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二十三

散文回忆

    要演出红灯记和白毛女,成为了一件很轰动的大事。文化大革命以来,才子佳人被赶下舞台,县上再没有举办过大型文艺演出。现在,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演出,可谓首开先河。于是,虽然小小县城不过四千多人,那也是千人空巷,全都准备去看演出。
   演出的地点在县广场,所谓广场,不过是在一片空旷的地方,搭建了一个土台。平时也就用它开开公判大会,或者动员大会什么的。因为使用频率不高,年久失修,用砖砌出的边沿已经有些坍塌,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演出热情。工作人员洒了些水,将台上的浮尘清理干净,悬起横幅,又在两侧挂上幕布,拉上电灯,舞台就算好了。
   晚上,一场声势浩大的演出即将开始,我们将向所有观众交出自己的成绩单,心情的紧张是不言而喻的。几个月辛辛苦苦的排练,长久的期盼,加上表演欲十足,此刻的我,志在必得。我告诉自己:无论这次演出的口号多么冠冕堂皇,对于我来说,只是变革人生的一次机会,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演出,找到自己的定位。人生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准备,只为了这一次命运的裁决。 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临演出前,我们去舞台找感觉,结果,登上去才发现,一直在电影院木质舞台上排练,与在土台上舞蹈,感觉是不一样的。借助木头的弹力,本来可以做得很轻盈的弹跳动作,现在变得十分沉重。舞蹈白毛女中,一场在深山追打黄世仁的戏,有三个连续劈叉大跳跨越舞台的动作,由于舞台的尺度和质量不一样,在这里试跳,基本连不起来。我懊恼极了,心里很忐忑,恨自己疏忽,没有早点来熟悉舞台。事已至此,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只好尽最大努力去发挥。
   大漠的夜晚是美丽的,湛蓝湛蓝的天空,清亮清亮的星星,原本很空旷的广场上聚满了人。县城的人来了,四里八乡的农民也赶来了,都来看一场难得的演出。在民众的心里,这样的演出,就像举行一场盛大的麦西来普,那是民众的狂欢,是上苍赐予的节日。
   锣鼓声中,京剧红灯记拉开了序幕,演出很成功,虽然少数民族同胞们大多不懂汉语,因为从电影里看了太多次,已经基本了解剧情,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掌声不断。白毛女开始了,娜饰演的喜儿很成功,她轻盈流畅的舞蹈,迎来良好互动,北风吹的音乐声起,台上台下唱成一片。
   现在,该我出场了。我舒展臂膀,旋转、跳跃,舞台上一亮相,出其不意地迎来了一片叫喊声:阿克恰西克孜,阿克恰西克孜。这是维吾尔语,翻译过来就是白毛女。随着表演的进行,叫喊声与掌声融合,渐渐变得很有节奏。我的心释然了,我的观众太质朴,他们不在意演出的内容,不在意你的演出有没有瑕疵,他们只在意一种感觉:大众的狂欢,共同的快乐。在这样的观众面前,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完全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只要尽心尽力地表演就行。
   我自如了,很快进入角色,把苦大仇深的白毛女对黄世仁的恨、对大春的爱、与命运的抗争,通过舞蹈语言流畅地表现出来。整个演出都很顺利,演员之间的配合也很默契,那三个连续大跳发挥得出奇地好,赢得一片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演出结束了,阿克恰西克孜的欢呼声依然在夜空萦回,县城的人们、来自农村的老乡、我们的观众,认可了自制的白毛女,演出十分成功。第二天,我们接到上级通知,宣传队要准备去农牧区下乡巡演,保持原班人马不变。
   多年以后,当我的人生经历大回旋,远去山乡,再回到县城文化馆工作时。遇到我当年的观众,他们还能准确地认出我,依然热情地称呼我:阿克恰西克孜。

文章评论

霜叶

知青经历一辈子难忘!

枫叶

大漠,新春期间,看你的小说也是一种享受。尤其佩服你的文笔功夫,更欣赏你的大漠情怀!

枫叶

知青生涯,使我们初尝人生滋味,得到了酸甜苦辣的营养。更是我们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与难忘。

章枫

大漠诗集,有滋有味。

一川

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辛苦了。送上一个迟到的祝福:洋洋洒洒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