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桐涧外觉客梦【素札一篇】

竹。赏

 
很喜欢“抚桐涧外”这四字带来的意境,有意深于字的感念。某日半梦半醒间,偶然浮现于心的四字。突感:人这一生总会有倦看人情世事之时,因有生之为人的责任与肩负,我们即不能做尘世逃兵,也不能落荒遁隐入清凉世界。----我所唯一能做的,便是把喧扰关于门外,进入内心的小天地,坐到无人的山林中,静听松针簌簌落耳。一人抚桐于涧外,有做为人的深省,也有对浮世客梦的觉悟。空谷无人,萧萧落木,临流而弹,怀良辰而孤往,对世间万物,慈悯知恩,山河草木,互为莫逆。

 

图片
 

一)经书闲可读,世味澹能忘。一日还山去,与谁论短长。 ——谈诗、感悟及其它

 

人生最难得的片刻是:世事浅尝,情怀高远,遇见真心,且活出自己。我所谓的活出自己,是在最平凡质朴的生活里,用一份深意,去帮助与温暖他人,在无须取悦外界的情况下,能愉悦行持。将来年老,或许能在细锁的往事里打动自己。即要有对世间俗务轻提慢放,不须计较谩劳神之心,又要有当时已言放下,日后也无须再提起的勇气。
 

内心纯净,才会有一个自乐自喜的小天地,每日给自己留一点明静的时光,读书思考——拍落白日的尘纷,进入内心的草舍书屋,冬夜昼长闲坐,竹炉煮茶,拥衾一册在手,体味明月横窗入我屋的欣喜。秋雨滂沱的夜晚,宜读老庄,《人间世》里云游,待掩卷之时,或有释疑尘虑之感,原来人生这一场淡然的修为,就在于不去细数从前的万般不是,许多解释不清的人事便转身放下,无言宽胜于无谓辩解。——春深时节,可一人只身去往唐宋,倚扣路边柴扉,喜见山外清溪,遇白云客,即说几句会心之语,直至笙曲在心底泛起,便起身告别,不留名姓。只知在我来之前,涧外的山花已簌簌落了一夜,以繁花相殉的形式,告慰历朝历代有过的繁华……

 

云林入诗册,不障本来性。心似古潭涧,常有流泉韵。某夜随写的几句,突感:人的内在源头,须常保有活水,清气脱然,此即是精神的潜修与充沛。

 

爱诗读诗是一个很好的兴趣,这几年来不仅读苏轼、陆游、白居易这些广为人知的,还有许多元明清以来少有名气,被束之高阁的冷门诗。坚持读诗总能发现宝藏,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智慧思想与哲学思想都蕴于其间。有时回过头来,会发现一句诗里仅有七个字,便有无穷的奥义回味。而今人总是长篇累牍的去复述相同与类似的哲学观点,虽有意义,不免累读。

 

古人不管是五言还是七绝,寥寥几字便能把眼前光景,胸中情趣,乃至世间生灭故事一笔写出,使这些诗歌在历史上各有其无法取代的位置,如日月星河,所映照过的时代都璀璨不已。


图片


也许想见的人明朝会有期,也或许又是荒宅废院无人过问。从前人们想念一个人,常常是车马辛劳,走上一年半载才得以相见,尤其是处在动乱流离年代,有时一觉醒来世界已是翻天覆地,让人惶生惊惧,故而更珍情感,而这也是古诗常常能触人情肠,催人落泪的原因。虽隔两地,亦有尺牍素书,莫逆之声相和,如“相期各努力,岁月如白驹”这样的劝勉。

 

南师说过一段话特别有印象,他说: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都在文学里面,尤其诗词里哲学思想非常多。像这些文学诗词,包括了人生哲学的一个大观念,你看通了之后,人生就没有什么烦恼。

 

黄永玉也说过一句:中国诗是好茶,难以比拟的神妙。

 

现今的状态又回复到十几岁时,读古诗的年纪,我觉得在古诗里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学习古人在优游卒岁后,所写出的自出机杼——即写文章也好,写诗也好,都能有自己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就算不能,也要胸叠空翠,写真正有益于自己与他人的东西。年岁渐长,不爱上呢喃及写诗,每写成一首诗,总在其间忘记自己,当然这种并非彻悟的忘,最终只想选择安静点的做个看客,读别人的诗,悟自己的道。



图片


想起叶嘉莹先生有一段话,特别喜欢:“你说学古典诗歌有什么用,我先不说古典诗歌在我的忧患苦难的生活之中,给我的力量,就算对于环保来说。你如果知道,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这段朴素慧言我时常翻出来看,获益实多。

 

思绪走到这儿,就想起刚刚读过的一首诗,其背景已经不重要了,就像叶先生说的,其间能体会到一点点共感才是最重要的。他说:“读过的书已忘个干净, 有几个挚友,却远在城里。呷一口罐头盒盛的雪水,放眼周围几英里的山野,多么安详,多么静谧。

 

王尔德说:“如今是这样的年代:读得太多而没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时间思想”。之于这句话,我有一点感想,从前人们读书更多讲究一个字,“闲”,闲比静还重要,倘若你静得下来,但是没有一颗闲心,而是交作业或应付什么事情一样去囫囵吞枣,给心装下太多内容能量,但实际没有吸收多少,或真正受益多少。

 

书不在读得多,而在读得深,不在读得广,而在读得精。同样写东西也是,你年月日在写,但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所写的东西其实在你遇到逆境苦恼时并不能帮助你什么,有些人这时的那个觉悟就出来了。比如我写的一些禅悟笔记,有一些话语在适当时它会起到一个警戒和检省自己的作用,我发现我并不能这样做到时,我会油然生起惭愧,并且发愿要去改正。

 

杂书读多,越难保持思想的纯澈。杂论声中,越难秉持最初的心意。四序更替,心性随之竟起伏哀婉。浮华路远,只愿简朴修持归真素。


图片


我时常告诫自己读书不能存有功利心或目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读法,现今除了佛经外,会读有益与朴素言论的书籍,亦或是畅述与因果有关的书外,其它闲书都涉读极少。
总感觉今生所思所想,早已是前世所蓄藏来的,直至遇禅门公案“书到今生读已迟”后,更是深信不疑。换言之,今生所读之书是为来世而读。

 

喜欢禅门里那句“一切不留,无可记忆”。喜欢“静者习静厌纷喧”的心境。不做太多无望的遐想,人生的每一刻,尽量活在当下且真实,而不是风颠月倒的不知今夕何夕努力学习不可知且新鲜的领域,充实自己的灵魂与思想,我仍然相信,将来会遇上什么人或有什么样的际遇,都和当下的努力有内在联系。人情兼物态,只合付天然,福报相当的人才会容易遇见,而谦德最容易增长福报。

 

人生有三观必须弄清楚,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的世界观是因果与无常,人生观是当下与专注,价值观则是时间,世上一切物欲名利皆可用钱财来衡量,而你当下能够创造与专注,全因为时间的公正平等,一毫一厘的给予及流逝,绝不唐捐。只有惜物,惜时的人,才是一个有福的人。

 

重合自己的灵魂,遇见最美的自己。世间一切大抵如此,所遇皆是暂得。开始或结束,都只是以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呈现而已。许多事情已是千云渡尽悔已晚,在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当下的停留不会带来任何意义,不拒不留,在暗香疏影,天心未圆时归棹而回是最好的。

 

不断地利用与回想过去的痛苦或怨念某些人事,这样的人生最终将陷于无尽的囹圄。喜欢经年如水这四字个,人总是无时无处不在生念与造业,心性如潮水总是波澜不止,试着停下自己纷杂的心念,止才能观,观即是觉。止水与止语的人生其实妙乐无穷。

 图片


人世心远,久做飘零客,梦觉处,始知辜负深。一年前随意写下的一句,偶然念起,不禁泪眼潸然,我想我终有愧对。

 

相信一切善知识总会在恰当的时刻自然而然的到来。你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的学习机会和保持觉知的能力。我的感觉是:幸福与快乐从来不是靠“找”或“追求’的,它是当下一种有能力的觉知,一种清晰喜悦的状态。如若不是,你所感知到的幸福与快乐,虽然它也真实,但都是如梦幻泡影一样,不久后你会认为的这种真实和安全感便会消失不见,甚至无踪影可寻。

 

常思无常便能慎待生命,心无挂碍便不惧得失,深明因果便能淡对荣辱,回头想想,真是得用一生去实践才能发现这句话带来的真实不虚。过往之事,能不问,能不记,能不打听也就找到了令自己安心的快乐。如果不能察觉自己善渊如水的心思,那么就在必要的时刻返观自鉴——谨记文字只是借以渡河的竹筏,真正能勉励与劝慰的从来就是自己笃定不变的真心。

 

愿在往后的岁月里,我们都能够有全然的自在与喜悦,所付出的爱就是全部的慈悲,生活就是历练的道场。雪声闲声还是东风,哓哓干扰亦或纷扰,都能做到不计与健忘。



图片


二)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读书笔记及其它

人总是习惯把精力放于世间杂务上,做于自身无裨益的事,回过头来惊觉一事无成,却又总怪光阴急促,光阴若有言,必说我自生来无疑始,而人心自成种种罪,虚弃而不自知耳——“疑始”这个词是即陌生又熟悉,出自《庄子·大宗师》,南师的说法是:疑始等于佛家讲的“无始之始”,是一个没有起点的起点,因为这个宇宙是一个圆形,佛家就定了一个名称叫“无始之始”,庄子就叫“疑始”。


明日是2015年了。下午终于把南师讲解庄子的书看完,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研读到不懂的地方就放慢下来,尽可能的查资料,许多章句比起从前,此时更加深刻的印在了心里。《庄子》里面的文学境界与逻辑论辨艺术都很高,也许喜欢读庄子最大的好处是,真喜欢的东西能读进去了,它的功用会潜藏在你的意识里,使人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简细优美了。

 

摘录一段读书时的笔记:《庄子·德充符》里的无情论很精彩,我们有时看某人不喜欢与某物感觉不对,抛不开好坏喜恶的成见,被主观意识形成的思想与态度影响一生很大。后天熏染的习气难除,就很难恢复如一的本真。故照看好心里的那一潭水,不任意加上情绪的颜料,不因时因人,以浓淡不一的偏执将其污染。使它常保活泼澄明,顺其泉涌。——“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由庄子此句而延伸出来的一点感想。
 

之于南师,敬崇之心难以言说,与其感佩南师“学说里布道,造福后代的话”,不如用所通读的理论应用于生活更好。深入了解儒释道三家,或读三家思想,才会发现如师所言“儒道二家,虽态度有差别,但道理是贯通的”,及于佛家,又是互相融汇周流(如水汇流最终仍相聚一起),虽有变动,但本源本有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也不可言说,读到互通之处才深觉有趣。

 

人应该在世俗的生活里先学会做真实的自我,平安过渡这一阶段后,再丢掉这个虚妄的自我,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对立,不孤绝。从“有为”的规则器物世界过渡到“无为”不缚的空灵精神世界。谨记:理论与实践如若不能同步,所言通达亦是枉然。


图片

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位人物:梁漱溟。想起7月份时看梁先生的《出世入世随笔集》,他说他是一个思想家,且是一个愿意为之实践的思想家。突然觉得他便是老子所说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的近现代卓越人物之一。----“
真要为道德的人,真要有这个精神,寂寞、穷苦、疾病所不能移其节操,才能说到出世入世,志在利他之心。”

 

先生于儒释道三家亦均有涉猎,由超脱出世而到积极入世,即由积极研究佛家而到入世实践儒家的过程,用客观有而有力的言论来说中西方哲学,及三教的思想,更容易让后辈者听信与折服。

 

以忘我简炼之心步入,拂柳见云之态而归,平易的都深藏不露。精微正念而察,以日用常行而检。人能反躬觉悟看己最不易,这也是梁先生一直在强调的重点,在《秋意》里他说:“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就活得太粗浅,太无味了。无反省则无领略”,尤其是对当代青年而言。

 

宗门有语: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引申为另种言外音或许是:止水能照自家面目凡事深入浅出,慧而少言,人要能找到调伏自心的方法,不因外境起伏而波动,或与内心的自我,意见不和时以刀兵相见。

 

调伏柔软,常住真心,也正是我今年一直勉励自己的话。道心即天心,天心即童心,一颗无染的真心即是童心,凡待人对物都自然而行,自然而作,无半点谄伪。

 

盖识人心地曲直何如,均可从容光照见,果真修道人,眼似摩尼净珠,言有清净香华。直心者,必有忘我的神韵,敦厚以教的口吻。



图片



三)、
剪月作蒲团,纫云为破衲。岁晚入峨眉,千山万山雪。-----闲谈心性及其它

 

由于累劫覆蔽心故,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而真性难现。涅经里提出的「常乐我净」,是内心觉悟后带来的境界。——意即先找到“我”,再离舍“我”,正如找到了寂静归宿后,又打“破”这个寂静归宿带来的虚妄。

 

对内心的“自我”需时常保持诤辩,每次有过错时,不轻易原谅,一旦原谅,必有下次不再犯过的决心。不管世事如何颠倒,知道天道最公,人心最苦,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之念。

 

我们有时人会有冒失与鲁莽的行为,它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我们的正面磁场一稍减弱,负面的磁场所带来的干扰。我常跟身边的人说,平时要注意不要经常发一些抱怨或不满的说说与文字,不要影响他人。

 

说向上积极,利已利人的语话,把善恶磁场平衡好,尽量少传达负能量的东西影响了别人的心情,因为这种负能量会随时反弹给你。一定要相信人是受磁场吸引,同频共振这句话。同样的,生活里与什么样的人走在一起,都是有磁场在牵引。

 

你不喜欢什么,你秉身做到,然后这些负面能量就没有机缘接近你。文字也有磁场,好的文字会影响到人,这种好的一面宇宙会回传给你,你自然感受到通体清凉宁静。

 

师云:慈悲豁达的前行,殊胜的相遇和至深的福德在修行中都将不期而至。


图片


生活中许多人想求财富,便经常拜财神,其实我相信财神爷是存在世间的,不过爷爷四处云游呢,哪会管人间求或拜的人
。财布富并不需要你以身布施,只需要你以现有的能力帮助他人,哪怕微小的行动,也是积累善行的方法。

世道幽微,其实最难做的不是事,而是人。叹而今世道,人与人接壤,不是察已律人,而是先预留一份心机。一颗心里,有了楚河汉界之分,也有了分别计较的著念,所能做的,也唯有在生活中,照看好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尽管不给人造成困扰与伤害。这种无形的观照自省也是布施。


不管修哪个法门,不是说会从此大富大贵,不能带功利心去想。你心性越柔软越有福,修行带来的转变,不仅是人的相貌会一年年改变,人的气场格局拓宽了,相信命运亦不差。心态要摆正好,不要过于自负或骄傲,更不要看不起人。

 

进德修业,永远是人生第一要紧事。——这是我平常谨身护持,常挂在心头的话。生活里,做到上敬师长,下敬环卫工等人。心中不存傲慢,大德说:傲慢之山,不生德水。这些平实的道理与细节人若践行之,必能改命修福。

 

时常对外保持沉默,闭口深藏舌,长养德清福。如果深信因果,就会明白口业带来的过患有多严重。修身语意业净,也是我一直在生活里努力实修实行的。相信谨言与止语带来的好处。在此也有两句自勉之话:程颢有言:德进则言自简。又《易经》云: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

 

【道富身贫,情疏德厚】比较受用于心的八字言,分享给你。

 

图片


四)、浮生穿凿不相关,莫把是非来辨我。——浅谈学佛感想及其它

 

浩如烟海的佛经,对于学识较低的人来说,比较晦涩难懂,诘屈聱牙,而对于高学识的人来说,就相对容易陷于逻辑思维的比较里。

 

对于我自己,其实年少时就对宗教有过兴趣的“旁观”,这点模糊的兴趣恰是我后来学佛的因缘。还有过几年对古文学痴迷的时光,看古文时尽量不看翻译注解,承古人训,未尝敢以各家注疏横据胸中。

 

后来看佛经比较不吃力的是,思维单纯,遇到难解难惑的地方,就索性不理,等待因缘契机出现,慢慢理解与实修,以期得遇深心明眼。

 

我不信服任何权威与所谓的标榜,只趋向朴素和真实的教言。也相信,不管什么宗教与信仰,或哲学,并不教人脱离或厌烦尘俗,只教人要超越尘俗,不自溺其间。真理是非常朴实平易,今人情怯不肯深探罢了。柴米生活,其间禅理小中见大。


图片


许多人问我当初为什么学佛,说一定是人生经历了什么遭遇继而走上学佛道路。其实都不是,我的回答亦很简单,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自然想法不同。有人是经历身心破碎后方才证悟,也有人是未经世事,在因缘际会下顿悟,而我是属于后者。在所有无忧自乐的岁月里,突然醒悟,无常宿命,只有佛法可观,可定,可解。

 

身处绝望获来的安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宁。人生不用走到一定的年纪才懂得中夜观心,也并不一定要在一番跌倒后才懂得省悟。而是要庆幸入世未深时,心灵没有邪念,还留有一份纯净,能面对这破碎和无所依附的世界。心无所着,才是真正的安宁自在。

 

也时常有人问学佛后有什么好处,第一反应实在不知如何答好。世间一切诱惑,无非钱权美貌……而我想说的是,若想要美貌就学会忍辱,(此外,读善书极能养面,佛道儒三氏书籍尤最。晨诵典,晚诵经,心境日趋柔软平和,一日不生嗔,三日小改,一月必大改)。想要财富就学会布施,想要如意的姻缘伴侣,就努力戒嗔行善,检点德行,佛法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平实的道理,这其中妙趣一定要自己亲身去体会。何谓佛,何谓法,积德行善就是佛,去涤烦恼就是法】。


图片


我大概是属于惯性思想很单纯,但理性思维则很复杂的人,遇到有疑问的东西越有深入探问的精神。
凌晨时分,半梦半醒间想到,心相即是面相,那人的眼睛就好比一朵花,心念状态就像是养分,有人除了养分外,还给它注入了良善的正能量、与正面积极的磁场,使它灵气与生动,不至到中年,遭遇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使眼神这朵花过早的枯萎凋谢,呈现出一片荒漠般的绝望。2015年的到来,就像一个新的开始,愿我们都能好生照看眼神这朵小花,中年后仍能活泼生动,满眼天真灵动,自具温柔悲慈。

 

一步步走来,日子是踏实的,人是心安的,不再急于懂得什么,一切是自心的耕耘,因缘因果会有最好的安排。

 

我有个习惯,即每晚睡时想想一天里可曾有做过三件善事。——诵经回向三界有情是一善,不责人之过是一善,宽厚待人是一善,心地柔软是一善,体解他人是一善。不起恶念是一善,印经放生是一善,弘扬佛法,教人善知识是一善。老子曰:一日行三善,三年天必降大福。今后宜余力自勉!

 


图片


想起前阵子和一位师友的谈话,我后来经常翻出来看,也记录在此,以作勉励之记。我很感谢他对我的学习与参悟给予的认可,这或许能证明我在求知与修行的路上没有走偏。

 

我十几岁时非常喜欢古典文学,接触东西的范围广了,就对宇宙人生,一些形而上的哲学领域问题产生疑惑,遂而打开另一片新奇的世界——开始学佛,这些年来我回答过别人许多相同的问题,无非是学佛能得到什么利益。这种不可思议的感受其实很难用语言来回答,唯一切实看得见的改变,就是把学习到的佛法知识运用在待人处事生活上,培养性灵,检束身心,良善谦卑,贞谨担当。或许我目前做得不够好,但我一直在向好的能量靠近,努力培养福慧,以期影响更多人,但不一定是非得学习佛法,中华传统文化如此广博高深,有时一句德训都够受用一生。


当你真正能把学习到的“真知”运用在行住坐卧时,它的平凡虽隐微不可见,但在关键时刻却威力无比,能帮你平安渡过人生的每个险难。
 
 

图片


五)、
我来到这个世上是要做一些事,想念一些人让自己的心还有片干净的地方 ,能容得下一个神龛,和跪得下我的空间——给善女子的话

 

生命里曾多少次出现过爱的错觉,但最终都被时间温柔的消解。轮回中不断失散与重逢,惟“怨憎会苦”需无数善缘方能将之感化。

 

人若不能对自己持有庄重与保有忠贞,那此生更无颜再去要求他人。共结百岁之盟,一诺之重的事,你承担不起。

 

除非福报甚深,能有出家的深缘,以期更近距离亲切佛法。否则入世的每个人在姻缘这场约定里都不得缺席,你们彼此之前的结合与链接,来自你前世行为的允诺,是你心念的投影。果报甜苦与否,觉了即受,不施功,如此转念,心倒多了几份坦然若素。

 

我一直认为,女子花开太早,即过早寻到归宿不是一件好事,总会听到有人说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处在这一阶段的人我的劝诫是最好停下来,不要急,你需要先全然的了解自己,读书,思考,与自己的内心清谈会晤,一个人在不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千万不要着急或渴盼别人知冷知热的了解你,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好女子修身端守,不矜不躁,静候良缘。——(这段曾经写给自己的话,在此也分享给二十几岁,人生重要抉择处于迷茫阶段的女孩。)

 

素净的脸庞和清净的眼,我庆幸着多年来没把自己的面目弄得混浊,为得是怕有朝一日无颜面对你。(给一切敬佩与契心的人)

 

“生命是当下的存在。一个依着贞洁之精神而生活的人,是会散发自在、平和与喜悦的。这种生活才会成就现在和未来的快乐。”这是《故道白云》里的一句话,愿你也同样受用。

 

(以上几段是今年《浮生须臾》笔记里的一些记录,拙见感悟。分享与你。)

 
图片


安妮
说:“人与人之间是同等能量相吸的。如果有个魔般的爱人与你揪斗,一定反省自己的心里,有一部分魔性未除。反之,圆月会找到净湖。”

 

先说点题外话,我发现自己内在有趣的一部分是,终于明白我赋予孤独的涵义,是寂与动。有时在做家务时,或曾一人冒着夜雨冷风走在路上,都有全然的自由与愉悦,我爱跟内心的另一个自己说话,某一时某一事,关乎思想与历史的哲理疑惑,一人提一人答,就像周伯通的左右互博,妙不可言。

 

正因为时常有这样的思想与话题在内心对答,这种不依附外界得到的独立快乐让心满足。只是时常有个小缺憾,每次想把这些精彩的对答写下来时却是满脑空白。

 

当我以为它们都消失时,其实不是,有时看书,于墙外窥看点贤的思想时,会意外发现所学习到的某些东西竟和以前想的一样,你会为曾经的这些想法间接得到了有德之人的鼓励而欢喜。这种喜悦正如后来我在吕坤《呻吟语》里拾到的一句契合:平生读圣贤书,某事与之合,某事与之背,即知所适从,知所去取。


现今的社会,许多人不知道所谓的道德底线是什么,在能够满足自我和自我的需求时,一切违反良知的行为会潜意识的去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忘记带上传统道德这一根基。(就比如发现现今许多女孩,跟她说起贞正传统的话题就以为是古人老掉牙的思想糟粕。)

图片


我从未看过诸如女诫、女训之类的书籍,但从十几岁懂事以来,就知道女孩应该持守什么样的本分,这种本分不是为了谁,也不是遵守世俗的困缚带来的不惬意,而应该是愉悦的去行持,它是你心地的光明面,是你日后教养子女的好榜样。

 

人会为自己的寂莫找借口,实则是灵魂太空洞,以因果观来说,是在日常坐卧里,接触一些不良的信息行为,这些种子藏在阿赖耶识这个仓库里,(阿赖耶识,佛法唯识学中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心念寄托所在的地方。)然后在某个因缘成熟交汇时所产生的果。

 

所以我认为有这种“寂莫”思想的人,第一步是先克制自己的念头,但这种克制是不究竟的,很容易失守,格物致知,还是要从源头找起,平时在日常行卧间,稍有不善不净的念头与思想时,要保持清省的觉知,你的内心没有人能左右得了,除了你自己,请正义的一面站出来对邪恶的一面做一番批驳与惭悔。在外界无须提醒的自觉下,先自我反省与责备。

什么是本能的自私,一个稍有道德原则的人,对于浅近处的自私心理容易看见与调伏,而那种浅伏在渊源尽头的“习性带来的本能自私,则不易察觉而反省”,有时候明知道这样的心理不正,行为不对,不应该再继续,但心仍然不能自主,不受克制般的一意孤行,没有寡尤寡悔的意识,直至错误明显后才稍有觉知。此一大缺点一定要正视,这就是人生为什么需要修行,修行后又要谨持它的戒律,所带来的意义。

图片


其次,多看善书,因果报应录等等,就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有时人会有冒失与鲁莽的行为,它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我们的正面磁场一稍减弱,负面的磁场所带来的干扰。很多人喜欢看风水,但是只要一个人一生清明,以善念为
,那么真正的好风水好地理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的心里,“存心不善,风水不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总之,人能正义,鬼神不侵,积福好行路。

 

之于情感,我这里有一句话:【有人赢了地利 人和 你不妨在岁月里韬光养晦 静候天时】,这个天时,其实一直都掌握在自己心里,所以不用跑得太急,赶超于你的运程前面。觉得现今的自己还不够好,就请努力的修福修慧,以期遇见更具福德的另一半。你的磁场是什么样的,你才能感召与你相似的人,两颗心强烈与心性相同才能产生同频共振。再者,多接触美好的东西,小孩与花草,见人行善给予微笑,相信止语带来的好处,忍不住想说时,请尽量保持说好话等等微小举动。

 

目不可及的地方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外在的一切所蒙尘障眼,也许你这一刻所喜欢的感觉只是被对方的某种技艺与长处所吸引或欣赏,但爱更多是平凡中所惊现的可爱与欢喜。你所要做的,就是尽量看见与涵容对方的缺点与短处,时日一长,能融洽便相合,不能融洽便相离。——心是最好的指路人,如果你能够更觉知的认识自己的内心,那么彼时感觉不对,请暂停,无需什么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去做一番深入的了解。漫长的等待也许会迎来不一样的结局。但前提必须是,你还是那个最初最好的你。

 图片


周云
蓬说“人生苦短,我大概没有时间听所有的故事。如果今生无缘,那就隔着山山水水握一握手”。是的,在这世间,荣枯聚散一杯茶,随缘饮,忘言辞。萍水般的相逢亦会有云萍般的告别。起身、抖落一身尘土,拍打掉落于心的琐屑,相信自己一人平静上路,也能走出柳暗花明的喜悦。

 

人生等不及你注解,诺言不够典当,相携才最珍惜。若你问我凡俗人在世间最大的福报,那定是守着一屋一瓦,一妻一孩,促席长短,平宁福寿。——家传一宝唯朴素,高堂兄老喜安康,某日一家人围炉笑谈,默默写下的一句。



你等我变得更好,再和我相遇。请相信,世间有趣的灵魂最终一定会相逢。有一天突然看到这句很简单的话时,不由会心的笑了。因为相信生命中的许多东西都会如约而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在这段等待的时光里,上天总会安排一些错的人来考验你,试探你,(以佛法来讲就是各人业力所感),如果你没有毅力,或沉不住气,等不到那个最好的人出现,那么也许本该与你遇上的,有福德的另一半,就会相互错过。

 

人生路上,不管是从哪一面,择人都需谨慎,智慧的听闻与选取是很重要的。现今许多一边夸夸其谈,一边言行不一的人太多了。真正内寂沉潜之人,都是只观不言,若是言语,也定是予人清凉受益。就在不久后,又遇到学诚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智慧慈悲具足的人,需要他说话的时候诲人不倦,不需要说话时静观自心,则动静语默都是佛法”。又是会心一笑,——祈愿每个人都会在往后的岁月里遇到正见且智慧的引路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