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清明祭至亲

凌霄日记

 

图片

庚寅清明祭至亲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与往年清明节不同的是,我要随着老公回他的老家郑州新郑市龙湖镇去给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公婆扫墓。这是我和老公结婚20多年来第一次回他的老家。43日这天,我和老公登上了从赤峰通往郑州的大巴。

坐在车上,望着车窗外,我的思绪就如那匆匆掠过的景色一样,婆婆在世时的那一幕幕生活场景、她给我讲述的公公生前的故事都如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闪现……

                   (一)

公公是1956年考上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的,毕业后,这位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叫“支边”),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要留在内蒙古工作,他怀着满腔豪情要为边疆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被分配在赤峰市锦山中学当上了一名数学教师,后来因为他的河南口音太重,学生听不懂,不得不调离教师行业,到喀喇沁旗食品公司工作。后经人介绍和在饮食服务公司工作的婆婆结了婚。不幸的是,公公42岁那年得了不治之症,尽管婆婆为他四处求医,却还是没有挽留住他那年轻的生命。公公英年早逝,抛下了年仅37岁的妻子和四个年幼的儿子万般留恋地走了,这一年,我老公才13岁。我未曾见过公公,现在只收藏着他的大学毕业证书,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一件遗物了。

 图片

 

              图片

临走前,他嘱咐婆婆说,“生前没能在父母膝前尽孝,死后就把我送回老家埋进祖坟吧”。婆婆就依着他,在他病入膏肓之际带着四个儿子把他送回了老家。回到老家不到半年,公公就去世了。办完公公的后事,家族的人坐在一起商量这四个儿子的抚养事宜,大家都说,婆婆一个女人,工资那么低,无论如何是没法养活这四个儿子的,大家就建议说,老大可以辍学帮助妈妈赚钱养活弟弟了,老三和老四又太小(老三6岁、老四4岁),离不开妈妈,那就把老二(就是我现在的老公)留在老家让一个堂叔抚养吧。婆婆含泪答应了,可是当她领着其他三个儿子登上汽车的一瞬间一下子改变了主意,心想:我就是要饭吃,也要亲手把四个儿子拉扯大,决不能让孩子没了爹,再失去妈。她毅然决然地伸手拽上老二就上了车,看得送站的人目瞪口呆,没有一个人能说服她。(到现在老公还和我调侃说,当初我要是在老家留下就遇不到你了,也许是前世的缘把我召回来和你在一起的吧?)就这样,婆婆艰辛的日子开始了……

一个守寡的女人,一份低薪的工作、四个儿子的抚养,这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她愣是带着四个儿子度过了那些无比艰难的岁月。她四处奔波,给老大老二在商业部门找到了当时(计划经济时期)人人羡慕的好工作。又把老三安排在一个大型纺织企业,把老四培养成大学生。后来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老大老二老三都下岗了,可是这些孩子都继承了公公婆婆那百折不挠、不畏艰辛、吃苦耐劳、自信乐观的精神和品质,自己创办企业,不但自己实现了二次就业,还把原来单位的部分下岗职工也安排在自己创办的企业里,为政府为社会减轻了下岗职工的就业负担。老四毕业后也在一家大型国营企业工作,后来当上了副总。别人都羡慕地夸赞婆婆:“老太太您真能啊,四个儿子个个成才”,这时婆婆就会非常自豪地抿着嘴笑,还会谦虚地说:“哪里啊,还差远了,且得使劲干呢。”……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好人难有好报,婆婆66岁那年,也得了不治之症,当我们儿子儿媳得知这个消息时,如雷轰顶,她老人家这辈子的苦都吃完了,该享福了,在这苦尽甘来的时候却得了这样的病,真是苍天无眼哪,我们四双儿女倾尽所有为她老人家治病,一直把她的生命延续到69岁,就在2003716日那一天,她老人家走完了她艰辛而又自豪(为儿子们而艰辛,为儿子们而自豪)的一生。至今我还记得为她老人家写的悼词:“李玉英老人生于193595日,1959年与荆振忠先生千里有缘,结为伉俪。婚后夫妻恩爱,生有四子。哪料苍天不公,荆振忠先生不幸英年早逝,抛下娇妻幼子驾鹤西去。李玉英老人含辛茹苦,排难克艰,把四子养育成人。她老人家刚毅坚强、心地宽厚、与人为善、德及四邻。谁料她老人家苦尽甘来之时却不幸身染重病,众儿女倾尽所有,救治慈母,怎奈老人家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与2003716日与世长辞,享年69……

婆婆去世三年后,按照她的遗愿,儿子们把她的骨灰送回老家和公公合葬在一起。九泉之下,他们又团聚了……

 (二)

——我下班回家,一进院子,婆婆就笑盈盈地站在屋门口,说“哟,我丫头回来了?快进屋吃饭吧”那一刻,一股暖流涌在心间,感觉好幸福。婆婆总是这样称呼我“丫头”,因为她没有女儿,就把儿媳当成女儿一样疼爱,让我好感动……

——老公在外面有应酬没回家,吃完晚饭,我和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咳嗽几声,自己都没当回事,婆婆却悄悄地出去了,不一会,她买回来感冒药命令我“丫头,快把药吃了!”,我只好乖乖地吃药,眼里却有眼泪在转……

——一天我下班回家,婆婆看见我手上戴着金戒指,就严厉地问“新买的?”“嗯”我诺诺地答,“丫头你要知道,没钱的人戴金的也是铜的,有钱的人戴铜的也是金的,过日子应该常将有时当无时,莫待无时思有时啊”,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我永远铭刻在心……

——婆婆病重期间,已经神志不清了,任谁去看她,都不睁眼,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当我一进屋,屋里的人说“凤华来了”,婆婆一下子就睁开了眼,脸上居然掠过一丝笑容,气若游丝地说“丫头来了?”没等我回答就又闭上了眼睛。屋里所有的人都说“这简直是奇迹啊,你居然能让她睁开眼?”我知道,婆婆喜欢我的厚道、善良、善解人意、甘愿吃亏,这些品质为家庭妯娌间化解了很多矛盾,所以婆婆才更加疼爱我。尽管如此,我也没想到可贵的品质会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

坐在车上,这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掠过,不觉已是清泪满腮……

                      

(三)

“到家了”,老公拉着我走进了一幢六层高的小楼,“这是叔叔婶婶的家,那边还有一栋六层小楼呢,也是叔叔婶婶家的,出租给别人开宾馆呢”,老公自豪地告诉我,哇,他家的日子这么殷实哪,我心里暗暗吃惊。见到婶婶后,互相聊了一会家庭近况,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婶子带着我们去公公曾经住过的老宅子看看,我想知道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在村子的最东边,有两座青砖青瓦、坡度很陡的起脊房子,极小的窗户,窄窄的木门,乍一看形状像是庙宇一般,老公说:这里冬天没有取暖设施,窗户小可能是为了保暖。可我还是纳闷,那么小的窗户阳光都进不去多少,难道为了保暖就甘愿住在没有阳光的黑暗的屋子里,多憋屈啊?公公就是在这样的家里长大的?

图片

图片

老公说早年当地人都是住这样的房子,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果然发现还有34处这样的老房子,虽然很多年就没人住了,不知为什么却还是保留着没拆,婶婶看出了我的疑虑,告诉我说“今年村里正在规划盖楼呢,规划完了就拆除了,不过这棵老树不会砍掉的,”婶婶指了一下老宅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这棵老树枝干虬劲沧桑,树皮粗糙龟裂,像一位百岁老人在向人们昭示着小村的古老历史,老公告诉我说,村里人有个习惯,平时都爱聚集在这棵树下谈天说地,每到吃饭时,大伙也是从家里端了碗筷来这棵树下边聊天边吃饭,到了夏天,枝繁叶茂的老槐树给村人遮荫避雨,它寄托着村人无穷的乐趣,所以他们舍不得砍掉这棵老槐树的。

图片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4.5日,我和老公买了许多冥币,在两个堂弟的陪同下,向公公婆婆的墓地走去。出了村子,穿过一片树林,眼前出现了大片绿油油的麦田,还有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景色好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这黄花绿苗之侧,有一片墓碑,老公说,这就是荆氏家族的墓地了。

 

       图片

走近了,看见了公公婆婆的墓碑在最前面,我不觉感慨万千:唉——  一丘黄土,两位至亲,一块小小碑石,怎能记下双亲的一生?老人家音容犹在,却已是阴阳相隔。我和老公双膝跪地,默念着心里恒久的祈愿:爸爸妈妈,儿女们来看您了,愿您二老九泉之下过得幸福,生生世世,不再分离……

 

站起身来,我看见油菜花上一对彩蝶在翩翩飞舞……

图片

 

 

 

                        (草于201046)

 

文章评论

微不足道

[ft=,2,]人到中年,经历了生、死的过程,会感觉生活有它自己的一面。把有限的生命真正为些什么去活,哪怕是一棵草,一粒希望的种子。[/ft]

whilago

[ft=,2,]好多事情到今天才知道的[/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