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洒落 气贯笔端 ——郭沫若书法作品欣赏

个人日记

  郭沫若(1892.11.16~1978.6),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精通数国语文,早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五?四运动后与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创造社”,发刊创造周刊、月刊、季刊及文学丛书,倡导文学革命,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作。

      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作为当代著名、杰出之文学、史学界权威,研究文学历史、考古及科学等,均有其精湛独特之处,蜚声国际,并努力于世界和平运动。公余雅爱挥毫,书法颜真卿,而有其个人面貌,迥异时流。

郭沫若书法作品欣赏 - 中华网络书法家协会 - 中华网络书法家协会的博客

郭沫若书法作品欣赏 - 中华网络书法家协会 - 中华网络书法家协会的博客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郭沫若书法(高清大图90幅) - 伴月轩主 - 伴月轩主 

 

书法家郭沫若:行草见长韵味无穷

在书法艺术方面,

郭沫若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 8字要诀。

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 70余年。

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10年以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

上世纪 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

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

1937年他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

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

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为纪念建国 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在一幅 1.42米×3.57米的宣纸上,郭沫若用苍劲有力的行书,书写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气势磅礴的大字。

市场拍卖时底价为 10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 319万元的价格改写了郭沫若书法作品成交记录,同时也刷新了近现代书法单件作品的成交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乐山日报和乐山晚报的报头字体,也是集郭沫若手书作品而成。

若以书法家视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郭沫若可归入学者型或“文化人”类型的书家。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

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关于书法的学习,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说:“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

从他的自叙可以看出他早年师颜鲁公的用功刻苦。

从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见颜鲁公的精神,比如线条的朴茂、敦厚;结体的宽博。

郭沫若行草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

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

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视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

沈尹默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

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

2、关于郭沫若书法作品的系列出版物

主要有郭平英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郭沫若书法集》(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两种,印制精美,

信息量大,极富欣赏价值和长久保存价值。

如果说这些出版物的不足,则是因循惯例,仅在作品旁简单标注题名、尺寸、年代等,高雅有余,普及不足,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

不能够从中了解书法家其人及其作品的价值。

赵笑洁、东野长河著《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艺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恰恰弥补了上述不足。

《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融郭沫若书法作品、传记、

印章、论艺言论以及作品赏析于一书,使读者既能够欣赏到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又能够了解郭沫若的人生(包括艺术)道路、书法理论,

还可以帮助读者欣赏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实为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全书五章:第一章,生平概述;第二章,书法艺术历程;

第三章,兰亭论辩;第四章,“郭体”解析;第五章,论艺摘录。

附录包括常用印章、年表、主要传世作品、主要参考书目、释文等五个部分。

该书收录郭沫若书法作品90余件,附录中的“释文”部分,分别将这些作品的文字逐一录出,以便读者对照阅读、

欣赏。

“生平概述”简要叙述郭沫若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兰亭论辩”介绍论辩的由来和意义;“书法艺术历程”、“‘郭体’解析”两章,是书中文字叙述的重点,

此前这样的系统论述并不多见。

郭沫若并非专门的书法家,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却有目共睹。

“书法艺术历程”一章,探索郭沫若70余年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少年时代:心仪“苏(东坡)体”,又受民国书法主流———碑帖结合的影响。

东渡日本:探奥甲骨,研究早期造型符号,而且用毛笔撰写,虽非书法作品,字里行间的金石气已油然而生。

对于晋(二王)、唐(孙过庭《书谱》)以及明中后期一些书法的追溯,明显看出他消化与吸收传统法帖的种种痕迹。

为抗战而书,使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幅式走向大众化。

字型结体、笔法起运、章法行气等,都有了新的面目。

格调刚柔并举,或含蓄温和,或疾厉昂扬,成为郭沫若书法走向成熟的前奏。

书写新中华,“郭体”形成。

20世纪60年代,是郭沫若书法成熟、风格更趋强烈、创作更为旺盛的时期。

他的书法风貌精气饱满,形式与内容又有新的开拓。

风格的独创性,由早期的碑学功底,到融汇碑帖的广泛吸收,到晚年的风貌独立,最终走向成熟,显出激情洋溢、

涤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成为20世纪学者型书法家的一个典范。

结合郭沫若书法作品进行解析,是这本书不同于一般书法集的一个特点。

“郭体”解析一章,从“当于目而有据”的点画出发,综合作品的特征,了解其思想境界、人格品性,了解其心理,

了解其时代精神,从而对“郭体”作出品评:浪漫风格――豪放明快、不拘绳墨;笔法特征———巧于变化、深厚凝重;

结体———风神洒落、平中寓奇,章法———匠心独具,运用玄妙;草书———舞墨见豪情。

归纳郭沫若书法“巧于变化、深厚凝重的笔法特征”为: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内擫外拓结合;藏露互用,方圆并施。

归纳郭沫若书法“风神洒落、平中寓奇的结体”为奇正相生、疏密得当、虚实变化、开合伸缩、俯仰有姿、避让妥帖等六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