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沁园春》讲析
个人日记
西风瘦马 (讲稿)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纳兰性德的词《沁园春》首先介绍纳兰,我讲得快些。
纳兰性德词《沁园春》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纳兰性德,字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多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二十岁时, 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 这一年卢氏刚满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可谓才貌双全,性情温雅,成婚后,夫妻恩爱情笃,卢氏也是一位解风情、识雅趣的“知性女子”,可惜天不假年,偏在三年后摧花夺香,让卢氏死于产后受寒。纳兰容若31岁时5月的一天,与朋友聚会后旧疾寒病复发,“七日不汗”,然后撒手人寰。
据统计,纳兰容若现存的300多首词里,爱情词有100多首。而有近50首是悼念亡妻的。这是纳兰23岁夫人去世,在众多的缅怀她的词中的一首,我们不难看出,痴情的纳兰一次又一次的忆起同夫人,凭依斜栏,共观黄昏,斜阳的情景,一幕幕如昨日映在眼前.在梦中见到妻子,见到妻子如他一般思念着自己,走向自己吟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年年犹得向郎圆。”此情此景不能不震撼人心,在旧日的的窗前无意看见昔日妻子的衣服又不由得的吟出;“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夜香。”纳兰的心纳兰的情与悲愤化成一股需要宣泄的诗情,挥毫写下这首《 沁园春》。
下面,我把原作附上,大家结合注解仔细阅读,能懂多少是多少。
丁巳重阳前三日[1],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2],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灵飙一转[3],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4],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5],翻惊摇落[6],减尽荀衣昨日香[7]。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8]。
【注释】:
[1]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时纳兰性德23岁。
[2]红雨:这里指落花。
[3]灵飙:神风。据传说,亡人的灵魂就像来去的一阵风。
[4]碧落:天界。《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白居易《长恨歌》有“上穷碧落下黄泉”句。
[5]绸缪:原意是用绳子把田里庄稼捆起来,有“未雨绸缪”成语,这里是指缠绵的情缘。
[6]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
[7]原意指衣服留香,风流俊逸。三国时期荀彧有坐处三日香的美誉,故也被人称作荀香。这里是用了荀彧因悼念亡妇,日渐憔悴的典故。彧(读玉)
[8]“ 倩声声邻笛”两句:倩,借助。意思是借助邻家声声凄婉的笛声,谱写出我内心的痛苦。回肠:弯曲的肠子。过去多以肠子的屈曲纡回比喻愁怀萦绕。大家结合注解,再读一下原作。下面我将原文译成现代汉语,需要说明的是,古诗词博大精深,古文字言简意邃。个中含义有时很难用现代文字表达出来,用典只能取其意。翻译古诗词根据译者的理解可以把省略的词语给以适当添加,以便于理解。另外译文力求押韵。本人水平有限,仅供大家参考,不恰当处,请与指正。
康熙十六年重阳节的前三天,我梦见了我的亡妻卢氏,轻着淡妆,一身素服。我俩紧紧拉着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即便说了一些,到现在也记不起来了。临别时她送给我两句诗:“我愿意满含离愁别恨变成天上的月亮,能够向你展示我如满月的容颜。”她平时并不工于诗词,不知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醒后我感慨万端,写下长调《沁园春》。大家可以对照原文看我的译文
以上是我对序的翻译。下面我翻译词
短暂的一生,我们竟如此命殇。低沉徘徊的心意怎能让人遗忘?
记得在绣榻上悠闲地看着风吹花落,同倚在雕栏上共赏夕阳。
此情此景如今已是无法挽留的梦乡。
写给思念你尚未写完的诗稿,无法再续写下去,只能撕心裂肺的痛哭一场。
突然一阵神风你转身即逝,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
仰望长空,我仔细搜寻你的踪影,料得天明,短发都会愁得如霜。
我们的尘缘不会了断,即使你我两隔阴阳。
不管是春花还是秋月,都会引起我的感伤。
本想恩爱一生,地老天荒,突然间你离我而去恰似落叶飘荡(翻看你的遗物)再也闻不到你的体香。
万般无奈,只好依照着邻家笛声的旋律,谱写这阙《沁园春》来表达我的九曲愁肠。
以上是我对原词的理解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题有小序: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很多人说,疗心灵之伤,时间是最好的药剂。随着韶华流逝,一切哀痛、伤感都会逐渐淡化,以至云高风轻地飘散了。可对于纳兰,这条放之四海的规律似乎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在卢氏弃世三年之后的忌日,他心头涌起的愁波恨浪依旧那样汹涌澎湃,继续着他一段痴情缠裹、血泪交迸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纳兰对卢氏情深意切,自卢氏去世后,朝思暮想,心神俱在思念、回忆中,当他梦到卢氏的时候,原来并不会作诗的妻子,居然吟出了“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可见纳兰思妻之心有多么深。从文学上来讲,这首沁园春并不亚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更重要的是,纳兰的感情是真的。当时有人读到纳兰词的时候,说到:“看他(纳兰)的诗词中透露着无尽的忧伤,估计是个薄命的人”。果然,没多久纳兰就去世了,当时才三十出头。 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卢氏殁于本年五月三十日,至重阳前三日,正届百日之期。所谓“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南歌子》)、“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太常引》),纳兰总在迢递的梦中寻觅爱妻的身影,其中这一个梦最清晰,也最令人意尽魂销。 是呀“妇素未工诗”,何以会在梦里吟唱出“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这样缠绵缱绻的诗句呢?不需太深的科学理论,我们也都可以理解,这当然是纳兰代作的,托之于梦幻,形之于妻子之口而已。他多么期望两个人能像诗里写的那样年年月圆啊!单是小序中的耿耿深情,已足令我们恻然动容了。
人们只知道苏轼有“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悼念亡妻的名句,以为,没人能比得过这千余年来的悼亡词作。然读纳兰的这阙《沁园春》,竟令人唏嘘难已,深深被这位英年早逝的青年才俊、千年情种的文采和痴情双双折服。倘苏轼再世,只怕再也不敢认为其悼亡词天下第一了。“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一个特定的时间--重阳前三日,而重阳又是思念亲人的节气。正是在此时,纳兰妻卢氏已离开人世八年了。三年的短暂欢愉,令纳兰未曾有过片刻的忘怀。一句“低徊怎忘”,早已将其八年来对卢氏的深切思念,凝聚于“怎忘”二字之中。八年过去了,今天依然记得小两口嬉戏雕栏,共沐斜阳,缱绻绣榻,并吹红雨的缠绵,一下又将自己深深埋入了往日的温馨之中。然而,好景不长,“瞬息浮生,薄命如斯”。(斯——此。)
到底是卢氏薄命还是自己薄命呢?死者不能复生,却留给生者无尽的相思,无尽的惆怅。此情此景,又怎不叫人神伤,叫人为之扼腕呢?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然而,现实往往是最为残酷的。既然留不住好梦,未写完的诗句也就没有续下去的必要,唯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大哭一场。“更深哭一场”五字痛彻肺腑,悼亡诗词中从所未有,可见纳兰性情之深挚,笔力之重大。泪眼中的亡妻遗容,也渐渐变得模糊,如同一阵飓风在灵柩前刮过,根本容不得细细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二句上承“遗容”三句及“梦好难留”之意,写尽冥搜苦忆的眷念情怀。纳兰不愧为化典高手。“碧落茫茫”即是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句。紧接着的“料短发朝来定有霜”句,更是将感情推向了极至。原来,纳兰一直沉浸在上片的回忆中没有醒来,一整夜都在过去和卢氏缱绻、缠绵过的花前月下徘徊、流连,还在执著的寻找卢氏的身影。
当初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白了头,纳兰一夜重温了相聚、相离巨大的感情跌宕,怎能不让他也一夜乌发成霜?所以,此时的纳兰仍然坚信,他和卢氏之间的这份情缘并没有断绝,永远也不会断绝,纵使他们现在是天上人间,天各一方。“便人间天上”四句似对非对,一气单行,极得李后主《虞美人》之神味,而“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沉痛也相似。好个痴情的男儿,多么美好的愿望!然而,愿望毕竟不能替代现实,现实的无奈,还是使他此刻唯余触景伤情,触绪伤怀了。至此,从小序即蓄势待发的这份生离死别之恨,才不得不宣,不得不泄。“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末六句一用荀奉倩典故,一用向秀《思旧赋》典故,而融化无痕,作者情绪轨迹至此慢慢划出平淡的弧线,在平淡中则涌动着持久而强劲的哀伤。“ 摇落”,语出宋玉的《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指草木凋残、零落的意思。纳兰却巧妙的化用荀彧思念亡妻而日渐憔悴的典故,将自己比喻成草木一样,也因思念卢氏,日渐凋残、零落。几许痴情,几许离恨,抒的最是婉转、别致、动人,让人不忍卒读却又欲罢不能。“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没有办法啊,这份痴情和离恨实在郁结太深,怎么样也得不到排遣,只好借助邻家笛声的旋律,谱写这阙荡气回肠的《沁园春》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了。结句巧妙,使这份痴情和离恨都落到了实处,令人拍案叫绝。这三句抒写了诗人的无限伤凄,为全词更添情韵。读完此词 ,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
是哦,人生中有多少人如此重情呢?到断肠之处,欲言无语,更无人听,“重寻碧落茫茫”想上天寻找,可是碧落茫茫,想入地探寻,但是人海滔滔,好不容易梦见了,不过这好梦又难也逗留,并不长久。 上天对你是如此刻薄,可人生又是万般的无奈!
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古代才子佳人一往情深的故事并不少,此生非你不嫁非你不娶的爱人也有,有不少才子们也作了悼亡诗,但大部分都是文学性大于感情。有人曾经反向考虑过梁祝的故事:如果是祝英台先死,梁山伯会不会也去哭坟、殉情、化蝶呢?至少答案不是那么肯定的。纵然梁山伯会,那么其他的男子呢?恐怕就未必了。惟有纳兰公子,字字句句真情流露,一思一念都是真心所发,卢氏有这样的夫君,九泉之下也应是面含微笑、充满幸福的。
纵观全词,一直以那份离恨为主线,贯穿始终。
有现实,有回忆,有想象,有血有肉。其间点缀的“春花秋月,触绪还伤”句,根本让人分不清是虚景还是实景?
到底是情还是景?抑或是情景交融?这份朦胧和巧妙的结句,正是此词可圈可点之处!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此课只能算作“敲门砖”,引导大家进入纳兰性德的精神天堂。
文章评论
寒塘絮影
喜欢纳兰
英姿
西风哥讲的很好,学习了,辛苦了!
听涛
很长时间没听老师讲课了,真好[em]e142[/em]
梅兰
会继续关注
^_^*雪*&
[em]e179[/em] [em]e177[/em]
花亦醉
讲的真好,如沐秋风[em]e112[/em]
竹之吟
[em]e179[/em] 厉害啊 解析的令人叫绝 精辟透彻 逐字推敲 犹如情景展开图 叫人流连忘返。
小鱼
谢老师了[em]e160[/em] ,搬回家去。
月影青莲
仔细拜读全文,受益匪浅!谢谢西风老师![em]e160[/em]
涵韵
精辟,学习了!
大丈夫
[em]e179[/em] [em]e160[/em] 辛苦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