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十六
散文回忆
我们想做一棵树,将根扎在土里,蓬蓬勃勃地生长。可我们却只能是一片浮萍,风吹得动,水带得走。因为太渺小,没人在意我们的存在;因为太卑微,没人在乎我们的感受。大约从来到托乎拉公社那天起,领导同志们就不相信我们会待得太久,所以,没有给我们建知青屋,都是临时安置一个住处。现在,卫生院要用我们住的那间屋子,我们不得不再次搬迁,住进了供销社的一间空房子。
和所有大漠民居一样,供销社是用胡杨树枝扎的栅栏,围出一个大院。大院里两排低矮的土坯房,一排是商店和住房,另一排是仓库。偌大的院子,只住着两户人家,毛尼亚孜一家,还有就是借住的我们。
毛尼亚孜是供销社主任,最低一级行政长官,还兼着售货员、会计、出纳、仓保等职务。其实,供销社就他一个人。统购统销的年代,这样的兼职,到处都是。同住一个大院,毛尼亚孜主任待我们很好,就像邻居大叔,和蔼可亲。
不到十平米的小屋,一张大床,一个铁皮炉,两只纸板箱,是我们所有的装备。有时候,人的生存需要真的可以很简单,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有吃的就行,所以说,民以食为天。按照规定,插队知青第一年的生活费国家财政负担,口粮就地解决。我们每个月从生产队领取三十斤粮食,半斤清油。队里分给我们三分自留地,蔬菜自己种。
托乎拉是县上的水稻主要产区,这里水源丰富、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生产的大米质量非常好。但是,队里上交公粮的任务重,大米定额指标高,留给社员的,只够每人每月三斤大米,其余都是杂粮。
现在,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粮食够不够,而是怎么将我们拥有的这些粮食煮熟,让它变成食物。因为,我们没有柴禾,没法将粮食改造成食物。
社员烧柴禾,一般都是家里的壮劳力,农闲时赶上一辆马车,到戈壁滩上去砍红柳,挖胡杨树根,这是必须干的活儿。一个冬天准备的柴禾,往往一年用不完,家家户户都有堆得高高的柴禾垛。柴禾,农村生活必须的消费品,用它将食物煮熟,是人类从茹毛饮血过渡到智能社会的主要手段。我们春天来到这里,错过了拾柴的冬季,我们没有柴禾。
毛尼亚孜大叔很关照我们,常常会送我们一些柴禾,但是,他也有家有老小,我们年轻力壮,总不好意思一直让他施舍。于是,捡拾柴禾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参加完生产队的劳动,只要空下来,我们就钻进树林子,上天入地,寻找柴禾。我们爬到树上,掰摘那些干枯的树枝;拨开草丛,捡拾地上落下的枝叶。有时还故意砍下些树枝,放到院子慢慢晾干,留着以后用。如果哪天捡到足够多的柴禾,可以用上几天,那是最开心的事了。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样的日子,我们居然活得很快乐。你去想像:每天,夕阳西下,灿烂的晚霞中,一抹金色的光辉,照耀着两个蓬头垢面的女孩。女孩们一人背着一捆柴禾,追逐长长的身影,唱着歌儿,开开心心走在路上。没有苦情,没有忧愁,而是十分地满足,那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简单至此,真心也是醉了。
和所有大漠民居一样,供销社是用胡杨树枝扎的栅栏,围出一个大院。大院里两排低矮的土坯房,一排是商店和住房,另一排是仓库。偌大的院子,只住着两户人家,毛尼亚孜一家,还有就是借住的我们。
毛尼亚孜是供销社主任,最低一级行政长官,还兼着售货员、会计、出纳、仓保等职务。其实,供销社就他一个人。统购统销的年代,这样的兼职,到处都是。同住一个大院,毛尼亚孜主任待我们很好,就像邻居大叔,和蔼可亲。
不到十平米的小屋,一张大床,一个铁皮炉,两只纸板箱,是我们所有的装备。有时候,人的生存需要真的可以很简单,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有吃的就行,所以说,民以食为天。按照规定,插队知青第一年的生活费国家财政负担,口粮就地解决。我们每个月从生产队领取三十斤粮食,半斤清油。队里分给我们三分自留地,蔬菜自己种。
托乎拉是县上的水稻主要产区,这里水源丰富、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生产的大米质量非常好。但是,队里上交公粮的任务重,大米定额指标高,留给社员的,只够每人每月三斤大米,其余都是杂粮。
现在,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粮食够不够,而是怎么将我们拥有的这些粮食煮熟,让它变成食物。因为,我们没有柴禾,没法将粮食改造成食物。
社员烧柴禾,一般都是家里的壮劳力,农闲时赶上一辆马车,到戈壁滩上去砍红柳,挖胡杨树根,这是必须干的活儿。一个冬天准备的柴禾,往往一年用不完,家家户户都有堆得高高的柴禾垛。柴禾,农村生活必须的消费品,用它将食物煮熟,是人类从茹毛饮血过渡到智能社会的主要手段。我们春天来到这里,错过了拾柴的冬季,我们没有柴禾。
毛尼亚孜大叔很关照我们,常常会送我们一些柴禾,但是,他也有家有老小,我们年轻力壮,总不好意思一直让他施舍。于是,捡拾柴禾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参加完生产队的劳动,只要空下来,我们就钻进树林子,上天入地,寻找柴禾。我们爬到树上,掰摘那些干枯的树枝;拨开草丛,捡拾地上落下的枝叶。有时还故意砍下些树枝,放到院子慢慢晾干,留着以后用。如果哪天捡到足够多的柴禾,可以用上几天,那是最开心的事了。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样的日子,我们居然活得很快乐。你去想像:每天,夕阳西下,灿烂的晚霞中,一抹金色的光辉,照耀着两个蓬头垢面的女孩。女孩们一人背着一捆柴禾,追逐长长的身影,唱着歌儿,开开心心走在路上。没有苦情,没有忧愁,而是十分地满足,那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简单至此,真心也是醉了。
文章评论
洪钟的声音
[em]e166[/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