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物理学家朱清时院士为纪念南师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到哪里去?
个人日记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现代科学与佛学谈宇宙的本体》
物理学家朱清时院士谈《现代科学与佛学谈宇宙的本体》视频
朱时清院士
序言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1897年高更画的一幅大型油画的题目。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在梦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个问题其实是自古以来一直在流问的,它的答案的轮廓,已包含在现代科学和佛学中了。
二十世纪初,有学者用“本体”这个汉语词翻译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一切存在者或现象、具有创造各种事物或现象能力”的根本实体。康德曾为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划出一道鸿沟。因此,西方哲学的“宇宙的本体”就是指具有创造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能力的根本实体。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先把基本粒子的海洋当作宇宙的本体,后来发现基本粒子均非实体,“宇宙的本体”就再也不提了。然而现代的弦论和大爆炸宇宙论,又迫使科学家们认真考虑非物质的宇宙本体,这使人们想起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体”的基本含义是事物的主体或自身,事物的来源或根源。佛学认为,宇宙万有包括身心、大地、山河皆为本源真性所变现,即具有同一本体,“心物一元”。它是非物质的。在佛学中常把本体称作自性、如来藏、真如、藏识海,其所以名为自性,是因为此性就是自己,不涉其他,而且此本体为空,无生灭,无增减,却有映照功能。
本文尝试比较现代科学和佛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现代科学中的宇宙本体
目前科学家推测,“宇宙起源”也许在无止境的“本体”海洋中重复发生。我们的宇宙可以比做漂浮在巨大本体“海洋”上的一个气泡[图1],在这个“海洋”上不断有新的气泡形成。根据这个理论,宇宙像开水中形成的气泡,在不断地产生,漂浮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即一个 11 维的超空间“本体”上 。这个本体是非物质的。
图1。宇宙有多个,都是本体海洋中的气泡。
图2。宇宙中的星系就像表面上的那些白点点,随着宇宙膨胀,星系之间的距离变大。
图3。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扁平的,它位于我们所在的宇宙大气泡的表面上,[图2]中的白点之一。
宇宙有多个,它们都是在宇宙的本体内发生的“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发生之前,这时还没有我们的宇宙。宇宙的本体是高维的虚空,没有物质,也没有与物质等价的能量;但是有真空零点能(空间里面的实粒子和虚粒子产生的能量)。这个虚空是处于完美对称的状态,宇宙的四种力(重力,电磁力,弱和强相互作用力)统一成一个单一的“超力”。这个虚空是处于无休止的量子波动中,产生小气泡。多数小气泡随即恢复原状,少数气泡过大,破坏了虚空的对称性。在这些气泡中,宇宙本体中统一所有四种力的对称性破裂,首先释放出引力(负能量),使气泡快速膨胀,与此同时,虚空中不断产生正能量与之抵消,以保持宇宙总能量为零的能量守恒定律。
因此,我们的宇宙是无中生有从本体中出来的,主要证据有:
(1)宇宙中的正能量(包括所有星系和物质)与负能量(重力)之和为零(霍金);
(2)宇宙中正负电荷精确抵消;
(3)宇宙无自旋;
(4) 物质世界并非实体,而是弦上的音乐。
后一点是现代物理学的最新前沿—弦论的成果:所有看起来是硬帮帮的实在物体(例如图4中最上方的苹果),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一切原子和分子又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根据弦论,如果你用一架超级显微镜来窥探基本粒子的内部,那你所看到的将是空空如也的景象。如果你能再把放大倍数提高十亿个十亿倍,你就会看到在中心处有一根振动着的弦。如果用力弹拨这根弦,它的振动就会发生变化。质子说不定会变成一个中子。再弹拨一下,它说不定会变成一个电子。事实上,如果用适当的力度来弹拨它,它会变成任何一种已知的亚原子粒子{图5}。
图4. 组成物质世界的所有的基本粒子, 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動模式或振動激發態。
图5正如小提琴上的弦, 弦理論中的宇宙弦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動,弦的不同頻率的振動對應於不同的質量和能量的 ...
宇宙是由宇宙弦組成的大海。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 它們不斷在產生, 也不斷在湮滅。我們現實的物質世界, 其實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图6】 (參見B.格林著《宇宙的琴弦》)
因此,现代科学对高更问题的回答是:我们从哪里来?人类从宇宙本体中“无中生有”而来的;我们是谁?人类是宇宙本体的汽泡在膨胀时产生的正能量凝聚成的尘埃;我们到哪里去?物理定律已确定,人类将重新变成尘埃,再回归本体。
如是,物理学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正如《金剛經》偈云: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任何一个人,当他真正的认识到了宇宙本身是虚无,我们也是虚无体的时候,他就彻底摆脱了世俗的烦扰,没有任何的痛苦与欲望了。人类只是虚无的基本粒子构建的自组织结构,居然建立了国家,军队,法律,道德,艺术,爱情,经济,贸易,各种社会思潮,这些都不过是粉尘的闹剧,如同我们看蚂蚁社会一样。在虚无的空间面前,没有任何东西有对错之分,你所做的,你所思考的,你所认同的都是错的,可也都是对的,没有任何东西及成就具有永远的意义。温伯格(量子场论奠基者,诺贝尔奖得主)说,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越深入,宇宙就越索然无味,宇宙越是看来可以理解,就越显得毫无意义。人生是场闹剧,只有为数非常有限的几件事可以使它从这种闹剧水平上略有提高,而努力去科学研究理解宇宙便是其中之一,可使人生带上一点悲剧性的优雅色彩。
有人会问,科学宇宙观带来科学人生观。现代科学宇宙观带来的人生观却是做好事与做坏事都一样,这样的人生观不是太消极了吗?是的,目前的宇宙观的确如此,但科学是在不停地发展,今后的科学可能会造就出不同的人生观。科学会如何发展呢?有趣的是看看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认识宇宙的佛学是如何说的。
佛学与科学不同,虽然佛学“空观”也认为“万法皆空”,但“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顽空”。“业力”不空: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没有时空,也没有物质。但虚空并非顽空,它可以演化出“邻虚尘”,即尺寸趋近于零的微粒,由此微粒反复聚集,产生了宇宙及生命。因此人生如梦,身心如幻,万法皆空。所以《华严经》说:“比如梦中见种种诸异象。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 永嘉大师说:“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茫茫无大千。”
历代许多高僧大德,通过长期修持,直觉体验到自性的存在,他们发现:自性可以看成是不居万法,却有不舍万法的灵觉真空状态。《大乘起信论》中心思想为论证自性(又叫“如来藏”或“真如”)与世界万物的关系,认为世界万有都是“如来藏”的显现,因而提出“真如缘起”说。不难看出,佛学中的自性与科学中的宇宙本体是同一的。《楞严经》把大海比喻作我们的如来藏(自性),把大海里面水泡比喻作迷惑颠倒的人。凡夫执着那个水泡是大海,而把整个大海忘掉;觉悟的人晓得整个大海是自己,那个水泡也是自己,水泡没离大海。
如何见“自性”,即发现本体?关于明心见性的方法,当推六祖《坛经》的坐禅之法与参究之功。原则是识自本心,不离一念;精神内守,心不外驰。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心不外用;永嘉禅师行住坐卧,不离此心,朝夕如斯,一宿而觉;赵州禅师除粥饭二时外,四十年不杂用心,结果大悟。
有许多禅诗描述了这种境界。下面列举几首。
吕重阳祖师偈云: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修行者并非避开外界是非善恶,而闭门入定,执着守心;而是对外界一切现象,心不起念,内心不动,则为真定,易见自性。
唐代张拙诗: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众缘无挂碍, 涅磐生死等空花。
其意为,佛性之光,本来遍满虚空法界,如同佛光普照,不管是凡夫、圣人,甚至一切含灵动物,都与我一体,我们都是一家。一个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不生即无生,就是一切生。如同虚空无相,则无所不像。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像盗贼般住在我们身体里,每天都痴惑于爱欲,迷没于瞋怒,如不当看的贪看,不当听的贪听,不当说的妄说,不当想的妄想,不当做的妄做……。人的本性,就是被六根的乌云遮蔽了,要先将人体村庄的这六个盗贼降伏,不让身心语意妄动,是每个修行者最要紧的一件事!
三。现代科学和佛学中宇宙本体的比较
(1) 名称
科学:虚空;
佛学:自性,如来藏,真如,藏识海。
(2)属性
科学:宇宙的本体是高维的虚空,没有物质,也没有与物质等价的能量;
佛学:非物质的,心物一元;自性可以看成是不居万法,却有不舍万法的灵觉真空状态。
(3) 能量
科学:有真空零点能(空间里面的实粒子,虚粒子产生的能量),以及推动“暴涨”的能量;
佛学: 唯識論的根本依(第八識),是生命的能量,即生命之氣,簡稱根本氣,来自本体。
(4) 状态:
科学:这个虚空是处于完美对称的状态,宇宙的四种力(重力,电磁力,弱和强相互作用力)统一成一个单一的“超力”;
佛学:《愣严经》说宇宙本体:“觉海性澄园,园澄觉元妙”(宇宙本体如大海般的正觉自性清净清澈,风平浪静,园满无漏的,玄妙不可言)。
(5)如何生出物质世界:
科学:物质世界是本体的变现。本体虚空是处于无休止的量子波动中,产生小气泡,多数小气泡随即恢复原状,少数气泡过大,破坏了虚空的对称性,“超力”解体,分开成四种力,产生大爆炸,气泡迅速膨胀。膨胀中不断“无中生有”地产生出负能量(重力)和等值的正能量,后者次第演化成物质世界和生命。
佛学:宇宙万有包括身心、大地、山河皆为本源真性所变现,具有同一本体。宇宙的自性本体,湛然明觉。但是由于宇宙之道是阴阳互换。阳极生阴,静极生动。湛然明觉久后生动,出现妄念(这是佛学相当于“量子波动”的说法)。妄念生后,一再放大。先是“劳久发尘,自相浑浊”,引起“尘劳烦恼”,尘劳就是宇宙中生成的“物质尘埃”,然后它们的聚集,遂成物质世界。
(6)物质世界到哪里去?
科学:回归虚空。
佛学:回归真如。
(7)本体与现像的关系
科学:本体虚空无所不在,本体与现像的关系没有研究;
佛学:本体虚空无所不在,本体与现像通过“业”力联系。
什么是“業”呢?佛学认为,人的生命像瀑布,一息不停,一息不断,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因此,一个低级的生命方式有可能发展成为高级的生命方式;同时,高级的生命方式也有可能退化为低级的生命方式。
依唯识学讲,我们举心动念,在阿赖耶识中就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会生长成为身体器官和四周的环境。善的种子就生成好的器官和优良的环境,恶的种子就生成坏的生物器官和下劣的环境。
佛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所造的业,业习种子落在阿赖耶识这个仓库中,永远不会失掉,永远不会变质。这个业因,遇到缘就起现行,就是果报,这个果报你决定要受。一个没有脱离六道轮回的人,所造的善恶业因,纵然过无量亿劫,遇到缘还是要受果报。
果报信仰造就了人世间的真善美。《旧唐书.太宗紀》中记录:唐太宗在「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親录囚徒,归死罪者兩百九十人於家,令明秋末就刑。期后应期毕至,詔悉原之。」换言之,贞观六年全国的死刑犯共290人,唐太宗让这些死刑犯回家,来年秋天再来接受死刑,结果犯人到期果然都回来了。这些犯人为何如此诚信?什么力量使他们宁愿赴死也不失信呢?唐太宗时代正是佛教盛鼎之时,佛教思想的核心是轮回和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世未报,来世必报。这个信仰使人不怕死,但怕做坏事、招报应。正是这种对将来受果报的恐惧感,使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约束的力量,造就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科学和佛学的区别:人的命运。物理学家怎样看待人的命运?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但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一切都是一种随机的概率;近代物理学揭示,盲目的作用力,随机的概率决定了宇宙万事万物,甚至包括宇宙本身。
佛学既否定有创造天地和管理人们命运的神,也否定人的命运是随机的,人的命运是自已的业力—行为造成的。《杂集论》卷八:“世尊说,如果有情皆由自业,业所乖争,从业所生,依业出离,业能分辨一切有情高下胜劣。”
四、小结
科学和佛学都发现宇宙的本体是虚空,宇宙万物与本体-虚空联系紧密。科学认为虚空的大爆炸产生宇宙,万物都是弦上的音乐乐声消失只剩虚空。佛学认为宇宙本体是寂然不动,灵明清虚的虚空。妄念生后,循环往复,遂成物质世界。妄念消除,回归虚空但业力不灭,种子发芽,成为果报。
未来的科学能否发现业力和果报?
转自:http://www.zgsf.com.cn/viewthread.php?tid=69225&extra=page=1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1NDc2MDI4.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