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

个人日记

          无意中翻开绘画本的<宋词三百首〉。之前放书架上,纯粹是装装灰,时到今日,转角遇见,感觉还行,冥冥之中,老天安排咱俩得见一见了。

 

    10天之内熟背了4首李清照的词,她前期的词赋,是纯粹地发现那些简单,跳动,明快不浓厚的东西,点点滴滴可以发现出生活细节的可爱。这便是女词人带给后人在阅读上的美感,少一些对大事的情怀,多一些对细碎生活的理解与生动。不管你是谁,辞别公众形象,回到家里,琐碎生活的一面就出现了。都鸡毛一地了。作为生活的坚定热爱者,总得找些乐子来欢愉自己一下下。

 

就李姑娘而言,出生于书香门弟,老爷子藏书丰富,从小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出嫁后与夫君赵明诚共同致力书面金石的搜集整理,想来又是文化高雅艺术。于是,前期的悠闲生活与后来国破夫亡的悲伤境遇而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世事无常,谁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一个先来临。

 

后期生活的颠沛流离也从另一方面也成就她在宋词上的地位,从此,她的词既有一种女子情怀,也会流露出一种男子气概!整个人生价值也就功德圆满了,周全了!只不过,大众的眼中,先苦后甜是好结局,先甜后苦那叫做悲催。退一步纵观历史来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规律,对一个个体而言,酸甜苦辣,你总得个个体味一番才好,只不过,好逸恶劳,拈轻怕重是人的本性,关于这点理解与认识,还是早知道早好!这样,脚下的步子才有可能踏实而不凌乱,期待的神情才不显得那么焦灼。

 

微信上说,有一对国内夫妇均已退休,今年打算申请移民海外。据说是受不了国内的一种习惯:退了休的中老年人就得发挥余热,为子孙辈继续打工。或积极或受舆论人影响参与到下一代或更一下代的生活里,观念不同,阅历不搭,潜在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相同年纪的外国人想得是如何在未来不长的生命里找到想要实现的梦想,年纪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个标志,代表你已经过了几个新年。心态上根本是无龄化的。

 

来,默词开始

 

一    如梦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兴尽晚回舟                                 试问卷帘人

 误入藕花深处                               却道“海棠依旧”

 争渡,争渡                                 知否,知否

 惊起滩鸥鹭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一剪梅

 

蹴罢秋千,                                 红藕香残玉簟秋

起来慵整纤纤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露浓花瘦                                   云中谁寄锦书来

薄汗轻衣透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

见客入来                                   花自飘零水自流

袜刬金钗溜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和羞走                                     此情无计可消除

倚门回首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林小渔

  昨夜雨疏风骤,

  久睡不减心纠

  试问隔坐人,

  却道:细雨依旧

  知否,知否

  或是带怯含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