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那些事(建新村走访)
个人日记
他叫潘正祥。如果不是事先有人告诉我他今年十一岁了,我肯定不会相信我自己眼睛看到的。又黑又瘦又矮,严重营养不良。
而潘正祥的家庭组成人员更让我感觉无语。本来昨天就该把走访的文案整理出来的,而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我实实在在的有了一种无从下笔的感觉。
潘正祥的父亲十年前外出务工后一直没有了音讯,而潘正祥的母亲是一个聋哑人且还带有肢体残疾,手脚都不是很方便,可以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潘正祥的外婆因为害怕女儿和外孙没有人照顾因此只能把女儿和外孙接回家了和她的三个儿子一起住。
而潘正祥的这三个舅舅也全部是聋哑人,其中二舅和三舅还能稍微听到一点声音也能简单的与人做手势加上简单的吐出几个词语做些交流。
外婆家其实并不宽裕。可想而知,三个舅舅都是聋哑人出门找工作也屡屡遭人排斥,加上无法和别人沟通就只能在家里做些农活来养活自己。
再加上潘正祥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哥哥,我们的调研人员到潘正祥的家里的时候就看到了十五岁的潘正辉。
这少年给人的感觉沉默寡言,尽管这个家里除了外婆和潘正祥就只有潘正辉能够与人正常沟通,可我们从来到走也不见他开口说过一句话。我们试图和他沟通,终究还是失败了,只能从外婆的口中了解他的情况。
潘正辉初中读了二年就辍学了,为什么要辍学?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让他感觉与学校的同学格格不入,谁知道越是如此越是不能和别人沟通互动。外婆想过很多办法,想要潘正辉能有一技之长,至少可以养活自己。于是到处托人给潘正辉找事情做,然而性格内向自卑还只有十五岁的潘正辉到哪里都不能和人好好相处,再加上本身年纪又小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周而复始潘正辉变得更加自卑。
昨天我回来后,也请教过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同时是一名心理医生,她说:潘正辉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很严重的自闭症了。
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潘家的三个舅舅也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是聋哑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家庭的贫困,身体的残疾让这三个青年都没有成家。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好像这样的家庭固然是不幸的。可有多少人会真心的去想过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了,他们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的一切繁华与其他都与他们无关。他们的世界是无声无息的。而潘正辉到现在都还没有拿到任何的补贴。
这一个七口之家只有五个人享受到了国家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大约合计450元……
走访中,我们也特意问过当地的村干部,他们也表示对这一家人很同情,平时村里也会尽力去补贴他们,并且还帮这家人再次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可就算是批下来了五个人每月合计也只能多补贴150元左右。
七口人,每月不到七百元的收入。这在很多人就连想都想不到要怎么去支配这七百元啊。更何况外婆和舅舅们还想要潘正祥能继续学业,能够走出这个贫困的家庭。
潘正祥今年十一岁读五年级,然后依次是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或许考上大学再继续四年大学。而潘家拿什么来供养潘正祥的这几年的学费开支呢?又或者潘正祥就只能认命去重复他哥哥和舅舅们走过的路???
这是潘家的房子,二层楼房。连窗户也没有,因为年久失修下雨的时候楼顶会漏水,因此二楼是不能居住的。墙面上也到处是裂痕。随行的颜姐总在担心这房子会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天气倒塌。
一楼是潘家人用来居住的地方,猫啊狗啊鸡鸭什么的都挤在一楼。我甚至还看到了猫们在煮饭的锅子上懒懒的看着我们。
家中也并没有什么家具,最奢华的大约就是猫们在上面休息的电饭煲和一台老式25寸的电视机了。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潘家,家里到处乱糟糟的充斥着各种异味。可我们能去指责他们不好好收拾房子吗?能去指责他们不讲卫生吗?我们担心的是这七口人在这么脏乱而又狭小的空间是怎么样生活生存下来的。
这是我写过的最为沉重最为无奈最没法表达出我究竟要表达自己想要说什么的一篇走访笔记。
我要怎么才能帮到他们?他们的世界我要如何才能走进去?这并不是只有潘家才要面对的困境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家庭……
这时候感觉自己真的很渺小,就凭自己手里的一支笔我能帮到他们什么?我又能改变什么???
要走了,我们也只能就这样走了。
唉……
文章评论
菜锅
辛苦了,以后生病了先治病,不要写东西,身体第一,,,保持好自己良好的身体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新化桃林风景区
先自保,再保他人,亲,切记
鱼我所欲
是潘桥建新吗?我以前上班的水泥厂那里
摇曳的烛光
如果做活动,我能捐赠一台29寸彩电,绝对不新但也绝对不旧,七成吧[em]e100[/em]
摇曳的烛光
我不喜欢用“调研人员”“查实”等字词[em]e135[/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