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真语文” (转载)

个人日记

 “《再别康桥》是一首感情诗歌,是诗人对友人情人的回忆,但你非得说它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这不是很牵强吗?

语文课的模样应该是:不要涂抹,不要扭曲,不要夸张,不要高大上、高大全。不要无限制地拔高,动不动就把语文和人生、思想、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

台海网(微博)4月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教育部前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昨天带队来厦门推销“真语文”理念。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具个性发言人”,因为“真语文”又有新的外号:“毒舌”。这是他在一节看上去设计得天衣无缝的语文公开课上赢得的—在上课老师把音乐、图片、PPT等手段用了个遍,开始高八度地煽情歌颂斑羚无私奉献、勇敢付出时,王旭明发飙了,他批评老师“无节制放纵情感”,是“真的假语文”。

昨天,“毒舌”还没开口,“真语文”就惹恼了一些人。在进入设在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会场前,一些语文老师看着“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厦门站”的会议横幅,没好气地说:这什么意思嘛,难道我们讲的都是“假语文”,只有他的才是真的?

这其实是王旭明经常遇到的指责,他的团队中有人说,这里的“真”“假”不是狭义的 “真假”。但是,王旭明不改当年“经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的风范,他说,老师们身在假中不知假,那么,换个说法吧,假语文已经泛滥成灾。

关于“假语文”

一篇小短文,往往被语文老师硬生生地拔高、贴上标签

2008年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调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后,不太为行外人所知的是,2012年,以王旭明为首的一帮人发起一场真语文系列活动,倡导“求真务实”。

既然教过7年语文的王老师倡导的是“真语文”,对应的应该是“假语文”。什么是“假语文”?

王旭明用他听过一节《白鹅》的课来说明。这是丰子恺的一篇生活散文。一上课,老师用丰子恺的若干幅漫画引入,漫画内容既和课文内容无关,又与白鹅无关,一边看漫画还一边问孩子:“感动了没有?” 这样设问是因为老师要引入她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小孩用他自己柔软的善心,感到桌子的感觉,看来,所有的生命都是需要呵护的。王旭明调侃道,我老啦,第一次听说桌子也是有生命的!

不过,这还没完,像大多数语文老师一样,老师又要求学生看出散文的“弦外之音”。王旭明说,一篇小短文,老师就是这样硬生生地拔高、贴标签,要引出弦外之音。中间虽然有字词的校正和朗读,但完全是为老师表演服务的。

昨天,一位语文老师在请教福师大教授孙绍振如何处理《再别康桥》的思想性、美感时,王旭明忍不住点评说:《再别康桥》,你说它有什么思想性?它本来就是一首感情诗歌,是诗人对友人情人的回忆,但你非得说它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热爱故土,这不是很牵强吗?

关于“真语文”

老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论者要真评

王旭明很明确地说,不仅语文课,几乎所有的教辅也是在坑害学生。他列举了一道题,题中有两则阅读材料,第一篇写婚礼前,别人突然找不到新郎闻一多了,后来才发现他躲在书房的书柜间看书;第二篇说的是在一场大地震中,有位被困废墟里的男孩借着微弱的手电看书,他说,读书能给我力量。题目要求:结合这两个例子,说说读书的重要性。

王旭明高声地说,这就是典型的假语文—如果说客人来了,大家都在等你,你却在读书,只能说明你有多不懂事;如果说在废墟里,你不懂得保命,却在读书,只能说明你有多迂腐!

但他也认为,“真语文”倡导老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论者要真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是没有矛盾的。王旭明说,只要是积极健康的,都是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总之,价值观必须“融”,而不能“贴”。

>>名片

“毒舌”王旭明

他曾是教育部发言人、现在是语文出版社社长;

他曾被称为“中国最具个性发言人”,犀利性格至今未变。

>>延伸

老师的困惑:真假平衡点在哪里?

“真语文”活动带来了一批老师,从昨天下午起,他们在厦外展示真语文课。从第一节看,课堂有点沉闷,没有PPT,没有视频,也没有热烈的小组讨论,老师只是紧紧抓住字、词、句、段的听、说、读、写。

王旭明说,“真语文”课的模样是:不要涂抹,不要扭曲,不要夸张,不要高大上、高大全。不要无限制地拔高,动不动就把语文和人生、思想、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真语文”不是创造,只是回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