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事中的“和”
个人日记
谈小事中的“和”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做事认真,从细节做起,一丝不苟,小中见大,这些无可厚非,但物极必反。有些时候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可能对每个人或社会更有好处。
有这样一对小夫妻,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虽然美满,时间长了,都难免有磕磕碰碰时候。
一天早晨,男士上班的时间快到了,他急忙吃完了饭,忘记把吃饭时坐的凳子收起。当男士起身要走时,妻子过来了,指着凳子冲着丈夫大声说:“你就不能干点啥,连一个凳子你都不管。”如果到此为止,就事论事,丈夫一个微笑,最多说一句好话也就完事。谁知一件小事由于处理不当,酿成了大祸。丈夫理也没理起身要走,不依不饶的妻子不干了,上前拦住。说话无边,上挂下连借题发挥:“这日子跟你没法过,你与你爹一样,将来就是有孩子也不是什么好种,天天得让人伺候,你们家辈辈传,你妈伺候你爹行,我倒八辈子血霉了,嫁给你这个窝囊废……。”男士本来是一位孝子,你说他什么都行,就因为没搬一个凳子,女士联系到了他家的祖宗八代,男士再也忍不住了,火一下就上来了。班也不上了,对女的大打出手,女士又哭又闹,气头上两人双双去法院离婚,经过多方调节,一件小事把两人耗的筋疲力尽,最后很不光彩的收场了。可两个人的心里受的伤害很深很深,流血的伤口,今后不知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多长的时间才能愈合。
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个著名的童话故事叫乌鸦喝水。说的是一只口渴的乌鸦碰到了一个只装半瓶水的水瓶,怎么也喝不到瓶子里的水。但它没有放弃,而是积极的想办法,叼来了石子,把它放在瓶子里。随着石子的增加,瓶子里面的水位提高了,乌鸦终于喝到了水。这篇童话就是教育启发儿童做事情要动脑筋多思考,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就是这样一篇童话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以四人帮为首的极左者扼杀了。一段时间内,这篇童话不但在课本中不见了,就是想讲这个故事的人也患得患失。
按四人帮极左的逻辑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是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的象征。你把乌鸦描写的这样聪明,就是为反动派资产阶级涂脂抺粉,就是为地主资本家扬帆招魂,就是对无产阶级的犯罪,就应当对其进行批判;就要把它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一篇童话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中演变成为严重的政治事件,给它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今天想起来令人哭笑不得,四人帮包藏祸心的那一套,最终被人们所不齿。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平和的社会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目标。
本来没什么事,硬要把它变成事,还人为的把它扩大化,复杂化,已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最终害人害已。应当说,在不违背原则的前题下,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每个人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不无限上纲,创造一个美满各协的社会环境,集中精力共创未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迈进!
文章评论
冬之梅
我想每个人做事都要有个底线,如果逾越这天界限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做到张弛有度才为人上人。问候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