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徽州(二)——查济,远离尘世的古村落
慧眼天下
查济位于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很多人熟悉李白那首《赠汪伦》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知道汪伦在桃花潭送别李白,但鲜少有人知道李白后来到了离桃花潭不到二十公里的查济古村,一连数日浏览往返,并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那些人来熙往商业气息太浓,失去了宁静,少了些韵味,而查济仍然如村姑处子,它幽静、远离尘世,是我喜欢的地方。
一个多小时后班车停在了查济村口,寒冷的冬日,人影稀疏,售票亭这会也是空的,我连门票也省了。拖着行李进了村,青石板路两侧满是客栈,只是此时是淡季,很多都关了门。走到一家开着门的客栈,却发现空无一人,正打望着,老板娘被人从亲戚家叫了回来。进门选房,放下行李,我出门闲逛,老板娘又接着串门去了,依旧是店门大开,无人值守,可见这里的民风极为淳朴,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看到这种现象的。
查济(查念“zha”,而不是“cha”)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家族村落,村中之人基本都是“查”族姓,唐朝宣、池二州刺史查文熙看中了查济的秀丽山川,优美风景,退休后在些定居而开始繁衍。文人商贾依山建屋,临水搭桥,形成了据说祠堂、庙宇、桥梁各108座的恢弘格局,迄今已经历1300余年风雨沧桑,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在村中静静地走着,转弯不远便看到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小溪名曰“许溪”,溪水的对岸即是宝公祠,始建于明朝。进祠堂便见一天井,天井在徽派建筑里是必备的,用于采光和蓄水。天井下方是个“回”字井,井里养着乌龟,取“龟”字,意为“回归”,就是在外面不管多久,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乡,不要忘记归来。祠堂柱子下面的石座,被专家称为奇观,因为石座有十几面,每面雕花不同,喻意不同。阳光透过天井投射在斑驳的老墙上,时间仿佛潺潺流动千年,却又似乎就此顿住,让我忘却了世间的喧嚣、时间的阻隔,仿佛邂逅千百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亲身经历着那一段段古老的传奇。
溪水两岸均是因势建造的古民居,这些明清建筑粉墙黛瓦,雕粱画栋,马头墙飞檐高耸,气派非凡。那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或优雅,或雄浑,或繁复,画面各异,美轮美奂。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生活物件的讲究,建造时的敬业精神,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斑驳的墙瓦,老旧的门槛,印刻着似水流年的痕迹与沧桑。让我仿佛一下进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从繁华的现代走向了遥远的明清时代,领略着明代建筑的实用大方、清代建筑的精雕细刻。即便是残存的雕梁画栋和颓垣断壁,依然可以从中领略到历史的深沉和人文的情怀。
登上查济最高处广源楼,主人在屋顶的平台上搭了一个铁架。爬上铁架,查济古村尽收眼底。远处青山连绵四合,烟云飘渺无痕;茂林修竹,千峰竞翠。眼前粉墙横亘、绿荫蔽舍;乌瓦接天,浮光跃金;许溪萦回,人家枕流。屋随山势而走,村随水流而行,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既有山的沉厚,又有水的灵秀。远山、近水、人家,浸染在水墨里。不禁让我想起明朝查济村人查绛描绘的情景“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出广源楼,继续溯溪而上。经过一家酒坊,笑着和老伯打招呼,老伯让我尝尝自家酿的梅子酒,说这种酒适合女子喝。浅抿一口,香甜的味道沁入心脾,不由胃口大开,喝了满满一杯。老伯还邀我第二天早上来喝新鲜的豆浆和豆花,我爽快地答应了。坐在老宅的台阶上,看尚未被城市同化的乡村人,在属于自己的净土与世无争地过着祥和的生活。女子在缓缓流过的小溪边洗衣择菜、孩童在岸上追逐打闹、老人在院中晒太阳、男子在田里辛勤劳作、一只小花猫从忙着各自活计的人们身边悠闲地溜达过去。地上晒着菜,墙上晾着衣,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看着这样随意自由的生活,内心有的只是安宁,淡泊。这一刻远离尘世的繁嚣,享受静静的时光。
查济桥多,拱石桥、板石桥、圆木桥、树桩桥,变化多姿,错落有致。它们见证了查济悠久的历史和岁月的变迁。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仿佛水帘洞天,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精巧徽派建筑的青砖黑瓦遥相呼应,自然而和谐。据说,查济原有108座桥,时至今日,查济虽历经岁月沧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天申、红楼、镇口等15座小桥,与桃花流水相映成趣。走在查济,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意趣。
查济的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名字,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人。天申桥建于明崇祯年间,看上去是一座平宽拱桥,实际上两座桥,是兄弟俩向母亲尽孝而建,桥面连为一体,寓意兄弟同理连枝,体现的是孝道与和睦的美德。而 红楼桥是桥与阁的完美结合,红楼桥是一座高拱桥,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因西南侧曾建有一座二层小红楼而得名。桥两边青藤翠曼披拂,宛如“一帘幽梦”。小溪深处的那座石桥叫镇口桥,是明万历年间理学名家查铎所修建,查济人为纪念这位给家乡带来荣耀的祖先,亲切地称此桥为铎官桥。桥上左侧即查铎故居处,此乃一风水宝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背依岑山,为锁住水口,特建此桥,也是此桥得名之由来。坐在溪水边,看粉墙黛瓦的老宅、阳光映照的凉亭、藤萝缠绕的石桥、潺潺流动的溪水,眼所触及之处都是那么的入画。
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号子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村民们正抬着一根巨大的树桩往坡上的院落去,看样子那树桩是用来做根雕的。坡窄树重,不好施展身手,似乎一不留神人就会被挤下坡来,看得我是提心吊胆。好在村民们指挥得当,配合默契,有序地朝上一步步挪动。看着这情景不由让我想到那句“人心齐,泰山移”。
查济的村道无据可循,犹如迷魂阵,舍廻路转,四通八达。一会儿青藤绕桥,亭台翼然;一会儿竹篱当墙,木栅拦门。数不清的巷子纵横交错像迷宫一样,经常会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但移步换景,巷子的尽头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信步漫游,旮旯里青苔盈然,仿佛在与野花一争高下,为古旧的氛围添点芳鲜;幽径深处,阳光下颓壁残垣金光塑身,好像要脱骨换胎浴火重生。被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路像血管一样给了这些小巷生命力,从古流到今。此时的村庄是鲜活的,也是闲散的。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声鼎沸,唯有自己的脚步声在深深的巷子里轻轻回荡。
查济处处有古韵,每一片瓦,每一根梁,每一块砖,甚至路边一只弃置的石臼,猪圈里一块寻常的石墩,都可能有着千百年的历史。时光的痕迹,处处可见,反而容易忽略,只有我们这些外来的有心者,才在草丛里灰尘中细细寻访古意。走在查济,身不由己成为了画中人,生出许多浪漫的情怀来。遇到一片叶,一朵花,一颗树,一条巷,一面墙,一扇门,都会让我驻足,默然相对,流连忘返。
查济的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能与之媲美、同样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这里的淳朴民风,查济人有着一种悠闲淡定的生活心态和乐于助人的美德。我可以像串门般随意进入村民家中转悠,主人很随和,会给我一个善意的笑容,打个招呼继续忙自己的,不会对我的行为有太多的关注,让我有种回到自家的感觉。一户人家门上大大的囍字正中贴,红红的灯笼两边挂,家有喜事,我也去沾沾喜气。
查济地处幽僻,游客很少,尤其冬天是旅行的淡季,除了遇上两三个摄影人,几乎看不到游客。不像其他的古村镇商铺林立。游人接踵比肩,热闹喧嚣,只有那粉墙黛瓦、寂静小巷、藤萝石桥、悠然古韵与我相伴,而这种幽静、远离尘世的氛围却深得我心。
山区的冬日天黑得早,四点多的时候我就看见有村民开始吃晚饭了,五点多天就黑了。淡季吃饭的地方本就不多,还有一些很早就收摊关门了,怕太晚了没有地方吃饭,赶紧找了家小店填饱肚子。回到客栈,只觉夜晚寒气袭人,空调开着也没有一点热气,怕冷的我只好把对面床上的被子抱过来压在身上。缩在被窝里和先生短信聊天,先生戏谑我是自讨苦吃,我却笑道“我愿意”。虽然天气寒冷,我被冻得瑟瑟发抖,客栈条件也简陋,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吃苦,反而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这一切。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哪怕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也会欣然往之,甘之若饴。正所谓千金难买我乐意!
早晨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轻轻地下楼出门,冷冽的寒风吹来,感觉比头一天更冷,果真,门外的水盆里都结了冰。村庄静静地卧在群山之间,晨雾隐着粉墙黛瓦,蜿蜒的山峦时而从飘渺的雾气中显现出来,露出她那秀丽的姿色;时而又隐藏在云雾中,让人看不透她的令人浮想联翩的真容。天瓦蓝瓦蓝的,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连同我的身心也被洗濯一净。走在村中的青石板小路上,看村民在树下买菜,在溪中洗衣,在晨雾里劳作,在阳光下聊天,安详又惬意。在这里,没有张扬,没有外露,一切都是那样的含蓄蕴藉,脱离了城市的喧嚣,洗净了世俗的纷扰,宛若陶公笔下的桃花源。
如约来到豆腐坊,这是一座前店后坊的建筑,建于清后期。大门坊为典型的商铺门,后居为四水到堂的格局,集中地体现了商人聚财的思想。豆腐坊内热气缭绕,老伯正忙着打豆腐,见我如约而来,高兴地和我打着招呼,停下手中的活计,端了碗刚出锅的豆花给我。热腾腾的豆花驱散了我体内的寒气,让我从身暖到心。
出了豆腐坊,碰到头天遇到的那几位摄影人正拿着相机向村子深处走去,查济古朴、幽静、原汁原味,的确是摄影、写生的好地方。回到客栈,拿上行李,来到村口等班车。看着班车还没来,我想再四处看看,又纠结拖着行李不方便。一位大姐看出我的为难,对我说“你把东西放在这里就是了,我们这里不会丢东西的”。听着这话,我是即羡慕又难为情。
回望查济,将它的身影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有人说查济是一块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也有人说查济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无处不在,鲜活的脸庞荡漾着生命的韵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云是她的衣袖,溪水是她的血脉,而那千年不变的淳朴民风正是她纯洁的心灵。还有人说查济是一位恬淡隐忍的老者,他虚怀若谷,不与世俗争锋,只愿独守家园,因为其拥有的厚重历史,沧桑印记,而更显魅力。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查济,或许多少年以后,络绎不绝的拜访者会破坏她原有的安静生活,失去原有的味道,但我很庆幸在她最美的时候我来过了!
查济,远离尘世的古村落
许溪穿村而过
始建于明朝的宝公祠
时间仿佛潺潺流动千年,却又似乎就此顿住
安宁、淡泊
溪水两岸均是因势建造的古民居,粉墙黛瓦,雕粱画栋
马头墙上蒿草摇
浸染在水墨里的查济
斑驳的墙瓦,印刻着似水流年的痕迹与沧桑
生活的气息
酒不醉人人自醉
眼所触及皆入画
蓝天流云,乌瓦接天
查济处处有古韵
小桥流水
天申桥桥面连为一体,寓意兄弟同理连枝,体现的是孝道与和睦的美德。
“一帘幽梦”——红楼桥
镇口桥,是明万历年间理学名家查铎所修建
远离尘世的繁嚣,享受静静的时光
人心齐,泰山移
数不清的巷子纵横交错像迷宫一样,经常会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小巷人家
门中门,喜上喜
我也来沾沾喜气
青苔盈然
祖孙俩
悠然寂静、远离尘世
浪漫情怀
阳光灿烂的日子
查济的清晨,含蓄蕴藉,安详宁静
热腾腾的豆花让我从身暖到心
早起的摄影人
村口候车
遇见最美的查济
文章评论
fangran
撰写的旅游记忆很精彩,配上你的作品更精彩!
茫茫白雪
欣赏了,很美很美。[em]e100[/em]
沧海一粟
古朴的房舍,幽深的小巷,潺潺的溪流,世外桃源里游走着一个悠闲的如诗姐姐。
诚信无价
完整地展现了皖南古村落自然和人文风韵,读了你的游记,仿佛身临其境!
秋 拾
感谢如诗带来的美丽的皖南风光。
一缕晨曦
古老、宁静的世外桃源,真美![em]e163[/em]
天高任飞
有点像源花源记里的景色。
得乐止
慧姐最近一直在路上[em]e179[/em]
乾坤
分享您的美好!
A 樱桃[em]e327826[/em][em]e327826[/em]
诗意生活,生活如诗[em]e179[/em]人生活到这般境界-值了[em]e163[/em]
汉江月
[em]e179[/em]湖北有个安陆。这里是李白蹉跎十年、酒隐安陆的地方。传说他的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也是说这里。可能是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