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来临,如何打开您的胃口
明德的夏天
对于这种现象,有些人采用的方法是懒得就懒,然而有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离不开一个字:吃。食欲作为人生三大本能欲望之一,是五脏功能好坏的重要标志,懒只会懒坏自己的脾胃,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大暑时期最常见的胃口变差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行。
这种食欲不振的现象到底是何原因引起的呢?在中医看来,大暑期间的厌食症状,多于脾胃受凉有关。《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指的是拉肚子,而“寒中”是指脾胃受凉了,因为在中医里面,脾胃属中焦,因此称为寒中。有的朋友会问了,大热天的,哪来的寒。就是因为热,才会空调开得大大,常常吃冷饮、喝冰水,结果把脾胃的机能弄得不正常了。所以,要改善夏天的厌食现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伤寒,祛除脾胃的寒气。
怎么祛除脾胃的寒气呢?
很多食物都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而最常见的莫过于生姜了。“晨起三片姜,无病无灾殃”,从这句流传经久的民间谚语,我们可以知道生姜并不只是去除腥气的调味品,还是一味有较大医疗价值的厨房大药。
说起生姜有一个传说。
说是有一次神农去南山采药,不幸吞食了毒菌,顿时肚痛如刀割,竟昏倒在一棵大树下,没多久又慢慢苏醒。神农睁眼看望,发现他躺着的地方有长而尖叶的青草,香气浓溢,渐渐觉得头目清醒,他知道这是香气刺鼻的结果,便用手拔起一株,把块根故在嘴里咬嚼,一股又辣又清凉的味道。顷刻,肚里咕咕响,继而泻出误食,泻后就神清气灾,一切康复自如了。神农在沉思:这种长尖叶草能起死回生,自己姓姜,就取名“生姜”作为永久纪念。
其实生姜的作用除了杀菌外,还可祛寒。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方中有生姜者68方,或配半夏以降呕逆,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但总离不开祛寒,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所以民间才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
关于姜的吃法,可姜汤,做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款驱寒功能能强大的药膳——生姜红枣粥。这道粥出自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对夏季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这道药膳的配方包括生姜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首先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姜丝,红枣去核,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烧开,放入姜丝、红枣,小火熬煮成粥。吃法为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食即可。
在这道粥中,姜是温胃散寒的良药。因此,用生姜煮粥,确有比较理想的温肺暖胃、驱寒的效果。我们再来看红枣,我国用红枣治病,由来已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红枣列为上品,认为它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本草纲目》更指出,红枣是脾之果,是脾虚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直至现代,中医使用红枣,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瘦无力、食少便稀等症。由于红枣是调理脾胃的良药,所以附带的美容效果也堪称一流。
湖南长沙月亮山汉墓出土了一个珍贵铜镜,上面刻有铭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三国时期的貂蝉,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以野枣充饥。后来被卖到王允府中做婢女,由于从小养成了吃枣的习惯,到了王府仍然天天吃枣,所以16岁时就亭亭玉立,美若天仙。
特别提醒的是,有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的人,不适合食用生姜红枣粥。
除生姜之外,最方便的“暖胃”食物还有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香菇、桂圆等。
另外,采取按摩足三里穴来增进食欲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据《黄帝内经》记载,足三里穴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的生长。长期按摩足三里穴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佳效。关于足三里穴的保健功效,在中国的中医史上是被广泛认可的。
《医说》记载:“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说,若要使身体安康强健,就得经常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骨外侧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在人体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之功效。此穴常被称为“保健穴”或是“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练习的具体做法是:
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二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
另外,夏天也需要注意防寒。比如,夏天不盖被子,脾胃也容易受寒,所以百姓讲究冬暖脊背夏暖肚,目的就是不要让腹部着凉。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生活中应以饮食调摄、体育锻炼为主,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
第一、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大暑时节,还要尽量避免寒凉食物和冷饮。
第二、适当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以步代车,上下楼梯尽量少坐电梯,饭后去散步,早上应该进行慢跑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
第三、控制好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情绪等于保持良好的食欲。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不良的情绪可影响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来源: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