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白楼之行
圆阙堂随笔
前言:孩子还有两天就开学了,我们在酝酿一次行程更长一些的骑行,最后确定去泰安岱岳区南白楼村看千年老槐,单程约五十里。信息是老赵大哥提供的,他和老邹大哥已经断断续续的骑了十七年,虽只跑短程,资深老驴了,方圆附近的地方甚至到村没有不熟悉的。老赵长我九岁,老邹长老赵五岁,我们也算得忘年交了,前年初探剪云山就是这二位向导,老邹知道的很多,甚至每一条路,每一块石头都能说出一点故事,跟他一块出行,能让你的旅程变得立体而深邃,非常的享受。
本来 老赵也要一块去的,临行前一天,嫂子扭腰了,看孙子的重任落到了他头上,只能遗憾的留在家里。行前,五大三粗的汉子可怜兮兮的说:“回来喝酒可别忘了我?”,我们笑笑:看情况吧!

下午两点钟与老邹大哥准时汇合。 入秋有些日子了,又接连下了几场雨,今天天气出奇的好,空气清新,气温凉爽,特别适合骑行,有几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天了,心情也格外的好,心中全没了平日的阴霾。

什么叫天高云淡...

什么叫秋高气爽...

我们专拣田间小路走,看着两边茂盛的庄稼地,行走在凉爽的林荫里,此刻,你还祈求什么...

近年来环境的确改善不少,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鸟儿多了起来。随处可见的珠颈斑鸠好奇的看着我们...

避开大路...

要上一级路了,我们要在前方跨过公路向南钻进大山里。
看见那块大牌子了吗?一山是指泰山,水是趵突泉,圣人是曲阜孔子,山东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后面的一古城有点贻笑大方了,是肥城的古店村牵强附会的开发的行卖房之实的假景点,不过的确得佩服人家的宣传手段。

绕过收费站

一级路上很危险,我们紧贴着路边骑,对女儿而言是个考验。不过,她一直很稳健。

进入泰安地了...

远处隐隐约约的那座就是泰山,应该是傲徕峰吧?

孩子看到羊稀罕的不得了,薅了把草递过去,那只唯一的红山羊也不怯生,友善的与孩子互动,可把孩子高兴坏了。


因为修路搞工程,整座山都吃掉了。

未进肥城界,老远都能看到山脊上的大字。

久违的草苫子,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简朴的村委会。



瓦房、矮墙、村中小路...

一个意外地发现...

名字就带着强烈的时代感,上刻六六年修...废弃了,不知是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还是现在的干部渎职不作为...

筛谷子的老大爷。前些日子孩子刚认识了地里生长的谷子,借此机会让她了解更多,老大爷很和善,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挺有学问的样子,看我拿着相机在拍,很配合的摆了摆姿势,不过倒显得有点扭捏不自然了,呵呵。


穿街过巷...

看见村名了吗?起的名字这么实在,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山像馍馍吗?

路就在房子的半腰部位,房子没有后窗户。

以前只知有高青的扳倒井酒,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殊不料此处还有一类似传说。从时间上考,此处的村名要早得多,故事更为久远。

姑娘晒黑了,眼皮咋还肿了捏(*^__^*) ……

这就是传说中的那口井,井水清冽依然!

我满腹疑惑,问一近九十岁的老奶奶,井怎么扳倒呢?老奶奶说此地井水都是山上下来的山泉水,以前水脉旺,水面与地面平,为防止冲进牲畜粪便等杂物污染水质,每座井口都会砌上半米左右的井台。当时刘秀没有取水工具,所以推到井台趴下来喝水。听完这段合情入理的故事,我从心里真的相信了这个传说。老邹大哥说,不仅此地有关于刘秀的传说,肥城境内也有上马石等传说,一直到河南南阳。我想,证据链已经形成了,莫非这一连串的传说都是真的吗?

散养的鸭子在戏水,可是真正的散养啊,市场买不到的,咽口水...

钻进大山里,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山头上的矮城墙

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上去看看围城里到底是什么。

原始的山村风貌,处处让人感动,我从此地经过,我只是一个过客...




蟠龙山的梯田和老农

高高低低的电网架也成了田野的一景。

久违的泥土的气息、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

到南白楼了,无意间发现的辘轳井,我如获至宝。凉快的大爷大娘说大半个村的人都吃这口井里的水,当我询问这口井的名字历史时,都说不上,只知祖辈都赖这口井过活,一个大娘爽快地说,周围都是姓赵的,就叫它赵家井吧,大伙都笑了,说行!


南白楼分前中后三村,此是后村铭碑。这位老大爷说,南白楼七棵古槐,仅剩这一棵了,下面横竖堆着的就是它枯死断掉的枝杈。

大槐树,额滴那个神呐...

我问大爷此树树龄,大爷说谁也说不上,只知道千年以上,全国不敢说,省内是没有比它更古老的了,各地来参观拍照录像的络绎不绝。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后面在我录像的时候,大爷很权威的指挥着我的机位:向后!再向后,站墙根去...那架势真的像一个熟练的导演,一看就是久经阵仗的了。

这帮老头没事就偎在大槐树下,来人参观,他们便眉飞色舞、如数家珍的向人们介绍他们村的骄傲!

“看到没?旧板天仙配就是在这儿拍的,‘大槐树的窟窿作证’就是拍的这个窟窿...”话语中,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


树干全空了,里面就是三个成年人站立也能容得下,真难以想象它还有能量挺立如此庞大的树冠。老树无言,而它却实实在在是我们当中最古老的生命,唯有它历经无数风雨,亲历了世间沧桑变化,见证了历史轮回,它默立千年,独守生命中的那份执着,用它空灵的腹腔向我们阐释着时空的厚重... ...

老槐树是“神树”,自古人们就对之充满了敬畏之情,又因了这些人文掌故,它渐渐成了当地人的精神寄托,成了当地的图腾,一时我不禁肃然起敬,再不敢浮言妄语...


刚有人打过水,女儿手痒难耐,向前也试一把...

废弃的石碾。

老邹催的急,我匆匆而又依依不舍得告别老树,再留一张...



老水渠让人联想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左边盘龙山。 注意山上的植物带了吗——这就是盘龙山名字的来历,像一条条龙盘在上面。

右边凤凰山。据说在正面看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在这里,我错过了一个景致,凤凰山下有王耀武故居,老邹大哥不知道我对历史的偏爱,忽略了王耀武只向我介绍了此地风水极好,老辈人传说该出个皇帝的...老赵大哥后来说起时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为了不走回头路,尽量多的看些风景,我们一直向前,打算从另一条路回去。

时代的印记。


前面路口,我们右拐西行,开始返程了。老周一直担心我女儿的体能,想在前面让她坐公共汽车回去,结果车走了,女儿很高兴,因为她想自己骑回去。







汲水的地井。





在一户人家门前看到许多奇石,还有古树名木。



石房这块巨石下面都空了,刚好被大雨冲刷过,空灵通透,蔚为奇观。







在一个叫四合村的地方,老邹大哥扎胎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能修车的门店,主人不顺气,不给修,我们自己打上气,立即又撒了...

只好让老邹骑两辆,我载着女儿,正好腾出一双手拍照,以下照片大多出自女儿之手。





一路多见桃农占着公路摆摊,凭空造成诸多交通隐患。



匆匆过客...



夕阳下,羊倌牧归。

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往家赶。

到了仪阳才有了修车的。


在市场的头上,一间别致的商店。

上了济兖路,家就不远了。

两边的路灯杆被鸟当成了安全的家园,劳碌了一天,现在它们已经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吧。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到家了。

后记:这次是第四次出行了,前面还有白云山群力放水洞之行,陆房战役纪念馆之行。至此,我们渐渐掌握了节奏感,积累了一点点初步的户外知识,心里在慢慢地变得亮堂起来,就像那一缕曙光刺破那一层薄雾... ...我想,我和女儿会长期的将这项活动进行下去。
本来 老赵也要一块去的,临行前一天,嫂子扭腰了,看孙子的重任落到了他头上,只能遗憾的留在家里。行前,五大三粗的汉子可怜兮兮的说:“回来喝酒可别忘了我?”,我们笑笑:看情况吧!
下午两点钟与老邹大哥准时汇合。 入秋有些日子了,又接连下了几场雨,今天天气出奇的好,空气清新,气温凉爽,特别适合骑行,有几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天了,心情也格外的好,心中全没了平日的阴霾。
什么叫天高云淡...
什么叫秋高气爽...
我们专拣田间小路走,看着两边茂盛的庄稼地,行走在凉爽的林荫里,此刻,你还祈求什么...
近年来环境的确改善不少,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鸟儿多了起来。随处可见的珠颈斑鸠好奇的看着我们...
避开大路...
要上一级路了,我们要在前方跨过公路向南钻进大山里。
看见那块大牌子了吗?一山是指泰山,水是趵突泉,圣人是曲阜孔子,山东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后面的一古城有点贻笑大方了,是肥城的古店村牵强附会的开发的行卖房之实的假景点,不过的确得佩服人家的宣传手段。
绕过收费站
一级路上很危险,我们紧贴着路边骑,对女儿而言是个考验。不过,她一直很稳健。
进入泰安地了...
远处隐隐约约的那座就是泰山,应该是傲徕峰吧?
孩子看到羊稀罕的不得了,薅了把草递过去,那只唯一的红山羊也不怯生,友善的与孩子互动,可把孩子高兴坏了。
因为修路搞工程,整座山都吃掉了。
未进肥城界,老远都能看到山脊上的大字。
久违的草苫子,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简朴的村委会。
瓦房、矮墙、村中小路...
一个意外地发现...
名字就带着强烈的时代感,上刻六六年修...废弃了,不知是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还是现在的干部渎职不作为...
筛谷子的老大爷。前些日子孩子刚认识了地里生长的谷子,借此机会让她了解更多,老大爷很和善,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挺有学问的样子,看我拿着相机在拍,很配合的摆了摆姿势,不过倒显得有点扭捏不自然了,呵呵。
穿街过巷...
看见村名了吗?起的名字这么实在,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
这山像馍馍吗?
路就在房子的半腰部位,房子没有后窗户。
以前只知有高青的扳倒井酒,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殊不料此处还有一类似传说。从时间上考,此处的村名要早得多,故事更为久远。
姑娘晒黑了,眼皮咋还肿了捏(*^__^*) ……
这就是传说中的那口井,井水清冽依然!
我满腹疑惑,问一近九十岁的老奶奶,井怎么扳倒呢?老奶奶说此地井水都是山上下来的山泉水,以前水脉旺,水面与地面平,为防止冲进牲畜粪便等杂物污染水质,每座井口都会砌上半米左右的井台。当时刘秀没有取水工具,所以推到井台趴下来喝水。听完这段合情入理的故事,我从心里真的相信了这个传说。老邹大哥说,不仅此地有关于刘秀的传说,肥城境内也有上马石等传说,一直到河南南阳。我想,证据链已经形成了,莫非这一连串的传说都是真的吗?
散养的鸭子在戏水,可是真正的散养啊,市场买不到的,咽口水...
钻进大山里,目的地越来越近了...
山头上的矮城墙
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上去看看围城里到底是什么。
原始的山村风貌,处处让人感动,我从此地经过,我只是一个过客...
蟠龙山的梯田和老农
高高低低的电网架也成了田野的一景。
久违的泥土的气息、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
到南白楼了,无意间发现的辘轳井,我如获至宝。凉快的大爷大娘说大半个村的人都吃这口井里的水,当我询问这口井的名字历史时,都说不上,只知祖辈都赖这口井过活,一个大娘爽快地说,周围都是姓赵的,就叫它赵家井吧,大伙都笑了,说行!
南白楼分前中后三村,此是后村铭碑。这位老大爷说,南白楼七棵古槐,仅剩这一棵了,下面横竖堆着的就是它枯死断掉的枝杈。
大槐树,额滴那个神呐...
我问大爷此树树龄,大爷说谁也说不上,只知道千年以上,全国不敢说,省内是没有比它更古老的了,各地来参观拍照录像的络绎不绝。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后面在我录像的时候,大爷很权威的指挥着我的机位:向后!再向后,站墙根去...那架势真的像一个熟练的导演,一看就是久经阵仗的了。
这帮老头没事就偎在大槐树下,来人参观,他们便眉飞色舞、如数家珍的向人们介绍他们村的骄傲!
“看到没?旧板天仙配就是在这儿拍的,‘大槐树的窟窿作证’就是拍的这个窟窿...”话语中,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
树干全空了,里面就是三个成年人站立也能容得下,真难以想象它还有能量挺立如此庞大的树冠。老树无言,而它却实实在在是我们当中最古老的生命,唯有它历经无数风雨,亲历了世间沧桑变化,见证了历史轮回,它默立千年,独守生命中的那份执着,用它空灵的腹腔向我们阐释着时空的厚重... ...
老槐树是“神树”,自古人们就对之充满了敬畏之情,又因了这些人文掌故,它渐渐成了当地人的精神寄托,成了当地的图腾,一时我不禁肃然起敬,再不敢浮言妄语...
刚有人打过水,女儿手痒难耐,向前也试一把...
废弃的石碾。
老邹催的急,我匆匆而又依依不舍得告别老树,再留一张...
老水渠让人联想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左边盘龙山。 注意山上的植物带了吗——这就是盘龙山名字的来历,像一条条龙盘在上面。
右边凤凰山。据说在正面看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在这里,我错过了一个景致,凤凰山下有王耀武故居,老邹大哥不知道我对历史的偏爱,忽略了王耀武只向我介绍了此地风水极好,老辈人传说该出个皇帝的...老赵大哥后来说起时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为了不走回头路,尽量多的看些风景,我们一直向前,打算从另一条路回去。
时代的印记。
前面路口,我们右拐西行,开始返程了。老周一直担心我女儿的体能,想在前面让她坐公共汽车回去,结果车走了,女儿很高兴,因为她想自己骑回去。
汲水的地井。
在一户人家门前看到许多奇石,还有古树名木。
石房这块巨石下面都空了,刚好被大雨冲刷过,空灵通透,蔚为奇观。
在一个叫四合村的地方,老邹大哥扎胎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能修车的门店,主人不顺气,不给修,我们自己打上气,立即又撒了...
只好让老邹骑两辆,我载着女儿,正好腾出一双手拍照,以下照片大多出自女儿之手。
一路多见桃农占着公路摆摊,凭空造成诸多交通隐患。
匆匆过客...
夕阳下,羊倌牧归。
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往家赶。
到了仪阳才有了修车的。
在市场的头上,一间别致的商店。
上了济兖路,家就不远了。
两边的路灯杆被鸟当成了安全的家园,劳碌了一天,现在它们已经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吧。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到家了。
后记:这次是第四次出行了,前面还有白云山群力放水洞之行,陆房战役纪念馆之行。至此,我们渐渐掌握了节奏感,积累了一点点初步的户外知识,心里在慢慢地变得亮堂起来,就像那一缕曙光刺破那一层薄雾... ...我想,我和女儿会长期的将这项活动进行下去。
文章评论
火鸟
你女儿真不错,骑完全程,照片拍的很不错,俺也跟着去游了一堂南白楼。
水清无鱼
呵呵,拜读佳作,真的很不错[em]e179[/em] 你们那里很幸运,现在保留遗迹不容易哦
凡尘
那么远,估计我都够呛,小姑娘好棒哦[em]e179[/em]
机器人
[em]e142[/em]
秋日晨曦
欣赏自然风光、查看历史遗迹,探访奇石古槐。。。。这一路还真是收获不少啊,特别是对孩子的锻炼,你家小女真是棒!
过得好
你走的才是神仙样的道,等我有钱有闲了,也开始驴
山里人
这半碗凉白开喝得好,杀渴又提神。乡土淳厚人实诚,即是"老虎"也承认。山东是个地方,座座青山绕白云。老乡,能再给半碗不?
八月
我到过泰安,登过泰山,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泰山文化气息很浓。读了你的美文,才知山东处处有文化,不愧是孔子的故乡!最令我佩服的还是你们这些山东人:老邹大哥、你和你女儿身上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在教育思想上你比孔老更高一筹,难怪杜郎口教学模式能在全国领先,在下真是佩服!
望远方
[em]e179[/em]
柳笛悠扬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教子有方,你女儿真棒!
月上中庭
好!
绽雪的蕾
嗨!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的...我爸爸的女儿[em]e121[/em] 。谢谢各位叔叔阿姨的表扬,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每天都有好心情,每天发大财!【有点陶醉了(*^__^*) 嘻嘻……...鞠躬!】
绽雪的蕾
看了帖子,我又好像重走了一遍南白楼,那天所经历的一切都历历在目,现在又心痒难耐了,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再出去啊?
安之若素
漂亮的图片配上文字,让我跟着作者神游了一回,骑车带孩子出去转转,既锻炼了孩子的体能和意志,又增长了孩子的见识,您教子有方,向您学习。孩子表现很好,为她鼓掌。
添香
你女儿好棒啊!你的文让我也游历了你的旅程,喜欢这样的路书。精彩!若是让小女孩也开始写写她的游记,长大了 一定非同凡响。且我觉得她镜头感很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