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山三月看杜鹃

原創文学

 

    瓜山三月看杜鹃

 

 

人已老去,心却好动。有人相邀去瓜山看杜鹃,双脚便不由自主地迈了出家门。

约我的是一位新结识的网友----热情的“九三哥”。他在约我的同时,还约了他的大学老师罗龙炎教授。罗教授正好是我的文友,他还带着一帮经常探幽访胜的铁杆“驴友”,这让我喜出望外。心想:与这样一帮行者出游肯定会不虚此行。

出发前我仔细作过准备,带好采访本,收好傻瓜机,用一个书包装着斜挎在肩头。当我在瑞昌汽车站与队伍会合时,便自觉对户外活动我太外行了。看他们!一色的双肩背包,一色的登山鞋,一色的单反相机,还有那根可伸可缩的登山手杖。相比之下,我这一套行头就显得太不专业了。
   
当然,不专业的还有心态。

当两辆“小面包”出瑞昌城一路向西,我逐渐感觉这里景色确实一般,夹路山势并不雄奇,山谷里的油菜花早已落尽,显出一片青灰;偶尔有紫云英田从眼前闪过,但觉紫花稀疏,也不甚惹眼。于是,内心不免有些失望。而罗教授的那帮“驴友”却活跃得像一群孩子,仿佛只要在户外,他们的心就像出笼的山雀,按捺不住,收束不住。每一颗嫩芽,每一朵小花,甚至每一抹新绿都能搅动他们的心潮。

终于要看杜鹃花了。在一座矮山上,只见这里那里散漫出一团一簇的水红或大红,这就是瓜山杜鹃。也许是节气尚早,或者阴晴无常,那花开得并不热闹,阴坡的花蕾还没有苏醒,这与我心目中的满山锦绣相去甚远。而队友们却兴奋异常,一个个东寻西觅,这里一丛红杜鹃,那里一蓬野蔷薇,还有纠缠的金银花……然后便是全景,特写,合影,咔嚓咔嚓!相机拍个不停。看样子他们是想把春景春情连同欢声笑语都点滴不漏地收入自己的行囊。为了掩饰浅薄和窘态,我只得装出一付颇具城府的老者面孔,煞有介事地与这些野外专家们探讨起植物知识来。

尔后走下山脊,趟进河滩。河水在身旁悠悠流淌,鸟儿在杂树间啼得宛转,新伙伴们又专注地投入到河之情趣:“艾C”是个摄影行家,好像又发现了什么精彩题材只管自顾自地对焦取景;“山谷幽兰”却对枸杞苗和三叶芹兴趣浓厚,因为她出自植物世家;还有“驴头”“木丽”见成片的椿丫就兴奋不已,便拽着“厂报编辑”东采西摘,我猜她们准是春鲜的吃家;“空杯子”与“安静海贝”年纪最轻,她们像展翅的蝴蝶,在河堤和田埂快乐得翩翩起舞。似乎受了他们的感染,我的情绪也逐渐活跃起来,也兴致勃勃地与他们一起进老村,看古祠,钻茶林。

观景在于心境,只有心若明空,气静神闲,才能寻得至美。我这时再看瓜山,眼前便有一幅丹青:只见古朴的山村如贴在半山的剪影,绕村那成片的椿丫像火苗在亭立的树杆上燃烧,春笋散发着青气,竹林在南风里摇曳。这鲜活的气息果真荡涤尽我久居陋室的郁积,仿佛年纪都轻了几岁。我们还见到了古树,那树憨枝老苍,巨藤绞绕,不知道这些老祖宗们生于何年何代。更让我惊喜的是那几株千年红豆杉,有一株就生长在青苔斑驳的旗杆石旁。这旗杆石是旧时读书人获得功名的见证。可见瓜山地虽偏远,文脉却很悠长。也许这古树古石在如磐风雨中久立不毁,就是对村野文化的一种守望。

这是久远而坚贞的守望呵!当我们进村作客时,我又感受到了这种守望。

来到村口,古巷里迎出一位老人,穿着陈旧,却笑容可掬,从那作派我猜想准是旧日的队长或者会计。他把大家让进家屋,随手一碗红薯茶,让人从嘴里甜到心里。在与他交谈几句后,到使我大吃一惊,他竟是一位资深的“赤脚”老师。他叫刘礼模,75岁,59年在九江一中高中毕业,却因为成份不好,被“下放”到这深山野村劳动,尔后才让他到小学代课。拿着微薄的津贴,吃着山泉野蔌,守着孤灯陋室,一教就是25个春秋。有多少农家幼童在他的指教下心境开化然后飞出大山,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有他写在我采访本上的这两句诗:“苦辣酸甜心上涌,耕耘岁月桃李鲜”,才是他青春与生命的最好注脚。

俄而,他老伴端上鲜笋炒腊肉、油煎红薯粉、白糖煮红豆等一桌子农家菜,并热情地连连说:“都是自家养的种的。没有好招待,随便吃,多吃点!”刘老师的老伴是个贤惠女人,年近古稀却眉眼清秀干净利落。我想刘老师的坚守她必是坚强后盾。不过,我内心总有一种悲凉,觉得世事对他们有失公平。而刘老师却说:“知足!知足!”何以知足?后来知道就在他退休那年得到了转正指标,现在拿着2400多元退休工资;而他们的两儿一女又都在城里工作,有儿有孙,晚景怡然。我又纳闷:如今这山村十室九空,众心向城,为何不思念回归?不过这问题我没有说出口,因为我最终读懂了老人脸上那笑容的内涵:既然扎根半世,委身这片热土,那就守望一生,甘与青山同在。

在回城的路上,我仍难以平静,便与身旁的“空杯子”发着感慨。不想这位就从这大山里飞出去、如今能写得一手好散文的白领女子却并不惊奇,她告诉我这里的老师都很敬业,学生大都好学,她的老师就是一位享誉瓜山的优秀教师。

“你的老师是谁?”

“‘九三哥’呀!”

好一个“九三哥”!怪不得他待人接物总那么热情如火。正好,这时他坐在前面那辆车里给大家带路,背着他,我就请“空杯子”好好谈谈她的老师“九三哥”周国丰。

原来年近半百的周老师当年也是这大山里的穷孩子,也是由这穷山僻壤的中小学飞出了大山,在九江师专又师从国学功底深厚的罗教授,因而学业优秀颇具才华。毕业后为了回报桑梓,他却一头扎回了山里,当起了“孩子头”。这种感恩情结,使他对自己的学生亲如父兄。孩子因做家事耽搁了上课,那怕再累他也要给补上;孩子营养不良,他便接到家里来边学习边调养;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优异而家境贫困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决不让一个流失。

有一个叫王金菊的女孩学习特别刻苦,常为全班第一,但她的父母和弟弟都有残障,家中一贫如洗。因为过份艰难小金菊无奈地要求退学,并得到了学校的同意。这可急坏了班主任周老师,经多方呼吁没有效果,他便含着眼泪向省委书记写信求助,很快小金菊得到了一家银行的赞助,几年后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专,如今她已是瑞昌市邮电局年轻的营业部主任,成为出色的业务骨干。

鸡窝飞出了金凤凰,这就引来后面的传奇:远近乡邻竟把小金菊家当成了文脉宝地,差生的家长常带着孩子来这里会金菊,沾文气;每逢考试,有的又来这里放鞭上香,礼拜文昌神明。而周国丰老师,也得到了乡亲们的格外尊敬与看重。不过他们并没有细想,其实真正的神明,就是如周老师那样的忠诚敬业、爱生如子的从教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尊文重道的优良传统。

在如诗如画的夕阳里,我与周老师握别。我对他说:“谢谢你的邀请,你让看到了一片最美的、让我难以忘怀的‘红杜鹃’!”

文章评论

静夜星雨

[ft=,3,宋体][B]观景在于心境,只有心若明空,气静神闲,才能寻得至美。[em]e179[/em] [/B][/ft]

罗龙炎/秋空明月

拜读美文,感慨有加。卒章显志,杨朔其美![em]e179[/em] 看来还是不虚此行的。

九山哥

敬慕先生的文笔,真是溪流婉转,山花烂漫,摇曳多姿。对我的褒奖深感愧疚![em]e183[/em]

蓝纱

老师落笔轻灵,融情入景,心境高远,总会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留在心中——红的是心境。

独绣

瓜山三月看杜鹃,看到不是锦绣瓜山,却是怡人的外景,淡静恬然的乡村风光。更有乡村里那群朴实的人们,为人师表,却不计厚报,让人尊重。文字清淡中现老练,铺排得体。拜读!

娴淑

三月看杜鹃,别样的风景,不仅是瓜山的乡土人情,更是那纯朴、善良、可爱的人们及为人师表的“九三哥”!在老师秀美的文字里面,我读到了他们那颗金子般的心,不求回报、甘愿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一生的优秀品格!”红杜鹃“那是心中最美的画面![em]e163[/em]

清风

拜读叔叔新作,好心境值得学习!

老叟

一次意想不到的感悟吧?

原野清风

随笔老师的游记,不仅文字功底扎实,而且有岁月的厚度。杜鹃花开,踏青赏景,看的是风景,感悟的是心境![em]e160[/em]

伊人

[em]e183[/em] 很感动。文美,景美,人美,美的收获。正是老师们忠诚敬业的情怀和品质,才培养出优秀的祖国建设人才,他们真是美丽的红杜鹃。[em]e163[/em]

香樟树

日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老爸,你还年轻呢! 多出去走走,我支持你!

紫灵

[em]e179[/em] 借助景色把人生变迁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