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实践中学写诗
个人日记
从上学时我就有一个梦想,三五知己共同探讨自己喜欢的话题。今生有幸,找到了同班同学。他们和我一样,在杏坛耕耘多年,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却没时间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巩固、开掘。
津门柳絮三才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论资排辈,谓之一才,二才,三才。《三国演义》有桃园三结义,《西游记》有悟空、八戒、沙僧,我挤进来无名无分,叫四才?我堂堂须眉颜面何在?叫总裁?又不开公司,况且我对经营谋略一窍不通。干脆叫“不才”吧,既符合实际,又显得虚怀若谷。
前几天,我看到了我的老师们聚会的照片,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打油”,三才齐上,帮我修改,竟然变成了一首诗。我学而不厌,她们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互利双赢。
日前,二才发来一条短信云:
冬去春来,香椿树又发芽了。我家楼下草坪里,11年前我们种了一颗香椿树。树苗有一尺高,如今已长到5层楼高,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每年只能摘下面的叶吃,上面的够不着,邻居想摘也只能望树兴叹!备课累了,就看看窗外的香椿树,听听树上的蝉鸣声。蝉鸣声声随声去遐想,树叶瑟瑟任风摇记忆。当年一人种树另一人浇水的美好情景,一去不复返了。时光如能倒流多好!
我回信:读了你的短文,颇感酸楚,睹物思人的描述用诗的形式表达会更精彩。
她回:多谢, 你的建议很好。我的功底太浅,还需诗兄帮忙,慢慢想,不着急。
于是她写了下面的诗:
楼前草坪香椿树,枝繁叶茂树干粗,树叶瑟瑟摇记忆,植树浇水影浮出。
独自听蝉鸣声声,蝉声幽咽诉柔情,树在人亡亦断肠,忽见椿树芽又生。
此诗确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她把诗发给我们,一才说:“一首小诗用字尽量不要重复,根据二才原意,做了适当修改”:
楼前草坪香椿树,枝繁叶茂干日粗。翠叶瑟瑟摇记忆,种植浇水影浮出。蝉鸣声声独自听,娓娓柔情幽咽诉。
树在人亡易断肠,珠泪盈目似滴露。
不才感觉,一才把重复的字都改过来了,不错。楼前不如窗前,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翠叶瑟瑟”是近观,最后两句太拖了,也显消极。。
三才说:“根据我对二才的了解,我觉得说得还不够清楚,再加上一些”:
楼前草坪香椿树,枝繁叶茂树干粗,椿叶瑟瑟摇记忆,植树浇水影双出。而今独自听蝉鸣,蝉声幽咽诉柔情,七载年华泪无尽,树旺人亡泪欲枯。料峭春风今又是,试问春芽又生无?
不才认为:三才最后两句很深沉,有分量,“试问”二字用得很好,把抒情主人公矛盾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根据二才诗的原意,综合一、三才的修改意见,不才做一下总结,虽未采用原句,但大家的意思已经加进去了:
窗前草地香椿树,叶茂枝繁根本固,绿影婆娑摇记忆,栽种灌浇犹在目。
独闻寒蝉声凄切,秋风瑟瑟柔情诉。树在人亡肠寸断,心结应在嫩芽处。
浅析: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之作。首句主要意象是香椿树。抒情主人公透过窗子看到草坪上挺拔的香椿树,以草作衬更显伟岸,第二句对其进行细致的描绘:枝繁叶茂根深本粗。为下面的内容做了铺垫。第三句“绿影婆娑摇记忆”, 绿影婆娑是在楼上远观,树冠在风中摇曳而生发出抒情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摇”字用得十分生动,因树摇而意动,因意动而诗成。第四句是“记忆”的内容:“栽种灌浇犹在目。”不难想出,这棵树是抒情主人公和良人共同栽种:一人栽种,一人浇水。两人配合如此默契,不由想起《天仙配》中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其乐融融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第二首开头“独闻寒蝉声凄切”一个“独”字打破了前面的画面。而诗人捕捉的意象是寒蝉。其声凄凉而悲切。抒情主人公被凄苦氛围所笼罩。阵阵秋风似乎在诉说割舍不断的情愫。第三句“树在人亡肠寸断”谜底终于揭晓,原来良人离她而去,“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令人柔肠寸断?最后一句“心结应在嫩芽处”是由秋景转入初春。抒情主人公的心结在于“嫩芽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人生无常。草木来年又发芽,而人却一去不复返。另一层意思是:激励自己要像香椿树,经过严酷的冬天在春风中绽放新芽。这两层意思其实是同一心结。看到香椿发芽自然联想起往事,慨叹人生无常。是在痛苦中挣扎,还是像香椿树一样“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鲁迅语)以夺取生命的滋养,像香椿树一样顽强地生存?结尾发人深思。
特点:
1、原诗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古人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内心不郁结则无需宣泄,只有郁结到一定程度形成块垒,方需一吐为快,所以我常和同学们说,诗是感情的喷射或流淌,而不是无病呻吟地“为赋新词强说愁”。香椿树是抒情主人公和良人亲手栽种的,如今树在人去,睹物思人,能不痛乎?能不“塞”乎?能不宣泄乎?
2、诗贵在含蓄。所谓含蓄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如“绿影婆娑摇记忆,栽种灌浇犹在目。”记忆什么?什么事犹在眼前?诗人没有直说。尾句“心结应在嫩芽处。”如此含蓄的语言给读者以联想的余地。
3、情景交融是这首诗又一大特点。诗人笔下的香椿树是抒情主人公思念良人的载体,树是两人共同栽培的,当然有着不同寻常情感。诗人把树安排在一年四季之中,只要凭窗眺望,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棵树,夏季绿影婆娑;秋季寒蝉凄切,秋风送情;春天嫩芽萌发生机勃勃,无不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感情。古人有“红杏出墙春意闹”,一个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这里“绿影婆娑摇记忆”一个“摇”字不仅使树有了灵性,而且引领全诗,寒蝉,秋风全被情绪化。“心结应在嫩芽处”“应”是诗人判断的结果,要么重复过去,要么开拓未来。诗人相信抒情主人公一定会挺过去,使象征爱情的香椿树更加茂盛。
结尾语:我在群里讲课多年,诗词理论不失枯燥,名作欣赏毕竟是今人对古人的理解也有失遥远、隔膜,名人轶事也缺少针对性。不少朋友建议就他们写的诗词进行剖析,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和我的同窗同事一起,先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它记录下来,再用韵文方式表达出来交给大家去修正,集思广益,然后成诗。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文学史上并没有记载陶公 如何把不成型的东西拿出来晒的,谁帮他改了哪首诗,哪句话。
我不怕,因为我不是陶渊明,况且有津门三才罩着。根据三才要求,将其姓名隐去。
2014-3-27
文章评论
^_^*雪*&
[em]e100[/em] 在欣赏中受益,谢谢老师!
Ruby Zhou
津门柳絮三才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论资排辈,谓之一才,二才,三才。《三国演义》有桃园三结义,《西游记》有悟空、八戒、沙僧,我挤进来无名无分,叫四才?我堂堂须眉颜面何在?叫总裁?又不开公司,况且我对经营谋略一窍不通。干脆叫“不才”吧,既符合实际,又显得虚怀若谷。~~~~~~~~~老师就是老师 令人敬佩 文章老道 显然得益于潜心研读的功底。。。看到这小段 我都笑抽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