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由副总理隔空对中国发出
个人日记
俄罗斯由副总理隔空对中国发出"警示",其背后有三层含义。
5月21日,网络上一则短讯,很短却很刺眼。短讯称,俄罗斯副总理德沃科维奇称,俄罗斯或无法根据与中国达成的长期协议供应所有石油。
很多战友为此消息给占豪发来私信,问题基本一样:这是中俄关系生变的信号吗?俄罗斯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不发生重大世界级变量的情况下,中俄这种关系不会发生改变。就现阶段而言,至少一二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方向性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元首刚刚在5月9日访问俄罗斯,参加了俄罗斯的红场阅兵,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力挺俄罗斯,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一系列重大合作协议,并发表了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声明。
看大国关系的变化,不能只看一两个小细节,而是要看大的节点、最高层面的态度,以及两国实质上达成的协议和实质性的合作情况。
中俄两国在大的战略协作关系方面完全没问题,不会有任何大的变化,双方总体处于齐头并进的协作状态,这一点中俄心里都是有底的,双方合作是稳健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俄罗斯副总理突然说"俄罗斯或无法根据与中国达成的长期协议供应所有石油"呢?俄罗斯是想表达什么?俄罗斯真会这么做吗?
在笔者占豪看来,俄罗斯副总理的话是对中国的一个提示性"警告"。本质上,这种"警告"并非针对中国的恶意,而是因为俄罗斯自身在遭受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时造成的不安全感,当然这里也也有俄罗斯人"双头鹰"的性格因素。
俄罗斯由副总理隔空对中国发出"警示",在笔者看来,其背后有三层含义:
一、俄罗斯顶住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为中国顶出了国际空间;中国也有必要投桃报李,顶住美国在南海压力,为俄罗斯争取更多时间。
自2014年开始,俄罗斯就承受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俄罗斯在此期间非常强硬和坚决,不作任何大的退让,俄罗斯是用意志和决心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并最终迫使克里在今年5月访俄暂时"求和"。
如今,美俄关系暂时小有缓和(俄美关系不会发生本质性改变,不可能缓和到2014年之前,双方的信任关系基本破坏,短期之内不可能得到修复),但并非真正缓和。在美俄关系小有缓和后,美国即展开在南海针对中国的施压。
在这种时候,俄罗斯非常希望中国保持足够强硬,顶住美国。这样,对俄罗斯来说就能争取更多时间,身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就会小一点,就能多"喘喘气"。
二、如果中国向美国战略妥协,俄罗斯也将离中国而去。
中俄联合抗美犹如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孙刘联合抗曹,孙刘联合抗曹的关键在于弱势的两者必须是齐心协力对抗强敌,不能有二心,否则强敌就不可战胜,自己则必败。
如今,中国与美国在南海展开强势对垒,如果中国向美国作出战略妥协,则意味着中国在海上向美国战略妥协,把经济主导权拱手让给美国。
如果中国真的如此向美国妥协,在俄罗斯看来,是中国对俄罗斯的背叛。因为,一旦如此,美国必然调转枪口对准俄罗斯,俄罗斯必遭战略损失。到那时,俄罗斯将无力招架。
俄罗斯的这一"警告"很明确,即如果中国真向美国作战略妥协,俄罗斯也就只能被迫向美妥协,其结果是俄罗斯很可能只能被迫与西方融合,如此当然就不能向中国如约供油供气,而是转而供向西方。
更直白地说,就是一旦再往后美国重新要瓦解中国,妥协后的俄罗斯就可能不得不伤害中国的利益。
其实,说白一点,中俄是彼此支撑的关系,双方有一方对美战略妥协,双方就会失去彼此的支撑,伤害的就是彼此的战略利益。
如此,双方的战略协作关系也就会瞬间瓦解,对美博弈就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中俄在对美博弈时,在战略问题上都必须保持一致——足够强硬,这样对中俄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三、只是副总理的一句话,位置不高不低,信号不大不小,是向中国传递一个"不软不硬"的信号。
俄罗斯的副总理,位置不高也不低,只是简单一句话不痛不痒却又能让对方感受到,说这种话既能让中国会意,又不会引起中俄之间的误会。
通过副总理对媒体的表达,只是给中国提个醒,中国只要对美强硬,则这种"警告"就不会对后续双方合作有任何影响,反之就会有负面影响。
事实上,俄罗斯对中国的疑虑虽然可以理解,但却完全多余。因为,中国和美国虽然一直在推动战略对话与合作,推动"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但中国在国家核心利益和战略利益上绝无可能向任何国家让步。
中国的这些国家底线,是由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决定的,并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压力大小或对象而发生任何改变或转移。
不过,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可以从中悟出两点:
一、只有自身强大才是根本。
新中国之前的百年,世界列强们一直在拿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列强之间的交换,甚至相关交易根本不让中国有半分知晓,这种事直到二战结束依然持续。
然而,就在过去一年,中国却能在美俄的对抗中获得巨大利益,这正是因为中国国力的强大带来的。
如果不是中国足够强大,又如何能从美俄斗法中获利呢?恐怕,别人就直接拿中国利益做彼此妥协和交换了。
所以,一切皆因实力。没有实力,国家利益是被别人交易的对象;有实力,就是不主动去做任何交易,别人的博弈自己也是自然的获利对象;人类世界,迄今依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生存法则,这一切不到人类大同,不可能真正实现和解。
二、面对强大压力,只有足够强硬地将压力顶回去,才能维护住自己的利益。
毛伟人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忘"。这句话在今天的大国博弈中也是如此。中国若想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必须"以斗争求团结",决不能"以退让求团结"。
中国只要坚持以斗争、竞争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才是有可能的;反之,如果中国以退让、绥靖求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意味着中国根本没资格和美国构建什么"新型大国关系",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新型大关系"出现。
甚至,如果中国不与美国在核心利益、战略利益上进行斗争、竞争,不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没戏,就连中俄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将无法存续下去,必会在自己的妥协和绥靖当中化为泡影。
基于这种现实,中国在南海对美国的挑衅必须强力反击,对美国的施压必须力顶回去,必须让美国试图在中国身上揩油的企图失败,必须让美国在围堵中国时面对"负激励",才能解决中美间的"新型大国关系"问题。
只有强硬、坚韧,中国的大国战略才能推行下去,"一带一路"战略才能赢得国际、国内社会的人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5月21日,网络上一则短讯,很短却很刺眼。短讯称,俄罗斯副总理德沃科维奇称,俄罗斯或无法根据与中国达成的长期协议供应所有石油。
很多战友为此消息给占豪发来私信,问题基本一样:这是中俄关系生变的信号吗?俄罗斯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不发生重大世界级变量的情况下,中俄这种关系不会发生改变。就现阶段而言,至少一二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方向性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元首刚刚在5月9日访问俄罗斯,参加了俄罗斯的红场阅兵,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力挺俄罗斯,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一系列重大合作协议,并发表了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声明。
看大国关系的变化,不能只看一两个小细节,而是要看大的节点、最高层面的态度,以及两国实质上达成的协议和实质性的合作情况。
中俄两国在大的战略协作关系方面完全没问题,不会有任何大的变化,双方总体处于齐头并进的协作状态,这一点中俄心里都是有底的,双方合作是稳健的。
既然如此,那为何俄罗斯副总理突然说"俄罗斯或无法根据与中国达成的长期协议供应所有石油"呢?俄罗斯是想表达什么?俄罗斯真会这么做吗?
在笔者占豪看来,俄罗斯副总理的话是对中国的一个提示性"警告"。本质上,这种"警告"并非针对中国的恶意,而是因为俄罗斯自身在遭受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时造成的不安全感,当然这里也也有俄罗斯人"双头鹰"的性格因素。
俄罗斯由副总理隔空对中国发出"警示",在笔者看来,其背后有三层含义:
一、俄罗斯顶住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为中国顶出了国际空间;中国也有必要投桃报李,顶住美国在南海压力,为俄罗斯争取更多时间。
自2014年开始,俄罗斯就承受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俄罗斯在此期间非常强硬和坚决,不作任何大的退让,俄罗斯是用意志和决心顶住了美国的压力,并最终迫使克里在今年5月访俄暂时"求和"。
如今,美俄关系暂时小有缓和(俄美关系不会发生本质性改变,不可能缓和到2014年之前,双方的信任关系基本破坏,短期之内不可能得到修复),但并非真正缓和。在美俄关系小有缓和后,美国即展开在南海针对中国的施压。
在这种时候,俄罗斯非常希望中国保持足够强硬,顶住美国。这样,对俄罗斯来说就能争取更多时间,身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就会小一点,就能多"喘喘气"。
二、如果中国向美国战略妥协,俄罗斯也将离中国而去。
中俄联合抗美犹如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孙刘联合抗曹,孙刘联合抗曹的关键在于弱势的两者必须是齐心协力对抗强敌,不能有二心,否则强敌就不可战胜,自己则必败。
如今,中国与美国在南海展开强势对垒,如果中国向美国作出战略妥协,则意味着中国在海上向美国战略妥协,把经济主导权拱手让给美国。
如果中国真的如此向美国妥协,在俄罗斯看来,是中国对俄罗斯的背叛。因为,一旦如此,美国必然调转枪口对准俄罗斯,俄罗斯必遭战略损失。到那时,俄罗斯将无力招架。
俄罗斯的这一"警告"很明确,即如果中国真向美国作战略妥协,俄罗斯也就只能被迫向美妥协,其结果是俄罗斯很可能只能被迫与西方融合,如此当然就不能向中国如约供油供气,而是转而供向西方。
更直白地说,就是一旦再往后美国重新要瓦解中国,妥协后的俄罗斯就可能不得不伤害中国的利益。
其实,说白一点,中俄是彼此支撑的关系,双方有一方对美战略妥协,双方就会失去彼此的支撑,伤害的就是彼此的战略利益。
如此,双方的战略协作关系也就会瞬间瓦解,对美博弈就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中俄在对美博弈时,在战略问题上都必须保持一致——足够强硬,这样对中俄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三、只是副总理的一句话,位置不高不低,信号不大不小,是向中国传递一个"不软不硬"的信号。
俄罗斯的副总理,位置不高也不低,只是简单一句话不痛不痒却又能让对方感受到,说这种话既能让中国会意,又不会引起中俄之间的误会。
通过副总理对媒体的表达,只是给中国提个醒,中国只要对美强硬,则这种"警告"就不会对后续双方合作有任何影响,反之就会有负面影响。
事实上,俄罗斯对中国的疑虑虽然可以理解,但却完全多余。因为,中国和美国虽然一直在推动战略对话与合作,推动"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但中国在国家核心利益和战略利益上绝无可能向任何国家让步。
中国的这些国家底线,是由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决定的,并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压力大小或对象而发生任何改变或转移。
不过,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可以从中悟出两点:
一、只有自身强大才是根本。
新中国之前的百年,世界列强们一直在拿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列强之间的交换,甚至相关交易根本不让中国有半分知晓,这种事直到二战结束依然持续。
然而,就在过去一年,中国却能在美俄的对抗中获得巨大利益,这正是因为中国国力的强大带来的。
如果不是中国足够强大,又如何能从美俄斗法中获利呢?恐怕,别人就直接拿中国利益做彼此妥协和交换了。
所以,一切皆因实力。没有实力,国家利益是被别人交易的对象;有实力,就是不主动去做任何交易,别人的博弈自己也是自然的获利对象;人类世界,迄今依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生存法则,这一切不到人类大同,不可能真正实现和解。
二、面对强大压力,只有足够强硬地将压力顶回去,才能维护住自己的利益。
毛伟人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忘"。这句话在今天的大国博弈中也是如此。中国若想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必须"以斗争求团结",决不能"以退让求团结"。
中国只要坚持以斗争、竞争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才是有可能的;反之,如果中国以退让、绥靖求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意味着中国根本没资格和美国构建什么"新型大国关系",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新型大关系"出现。
甚至,如果中国不与美国在核心利益、战略利益上进行斗争、竞争,不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没戏,就连中俄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将无法存续下去,必会在自己的妥协和绥靖当中化为泡影。
基于这种现实,中国在南海对美国的挑衅必须强力反击,对美国的施压必须力顶回去,必须让美国试图在中国身上揩油的企图失败,必须让美国在围堵中国时面对"负激励",才能解决中美间的"新型大国关系"问题。
只有强硬、坚韧,中国的大国战略才能推行下去,"一带一路"战略才能赢得国际、国内社会的人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