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是谁?
个人日记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一日闲着无事,同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子玩耍谈天,黄昏来临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说是萧伯纳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没想到小女孩子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玛丽和你玩了一下午。后来,萧伯纳对他人讲,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过重。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是个傲气十足的人。一日在田间小路上行走,忽然和一个村姑狭路相逢。村姑挑着一担泥,两个互不相让。最后村姑提出她出一上联,若苏东坡能对上下联,她就甘心让路。村姑的上联是: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苏东坡一听,这个上联可生了得,一时竟想不出下联。两边在水田里插秧的农夫大声笑。情急之下,苏东坡竟然大声回应:两旁夫子笑颜回。然后,苏东坡脱下鞋袜,为村姑让了路。
事实上,一个人的轻与重,贵与贱,决不是自己能订下标准的。平静谦和,不事张扬,才是最重的分量。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被一个贵妇人当作搬运工搬箱子,托尔斯泰十分愉快的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得到了一卢布的报酬,当贵妇人得知这个搬运工是托尔斯泰时,羞得满脸通红,想要索回那一卢布,托尔斯泰却高兴的说:不,这是我劳动所得,和稿费同样重要。
总统里根,虽贵为总统,却能够把自己“看轻”。一个叫比利的男孩子,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听说这个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做总统,于是里根把他请到白宫,让他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亲自给这个孩子做助手,帮他处理公务,直到这一天结束。
大学开学的日子,一个新生拦住了一个看门的大爷,让他照顾一下箱子。第二天才发现,这个看门的大爷,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竟然能够如此看轻自己,也许,正是他成为当代学人榜样的原因之一。
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一对夫妻因为一点琐事吵架。为了杀杀丈夫的锐气,妻子决定以离婚相要挟。于是,一向霸道的她自拟离婚协议书,所有的一切财产归丈夫,孩子归丈夫,自己每月支付孩子五百元生活费,以示离婚的决心。不依不饶的她本以为丈夫不会同意。未曾想到丈夫很爽快地同意了。一周之后,妻子主动找丈夫要求复婚,被丈夫拒绝了。她对他说:“给你半年时间,如果你还不同意复婚,那我就嫁人了!”她太高估了自己,以为丈夫会非她不娶呢!期待着眼前已经变得有点陌生的丈夫听到最后通牒能有所触动。然而,丈夫脱口而出,“我早就受够你了,随你的便!”后来,他们也就真的没有复婚。
这个故事真实而简单,但是它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离了谁地球都照样地转。一个人可以自信,但不要自大;可以狂放,但决不能狂妄;可以健康长寿,但不可能万寿无疆;能够力挽狂澜,但决不可能再造乾坤。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用这种心态处世,可以使社会更和谐。
本篇图文来自网络
请喜欢知行合一空间的朋友加我QQ:1783486738
让我们成为精神上的伙伴,共本读精妙佳文,共享美好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