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阅读】爱自己喜欢的工作,爱上阅读。。。

悠悠


阅读的关键不是背下来,而是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中国教育学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对于孩子而言,即使他成绩平平,但有良好习惯,将来仍是潜力巨大。而培养阅读能力,14岁以前是关键。 

反观今日,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已经开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今天,和YOYO一起来认识“阅读饥饿期”。孩子对阅读的“精神饥饿感”形成于14岁之前,“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14岁以前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 

事实证明,“阅读与学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其实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我们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第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分数,而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增长。“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朱永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

事实也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陈美丽老师班里:她在教学中有意识加入了大量的阅读,像《夏洛的网》、《波丽安娜》、《山居岁月》、《中国神话传说》、《希腊神话》等。结果,陈老师班里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大量的阅读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级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后一名的班级高出了10分,比年级平均成绩高出了5分。 

Yoyo觉得要让每个孩子方便迅速地得到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孩子的阅读也是一个阶梯式的、逐步过渡的过程。”在最初的粉红色的阶段,阅读是以读、写、绘、儿歌、童谣为主,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阅读则表现为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默读等形式,到了再高的年级,就要开展主题的探讨了。 而Yoyo也一直觉得不管哪个阶段,读好书是最重要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