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阅读,你做到了吗?
手机日志
水亦田
有家长问我:“时间有限,让孩子多做题还是多阅读?”
我选择阅读。一二年级的孩子需要掌握的是学习方法、技能,而不是某一个知识点。孩子在阅读中能逐渐领会到阅读、学习的方法,不管是精读、速读、跳读,都能为他以后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仅能感受故事的意境,还能锻炼自己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每天坚持10—30分钟的亲子阅读,对于规范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都很有帮助。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读题快、做题快,这是有道理可循的。
多产品选择性决策:做同类题材的比较阅读与联想性评论,拓展视野,深入理解。
我经常会把两本以上的同类读物挑选出来,和孩子一起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中的异同,发现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加深认识和理解。
例如,《亲爱的》和《飞屋环游记》都讲述了丧偶男子面对人生的故事。我把这两本书放在同一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兜兜会总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
比较的目的无非是求同存异:同中求异可以让孩子辨明差异、拓展思维、加深理解和记忆,异中求同是为了锻炼孩子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
边际决策的定期评价机制:每次阅读之后,和孩子分别写读后感,及时归纳总结,并互相交流。
孩子写读后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没有思路,需要父母不断启发和引导,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家长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孩子的读后感没有自己的感想;另一种是孩子自主书写,低年级的孩子比较难达到独立写作的要求,文字逻辑性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不足。
我和兜兜每次亲子阅读之后,会各自拿出作文本,书写自己的感受(兜兜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查字典解决)。书写完毕后,我们各自朗读,交流经验,在相互的灵感碰撞中,磨合出我们共同的观点,并保留兜兜独有的新鲜感受,整合成一篇顺畅的读后感。
亲子阅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好读书不求甚解”“三分钟热度”不是孩子的错。要想让每本书都达到边际效益最大化,父母就得从自己做起,做一个以身作则的父母:杜绝盲目的物质投入,每次只给孩子一本书;持续奉献精神投入,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读书。哪怕你的孩子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不需要你陪读,也请你做一个知识型家长,每天坚持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氛围。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中的一段话,以此与天下父母共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