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说
个人日记
网上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各国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量为:以色列68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日本44本、法国24本、韩国15本、中国4.7本。这个数据究竟准确不准确,究竟是谁统计出来的暂且不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读纸质书的数量较之其他很多发达或较发达国家差距真的是很大的。那么我们的人在空闲时间都在忙些什么呢?难道真的不喜欢阅读吗?昨天,我坐公交车时,发现好多乘客都拿着手机在看。有坐着看的,还有站着看的,还有靠着看的。大家都在看什么呢?我好奇地看看前排座位上的那位小姑娘,只见她那纤细的小手麻利地翻着书页,几乎不到一秒钟就翻一页。那个娴熟劲马上让我想到过去银行柜台的点钞员。我问姑娘看的是啥?她也没抬头,也没回头,只是说回了一句,小说。
其实,目前这种现象在我国是最普遍的了。不管是在车上,飞机上,候车室,宾馆大厅里还是在公园的长椅子上,你都会发现好多人都在低头玩着自己的手机。而在这同样的场合几乎看不到捧着纸质书的人,这一点就和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电子读物在年轻人当中是最普遍的了,大家都感觉很时尚,手机不离手,有的看小说,有的发微信,有的玩游戏,有的聊QQ,不一而同。当下给这类人群称之为低头族。这个词不知是谁发明的,太形象了。目前,低头族年龄段大有扩展之势。我的姐姐年过六旬,刷微信的水平,不次于当下的年轻人,我的朋友圈里内容更新最快的就是她了。前几天,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才5周岁,进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手机给缴了,熟练地登录了自己的QQ,下载了几款游戏,躲在一个角落里开始游戏起来。我问他,你也有QQ呀?他双手忙得不可开交,没好气地对我说,没QQ能行吗。
说这些话丝毫没有贬低低头族的意思,其实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如今我看的纸质书也很少了,偏偏热衷于微信,微博,空间,博客,游戏,新闻网页等。然而给我的感觉是,点灯熬油地在网上耗着,最终并没有多少收获,只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大脑里留存下来。同时还感觉到网上的东西太随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一次网上报道说某明星死了,我当时真的为这个明星扼腕叹息,过几天有人辟谣说,此消息为假新闻。尤其是微信,更随意,今天说吃这个东西致癌,明天又有人说吃这个东西治癌,让人无所适从。
仔细想想浏览网页真的不如读一点纸质的书籍有收获。虽然电子图书携带和阅读起来方便,但是总感觉电子书没有纸质图书读起来入心,入脑。读纸质图书能静下心来潜心品读,仔细回味,如遇精彩之处还可以做些标记,或者批注,这些都是在电子图书上所做不到的。况且不到一秒就翻一页的读法,估计在大脑里留存下来的东西不会很多,据说人家博闻强记的鲁迅读书一目才十行呀,我等如何能超越他呐。我明白了,大概这些人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消遣,打发时光而已,用手机来排遣心中的寂寞,靠猎奇来抚慰心中的浮躁。目前除了学生和做学问的人之外真正看纸质读物的少之又少。包扣很多坐办公室的文人也都被电脑手机吸引着。过去曾经用“一杯茶水一张报”来讽刺无所事事的机关工作人员,现在这句话也不适用了,报纸也成了摆设,没人读了。一部电脑包容了整个大千世界。人们都被困在了电脑的前面。
我发现了 ,现在人写文章或者写书要比过去的人快很多。像曹雪芹一辈子就写了半本书,罗贯中也就听说写一本《三国演义》,《鲁迅全集》除了他的两地书以外,写的也不多……都赶不上当今的网络作家写得快。我遇见一位当地的作家,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草草地吃了一会儿就和我们说,我得走了,今晚还有三千字等着我码呢。在大家的追问下,她告诉我们,她在网上和人家签约了,她的网络小说,三天更新一章,每章至少三千字,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呢。大家反复地要她的小说名字以及她的笔名,她始终不告诉我们。
文章评论
天边的云
人类社会进入高速信息化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各种电子媒体的使用和刺激,让一些人改变了追求和信仰。希望某些现象的存在,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莫把任性当时尚,莫把另类当前卫。。。总之,理解,理性,理智,是对所有人的期望和约束和要求。
明若-晓溪
我们都成了低头一族,真正爱读书的人少了,这几天大润发门前的书都论斤卖的[em]e117[/em]()9.9元一斤
海棠依旧
还是喜欢看书,手机太坑人,诱惑力大,打读书的时间挤没了!读的大多是垃圾新闻,网上的文章有的张冠李戴[em]e12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