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那条河》荣获东坡文学奖感言
个人日记
大家好
今天参加平顶山第二届《大江东去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感到很荣幸,也很骄傲。首先请允许我代表100多名获奖作者,对大赛主委会评委、在座的各位作家老师、参加颁奖大会的同学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当今这个社会,很喧嚣、也很浮躁,我们为了一日三餐,整天在不停的忙碌,忽视了自由飞翔的心灵家园,时常感到很累很累,而文学正是心灵一朵神奇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人生行走的路上,这么多年来,我还一直在想,文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热爱文学?想的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后来细细一想,文学,就是为了点燃人们心灵的灯。文学,就是要给人梦想。让人感觉到世界美好,看到人生的光明和希望。当然,生活并非到处都是充满阳光、鲜花和笑脸;某些时候,人生的道路也会荆棘丛生,我们也会遇见一些阴暗的东西。即便如此,只要我们热爱文学,一定会从生活的黑暗中,去发现光明的一面,温暖的一面,因为黑暗往往能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光明。
我小时候出生在遥远的大西北,特喜欢读书。那时候家里贫穷,没钱买,我就四处借书读,那一本本小书曾多少次点燃了心中文学梦。参加工作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写消息、写通讯、写简报,也得过很多的荣誉。后来想,不能写一辈子八股文吧!因为心中有多年舍不得文学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有遥远家乡的呼唤,美好的童年承载了我太多深刻的记忆。特别离开故乡几十年来,我思念那片沙漠,那片胡杨林、那片草原、那片蓝天、那条母亲河。于是开始努力读书,用心写作。
对于业余写作者来说,总是没有整块的时间,于是就开始挤时间。有时半夜醒来,一有灵感,就立即找笔记本,拿起笔,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熟悉的那块土地,把自己的乡愁融入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周末没有特殊的事情,把手机关掉,集中精力写上一两天,日积月累,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诗歌集、一本散文集。
这次荣获东坡文学奖的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条河》出版后,平顶山很多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平顶山日报副刊发了著名作家文星传老师的评论《谁在温暖你的乡愁》,平顶山晚报副刊发了记者王春霞写的书讯,平顶山矿工报、求实杂志也发了评论《把你的故乡借给我》对我莫大鞭策和鼓舞。
新疆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杨看完这本书这样评价道:“相对于散文通俗化、诗歌化、网络化和随意化弥漫的今天,河新的故乡散文则显得更加珍贵。他的文字能触及到读者的内心,笔下的故乡静谧的,欢腾的,没有修饰。读他的散文,就像听他说儿时旧事。”安徽大学教授杨柳风读后感这样写道:“淮河河畔是我的出生地,我从未长时间、长距离地离开过这里,从不知“乡愁”为何物,直到有一天,在李河新的散文中,我的心突然被这些文字刺痛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故乡”的东西,它能让一个人内心升起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暖、感动。故乡情在河新的笔下自然地流淌着,美丽的文字和动人的真情水乳交融,我们阅读的时候已经分不清到底是温暖的文字在感染着我们还是真情在打动着我们。喜欢这样的文字,更喜欢文字背后尊贵的人格尊严和魅力。”当然,作品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也请在座的朋友们以后多多指正。
在当下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受到太多物质利益的牵扯,《大江东去杯》全国诗歌大赛主委会能组织这样活动很不容易,为平顶山文学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最后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大江东去杯》全国诗歌大赛主委会评委,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给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阳光明媚的春我们已经播下收获的种子,炎热的夏我们又在挥汗如雨的耕耘,我想,金色的秋我们一定会硕果累累。在座的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拿起我们手中的画笔,描绘我们崭新的生活,让文学为我们生活中最美的风景线。
青年作家李河新《沙漠里的那条河》散文集荣获东坡文学奖
本报讯:小时候依偎在父母身边,总是会幻想着自己远方美丽的梦,长大后,到了梦境的边缘,却时时思念小时候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日子。5月29日,在平顶山举办的全国大奖杯》颁奖会上,河南平顶山市青年作家李河新创作的散文集《沙漠里的那条河》散文集荣获东坡文学奖
昨日笔者见到文字清新,语言独特,充满乡愁的散文集。
李河新,这位从小出生在新疆塔里木长大的汉子,自幼爱好文学,对故乡充满了情感,美好的童年承载了他太多深刻的记忆。特别离开故乡几十年来,他思念那片沙漠,那片胡杨林,那条母亲河。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拿起笔,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熟悉的那块土地,把自己的乡愁融入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
《沙漠里的那条河》共收集了80多篇清新俊逸的散文,共计20余万字,除了作者少量一些生活感悟类,很多散文大多数围绕着新疆的自然风景、父辈家人及其儿时的伙伴展开,有故事、有亲情、爱情、友情,当然更少不了金黄沙漠、坚毅的红柳、孤傲的沙枣树,清香的香梨,飘香的哈密瓜,还有: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大漠胡杨……一篇篇文字宛如灵魂深处潺潺流动、甘甜而不带任何杂质的清泉,弥漫着美好而浓郁的气质。
《沙漠里的那条河》它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作者一篇篇乡愁,那片土地的孩子,那快乐的童年,被河新喊了出来,叫了出来,写了出来。新疆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杨这样评价道:“相对于散文通俗化、诗歌化、网络化和随意化弥漫的今天,河新的故乡散文则显得更加珍贵。他的文字能触及到读者的内心,笔下的故乡静谧的,欢腾的,没有修饰。读他的散文,就像听他说儿时旧事。”安徽大学教授杨柳风读后感这样写道:“淮河河畔是我的出生地,我从未长时间、长距离地离开过这里,从不知“乡愁”为何物,直到有一天,在李河新的散文中,我的心突然被这些文字刺痛了,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故乡”的东西,它能让一个人内心升起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暖、感动。故乡情在河新的笔下自然地流淌着,美丽的文字和动人的真情水乳交融,我们阅读的时候已经分不清到底是温暖的文字在感染着我们还是真情在打动着我们。喜欢这样的文字,更喜欢文字背后尊贵的人格尊严和魅力。”
采访中,河新对记者说“家,对于漂泊的人,是世界上最坚实、最真实、最舒适的港湾。离开故乡几十年里,漂泊在外,一颗驿动的心,生活的每一次酸甜苦辣,就更加增添了对家的思念和怀恋。”河新的散文叙述了人生中最不可或缺与替代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等,极为朴实的文字,将“乡愁”这根无形的绳子,紧紧贯穿始终。乡愁,成了广袤沙土地浮动的一缕淡淡野花香,若隐若现,勾起最快乐的回忆,又让人在回忆中悄然落泪。在这样的文字里,不但会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而且深深地扎痛了我和你那一根最细小的神经,还有那一段段浓进阳光和风雨的故乡小路。
文章评论
纳兰若哥
获奖感言,肺腑之言。赞!
月如水心如茶
恭贺李老师获此殊荣
可心
还是那么帅,哥[em]e113[/em]
懿人
恭喜![em]e179[/em]
☆风雨丽人
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出版,我先买一本。
沙漠红柳
[em]e100[/em][em]e142[/em][em]e14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