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啥(一)

个人日记

                                                                      中国央电视台2频道《变形记》观后感
      <变形记》算是一档教育节目,他的过程是把生活在城市并且家庭条件优越,但是叛逆、任性、自私、辍学的孩子跟生活在贫穷山区品学兼优的孩子互换生活家庭和氛围,利用7天的时间让城里的问题孩子变形。
      这节目在前年曾经播出过,这个假期又重新连播,每每看完一次变形,自己都被其中的真情感动着,更为其中的城市孩子的变化欣慰着,在内心一直也反思着,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啥,教育的真谛又是什么?这是一个面对所有家长的最直接的问题。
     认真总结变形成功的案例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城里的孩子缺乏的是:沟通、肯定、责任、感恩,这几方面的素质。
     沟通是打开孩子心扉的一把钥匙
     沟通并不是简单理解为语言的交流, 它首先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层面上,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理解家里的优越得到的艰辛,要让孩子从内心的感受到;作为父母更要理解孩子的言行格调,对于他们言行的差异,不是一味给与否定,马上给与灌输用父母的心态感知的正确的方式,而是要分析他们言行差异的原因和会出现的效果,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任孩子,一些错误的言行要让孩子去碰壁,在碰壁的过程中让孩子去感知对错,而不是采取强压、武断、粗暴的制止和纠正,所有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美好的,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认知的差异,是他们对于社会、对于情感、对于任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他们的世界因为缺失很多东西,所以会出现偏激的认识和判断。作为父母就应该在语言和行为上给予他们支持,维护好亲情感,然后引领他们走出狭隘,因此沟通就是情感的交融,作为父母一定要放下理性的思维认识,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理,放下我们被社会磨砺感知的经验和认知,单纯一些、幼稚一些去跟孩子处事,并且不经意间犯一点小错误自我检讨,给予孩子一个认同感,跟孩子建立一种简洁、明快、单纯的朋友关系,把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隐约在行动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是用语言的方式每天强化,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正确的认识,我们需要的是结果,但是达到结果更需要的是过程,每天的语言刺激带给孩子只是厌烦,他们为什么会厌烦,因为对于我们给与他们城府化的目标要求,他们能理解到,但是没有一个过程给予他们一个信心的建立,他们是盲目的去接受缺乏一个认知过程,因此,对孩子的目标要求需要一个逐渐积累和认知。 
      为什么城里孩子到了贫苦的山村就很容易跟新爸爸妈妈沟通的和谐?山里父母没有更多的文化,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他们有追求和理想,虽然他们的追求好理想都比较简单或者直接,这是他们的生活环境造就的,也就是贫瘠、原始、真实的生活状态游离出来的目标要求极富有感染力,他们通过的是艰辛的劳作、通过艰辛的付出发散出来,城里的孩子他们不缺乏理解,他们看得懂,那是发自内心的明白,因此他们能感受到山里父母的辛苦、感受到他们的伟大、感受到他们真挚,而这些都是城里父母所忽视的,我们做到更多的是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方式,而没有给孩子富足背后艰辛的认知,所以,城里孩子总是被山里父母震撼,因为震撼他们心里才有共鸣,因为有共鸣就有理解,有理解就有尊重,这个尊重在某些程度是一种膜拜,然后交流沟通就不由自足的,这是发自肺腑的,这也更体现古人那句话: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含义,我们的孩子思维是优越的,但是不代表他们内心的强大,强大的内心需要一个过程去支持,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他们没有经历困苦、困难、挫折,然后我们就跟他说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可是坚强的源动力在哪里,他们没有克服困难的经历永远不会成长,而我们更多地是把一切困难都给孩子摆平了,一切的挫折都给他们消灭了,孩子没有感受哪有认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作为父母我们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层面的东西去影响孩子,反而去要求他们做到这就是不现实的,每天的语言刺激反而给予孩子的是厌烦。作为父母没有影响就没有 就没有尊严,没有尊严就没有尊重,你在孩子心理没有印记,孩子怎么去以你为荣,如何去谈交流沟通,没有这些那里有发自内心的理解。   

文章评论

***兰花魂***

我也喜欢看变形计,却没有范老师这般深刻的思考。

zero

和孩子一起看过一期变形记,当时很有所触,范老师的思考很发人深思,转去留着慢慢思考…