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不是骗人的

个人日记

介绍四个人,想必有些人认识,有些不认识,

他们分别叫唔西迪西,依古比古,玛卡巴卡,汤姆布利柏,

这几个人深入人心,特别是孩子的心,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名字,花园宝宝。

 

第一次看花园宝宝的时候,我发现一句对白也没有,几个人偶傻乎乎的人偶跑来跑去,

什么呀这是,我准备换台,但发现闺女傻乎乎盯着屏幕一动不动,被完全的吸引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陪孩子看花园宝宝,渐渐地,意识到简单和纯粹的真正魅力,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世界,了解的越来越多,自己也变得像个孩子。

 

安徒生的童话《拇指姑娘》,里边有个情节,我到现在还莫名其妙的记着,

拇指姑娘跟田鼠穿越麦田地道时,遇到一只奄奄一息的燕子,

说句丢人的话,当时我看到这哭了,我还挪了个地方继续看,怕我妈笑话我,

 

为什么会哭呢?不知道,读这个故事时我还是个孩子,只是觉得燕子要死了,比拇指姑娘还可怜,

内心里最单纯的东西,被激发出来。

 

鼹鼠的故事,是中国比较早引进的外国动画,捷克斯洛伐克的,

捷克因为国家历史背景原因,他们的动画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思想性,形态上天马行空,但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性,

所以很多和我同龄的人,都是通过鼹鼠,才知道了捷克,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童年的环保启蒙,正是通过鼹鼠的故事引发的,

那时候主流意识是讲卫生懂礼貌,地大物博,哪懂得环保。

 

我们这一代,很庆幸赶上了真正用心在做动画的那拨艺术家,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童年,无论童话还是动画,精神上汲取的食粮,都是世界级、大师级的作品,

反观现在,光头强,铠甲勇士,红猫蓝兔之类,男孩打打杀杀只知暴力,女孩描眉画眼嗲声嗲气,

花哨聒噪,缺营养。

 

我闺女看芭比看多了,就开始臭美,链链串串的往身上挂,出们还得拿个手包,实在没啥塞就塞把零食,也不吃,就拿着。

蜡笔小新看多了就开始调皮捣蛋,小马宝莉看多了就说话嗲着,

孩子当然会模仿,而且比大人模仿的更像,她不只是看,她还学,精神上吸收。

 

谈恋爱的时候,我买了一套宫崎骏全集,送给媳妇,

媳妇当真也没咋看,拆的四零五散到处扔,搬几回家丢的也就差不多了,

看着刮花的碟片我其实特别心疼,不是因为钱,而是真真儿的好片子,人们怎么就不知尊重呢?

 

我拽着闺女看千与千寻,看龙猫,闺女能看的热泪盈眶,看完安安静静钻进妈妈怀里,紧紧抱着许久不说话,

但在看电视里的动画片时,她就像傻了一样盯住屏幕,一旦被打断就焦躁不安,

如果说她从里面感知到什么,那就是现实的不公,

“为什么不让我看完?”“我要公主魔法棒妈妈不给买”“让我再看一集求你了”

同样是童话和幻想,给孩子带来的却截然不同。

 

家长都有这个经验,想要稳住孩子,塞个PAD或者打开电视机即可,保准半个小时过去娃还在原地不挪窝,

就是大人这种事儿做多了,现在的孩子才更难安静,更难抚慰,稍有不慎,她就哭闹,甚至说你不爱她。

抗生素打多了,青霉素就无效,一个道理。

 

商业时代的文化产品,泛滥的是强烈的企图心和成人化思维,早没有童话了,

作者都可能是一群连婚都没结的毛孩子,咋可能有那个高度和眼界,去为孩子创作?

孩子没有免疫力的,照单全收,问题出来了,当真正有营养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孩子无法安静的看进去了,

第一节奏太慢,第二太烧脑。

 

比如电影《超体》,因为烧脑,被多少人骂为烂片,这些人里当然有很多是身为人父、人母的,

对于文化作品,他们的选择大多是纯粹娱乐化,这恰恰跟孩子的需求是相同的,

有没有营养不重要,只要好吃,吃着过瘾就行,

这种需求的不讲究,反过来制造了一个文化垃圾场。

 

现在,有几个父母可以信口拈来,给孩子讲囫囵一个童话故事呢?所以家家都有个故事点读机,

又有几个孩子是忠于一部动画呢?所以遥控器总在孩子手里,不停的换。

有意识的大人,会渐渐学习慢下来,静下来,却无意识的把孩子扔进喧嚣,捞一把都不捞。

 

有一段时间,媳妇不在家,孩子跟着我睡,睡前她让我给她读童话故事,

孩子最想听的不是点读机里陌生的声音,而是父母的声音,但我即不想开灯影响孩子入睡,也想不起来完整的童话,

所以,我临时编了一个故事给她听,大宝和小宝的故事。

 

这个故事,融合了我儿时看过的所有童话片段,能想起来的全给编进去了,

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她每天都得听一集才睡觉,我则每天给她留个梗,表现好明天还有,

可苦了我了,跟写日记一样,一天一篇的编,除了续上昨天的尾,还得找个合适的梗结今天的尾,

实在编不下去的时候,媳妇回来了,我都快哭了。

 

那段时间,孩子特别乖,也从来没有想过看电视,每到晚上睡觉的点儿,她总会第一个跳进被窝,

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爸爸快来,大宝小宝今天怎么了,我要听”

 

童话就是骗人的,是个编出来的故事,但如果是编给自己的孩子听,那故事必然能动人,

因为有谁比你了解孩子,又有谁比你爱孩子?

你断然不能编进去糟粕,任何情节和语言,你都会斟酌再斟酌,要求营养丰富,

童话是不是骗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倾尽作者的良心。

 

郑渊洁也干过这事儿,他拿宪法编了个童话给儿子,帮助孩子学习法律,

咱没那能力,那就帮助孩子筛选有意义的作品,

当然前提是,作为父母你必须提高自己的筛选能力。

 

我时常会收到朋友送的书,大多是营销的或者励志的,对于时下的我来说,都是颇具营养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渭南的常丽姐,给我和孩子送来了一大摞的童话绘本,

都是给孩子看的,起初我没留意,有天我闲着没事翻了翻,一下被吸引住了,

每本书,显然都是经过精心的筛选,筛选的功力和文化水准,在内容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在不饿的时候,有人问你中午吃什么,你肯定想不出来,一句随便就打发了,

但在饥饿的时候,我们会亟不可待的想要进食,问你吃什么,你肯定说的很具体,大米炒菜,西餐或面条,这锅或那锅,

问题就在于,我们随时随地的往肚子里填零食和垃圾,就算已经严重营养不良,也意识不到饥饿,

意识不到饥饿,饱饱的耗尽健康。

 

山上渔夫一直在学书法,学敲鼓,学玩石头,

我问他:“你兴趣太广泛,会不会与专注的理论相违背呢?”

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打基础,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将来能够影响孩子”

虽然短期内无法见到效益,但这样的事儿坚持下去,才是给孩子的真正财富,

可我们有几个真的能坚持下去?

 

2015我发现的最大问题,是很多人连一篇日记都没有耐心读下去了,包括我在内,

而这些人,去年还坚持着写空间,坚持着坚持是通往成功捷径的理念,

年一翻片儿,立刻凌乱了,

有些文笔非常了得的,也发说说:“日记暂停,找找静静”

想歇歇了。

 

日复一日的重复,的确能熬死很多同行甚至对手,也的确很累,

今年,会有一大批自媒写手罢笔不干,干嘛去?转而微商!

人要生存,就需要面对现实,钱就像垃圾食品,没有营养但可果腹,而且香甜可口,

在正餐尚未到来之前,你难道不需要一点热量维持生命?

 

生活本身就是个童话,每天都酝酿着不可能,生活需要童话,对不可能进行否定,

没谁能在故事里坚持童真,也不可能永远是个孩子,

但童话的简单,能给我们最强大的力量和营养。

 

如果你能写却失去热情,就像安徒生只关注版税,那他写的童话就真的是在骗人。

 

我是二七阿郎,我的微信和QQ都是一个号:80582491,感谢你的关注!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