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淹没的痕迹(4)河头村至刁公岩(2013.1.1)

闲看风景

图片

追寻淹没的痕迹

——林州河头村香磨至刁公岩 

  2013年元月2日,林州市五龙镇河头村香磨自然村至刁公岩自然村之行,迎来又一个新年的起点。

  从林州五龙镇进入。1996林州撤销泽下乡,设立五龙镇,因境内有五洞天然森林公园而得名。香磨自然村位于226省道翟阳线河头淇河大桥旁,隶属五龙镇河头村。桥头一个不显眼的路口左转进去就是香磨自然村,没有遮掩,进去村的全貌就敞在眼前,几处典型的青石院落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树木、房屋、土地呈一色,斑驳的雪痕散落在清冷的阳光下。

跟随几头牛从院落而出的大嫂和门洞里探头而吠的黄狗,都喧闹了这个小村。拐进一胡同内的小院,通红的灶火和腾腾的蒸汽中,一群人在制作手工红薯粉条,第一次亲见这传统的民间制粉,前前后后的看他们揉粉、漏粉、涮粉……娴熟的手艺让粉坨几下就变成了粉条,真是大开眼界。“移民”对现在的他们来说是个敏感的话题,几句话的搭腔,就会提及。盘石头水库这项水利工程虽然是归属鹤壁,但位于鹤壁水域上游的林州人也为之付出了家园,不得不搬迁,也算无奈的背井离乡吧,“移民”这个词会陪伴他们今后慢慢老去的岁月。

河头村的4个自然村是盘石头水库第三期移民,据新闻知晓占未搬迁移民的83%香磨自然村也应该是盘石头水库的最后一批移民了。谈笑间,我们说搬到平原比这里交通各方面条件都要好很多,而以后我们还是近邻老乡了,村民嬉说我们是不是政府派来的“卧底”,我们都大笑。看到水库把前期移民的家园一点点淹没,他们也逐渐接受移民优惠的普及,现在或许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一句重重的感叹话是从山民内心而发:“再也吃不上自己用山里红薯做的粉条了。”

山区的自然村比较分散,有的就几户人,有的住户不到水库的临界线,但临界线下相邻村的搬迁,人为因素孤立了他们,他们也被列入移民外迁安置。
 
  站在新淇河桥下的香磨自然村,可看到河头村那座旧的石拱桥,两桥相望,见证淇水的变迁。我隔会儿就把持相机的手缩进袖子里暖暖,而岸边三、五垂钓人久久不动,看来兴趣是真的可以取暖。从这桥走向那桥,远远的望过去,河头村红砖黑瓦小楼齐整的排列着,短短的几百米就从一个青石村落回归到了现代气息;两村间是水泥路连接,走近会发现,有些楼房上层看起来很“单薄”,1998年盘石头水库库区淹没范围内停止兴建永久性建筑物河头村在停建范围内,估计这也是“单薄”的原因吧。

刁公岩也属于河头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通往刁公岩的路口盖了房子和小院,筑了一道加锁铁门,起着盘石头水库“门岗”的作用。里面通往刁公岩的路是那种三马车路,对于步行者来说路还是很好走的;淇河水在谷与谷之间澄澈如镜,依山而绕,冬阳下走在其侧的心境自不必言说。

在山顶就可以看到立在水中的一座房子,走近水边依稀可见房一侧写着“林县刁公岩电站”,原来的一楼已经淹没在水下,大家以此推断此处水深至少3米了。2008年蓄水位就已经影响了刁公岩电站的正常发电2009刁公岩村移民80户,共计123整体搬迁到淇县高村镇刁公岩新村,如今的家园、田地已为水中泽国。高处两个相对的小石屋是原本的小庙,房顶已经坍塌,荒草太密放弃了进内看看的欲望。卫星地图上在这个位置貌似有一段泛白的小桥连接了两岸,近前看到是一道拦水坝,拦截水流流向另一个谷间;转过这个弯的对岸就是水磨村的位置,前面宽阔的水域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返回走山坡上另一条道,几间石头房毫无生机的错落在一块平地上,在干瘪褐黄的冬天里更显荒芜,从手里地图标识知是西碓臼岭。看着脚下凌乱碎石这些明显的拆迁痕迹,以为这里也是河头村要移民的自然村。狂躁的狗吠声让我们不敢走近,院内一个老妇人站在院内呆呆的看着我们,走出好远,我扭头看她,她还是那个姿势。后来知晓这里属于东姚镇冯举沟村东姚镇准备对仅有几位老人居住的东、西碓臼岭自然村整体拆除,设新农村社区。现在回想那对呆呆的眼神,那没有被拆除的老房,会不会是老人的固守?新生活固有引力,但对老人来说还是故土难移的情分多吧。

最值得一提的是东姚镇上一个老店的鸡蛋汤和烧饼,真让人回味。 

无言记于20131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