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听佛法不需要记住,需要开悟

手机日志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1-24 09:46:53
关键字:开悟,记问之学,往生,莲花大小,修行功夫,文钞,健康,
【 点击数:81 】 【字体: 大   】 【 收藏 】【 打印文章 】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588集  2014年1月18日讲于香港

 

莲花的大小、光色,与你修行功夫有关系

  莲花的大小、光色,与你修行功夫有关系你的功力越深那个花越大,光色越好;功夫比较差的,他的莲花比较小,光色也差一点。这是我们带得去的,所以念佛得分秒必争。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万事万物一样也带不走,所以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就好,统统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你那个莲花就会越来越大,光明色彩就会越来越强,我们要着重这一点。

  【解】(四)大乘广智,谓佛无所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

  这个五种智统统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人人都有,只是我们这些智慧有障碍,障碍把它障住了,它透不出来;纵然透出来,它起的作用是扭曲的,就变成烦恼了。所以大乘经上常说“烦恼即菩提”。菩提是妙智。烦恼是什么?是智慧被扭曲了,其负面作用就叫烦恼,烦恼跟菩提是一个体,烦恼不能断,烦恼断了菩提不就没有了,所以要转烦恼为菩提,把它扭正过来,修正过来它就变成智慧了。这个就是什么?迷悟。迷了的时候它就是烦恼,觉悟它就是菩提。

听佛法不需要记住,需要开悟

  所以佛的教学,四十九年苦口婆心为我们表演、为我们说法,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转迷为悟。听佛法不需要记住,需要开悟记得再多也变成烦恼、变成分别、变成执着。不主张记诵,主张悟,要开悟,所以有这个智慧,大乘广智,无所不知,烦恼都转过来。转烦恼为菩提,无善不备,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是相对的,相对在“不可称智”里头已经转过来了,所以这个善,真的所谓是尽善尽美,找不到它的缺陷,无众生不度,大慈悲心出现了,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就没有任何条件,所以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见到众生,他的慈悲心就现前,肯定伸出援手去帮助他。

  【解】(五)无等无伦最上圣智。谓佛智如实而不虚妄,得如实三昧,常在深定,遍照万法,无与伦比,如法而照,其照无量。

  这个实在就是转第八阿赖耶,阿赖耶的本来面目就是“无等无伦”。“等”是平等,没有能跟它平等的。“伦”是同类,也没有同类的,它是最上殊胜。

  【解】(五)谓佛智如实而不虚妄,得如实三昧,常在深定,遍照万法,无与伦比,如法而照,其照无量。

  这个确实就是常寂光,一片光明遍照法界。

  ……

不能往生的人,多半是对这个世间放不下

  【解】“五百岁受乐。再修信愿,方归净土”。可见信愿二者实为往生见佛之根本。

  这一句很重要!对于极乐世界决定不能怀疑,对于阿弥陀佛决定不可以怀疑,要真信、要真愿。不能往生的人,多半实在是对这个世间放不下,总有留恋只要有一桩事情没放下,就去不了,必须得万缘放下!放下最难的是情执老人走的时候,总是怀念孙子没放下。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这个很麻烦!还有财产放不下;权势放不下,只要有沾上这些东西;另外就是恩怨放不下,统是障碍。这个障碍起来的时候,边地都没份,边地都放下了,只是怀疑,对佛的五种智怀疑,所以决定不能怀疑。

  万缘要放下,现在就要放下,人命无常。我到死的时候再放下,到死就放不下了,自己做不了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病痛昏迷就随着走了,业力牵引你,所以“信、愿、行”这三个字缺一不可。

  【解】此外更有懈慢国,或称懈慢界。在此土至极乐国之中途。生此国者,染着其国土之快乐,而起懈怠骄慢之心,不更进而生于极乐,故称为懈慢国。如《菩萨处胎经》曰:“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界。国土快乐。……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深染着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佛国。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准上经义,懈慢国亦属边地疑城之类。

  但是它比边地疑城严重,为什么?堕到这个地方,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离开;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只有五百年,它有期限的。这个地方提醒我们,给我们慎重的警告,绝不要贪图享受。这些人,是哪些人会堕到这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平常富贵人家贪图享受、贪图五欲之乐,一看这个地方不错,很好,他就下去,这一下去就出不来了,这都是警告我们的,往生极乐世界你会看到些什么东西。由此可知,生到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你是坐在莲花当中,莲花是合起来的,人在莲花里头,外面境界看得到看不到,看得到,那像透明的一样,他要看不到,就看不到中途懈慢国,看到念头一动,这个地方好,那个莲花花开,人就下去了,莲花就没有了,莲花是变化所做,极乐世界永远去不了了,这非常可惜!所以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既然有这一个,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可能不止一个,足以能诱惑我们,让我们退转,决定不止一处,所以要处处小心、要处处谨慎!

我们是用念佛、读经、听经的方法修定

  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修定,用读经的方法修定,用听经的方法修定,所以念佛、听经、读诵,都是属于戒的范围。因这个你得定,什么时候你烦恼放下了,清静心现前了。清静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下面这四种智。前五识起作用就是“不思议智”,第六意识起作用,就是“不可称智”,它起作用就行了。佛有,我们人人都有,不能不知道。所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听;佛,不能不念。不念,一天到晚都是杂念妄想断不掉,前念灭后念就生,自己做不了主了,这是什么?习气。断习气难,断烦恼还比较容易,容易我们也断不了。学佛不能欺骗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一无所成,这一生到最后,还是去搞六道轮回,错了。

  这种缘不是容易遇到的,开经偈上告诉我们,“百千万劫难遭遇”;彭继清居士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你怎么会遇到?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比百千劫更长。我们今天有缘,无比的幸运遇到了,又遇到这么好的本子,夏莲老、黄念老这两个人,菩萨再来应化在世间。他来干什么的?就是来会经的、来给我们做集注的。人间没有人能够做得出来,他来了,他工作完了,他走了。我们有缘遇上,我们识货,知道这个宝中之宝、无上的法宝,我们更庆幸自己。我们上一代就没有看见,上一代多少法师大德没有看到会集本,李炳南老居士看到会集本,没有看到这个集注,真可惜!他如果看到这个注解,他一定大声疾呼唤醒我们,要依这个注解修行,我能想得到,我跟他老人家十年。这个注解我们看到了,真的是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用经来注经,用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经,让你产生信心,组合的太妙了。

----------------------------------------------------------------------------------------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复黄涵之居士书一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阁下每以此药,普施于人。何于夫人之病,尚沾沾然以难于用药为忧哉。其令郎令爱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当此大病临身,存亡莫保之时。教以各各为其母志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令郎等孝心淳笃,当必皆如救头然,而常持念也。如是则岂但有益于夫人,实则深有益于令郎等也。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旧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光之为此言者,非徒为令夫人计也。以太夫人已经八十有三。虽阁下之德,足能延亲之寿。而期颐之后,终必有去世之一日。恐阁下未能虑及于此,而犹复注意于医药,则为舍本逐末。益不能得,而反将一心念佛,由忙碌于医药而成间断,不能纯一,则其损大矣。故借夫人之病,预为阁下陈其尽心力于亲之神识得所,以期阁下究竟能报亲恩耳。今将陈了常之佛性助念发隐,附函寄来。虽文不雅驯,而意义有可取焉。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 书二)

注解:

  ①婴(yīng):触;缠绕。

  ②贵恙(guì yàng):询问他人的病情的敬辞。

  ③淳笃(chún dǔ):质朴厚重。

  ④头然(tóu rán):佛经用“如救头然”(头上烧着了)来比喻时间紧迫。然,古同“燃”。

  ⑤期颐(qī yí):一百岁。颐,休养;保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