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者戒

闲中随笔

 

(以故事说事系列)

读三国演义第十回,有个《报父仇曹操兴师》的故事。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乃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瑯琊郡取父曹嵩。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瑯琊;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道经徐州,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向欲结纳曹操,正无其由;知操父经过,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设筵宴,款待两日。曹嵩要行,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

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间,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张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处商议曰:“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众皆应允。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曹德提剑出看,就被搠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乱军所杀。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曹操得知父亲被害后,便把责任都怪在陶谦身上,誓要为父亲报仇。发大军攻打徐州,要把陶谦摘胆挖心。把徐州的百姓全部杀光,才能雪他的愤恨。

陶廉原是徐州太守,年纪也大了,哪里是曹操对手,听到曹操要兴兵报仇,深悔自己好心肠办坏事。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还不算数,还要株连徐州无辜百姓,真是祸闯大了。

拍马屁的事向来都大有人在,很多人靠拍马屁捞到好处,我听过一位当官的人说,“好话无需钱买,对人多说说好话,总是有益无害。”也确有许多人喜欢听奉承话的,有买才有人卖。有人认为,接受人家阿谀奉承的言语,说实在点是一种精神贿赂,我同意这个说法。为官者只听得人家歌功颂德,听不进人家的忠言逆耳,便是腐败现象的开端。

拍马屁据说也有技巧,如果拍得不好,反受其害的也是可能。有人给上级的领导送好烟,但他不知道那位领导本不吸烟,当官的既不便于将礼物转送他人,自己又用不着,积在家中反而是个累赘,送这样的物事给人还遭人讨厌。有的人送了东西给领导,又无意中把送东西的事给泄了出去,结果领导被人说是受了人家贿赂,领导便对这样的人痛恨之极。陶廉拍曹操马屁不是缺乏技巧,只是一种意外的事故。但无论如何,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在哪都会闪光,干吗要去拍人家马屁呢。拍马屁万一没有拍准位置,反而遭马腿踢,陶谦的故事就该让人警省。

文章评论

平淡

自古至今,拍马屁者总是充斥官场,经久不衰,好像拍马屁天生就是人世间的“宠儿”,没有一个上官不喜欢的。

心韵漫吟

看上三国了?三国之所以好看,就是计谋使用得多,还有就是描写的哲理故事更多。

纤灵箫雅

博学多才[em]e100[/em] 的昔杨老师,这话绝不是马屁。

雪砢

【与】雅结交春附体,【文】滋采润爽如风。【共】书山水钟俞谊,【舞】就将相廉蔺情。【留】钻南非真不比,【玉】缘金分醉天宫。

镜湖闲云

多说一点故事我们听听,长见识。[em]e157[/em]

梅苑停雪

真心话但说无妨,实事求是,做真实的自己,不求荣富富贵,只求心安坦然,人生足矣!

~ 清风 ~

我喜欢说话赞美人,出自一种无所求的希望他人愉悦的动机。对于有所求的拍马屁,我向来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