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登的三宝殿在哪?
个人日记
1.为什么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
荣宪公主寿袍《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可见,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说: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解释说:“君主,犹公主也。”
到了汉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立了,称谓之间的等级观念也就更严格了。公主成了皇帝女儿的专用词;诸王之女改称翁主。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释《汉书?高帝纪》时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故谓之公主。诸王即自主婚,故其女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自主其婚也。”不仅如此,皇室内部的公主们也有了区别: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有时,皇帝最大的女儿也称长公主),姑姑称“大长公主”。公主之称,历代沿用;汉以后,翁主、王主的称号就废弃了。唐代进一步规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等,享受正一品待遇。“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这套制度以后变化不大。但在北宋时,曾出现两个例外:一是北宋初年,皇帝为表彰开国元勋赵普和高怀德,特封赵女为郡主,高女为县主;二是徽宗时期,一度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清代又有不同,凡皇后所生,称“固伦公主”,妃嫔所生,称“和硕公主”。“固伦”、“和硕”是满语,前者的意思是“国、至尊”,后者的意思是“一方”。
2.“义结金兰”与“兰花”有关吗?
义结金兰这个说法还真是和兰花有关。推究源头,这来自于《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用斩断金属的锐利和宛如兰花的香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在《世说新语?贤媛》里说:“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就是说山涛、嵇康、阮籍三人友情契合。
有了这些典故,后世就将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的行为称作结金兰(契若金兰)。按照规矩,义结金兰时,还要交换谱帖,叫金兰谱或者兰谱,因此结金兰、拜把子还有一个说法叫“换帖”。结拜的时候,每人用一张红纸写出自己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及父母、祖和曾祖三代的姓名(这就是金兰谱),相互交换。然后摆上天地牌位,根据年龄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一起读誓词。誓词的花样就多了,比如小说中常见的“黄天在上,今日某某和某某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是一种。
不同朋友关系的称谓
金兰之交:指情意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贫贱之交:指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患难之交:指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莫逆之交:指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竹马之交:指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友。
布衣之交:指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忘年交:指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车笠交:指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
3.无事不登的三宝殿在哪?
出处:“小媳妇无事不登三宝殿,奉本县正宅衙内分付,敬来说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讲说亲事。”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
人们在佛教寺庙中有礼拜等法事的时候才能踏进佛殿,没有事情的时候不能随随便便在佛殿里面走动吵嚷。这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最初的意思。后来这句俗语被引申为有事而来,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不找别人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三宝”呢?
原来,“三宝”又称做三尊,属于佛教名词范畴,具体指代的是佛教徒尊敬供养的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
“佛”是指觉悟人生的真相,进而教导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诸佛;“法”为根据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说的教法、真理;“僧”是指修学教法的僧团。
三者都是信徒学习、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实,三宝的“宝”用的是譬喻的手法,彰显的是佛、法、僧的胜德。这个“宝”字用得好,因为其中透露着深层次的含义:和拥有金银、珍珠、玛瑙等世间珍宝能使我们物质生活十分富裕一样,佛、法、僧等世间珍宝则能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安静,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比起来身体所受之苦,精神上的愉悦才是最为重要的。
三宝所在之殿当然就是三宝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觉之意)”的“宁静禅房”。
所以“三宝殿”泛指一般的佛殿,佛殿是十分神圣的地方,人们对三宝更是怀着一种尊敬与敬仰的心态来进行祭拜的,在其中大声喧哗或者嬉戏都是被认为对佛的不尊敬的行为,是会受到谴责的,故而才有“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俗语以及其引申义。
“三宝殿”只有较大规模的寺庙才有,像少林寺、栖霞古寺、普陀寺等。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不可随意乱闯,所以也就有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俗语,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
古代的人在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可见,无事的话,谁会去“三宝殿”骚扰呢?
4. 独占鳌头里所说的“鳌头”是指什么东西?
状元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一名,高中状元被唤作独占鳌头,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为什么说这是“独占鳌头”呢?原来,“鳌头”是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这里所说的“鳌”,是传说中在海里能够负山的大龟,是龟头鲤鱼尾的合体鱼龙。据说,鳌原来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上天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所以被发配到东海为鳌。
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雕有巨鳌,衬托得皇庭宫室气象雄伟。翰林学士、承旨等官员朝见皇帝时,必须遵守邦国礼仪,要立于陛阶的正中等候皇帝召见,恰恰就是脚踩刻有巨鳌的陛阶上,所以日后便称进入翰林院为“上鳌头”。状元及第时,也是在“鳌头”上迎榜,因此“鳌头”也成了状元的代名词。后世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5."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龙的九个儿子都是什么?
说法太多了,囚牛喜音乐;睚眦,嗜杀喜斗;嘲风好险好望;蒲牢大声吼叫;饕餮好吃;霸下喜欢负重;狴犴,形似虎好讼;负屃雅好斯文;螭吻口润嗓粗而好吞。 还有说法: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图
或者这组: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有人还列了螭首、朝天吼(犼)、貔貅等等。别的好说,貔貅,泛滥的让人有点恶心了。
material from network
editor Elegance
文章评论
竹音琴韵
[em]e156[/em][em]e156[/em][em]e156[/em][em]e156[/em]
空谷幽兰
吃西瓜了[em]e156[/em][em]e156[/em][em]e156[/em]
籽言
长知识了!
___心语 .
[em]e100005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