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不尊重他她,孩子越像他她
个人日记
爱学习就是爱孩子,爱学习就是爱自己;爱学习就是爱当下,爱学习就是爱未来!请问亲们,你们爱自己吗?看来张老师今天又在忙了,今晚我来主持吧,不知大家一直听我讲会不会有些厌倦?谢谢,我也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在成长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我们在一起感受了自己的变化,也感受了孩子的变化,同时家庭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一切都源于学习了砺智文化家庭教育把我们的关系理顺啦,对吗?家庭中父子关系和亲子关系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微妙的牵连。今晚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你越不尊重他/她,孩子越像他/她》.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一、 孩子的深层心理需求:和父母都有所连接
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所有的教育!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然而,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况期待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因此夫妻离异时有所闻,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我们是否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呢?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同一国的”。例如:孩子们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一起游玩,一起看比赛等。有没有?这都是归属感的需求。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
二、 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你爸爸爱赌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样爱赌博!”“你爸爸花心,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他一样!”“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爱赌博、花心;或是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当懒惰、不负责、爱赌博、花心、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等信息充满孩子的世界,孩子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有人说,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三、我们该怎么做
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孩子你好捧,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说过吗?“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简单不?心态好了,就能做到。聪明、讲义气、人缘儿好、孝顺;善良、有爱心、軎欢学习、做事认真……如果这些信息充满孩子的世界,孩子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呢?父母的预言是孩子成长的航标!想想我们今天早读一句是什么?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 因此,光称赞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真心称赞孩子身上像对方的优点,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将父母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任何外力不可阻阻挡,任何诱惑不可吸引,任何困难不可打垮的。这才是我们想培养的孩子,亲人们是吗?
四、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
总结上述所说,孩子就像家庭的影子,我们要怎么教育、引导和支持他们成长呢?首先,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1)离异和重组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不要在儿童面前流露对离异配偶的不满,不能简单粗暴或者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儿童;多与儿童交流沟通,给儿童当家作主的机会,鼓励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定期让非监护方与儿童见面,不断强化儿童心目中父(母)亲的形象和情感;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儿童适当的影响,帮助其性别角色充分发展。指导重组家庭的夫妇多关心、帮助和亲近儿童,帮助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帮助儿童正视现实;互敬、互爱、互信,为儿童树立积极的榜样;对双方子女一视同仁;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创设平和、融洽的家庭氛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读过吗?这个大家一定要看,因此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我们接下来做个练习好不好?练习:称赞孩子像对方的优点;现在我们懂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了,那么就好好地实践它!请写下孩子像先生/太太的三个优点,不要说对方没有优点,那是我们不愿意去想、去看。再令人讨厌的人也有其优点,试试看吧!我们父母联盟的老公都是绅士,太太都是淑女,请写下孩子像先生/太太的优点:
1.
2.
3.
接着套入下面的句子,练习一下:_____________(孩子的名字)你好棒,你跟你爸爸一样_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______(孩子的名字)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____________(优点)!"
然后记得日常生活中,在适当的时机,例如孩子表现出上述优点时,要运用上述的原则好好夸奖孩子。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孩子将会朝向我们所夸奖的方向发展。好,这个功课我们下去一定要做哦!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影响孩子的案例:有一个男孩子,他是同性恋,当兵退伍后,他妈妈要他找咨询师做深层沟通。沟通时才知道,他在当兵期间和念专科学校的那段时间里,曾经有三次网上援交的经验,就是上网找同性的比他大二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来发生性行为。咨询师就让他回忆,结果他回忆到三岁的那一年,当时父母亲离婚了,妈妈要求孩子归她抚养,爸爸不准回来看孩子。离婚后,他爸爸就搬到对街的一幢公寓去,但爸爸也爱孩子,当然就想念孩子,所以就只好跑到幼儿园去偷偷地看望孩子,那孩子也是想念爸爸的,要想看到爸爸,所以就在幼儿园等他来。后来,事情被妈妈发现了,她很生气,回来就打这个孩子说:“你爸爸已经伤害我那么深了,我不准他再回来伤害你!”而且还要求爸爸不可以到幼儿园去看他,当时,爸爸也只能很无奈的搬离开那个地方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孩子就再没有见过爸爸了。但是,在他的成长过程里面,是长期渴望父爱的,但又得不到,那结果怎样,就只有去寻求同性的父爱来满足这个空窗。所以他长大后形成同性恋的问题,也是小时候父母亲的行为偏差所造成的。但是他的妈妈知道孩子是同性恋会怎么想,她可能会怪这个社会的问题,怪网络问题,可是她可能千万都不会想到,是自己当时的行为造成这个孩子的伤害。扯的有一点远了,但是这也是父母的不连接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我们说是吗?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就这样重要,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一个家庭的和睦少不了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只有这些关系理顺了,整个家庭也就和美了。
感恩大家,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