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与病

个人日记

   长寿是五福之一,且被列为起首。但大概很少人会相信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却是根本不怎么看重她的。历来的被传统教育熏染的人物,多是舍命不惜自寿的人。道教似乎很例外,每一个朝代,寻觅久长的帝王无不屈身入其门,实心奉其事,可结果不是自己做不到或者就是心急而适得其反。佛家也有传说长寿的,但就他们的思想而言,似乎也不奢求此。前些时,有一部表现春秋战国的历史剧,中间主观的加上了一幕孔子、孙子晤面的镜头,不知道是出于何种想像。这两个虽同是大人物,但在彼此心中,尤其是那个前者或许根本就看不起后者,大概是因为曾经有过老子、孔子见面的事实,而推出来的吧。如果可以类似的做这种设想,我倒是希望老子、孔子、释子坐在一起。我敢说,他们都会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的样子,但如果遇事去比较寿长,那么第一个离开世间的大概是孔子,其次会是释子,最后才是老子吧。
    长寿,中外都很重视心、身二者,尤其是心,特别的被加以强调。具有讽刺意味的却是这样的事实,最长寿的一批人,却都是不怎么寻求心的修养的!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再平常不过的:一样的简单的思想、朴质无华的装束、简单持久的家庭活动。这一点或许正印证了【淮南子】里的一句话,意思大概是过于追求命的,命却短;不怎么用心的,却命长。
         不管是哪一种思想,都认为命是一定的,或者说是既定的,你只可以缩短,却很难去延长她。这倒是真的。过去流行的一句话,中国人捧为近乎经典的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这句话不仅是为人,大概也可以作为延命的“座右铭”吧。
    不可以延长,绝大多数只会缩短的都避免不了“病”。疾病时时有,或者可以说就从来伴随。身体也如社会、国家,皮肤癣疾,不时的就会出现。以前看到扁鹊的话,觉得很有意思,后来觉得真是很有道理。有人问扁鹊,谁的医术最高?扁鹊说,我的大哥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那人反问:那为啥,你却是最出名的?,扁鹊说,我的大哥在人没出现疾病征兆的时候,就主动的去预防,因此疾病不会发生,人也不知道他已经去除了病原。二哥是在疾病的初期,就去预防和治疗,因而也不怎么费事。他两个人,都在疾病的早期去除了他们,因而人们很难看到高明的医术,而我却是在众人大病的时候才出来治疗,人们看到我动斧、动刀,好像最有医术,因而名声也就远大。说实在的,我实在是最差的。疾病重在预防,不在治疗,治疗只是无可奈何,最后的预防罢了。好的身体,也如遇到好的社会,可算是有幸,但大的有幸,却总是包含着小的不幸。拿社会来说,好的时期在历史上,差不多可算是贞观了,但小的不幸还是会不时的发生。一次,太宗叫来尉迟先生,对他说,我以前看到帝王大杀功臣,很看不起他们。你我共同打下天下,本想一起享有富贵,可你老是违法犯罪。现在,我有点理解了高祖,觉得不全是他的错了。尉迟先生从此后也就收敛起来了。而在这期间受尽屈辱的那些人也就只好认命了。好的身体,也不可以随便乱来,疏忽小的问题。遇到尉迟一类的,也要尽早预防,不可以使他愈放愈大。

          七情,人喜欢选择其中一两种,比如开心、愉悦,很少会选择怨、恨一类的,七情既然天生具备,各有功用,何必定要将她的世界分隔开来,只要一部分呢。那部现今已不再提及的曾经劝人看社会要看总体,而不要凝神专注于一隅,也是类似的说法。装束,美的一种,也如金银一类贵重物品对于社会,她们的地位与作用一般的多和他们的价值相反,意义其实是很小的。各适其度,说来虽难,不妨根据自己的心身的感受来判定。这句话很是违背礼的,礼适合智者而不适合常者。我们可没这向往,姑且糊涂的坚守她吧。





文章评论

淡淡的月儿

说的太好!我也偶尔看看养生的文章,关注一些有利健康的常识。我的理解: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心宽气平,淡看名利,不苛求,随遇而安……然后交付天。看我胡说一堆,笑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