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告诉你的六个健康密码
◎唇色发白
嘴唇和下眼睑一样,都是薄薄的,才能完全反映血色,如果唇色变浅,可能是血红细胞不足。建议改变食谱,多吃动物内脏和豆腐,从而减轻贫血症状。
◎唇色过红
如果双唇过于鲜红,别自鸣得意,可能你正被「热症」困扰。中医将热症分为「实热」和「虚热」,「虚热」是体内水分减少所引起。当体温上升,身体调节功能减弱,两颊和唇、舌才会局部变红。多吃新鲜水果、喝大量的水,能帮你化解体内过剩热量,让唇色恢复正常。
◎嘴角破裂
感觉嘴角刺痛,甚至红肿破裂,很可能是早期胃炎的预警。当胃壁黏膜处于疲劳状态,会引发内热,导致嘴角红肿。不过,80%的早期胃炎都能被治愈。建议吃饭时多咀嚼几下,充分吸收和消化食物。胃壁温度降低后,嘴角红肿很快就会消失。
◎嘴唇干涩
嘴唇虽是黏膜,但与皮肤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汗腺。嘴唇无法分泌油脂、保存水分,需要口腔黏液滋润,黏液不足时,嘴唇容易变干,抵抗力随之减弱,细菌、病毒正好趁虚而入。除了多喝水,也建议多用淡盐水漱口,盐分是促进口腔黏液生成的一大动力。
◎口气不佳
对着镜子大呼一口气,如果闻到「口气不佳」,可要注意了--六成以上「口气」由牙齿疾病引起。当细菌侵入牙根与牙龈间的缝隙,繁殖后将引发牙龈炎,生出难闻的口气。此外,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形成的齿垢,也会让你呼出难闻气味,彻底洗一次牙才能解决问题。
◎流口水
早晨醒来后,总发现枕边淌着一圈口水?流口水是唾液分泌过多引起,可能是胃肠功能虚弱,无法充分吸收水分,造成水分滞留,唾液被稀释,才流到嘴边。如果你还感到肠鸣、胃鸣,最好去肠胃科挂个号先。
名老中医承淡安先生运针不痛针法
著名的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十分强调内功修练的重要性,曾指出:“以前的针灸家在修习针术时,最主要的就是练气和练指力,这几乎要占去三分之二的时间,练气称为修内功。”承老前辈亦十分推崇黄石屏的内功针法:“神针黄石屏衣钵弟子魏廷兰与我神交了多年……魏君每天练拳术与气功,及以针捻捻泥壁,历久不断,修练相当艰苦,成效也很巨大。”
“运针不痛心法”,初习针灸者皆应读之,承淡安先生托名紫云上人作此文时曾于正文下注解,详尽实用,尤胜正文,于此发出,以资参考。
1 养气
紫云上人曰:运针不痛,端赖养气,养气不足,其功不著。养气之道,寅时起身,端坐蒲团,两足盘起,手按膝上,腰直胸挺,口闭目垂,一如入定,无思无虑,一心数息,自一至百,反复无间,行之卯时,振衣始已,积日累月,不息不间,气足神旺,百邪不侵。
(注)此为佛家静坐法。静坐最能阳气。一呼一吸,是为一息。数息者,数呼吸之气,使意念一致,心神一致也。静坐不必拘于蒲团,亦不必一定盘膝,亦不必一定在寅时。清晨晚间,于寂静之处,屋喧哗之所,铺位椅凳,皆可行之。惟需回避迎面之风,腰直胸挺,口鼻目垂数息,三者不可缺一。腰直胸挺则身端正,肺涨腹满,目垂内视,则外物不乱其心,口闭不张,则冷气不侵。吸之以鼻,呼之以口,宜徐宜缓,愈缓愈妙。以数记之,心神合一。久久行之,腹部充实,气力倍增,邪无从侵矣。
2 练指
紫云上人云:养气之外,又须练指,运针不痛,指力最重。练指之法,用纸薄一,悬挂壁间,静坐片时,运气于指,持针刺之,目射于纸,日针千下,久行不辍,指力充实可以用矣。
(注)气不充实,则指力亦不足,气充者则易为力。故先养其气,后练其指。二者直习,积久弥彰。紫云上人用纸薄悬于壁间行之,尚有室碍。愚经二三月之练习,经数次变更,以下述之法练习较易。以二寸方厚之木条,装成一个方架,其大小适合一粗草纸,四角插入四寸长尖钉,既以粗草纸蹦上三四张,悬挂壁间,高与肩齐。木架凭壁,纸面向外,急用右手姆食二指,持针刺入之。刺入之时,以针尖点于纸面,二指撵动,疾行刺入。往返练习,觉手指无须用力即可一刺而入,再加一二纸。久久行之,依次递加,满一寸后而能不须用力撵入者,指力公侯已到,可以出而问世矣。
3 理针
紫云上人曰: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气养已足,指力已充,针不锐利,无补于功。针须圆浑,光华而润,由粗而细,其端锐利,摩之擦之,药之煮之,不厌其烦,斯为上乘。
(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针疗疾,针丝不可不慎择。针有损伤,粗细不匀,尖钝或毛,不仅令人剧痛,复有折断之虞,故择针宜慎。粗细均匀,针锋锐利,针身圆浑,无锈蚀,不弯曲,选择已过,再以煮针法制之。日用粗纸摩擦数次,则圆润滑利,用之应手。
4 手法
紫云上人曰:刀割针刺,人皆知痛,病者临针,已存畏心,先为解释,以安其惊。揉掐其穴,使其麻木。手若握虎,势如擒龙,以针点穴,疾刺而入,至其分寸,稍停捻拨,不痛针法,能事已毕。
(注)刀割针刺,人皆知痛楚。病人求针,实出不得已。针本不甚痛,而病者心中总存痛念。幻由心造,先入为主,已有明训。不痛斯痛,痛则更痛,故子临针之时,解释无痛,以安其心,于应针之穴,用爪甲揉掐,使皮肤麻木,然后借针之锐利,指之练力,一刺而入达应入分寸而止。停针不动,病者绝不觉痛,乃渐行撵拨之法,运补泻之功,只觉酸楚,不知有痛。医者之能事毕矣。
5 结语
吾人一切行动举止,痛感、快感此后由心灵为之主宰。即声香味触法,亦无不由心灵之主司。即以吾人之亲历而言之,手指每为利刃所破而不自知,及发觉悟后始感疼痛,心灵未注意也。身有痛苦,而与人畅谈或奕棋赌博,竟能忘其所苦,心灵移注他处也。紫云上人之运针不痛心法,即移减其心灵之专注,及运用其迅捷之手腕,与利用器械之精良,基心理、物理=哲理三者之用而汇成其功也。甚愿研究针灸学术而旋行治疗者,均手此一篇而依法练习之,不特减少病家之痛感,而发扬中国针灸学术实利赖焉。
[转载]无效医疗:医生打死都不会说的秘密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持续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上演。这种折磨,是我们连在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答应我,如果有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每个人的话都如出一辙,每个人在说的时候都是认真的。甚至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铜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为什么医生们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疗,却不愿意将其施予自身?
当医者面对自身死亡
——医者执笔,深度剖析临终医疗利弊。
作者:Ken Murray, 医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家庭医学科副教授
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医师,同时也是我的导师——查理,被发现胃部有个肿块。经手术探查证实是胰腺癌。该手术的主刀医生是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并且,他正巧发明了一种针对此类胰腺癌的手术流程,可以将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三倍——从5%提高至15%(尽管生活质量依然较低下)。查理却丝毫不为所动。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停了自己的诊所,并自此再也没迈进医院一步。他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庭生活上,非常快乐。几个月后,他在家中去世。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化疗、放疗或是手术。他的保险商也为此省了一大笔钱。
人们通常很少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医生也是人,也会迎来死亡。但医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和尽可能接受各种治疗相反,医生们几乎不爱选择被治疗。在整个医务工作生涯中,医生们面对了太多生离死别。他们和死神的殊死搏斗太过频繁,以至于当死亡即将来临时,他们反而出奇地平静和从容。因为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以及,他们通常拥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选择——不。
“不”的意思,并不是说医生们放弃生命。他们想活。但对现代医学的深刻了解,使得他们很清楚医学的局限性。同样,职业使然,他们也很明白人们最怕的,就是在痛苦和孤独中死去。他们会和家人探讨这个问题,以确定当那一天真正来到时,他们不会被施予抢救措施——也就是说,他们希望人生在终结时,不要伴随着心肺复苏术(CPR)和随之而来的肋骨断裂的结果(注: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可能会致肋骨断裂)。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持续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上演,治疗费可达到10,000美元/天。这种折磨,是我们连在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答应我,如果有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
每个人的话都如出一辙,每个人在说的时候都是认真的。甚至有些同道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铜牌,来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将明知会带来痛苦的医疗措施用在病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作为医生,我们被训练得“从不在医疗实践中表露私人情感”,但私下里,医生们会各自交流发泄:“他们怎么能对自己的亲人做出那种事?”我猜,这大概是医生和别的职业相比,有更高的酗酒率及抑郁倾向的原因之一。这个原因使我提前10年结束了自己的医务生涯。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医生们在病人身上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疗,却不愿意将其施予自身?答案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很简单,用三个词足以概括,那就是:病人、医生、体制。
先来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假设甲失去意识后被送进了急诊室:通常情况下,在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时,甲的家属们会面对一大堆突如其来的选择,变得无所适从。当医生询问“是否同意采取一切可行的抢救措施”时,家属们往往会下意识说:“是。”
于是噩梦开始了。有时家属所谓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但问题在于,他们有时可能并不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