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三十

散文回忆

    当一个人精神感到压抑时,便会了无生趣,风雨过后的那些日子就是这样,我的心灵备受煎熬。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我以为自己是命运的弃儿,不会有人同情我,关爱我。然而,某天,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们的指导员,曾经在阿勒力公社插队,他在斗私批修时做过一次演讲。大意说自己某次用公家的水桶去河边打水,河水冲走了那只水桶。他并不会游泳,下水有淹死的危险。但是,他经过斗私批修,决定跳下去捞回那只水桶。水桶是公家的,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国家财产。讲故事的人说:他是小丑,他在表演,他的生命只值一只水桶。
   我笑了,释怀了,虽然知道讲故事的人是为了安慰我。我也明白了,原来,病态的社会也有健康的心灵,糊涂的世界也有清醒的眼睛。 我没有被抛弃,仍然有人关爱我,理解我,懂我。那么,我为什么要自暴自弃,为什么要妄自菲薄?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一点失败怕什么?我应该振作起来,阿勒力大桥不是人生的终点,我可以从头再来。我的前途仍然宽阔,只要我准备好,一切皆有可能。我不再沮丧,不再自卑,不再自惭形秽。我像个勇士一样,昂起高贵的头颅,做回了我自己。依然是那个自豪的电焊女工,依然是爱读书爱写字的女生,依然是浪漫的喜欢石头的快乐女孩。
    雨季过去了,我们迎来了金色的秋天,一座双曲拱桥如彩虹般飞架阿勒力河上,它是这个边境小县架起的第一座钢筋水泥桥,用现在的眼光看,也许不算宏伟,不算壮观,在四十年前它是这个小县的一件标志性建筑,是一代知青贡献青春的见证,为边境建设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桥通车典礼结束后,我再一次登上那些裸露着暗红的山峦,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宽阔的河床中,那条小河依然平缓而安静;河对面的大漠依然宽广深远,落日的光辉依然灿烂,所不同的是多了一座我们亲手建造的大桥。而我的心情已不像来时那么踌躇满志,少了些浪漫,多了些苍桑。我对着大漠唱起了另一首俄罗斯民歌: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离开大桥,绝大部分知青分配了工作,有些去了铁路,有些去了工厂。小李子回到兵团农场,琳姐到广播站当播音员,杨同学去医院做出纳,娜分配到钢铁厂当工人。因为故事中的那些原因,我仍回托乎拉公社海力瓦普大队五小队。次年,步娜的后尘,我被分配到她所在的钢铁厂。
    十多年后,当我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轻松地取得高等数学这门功课的高分时,我想起了李兄,是他在阿勒力大桥为我建筑了一座桥梁,一座跨越从初中生到大学生那道深壑上的桥、一座知识的桥梁。他是我人生的良师益友,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人。
   我和琳姐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持续了四十年,直到现在,每每回忆起阿勒力大桥那些为我们搭起心桥的日子,心中依然充满温馨和感动。
   娜退休后继续生活在温宿,晚年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我和娜依然是各自生命中最亲密的好姐妹,那一段共同的经历,是我们相依相存不可回避的历史。
   杨同学的人生十分坎坷,历尽磨难后回到故乡,靠自己创下了一份基业。他自幼习画,一生勤勉,终成大器。我们几十年陌路,暮年重逢,至今鸿雁传书,联系不断。
   我和那位头扎白羊肚手巾的指导员再没有见过面。他是时事造就的人才,我相信,曾经一定有一座信念之桥在他心中坍塌,因为历史终究会还他人性的本真。
   至此,那两个背着简单行囊,一本毛主席语录,几枚毛主席像章,辗转万里,西出阳关,来到新疆的女孩儿。在经历了海力瓦普种地、宣传队演出、和阿勒力修桥,三年知青生活的历练后,成为了国营企业的正式员工 ,进入新的旅航。那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有美好,有苦难,有心酸,有欢乐,点点滴滴,都在她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文章评论

秋高气爽

正是因为大漠老师不服输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精彩的人生!

真实的谎言

一口气读完,真的是跌宕起伏,想起了小时候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的“筑路”,其实艰苦的阅历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天香园

拜读佳文,震撼不已,因为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历史的真实。您的坚毅、顽强、上进和睿智令人敬佩!经历过这些磨难的您就是勇士,是英雄。敬佩!向您学习。

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