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八景觅旧踪之五:云庄雪霁

个人日记

按民国二十一年《西平县志》载,云庄在民国时为西平行政区划中二十一保之一。保甲是中国古代一种乡村政治制度,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是将军事制度应用于民间。自宋朝宋代王安石变法,在社会基层实行保甲制度,保甲则成为一种基层政治制度延续至20世纪初。云庄保居县境西南最边远处,其境内西南多山,为伏牛余脉,故民国二十一年《西平县志》曰:西平地方夷衍,惟西南一隅群峰森列。考其远脉来自昆仑,为北岭伏牛山支系,其见于《清一统志》及省、府、县旧志者,为诸石山、云庄山、九顶山、马鞍山、走马岭、鸡山。实则龙泉寺山为境内第一高峰,油篓山、璞笠顶、高井寺诸山亦均著名。又载:保内旧有云庄寺,在诸石山东北三十里,保名云庄以此。该志卷五·舆地志·建置篇下·寺庙载:“云庄寺在云保中里,创建无考,八景中所谓云庄雪霁者即指此。”又云:“云庄寺在卢庙寨西南五里。”从这些记载看,云庄寺当处九女山北簏不远处,即棠溪涧的东岸,与古时的冶铁城呈南北相望。云庄保以云庄寺而得名,所谓云庄雪霁,好像是指云庄寺雪霁后的景色。

其实不然,窃以为所谓云庄雪霁者,当是指云庄保群山雪霁之后的美丽景色。其理由一是自从唐人杜甫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名句后,“西岭晴雪”早已衍化成中国人一种对大自然的审美趣味,频频出现在许多文人的记述之中,正好与云庄保的地理地貌和自然景观相契合;二是云庄保作为地方的行政区划可能沿革久远,在长期的农耕时代未受到任何污染的自然状态下,人们由东向西远眺云庄保境内的“西岭晴雪”,世世代代固化成一种审美记忆;当后人有意识的遴选西平八景时,把云庄保的霁雪美景作为其中之一并以保名命名是一种必然。三是设若把雪霁后的山川美景与仅仅一个寺院的霁雪景色在意像中对比一下,孰美孰逊,孰境界大孰境界小意境立现,古人在赋予“云庄雪霁”之内含时会作何抉择自不待言。虽然在云庄雪霁的自然景观中,可能会包含着云庄寺的景观内容,但充其量不过是其景观的一个点,而不能将其囊括为云庄雪霁的全部内容,这其实从旧时文人对其呤诵的诗句中可以佐证。仅民国二十一年《西平县志》就留下了这样的诗篇多首:

    长空一夜雪霏旋,山际封条玉树连。云径迟晴汝海日,月华遥浸汉江天。松崖试觉春光蚤,柏馆新清腊味偏。却是幽人高卧起,楚茨拈笔咏丰年。

                                            ——明都察御史王诰

四望白皑皑,高风下石台。官桥冰未合,汝水冻初回。峭壁参天映,穷檐负日开。自怜能扫雪,不向洛阳来。                      

                                               ——清邑知县沈芬

苍茫古寺对空山,云里回环路几湾。万里清风吹佛座,三阳晓日满禅关。目明直认残灯落,头点谁嫌片石顽。犹借芳名称保甲,云庄顶上镇萧闲。

                                             ——清邑学训导阎克恭 

云庄西望白嵯嵯,山色晴明映翠螺。狮象峰堆玄圃满,蜘蛛岩缀夜光多。影浮碧落天常净,冻合青钢涧不波。昔日琳宫今在否,空留明月照藤萝。

                                                     ——清陈庭兰

从这些诗句中,其景色虽涉寺景,但诗人大多从更开阔的角度入题,东极海日,南望江汉,山映翠螺,群峰狮象,视野开阔,气势宏大,蜘蛛山、青钢河尽入眼底;空山、松岩、峭壁、汝水、官桥皆收笔下,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西窗晴雪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