四句贵在上峭而来,缓脉赴之,五六句则耸然拔起,别开一境为佳。

有了突兀的开头承接不妨和缓,然后在转折句突然拔起,营造波澜,就避免了平铺直叙的通病。古人的经验常在三四句以写景物为主,五
------------------------------------------------------------------------------------------------------------------------------------------------------------
六句则抒情、议论、感慨为主,此法用之颇多
以杜甫的《送人从军》为例
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度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今君度沙碛,累月断人烟。
 估计你要跋涉沙漠了,会有好几个月看不到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不必讲究什么命运,努力作战就是了,也不必记挂什么时候封侯。
好的承转只要在结构上造成抑扬、起伏波澜才是写作的唯一

李商隐的《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如何。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开头就感慨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了,但他的遗爱尚在,猿鸟风云都尊敬诸葛亮。简书,文书。储胥,军营。继而第三句第四句没有突兀拔起却选用了下抑说:诸葛亮的规划在严密却也挽救不了刘禅后主的投降,最终上了押送洛阳的车,看着关云长、张飞死去也无可奈何。

因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所以这里管乐指的是诸葛。第五句承接第三句,第六句承接第四句,一仰一抑,波澜骤起。最后感慨说:途经当年用兵之地感叹武侯当年壮志未酬遗恨无限,同时也在自怜环境不得志尽在不言中。

总结下来中间部分的承转就是以下几种方式:1.波澜起伏。2.相互映衬。3.递进加倍。4.有主有宾。再结合顺接、逆接、反接等写法灵活运用。
第三节,结尾写作要点
 一篇文章有了成功的开篇和起伏的内容相对还要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就需要一个漂亮而不俗的结尾,结尾的技巧很多

1.以写景作结
古代诗词以景作结的很多,欲说还休蕴含其中,耐人寻味。例词:周邦彦的《瑞龙吟》写寻访秋娘不遇,见桃花犹存,人去庭空。结句: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用景物衬托了作者悲戚之心结束了这首章台路的缠绵伤感。沈一夫认为写景喻情,情不说出结尾为好,排斥情直接说出的浅显,但有些直接呼情结尾的也很成功,比如秦观的《鹊桥仙》结尾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暮暮朝朝!

2.以描状作结
为了避免直接说,在情状之中深含寓意的描状也可以写出成功的结尾。如杜牧的《秋夕》卧看牵牛织女星。卧看中产生联想,言犹未尽。范仲淹的《渔家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矛盾心情不直接说出来而用情状写。

3.抒情结尾
如李白的《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思想感情升华到最高点也是一种写法。

 4.以判断作结
李绅的《怜农》粒粒皆辛苦!肯定的语气发出感慨。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大家
5.以发问结尾
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问一答做结,有的只用疑问反问作结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曹邺的《官仓鼠》在“健儿无量百姓饥”之后反问道:“谁遣朝朝入君口!”这样使人产生联想,矛头指向焦点,收到好的效果。

 6.以对比作解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陆游的《诉衷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如李白的《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结尾一句截然不同的场面和以前的盛况成了鲜明的对比。

7.以进一步层次作结,又称放开一步。
例如杜甫的《画鹰》描写完画之后忽然进一层说: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活化了画上的鹰。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写了丧夫的寡妇受灾之后也逃不掉赋税的逼迫,一般的结尾会是同情结尾,而这首诗用了: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进一层肯定了农妇悲惨的结局。

8.以扣题结尾
有的诗在开头点题,结尾扣题做到了完整统一,层次清晰。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结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舟行。依然扣在送别的题意。

9.宕出结尾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结尾
王维《酬张少府》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对于朋友索问的穷通道理避而不答,却道渔歌入浦深。意思说:我一个隐居之人只关心入浦的渔歌,那些穷通的道理你还是询问那些做官的吧!此等含蓄避而不答称之:宕出。

再举一例,黄庭坚的诗: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XUAN。本来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又说一只脚的夔可怜XUAN长了那么多脚,结尾却抛开纠纷道:北窗高卧,梦见一湖风月。表明了诗人藐视排挤纠争,而他寻宽阔天地。结尾又是一宕出成功典范。

 诗词写作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衔接的一些基本技巧概要就介绍这些,写作中其他值得借鉴的好方法还很多,需要自己认真揣摩发现。

三、表现手法 
我国古代的诗论中,把赋、比、兴三个字概括为诗创作的三种表现手法。明人王文录说:“作诗不明赋、比、兴,医药不明君臣佐使也,岂得为诗?”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说的正文。

1、赋。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蓄,赋少也。
如项羽的《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英雄末路、敷陈其事的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用在绝句中的赋法唐以后不多,但也有很多名篇。
如李清照的《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杀乌江写实,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再如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通篇议论,纯用赋法
如泪莫轻弹的《山居》:  

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让人感觉其中之美。而且此诗不仅状物,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以美感。
2、比。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绝句的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又有以下方式: 

其一,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其二,隐喻,也就是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如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里“臣心”就像“磁针石”,就是一种隐喻。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如林岫的《母牛叹》:  

洋奶原来国货装,国人崇外助奸商。 
犊儿换姓君休怪,隔壁阿毛改太郎。
以“太郎”来比喻外国的事物。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这里借汉时的匈奴,指与唐交战的外族;魏绛为春秋晋国大夫,借指友人魏大

▲比拟。这是一种把物比作人,或者把人比作物,或者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一种方法。
如秦观的《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是把物比作人。把春雨后的花草拟人化,芍药会有情含泪,蔷薇会无力卧枝,把它们写活了。
▲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突出事物的特点。这也是一种绝句中常用的方法。

有横比与竖比之分
如袁牧《马嵬驿》: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是一种横比,以不同人之间相比,用唐玄宗、杨贵妃长生殿别离与平常百姓别离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表现了作者重视和同情普通民众的思想感情。
再如李清照的《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情似往时。

这是纵比,就是通过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拿十五年前的事与现在相比,时过境迁,今昔不同,对比鲜明。
3、兴。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在全诗或段落开始,先说些同要说有事物无直接关系,或没有明显联系的话,但却有启示的作用,引导下文。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心兰你先藏好最后发,我弄不明白了
再如耕砚的《莫愁湖上泛舟》: 
轻泛卢家少妇舟,一池碧水润如油。 
其中多少离人泪,底事湖名唤莫愁?

此诗前两句写景,似乎与愁无关。可是从第三句开始,写由前面的景物,想到了泛舟离别,因而此湖叫莫愁(当然事实上是不是因为这个才叫莫愁湖的,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这里给的是一种感慨)。  

▲兴而比也。即既有发端作用,也有比的作用。诗经的开篇第一首《关雎》就是一个例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开篇写水鸟相爱,联系到男女相爱,以水鸟相爱来比喻男女相爱。兴与比都有之。在绝句中这种写法也是比较普遍的。

如飞花花主《爱莲说?似水》: 

似水韶华似水流,人间风雨本无由。 

君当归去侬当醉,从此潇湘不尽秋。

前两句既是兴起,写枯荷流水,又是比喻人情似水而逝。  
渔洋十二法之六
 
【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恽向千岩竞秀图】 
万壑千岩云雾生,曹娥江外几峰晴。
分明乞与樵风便,身向山阴道上行。
 
【送家兄礼吉归济南二首之一】
龙山晴雪马蹄长,山翠湖云罨画香。
好到旗亭寒贳酒,双鬟低按小秦王。

【竹公溪二首之二】 
竹公溪水绿悠悠,也合三江一处流。
珍重嘉阳山水色,来朝送客下戎州。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滁州西涧
作业;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意做七绝一首 
要求:题目不限,韵部不限。
     运用渔洋第六法,不得照搬原句。 

考核作业: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立意、意境、谋篇、表现手法上具体分析上面的七言绝句,并谈谈心得。
今天抱歉哈 因为你们校长要求考核





文章评论

金福(耕夫)

不管文章诗词,立意最最重要。你想说什么,说给谁听,如何说。文章没有立意就如同不说或者如同瞎说。立意不仅要真,关键立意要深,要新,要巧。这样的文章诗词才有人喜欢,才会有意境,才会有人读而且有回味。文章诗词就是要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让人明白。

香如故

鹧鸪天、雪 一夜天飞六出花,人间遍落玉无瑕。 冰铺银垒三千里,素抹琼妆百万家。 生有度,爱无涯,形消骨蚀润芳华, 春来滴尽洇洇泪,化作清泉好煮茶。 问友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