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记之:归来记

个人日记

        晚间,从豳州诗人赵凯云处归来。在公交车上,看着道路两旁璀璨的灯光和这座繁花似锦的都城,心里却是感慨万千。
        
       我们都是出乡的游子,为了心中永不磨灭的梦想而在这座“居长安大不易”的都市里艰辛地活着。
      想起夜谈间说写作的种种不易,出版的种种艰辛,酒宴中舍命陪“君子”的生存博弈,不禁都有一种惺惺相惜同命相怜的叹惋。
      而一套长达六百页的《豳州书》诗稿,更是让我在翻阅间内心如潮翻滚。
      关于《豳州书》,我是必须认真阅读的,这种阅读不仅是对作者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在工业社会中逐渐远去的农耕文明的一种追忆,一种祭奠。
     作为周文化的发源地,古豳州这块古老而沧桑的热土一度孕育了伟大的泾渭文明。泾水渭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汇融合,诞生了诗经篇中的《七月*豳风》篇,刀耕火种的先祖生活令人神往。及至唐佛宋塔,古风悠悠不绝,文脉源远流长。 
     到了今天,豳地文脉依然兴旺,《白土人》脉厚,《豳州书》情长。还有曹剑先生的《白土桥》和《苻坚传》,都是豳地子孙献给这篇生我养我的皇天后土最动情的诗篇。我们的脚步虽然走出了这片热土,但我们的根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一开口,我们倾吐出的都是一口土得掉渣的豳州方言。无论我们走在那里,胃肠中能消化的却只有豳州乡土中的那口馍馍。古老的记忆在这些动情的诗篇中远去,也在这些动情的诗篇中永生。每当我们在繁华而冰冷的都市里飘荡的时候,我想我们都会想起《都市挣扎》的血泪,想起西漂岁月之中那最青春靓丽的十年。 
    记得离开诗人房间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倾注了豳地文人全部心血的文学刊物《豳风》杂志。打开目录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发表在上面一首《归来记》。再次阅读的时候,其中滋味更是百感交集而又五味杂陈。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从嘉

你的诗比你的散文好

从嘉

因为你还没有很好地做到有条不紊

从嘉

昨天朋友来看我,谈起萧红,还有她的《呼兰河传》。书是我送她的。于是见了她,总会想知道,她看到书的哪部分了。昨天,她告诉我,还是矛盾作序的序言部分。我一惊,如何还在序言部分,为何不看下去,书的第三章尤其好.......记得上次她看我时,序言部分就看完了......她说,一直没有继续看下去,因为萧红实在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子........

从嘉

我早上写了部分,急着去抢许巍的演唱会门票,之后忙了会儿别的,就忘了,其实,《呼兰河传》给我的最大感觉是,萧红有那么明亮而鲜活的记忆,她活的虽然短促孤独,但活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